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沈氏旧宅的朱漆大门推开时,扬起的灰尘在晨光里浮动。沈知意站在门内,看着庭院里半枯的老桂树,恍惚间仿佛看到母亲小时候在这里奔跑的身影 —— 这是她第一次来旧宅,母亲生前总说 “等你长大,就带你回老宅看看”,却直到去世都没能兑现承诺。
“这栋宅子有一百五十年历史了,” 李主任拿着老宅的图纸,指着庭院东侧的厢房,“根据沈氏家族的记载,你曾祖母当年就住在东厢房,也是在那里绣制了不少‘云纹盘金绣’作品。我们重点排查东厢房,说不定能找到‘云纹全景图’的线索。”
陆时衍走上前,仔细观察东厢房的木门,门框边缘有一道细微的缝隙,像是被人刻意打磨过:“这门应该被人修过,里面可能有暗格。我让助理带了红外检测仪,能检测出墙体和家具里的隐藏空间。”
检测仪器的红光在房间里扫过,墙面的轮廓在屏幕上逐渐清晰。当红光扫到北墙的梨花木书柜时,屏幕上突然跳出一个不规则的阴影 —— 书柜背板后藏着一个约半米宽的暗格。
“找到了!” 孟晚星兴奋地凑过来,看着屏幕上的阴影,“这个尺寸刚好能放下一幅绣品!说不定‘云纹全景图’就在里面!”
陆时衍小心地卸下书柜背板,暗格里铺着一层防潮的油纸,油纸包裹着一个长方形的木盒,木盒表面刻着精致的 “云纹” 浮雕,和《云纹绣谱》封面的纹路如出一辙。沈知意屏住呼吸,伸手将木盒抱出来,指尖触到盒身的温度,像是握住了百年前的时光。
木盒的锁依旧是 “云纹” 样式,沈知意将母亲的和田玉坠贴在锁孔上,“咔嗒” 一声,锁应声而开。盒内铺着暗红色的绒布,绒布上放着半幅绣品 —— 正是 “云纹全景图” 的上半部分!绣品上的 “云纹” 用 “盘金打籽绣” 绣制,金线在绢布上流转,每一粒 “籽” 都圆润饱满,云朵间还绣着细小的 “日、月、星” 图案,栩栩如生。
“太漂亮了……” 张姨忍不住赞叹,手指轻轻拂过绣品边缘,“这针法比《云纹绣谱》里记载的还要精湛,不愧是沈氏的传家宝!只是可惜,只有上半幅,下半幅不知道在哪里。”
沈知意拿起绣品,在绒布底部发现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曾祖母的字迹:“全景图分上下两卷,上卷藏于老宅,下卷赠胡氏玉珍,盼后世合二为一,传云纹之脉。”
“胡氏玉珍!” 李主任眼睛一亮,“就是写《云纹绣谱》的胡玉珍!这么说,下半幅绣品在胡氏家族的后人手里?我们可以查胡氏家族的族谱,找到胡玉珍的后人,说不定能找回下半幅绣品。”
陆时衍立刻让助理调取胡氏家族的族谱,半小时后,助理发来消息:“胡玉珍的曾孙女现在住在苏州吴中区,名叫胡晓棠,是一名苏绣设计师,还开了一家小型绣坊。”
当天下午,众人就驱车前往胡晓棠的绣坊。绣坊藏在一条安静的巷子里,门口挂着 “玉珍绣坊” 的木牌,坊内传来细微的绣针落地声。胡晓棠正在绣架前绣制 “云纹” 手帕,看到沈知意等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然的笑容:“你们是为‘云纹全景图’来的吧?我等你们很久了。”
“你知道我们会来?” 沈知意惊讶地问。
胡晓棠放下绣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木盒,里面正是 “云纹全景图” 的下半幅:“我祖母临终前说,沈氏家族的后人总有一天会来找这幅绣品,让我好好保管,等找到合适的人,就把下半幅交给他们,让‘云纹全景图’重归完整。”
当两卷绣品在绣桌上拼合时,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 完整的 “云纹全景图” 长约两米,宽约一米,绣品上的 “云纹” 从东至西,从晨雾缭绕到繁星点点,中间还绣着胡玉珍和沈氏曾祖母的名字,落款日期是 “光绪二十五年”。这幅凝聚了两代绣娘心血的作品,在百年后终于重归完整。
“这幅绣品不仅是苏绣的瑰宝,更是沈、胡两家友谊的见证。” 胡晓棠看着绣品,眼神里满是感慨,“我祖母说,当年胡玉珍和沈氏曾祖母一起研究‘云纹盘金绣’,一起复原失传的针法,她们约定,要让‘云纹盘金绣’永远流传下去。现在,这个约定该由我们来实现了。”
沈知意握住胡晓棠的手,心里充满了感动:“我们想成立一个‘云纹绣派’传承基地,把《云纹绣谱》和‘云纹全景图’的技法传授给更多年轻绣娘,还想和你合作,开发‘云纹’系列的文创产品,让更多人了解‘云纹盘金绣’,你愿意加入我们吗?”
胡晓棠笑着点头:“我求之不得!我开绣坊就是为了传承‘云纹盘金绣’,现在有你们一起,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当天晚上,苏州非遗中心为 “云纹全景图” 的重聚举办了小型庆祝会。会上,沈知意和胡晓棠签署了合作协议,陆时衍代表陆氏集团捐赠了一笔资金,用于 “云纹绣派” 传承基地的建设。李主任看着这一幕,欣慰地说:“非遗的传承,需要这样的年轻人接力。‘云纹盘金绣’有你们,一定能走得更远。”
沈知意站在窗边,看着庭院里重新点亮的灯笼,手里握着母亲的和田玉坠。她知道,找到 “云纹全景图” 只是 “绣脉寻根” 的重要一步,接下来,她还要和陆时衍、胡晓棠一起,把 “云纹盘金绣” 的技法传承下去,把沈、胡两家的友谊延续下去,让这份百年传承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而在传承基地的规划图上,陆时衍特意增加了一个 “数字展厅” 的区域 —— 他想通过 3D 建模和 VR 技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 “云纹盘金绣” 的绣制过程,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出更多可能。
深夜的苏州巷子里,“玉珍绣坊” 的灯还亮着。沈知意和胡晓棠坐在绣架前,一起研究《云纹绣谱》里的 “盘金打籽绣” 技法,陆时衍则在一旁整理数字化的绣谱资料。灯光下,三人的身影交叠在一起,像一幅温暖的剪影,映照着 “云纹盘金绣” 传承的新希望。
第二天清晨,沈知意收到了一封来自海外的邮件,发件人是一位名叫陈教授的华人学者,邮件里写着:“我在海外的私人博物馆里发现了一幅清代‘云纹盘金绣’绣品,疑似与‘云纹全景图’有关,希望能与你们合作,共同研究这幅绣品的历史渊源。”
沈知意拿着邮件,递给陆时衍,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期待 —— 一场跨越国境的 “云纹” 研究之旅,即将开始。而这一次,他们不仅要探寻 “云纹盘金绣” 的历史,更要让中国的苏绣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