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心游太玄 > 第8章 辞行吟

心游太玄 第8章 辞行吟

作者:春花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17:08:57 来源:文学城

山居不知年岁,唯见庭前老梅,开了又谢,谢了又绽。距离云羲初叩茅庐,已悄然过去三载寒暑。

这三载,非是凡俗光阴的简单堆积,而是生命本质在道火淬炼下的悄然蜕变。云羲的身形愈发挺拔舒展,如青竹经雨,柔韧中蕴含着坚韧的骨力。面容褪去了最后一丝少年的青涩,线条温润如玉,眉宇间一片虚静平和,唯有在偶尔开阖的眼眸深处,方能窥见那历经洗练的、如同幽潭映星般的深邃智慧。

他的心斋功夫,已非初时的刻意维持,而是近乎本能。行住坐卧,语默动静,心镜常悬,朗照万物而不滞一尘。那“坐忘疾”时的挣扎煎熬,早已化作脚下坚实的基石。辨气之术更是精微入化,无需刻意运功,天地间诸般气息的流转生灭,如观掌纹,清晰明了,却又不再轻易扰动他的心湖。与墨桓的“弈心局”,以及与画皮妖物的生死搏杀,如同两次重要的淬火,让他的心智与实战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体内那星殒紫气,虽依旧沉潜于丹田深处,如同蛰伏的渊龙,难以主动驱策,但其存在本身,已与他自身的清正之气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与滋养,不再是最初那般格格不入的异物。玄瞳的根源处,那一点灼热的灵明,亦已温驯,如臂使指,成为他洞察世间真妄的慧眼。

他深知,自己在清微先生座下,能学的“法”,能明的“理”,已臻至一个瓶颈。茅庐的宁静,竹林的清幽,固然是修行的宝地,却也如同一方过于纯净的池塘,难以养出能遨游江海的蛟龙。那冥冥中与紫气相连的“天命”,那内心深处对“我是谁”的终极追问,都如同无形的丝线,牵引着他,呼唤着他,走向更广阔、更复杂的天地。

这一日,晨曦初露,朝霞染红天际,将竹林镀上一层暖金。云羲于溪畔青石上做完晨课,感受着体内气息与朝阳初升的天地紫气相互交融,圆融无碍。他心中澄明,知晓时机已至。

他整理衣冠,步履沉稳地走向那间承载了他三年修行记忆的茅庐。柴扉依旧虚掩,仿佛早已知晓他的来意。

推开柴扉,清微先生并未如往常般静坐蒲团,而是立于窗前,负手望着窗外那株姿态奇古的老梅。梅树上,最后几瓣残英在晨风中悄然飘落,带着一种凄绝而又毅然的美。先生今日未着葛袍,换了一身月白色的道常服,气息与这茅庐、这山林愈发浑然一体,仿佛随时会化入这片天地清风之中。

云羲于先生身后五步处停下,整衣肃容,双膝跪地,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额头触及微凉的土地,心中没有离别的悲伤,只有无尽的感恩与坚定。

“弟子云羲,拜谢先生三载教诲之恩。”他的声音平静而清澈,如同山间溪流,“蒙先生授以心斋之法,明镜止水之道;传以辨气之术,洞悉万象之机。更于困顿迷惘时,棒喝点拨,指引迷津。此恩此德,云羲永世不忘。”

他顿了顿,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望向先生的背影:“然,弟子深感自身修行已遇关隘,非静坐空山所能突破。心中之惑,身负之缘,皆需入世磨砺,于万丈红尘中寻答案,于纷扰万象中证本心。故今日特来向先生辞行,恳请先生允准。”

茅庐内一片寂静,唯有窗外风吹竹叶的沙沙声,以及那几瓣残梅落地的微不可闻的轻响。

良久,清微先生缓缓转过身。他的面容依旧清癯,目光却比三年前更为深邃,仿佛蕴含着整片星空的生灭。他并未流露出丝毫讶异或不舍,只是静静地看着云羲,那目光如同温暖的泉水,洗涤着弟子的身心,检验着他道心的成色。

“起来吧。”先生的声音温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汝之来意,吾早已知之。水满则溢,月圆则亏。雏鹰羽翼渐丰,终须离巢,搏击长空。此乃自然之理,亦是道之流行。”

他缓步走到云羲面前,伸手虚扶。一股柔和而无法抗拒的力量将云羲托起。

“汝这三载,根基已固,心镜初成。玄瞳辨气,已得三昧。更难得者,是历经幻境而不迷,面对强敌而不惧,结交异道而能容。道心之苗,已然茁壮,可经风雨。”

先生的话语,如同最后的印证,让云羲心中最后一丝犹疑也烟消云散。

“然,”先生话锋微转,目光变得悠远,“山中之静,易守本心;红尘之动,易失本性。世间万象,光怪陆离,诱惑万千,远超画皮之幻魅,弈心之计算。名缰利锁,爱恨情仇,权势倾轧,众生百态,无一不是炼心之洪炉,亦是沉沦之沼泽。”

他凝视着云羲的双眼,语气渐转凝重:“汝身负星殒紫气,此缘非同小可,福祸相依,吉凶难料。入世之后,此气或为汝引来莫测之机,或为汝招致无尽之忧。更须谨记,汝所求者,非是神通广大,非是权势熏天,乃是那‘我是谁’的本源之问。若迷失于外相,执着于尘缘,便是背道而驰,前功尽弃。”

云羲心神凛然,恭声应道:“弟子谨记先生教诲,必当时时返观内照,持守心斋,不忘本来。”

清微先生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如同云破月来的笑意。他伸出一指,指尖并无光华闪耀,却仿佛凝聚了某种至高无上的意境,轻轻点向云羲的眉心,那玄瞳的根源之处。

“临别在即,吾再无他法可授。唯有赠汝一言,望汝细细体味,于行途中印证——”

他的声音不高,却如同黄钟大吕,每一个字都清晰地烙印在云羲的灵魂深处:

“此去,但向红尘深处行。”

一言既出,云羲浑身剧震!

这短短七字,初闻似只是寻常的离别赠言,鼓励弟子勇闯世间。但在云羲此刻的道心感知与玄瞳映照下,这七字却仿佛化作了七道蕴含着无穷道韵的法则之链,携带着清微先生毕生的修行体悟与无边智慧,直接贯入他的识海!

“此去”—— 二字如启程之钟,敲响了命运转折的节点,蕴含着“时”与“势”的玄机,既有对过去的告别,更有对未来的开启。一股无形的力量,仿佛推着他,必须迈出这一步。

“但向”—— 二字如指南之针,充满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与方向感。不是随波逐流,不是左右彷徨,而是有着明确的内在指向性,是心念的纯粹与专注。

“红尘”—— 二字如万象之海,在他眼前轰然展开!不再是简单的俗世概念,而是囊括了人间一切生灵、情感、**、因果、秩序、混乱的庞大集合体,是“有”的极致,是修行者最终的试炼场与成就地。

“深处”—— 二字如核心之秘!并非在边缘徘徊,而是要深入其中,抵达那最混乱、最本质、最接近“道”之显化的核心地带。是漩涡的中心,是火焰的内核,是直面最真实的恐惧与诱惑,于极致的热闹中寻觅极致的宁静。

“行”—— 一字如不动之足!非是停留,非是观望,而是行动,是体验,是践履。道在行中,理在事中。唯有亲身经历,方能真正转化知识为智慧,将道理内化为生命的一部分。

这七字赠言,与当年闹市中“无用之用”的阐述,茅庐内“心斋”的传授,一脉相承,却又更为宏大、更为究竟!它指明了云羲未来修行的根本路径——不是远离红尘以求清净,而是深入红尘,于动中求静,于染中修净,于万丈波涛中驾一叶慈航,于众生烦恼里证无上菩提!

醍醐灌顶,莫过于此!

云羲怔在原地,心神完全沉浸在这七字蕴含的无边道韵之中,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漫长而波澜壮阔的道途缩影。许久,他才缓缓回过神来,眼中已满是震撼与了悟,再次深深拜下:“先生之言,字字珠玑,弟子……铭刻五内,永志不忘!”

清微先生受了他这一礼,拂尘轻摆,淡然道:“去吧。缘起缘灭,自有定时。他日若迷途,可忆今日之言;若得证,亦勿忘今日之心。”

云羲知道,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他不再多言,后退三步,再次郑重一礼,然后毅然转身,走出了茅庐。

晨光正好,洒满林间小道。他没有回头,步履从容而坚定,沿着来时的路,向山下走去。身后,茅庐依旧静立,竹林风声呜咽,仿佛在为他送行。清微先生的身影,早已不见,或许已化入那山间晨雾,与道合真。

云羲的心,如同被洗涤过的晴空,明朗而辽阔。那七字赠言,如同不灭的心灯,照亮了他的前路。他知道,从此以后,他的道场,不再是这方寸茅庐,而是那滚滚红尘,茫茫人世。

“但向红尘深处行……”

他低声吟哦,嘴角泛起一丝澄澈而无畏的笑意,脚步愈发沉稳,身影渐渐消失在竹林掩映的山路尽头,融入那即将展开的、浩瀚无边的世间画卷之中。

辞别师门,吟啸而行。属于云羲的,真正的红尘证道之旅,就此拉开序幕。前方,是未知,是挑战,是磨砺,亦是无限的可能与最终的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