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嗅亡人 > 第11章 余烬日常

嗅亡人 第11章 余烬日常

作者:避酣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09 23:42:38 来源:文学城

前几天的经历仿佛从一场光怪陆离的噩梦,而我现在跌入另一片过于洁净、以至于缺乏生气的寂静。

铸铁镇那灼人的热浪、震耳欲聋的金属轰鸣、无孔不入的铁腥气,以及最后时刻灵魂仿佛被投入熔炉锻打的极致痛苦,都如同潮水般退去,只留下满身的疲惫与体内那片愈发沉重、复杂的“余烬”。

这一次的“消化”过程,远比北郡市之后要漫长和艰难。

最初几天,我几乎无法下床。每一次呼吸,肺叶都带着隐隐的灼痛,仿佛还残留着工坊里那硫磺与熔融金属的刺鼻气味。喉咙干涩发紧,吞咽口水都带着铁锈的腥甜感,味觉似乎被永久地蒙上了一层金属薄膜,尝什么都索然无味,只剩下那若有若无的、冰冷的铁腥。

最明显的变化来自触觉。我的指尖变得异常敏感,同时又带着一种奇异的迟滞。抚摸安全屋里那粗糙的亚麻床单,能清晰地感受到每一根纤维的纹理,但反馈回大脑的信号却慢了片刻,仿佛指尖与大脑之间的神经通路被塞入了薄薄的、冰冷的金属片。握住盲杖时,那熟悉的木质或复合材质触感下,似乎也潜藏了一种不属于它的、沉甸甸的坚硬。

体内的“余烬”不再仅仅是温润的共鸣。它现在更像是一个缓慢旋转的、内部包含着复杂沉淀物的容器。泽县带来的“腐烂的寂静”如同底层的淤泥,北郡的“剥夺的寂静”如同中层冰冷的水流,而最新融入的、来自铸铁镇的“铸造的寂静”,则像是悬浮在水流中无数细微的、坚硬的金属颗粒。它们并未完全融合,只是在我的意志约束下,维持着一种危险的平衡。当我静心内观时,甚至能“听”到那些金属颗粒相互摩擦、碰撞时发出的、极其细微的、如同远处砂轮打磨般的噪音。

钟先生在我回来后第三天出现。他身上的臭氧与消毒剂味道似乎更浓了,几乎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你的生命体征数据显示有异常波动,尤其是体表温度和神经传导速度。”他的声音依旧平稳,听不出关切,只是在陈述数据,“铸铁镇的‘活祇’事件,后续处理小组报告,核心熔炉活动已趋于静止,能量辐射水平大幅降低,镇民异常行为普遍消退,但部分个体出现认知混乱及短期记忆缺失。评估报告将其定性为‘高威胁异常能量自然衰减’。”

“自然衰减?”我靠在床头,声音有些沙哑。

“这是官方结论。”钟先生语气没有任何变化,“基金会感谢你的贡献,陈远先生。你需要什么,可以提出来。”

我摇了摇头。我需要的,他们给不了。我需要理解我身上正在发生什么,需要找到控制体内这片越来越庞大的“余烬”的方法,需要……弄清楚我妹妹陈眠究竟在哪里,她与这些“混沌意识”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我需要一些时间休息,和一些……不那么‘异常’的资料看看。”我说。持续的刺激和高强度的“引导”让我身心俱疲,我需要一些寻常的东西来锚定自己,避免在疯狂的感知中彻底迷失。

钟先生没有多问,留下一些据说有助于“精神舒缓”的音频资料,以及一批新的、据说是从各地民间收集来的、未经整理的民俗传说和地方志杂录的 braille 副本与音频文件,便离开了。

接下来的日子,陷入了一种奇特的“日常”。

我几乎足不出户。安全屋成了我的茧房。每天,我会花大量时间静静地坐着,尝试与体内那片嘈杂的“余烬”沟通,试图理解那些新加入的“金属颗粒”的脾性,引导它们更好地与其他“沉淀物”共存。这个过程如同在脑海中调和油与水,艰难且收效甚微,但至少能让我感觉到自己对这份力量的掌控力在缓慢恢复。

饮食成了另一种挑战。味觉的异化让我对许多食物失去了兴趣。最后发现,只有最清淡的白粥、蒸熟的蔬菜,以及温度适中的清水,才能勉强下咽,不会引发喉咙深处那铁锈味的反感。烧水泡茶成了我少数能进行的、带有仪式感的日常活动。听着水壶从寂静到发出细微的嘶鸣,再到沸腾时翻滚的咕嘟声,感受着水蒸气带来的湿润暖意,能让我短暂地忘记体内的冰冷与沉重。

大部分时间,我沉浸在那堆新的民俗资料里。指尖划过 braille 凸起的点阵,或听着音频里那些带着各地口音的、缓慢的讲述,不再是带着明确目的去搜寻线索,而是像漫步在一条由无数普通人记忆和想象构筑的长河里。

这些资料比基金会之前提供的那些经过筛选的“异常报告”要庞杂、琐碎,也真实得多。有关于村口老槐树成精的传说,有关于某个水潭深夜传来女子哭声的轶闻,有关于特定时辰不能从特定山路走过的禁忌,也有关于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驱散“不干净东西”的土方。

它们大多荒诞不经,逻辑混乱,甚至彼此矛盾。但在这些粗糙的叙述中,我仿佛能触摸到一种更原始、更贴近土地的对“未知”的理解和应对方式。没有宏大的理论,没有精确的定位,只有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基于生存经验的敬畏与尝试。这让我想起在泽县和铸铁镇,我所做的,在某种程度上,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撒米”或“挂红布”吗?只是我用的“米”和“布”,是我自身,是我体内这些归于寂静的疯狂。

在这种沉浸式的阅读和聆听中,我偶尔会捕捉到一些零碎的、可能与“规则节点”或异常事件相关的信息,我会默默记下,但不再急于求证。我像一个耐心的猎人,在广袤的森林里收集着所有可能成为线索的气味和足迹。

身体的恢复缓慢而坚定。肺部的灼痛感逐渐消失,喉咙的铁锈味也淡了许多。触觉的异常虽然还在,但已慢慢适应,不再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只是体内那片“余烬”的重量感依旧存在,那细微的金属摩擦声也如影随形。

一天下午,我正坐在窗边,用手指“阅读”一份关于某个偏远山村“石人唱歌”传说 braille 稿,一阵极其微弱、但异常清晰的振动,顺着墙壁,透过我倚靠着的椅背,传达到了我的身体。

不是地震那种剧烈的摇晃,而是一种非常有规律的、低沉的、带着某种韵律的脉冲。它很微弱,若非我感官异于常人,且正处于极度安静的状态,根本无从察觉。

这振动……不属于这栋建筑日常的运作,我已熟悉水泵、空调等设备的振动频率。它更低沉,更……原始。带着一种泥土和岩石的质感。

我凝神细“听”。振动似乎源自……地下?或者极远的方向,通过大地传导而来。

它持续了大约十几秒,然后消失了。

我静静地坐着,等待。几分钟后,那振动再次出现,规律、低沉、带着那种莫名的韵律感,持续十几秒后又消失。

如此循环。

这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寻常的人类活动。

我放下手中的braille稿,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节奏与我刚才感受到的振动隐隐相合。

日常的帷幕,再次被撕开了一道缝隙。

窗外,城市依旧喧嚣,车流声、人声隐约可闻。

但在我这间寂静的安全屋里,在我这具承载着过多寂静的身体内,一种新的、“非日常”的脉动,已经开始敲响。

它很微弱,但确实存在。

如同战鼓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敲响了前奏。

而我,是唯一能“听”见这鼓点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