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但好莱坞的造梦机器却运转得越发疯狂。迪伦·奥康纳已然跻身一线男星行列,他的形象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转身——不再是单纯的“阳光先生”,而是融合了战时所需的坚毅、以及女性观众渴望的温柔体贴的“理想男性”模板。米高梅趁热打铁,为他安排了一部名为《德州骄阳》的西部浪漫剧情片,女主角的人选,指向了当时虽然年仅十六岁,却已凭借《玉女神驹》惊艳世人、并以其惊人的早熟美貌和鲜明个性引起轰动的伊丽莎白·泰勒。
此时的泰勒,如同一颗刚刚切割完成、光芒却已锐不可当的钻石。她有着紫罗兰色的眼眸,乌黑浓密的卷发,以及一种与生俱来的、毫不掩饰的明星气场。当迪伦在制片厂办公室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正为了某个剧本细节,用清晰而略带任性的语气与一位资深制片人争论,那份自信与锋芒,完全不像一个少女。
“奥康纳先生,”她看到迪伦,立刻停止了争论,转向他,伸出手,脸上绽开一个足以让任何男人心跳加速的甜美笑容,但那双紫罗兰色的眼睛里,却闪烁着评估与好奇的光芒,“我是伊丽莎白·泰勒。我很喜欢你在《天使之翼》里的表演,非常……动人。”
她的恭维直接而大胆,带着一种与她年龄不符的世故。迪伦握住她小巧的手,感觉到她回握的力道,以及那审视般的目光。他露出他标志性的、清爽的笑容:“谢谢你,泰勒小姐。我也很期待我们的合作,听说你骑马的技术让很多男演员都自愧不如。”
“那是因为他们太笨了。”她毫不客气地说,带着点少女的得意,但眼神依旧停留在迪伦脸上,仿佛在解读他笑容背后的真实成分。
《德州骄阳》的拍摄地在亚利桑那州一片荒芜而壮丽的红色峡谷。这里与好莱坞的摄影棚截然不同,烈日、风沙、马匹和粗粝的西部小镇布景,构成了一幅雄性荷尔蒙过剩的图景。迪伦很快适应了这里,他学习骑马枪术,和扮演牛仔的特技演员们打成一片,他那份不端架子的阳刚做派,很容易就赢得了这些硬汉们的尊重。
而伊丽莎白·泰勒,则成了这片粗犷天地间最娇艳、也最难以预测的一朵玫瑰。
在镜头前,她是完美的职业演员,情感充沛,眼神戏极具感染力。她饰演一个被东部银行家追债的牧场主的叛逆女儿,与迪伦饰演的来路不明的神秘枪手之间,有一段从互相敌视到深深吸引的激烈情感。
但在镜头之外,她的情绪却像沙漠的天气,瞬息万变。她可以因为一颗不小心弄丢的、她最喜欢的发夹而大发雷霆,让整个剧组停工寻找;也可以因为在烈日下等待太久而中暑晕倒,引发一片慌乱;但更多的时候,她会展现出令人惊讶的坚韧,比如拒绝使用替身,亲自完成一些危险的骑马镜头,即使摔得满身淤青也咬着牙不哭。
迪伦成为了她在这片片场里,一个奇特的存在。
当泰勒因为小事闹脾气时,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往往束手无策,或敬而远之。迪伦却不会一味迁就,也不会严厉斥责。有一次,她因为嫌弃剧组提供的午餐难以下咽,赌气不肯吃饭。迪伦什么也没说,只是走到她旁边,拿出自己带来的、用油纸包好的三明治,掰了一半递给她。
“尝尝这个,”他语气平常得像在码头分食物给伙伴,“我让厨师特意多放了酸黄瓜,开胃。”
泰勒瞪着他,紫罗兰色的眼睛里满是不可思议,似乎没人敢这样“敷衍”她。但看着迪伦那坦然的目光和手里看起来确实不错的三明治,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去,小口吃了起来。
还有一次,她完成了一个高难度的镜头后,精疲力尽,情绪却异常高涨。她跑到迪伦的拖车外,用力敲门。迪伦开门,看到她脸上还带着戏妆的尘土,眼睛却亮得惊人。
“迪伦!我做到了!你看到了吗?”她兴奋地喊着。
“看到了,非常棒。”迪伦笑着肯定。
“我饿了,”她话锋一转,像个讨要奖励的孩子,“我想吃冰激凌!现在就要!”
那时已是深夜,荒凉的外景地根本找不到冰激凌。迪伦看着眼前这个时而成熟世故、时而又流露出纯粹孩子气的少女,无奈地笑了笑。他没有拒绝,而是想了想,对她说:“等着。”
他开车去了最近的小镇,敲开了一家已经打烊的杂货店的门,用高出几倍的价格,买到了店里冰柜里最后一盒有些软化的香草冰激凌。
当他带着冰激凌回到片场时,泰勒还等在他的拖车旁,抱着膝盖坐在台阶上,像一只等待主人归家的小猫。看到冰激凌,她欢呼一声,抢过去,迫不及待地挖了一大勺塞进嘴里,冻得直皱鼻子,却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给你,”她把勺子递向迪伦,分享她的战利品,“你也吃。”
他们就坐在拖车的台阶上,在亚利桑那州浩瀚的星空下,分食着一盒快要融化的冰激凌。泰勒叽叽喳喳地说着拍摄的趣事,说着她对未来的野心,说着她讨厌和喜欢的人。迪伦大多时候只是听着,偶尔附和几句,看着她被冰激凌沾到鼻尖的滑稽样子,觉得此刻的她,才最像一个真实的十六岁女孩。
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德州骄阳》中段一场关键的吻戏中达到了某种**。那场戏需要表现出角色之间压抑已久的情感激流。导演要求真实。
当迪伦按照剧本捧起泰勒的脸,准备吻下去时,他能清晰地看到她长长的睫毛在微微颤抖,紫罗兰色的眼睛里混合着角色的情感和她本人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与期待。她毕竟只有十六岁。
在双唇即将触碰的瞬间,迪伦极其轻微地偏了一下头,这个调整细微到镜头几乎无法察觉,却让这个吻在激情之外,意外地带上了一种克制与珍视的意味。
“卡!”导演喊停,似乎有些意外,但看着监视器里那个不同于寻常激情戏的、更具张力的镜头,最终点了点头,“很好,一种不同的感觉……保留了。”
泰勒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迪伦的用意。她没有说话,只是低下头,耳根微微泛红。那一刻,片场那个任性早熟的明星消失了,只剩下一个被温柔对待而心生悸动的少女。
《德州骄阳》的拍摄,在亚利桑那的烈日和风沙中接近尾声。迪伦·奥康纳与伊丽莎白·泰勒,这两个名字因为这部电影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关于他们在片场“关系亲密”的绯闻也开始甚嚣尘上。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段关系复杂而微妙——它是专业上的相互欣赏,是迪伦对天才少女的引导与保护,也是泰勒对这位与众不同、既不像长辈般说教、也不像其他男人般谄媚的英俊男星,产生的混合着依赖与朦胧好感的特殊情愫。
这团名为伊丽莎白·泰勒的烈火,以其耀眼、多变、时而灼人的温度,在迪伦·奥康纳的好莱坞星图上,烙下了一道鲜明而独特的印记。而他们都明白,这团火,未来只会燃烧得更加炽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