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心游太玄 > 第5章 辨气术

心游太玄 第5章 辨气术

作者:春花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17:08:57 来源:文学城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云羲于清微先生座下修行,已逾半载。那“心斋”之法,他日日勤修不辍,虽离“虚室生白”的至境尚远,却也不再是当初那个在杂念与气息的洪流中几近溺毙的稚子。他的心,如同被涓流持续冲刷的卵石,渐渐磨去了许多棱角与躁动,变得愈发沉静、圆融。那份在“坐忘疾”中偶然触及的“观照”之智,亦随着修行日益稳固,虽未能常驻,却已能于纷扰袭来时,时时提起,作为安身立命的舟筏。

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清微先生并未如往常般让云羲于静坐中打磨心性,而是将他唤至茅庐前的药圃旁。老者负手而立,目光掠过那些生机盎然的草药,投向更远处隐约可见的城郭轮廓。

“云羲,”先生开口,声音平和如常,“汝修心斋,初得静定之基,如舟得锚,不致随波逐流。然,道非枯寂,静非死水。万象纷纭,皆道之显化;诸气流转,皆理之流行。汝既有玄瞳之缘,若只知闭户内守,如同宝山空回,岂不可惜?”

云羲心神一凛,恭声道:“请先生指点。”

清微先生微微颔首,伸出一指,指尖并无光华,却仿佛引动了周遭无形的韵律。“心斋为体,是汝能持之心镜。然镜若不用,何以照物?今日,吾便传汝‘辨气’之术。非是新增一法,乃是教汝如何运用此心此眼,于万象中观其‘气’,辨其‘理’,进而明其‘道’。”

“辨气之术,首重‘观’而‘不滞’,‘辨’而‘不执’。心如明镜,物来则现,物去则空。不可着相,不可生情。见善气不喜,见恶气不憎,见异气不惊。唯是观其本来,察其流转,会其玄同。”

先生的话语,如同钥匙,打开了云羲心中另一扇门。他之前凭借玄瞳所见,多是混沌一片的感官冲击,虽有清微先生“无用之用”的点拨,知其可为窗牖,却始终不得其法,难免被动承受,时有困扰。如今,这“辨气术”正是教他如何主动、有序、深入地运用这份天赋。

“气者,宇宙之息,万物之灵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然为方便观修,可略分为数端,汝且静观细察。”

第一观:人间烟火气

清微先生并未直接解说,而是带着云羲,再次来到了那处曾闻“无用之木”的城南集市。只是此番前来,云羲的心境与视野,已截然不同。

他立于市集入口,并未急于深入,而是先依“辨气术”之法,凝神静气,将心斋的功夫提起,使心神如止水,如明镜。然后,他才缓缓睁开玄瞳,望向那片熟悉的喧嚣。

景象依旧斑斓,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冲击。在他的“观照”之下,那沸腾的、五彩缤纷的气息洪流,开始显现出清晰的脉络与层次。

·生机之气:最为磅礴的,是那万千生灵汇聚而成的、暖融融、如同初生朝阳般的赤白之气。此乃最根本的生命元气,源自饮食、呼吸、劳作,充满了蓬勃的**与活力。它从每一个行人的头顶、肩井蒸腾而起,汇聚成一片浩瀚的、温暖的云霞,笼罩在整个市集上空,是红尘俗世最坚实的基底。

·劳作之气:贩夫走卒、工匠艺人的身上,除了基础的生机之气,更缠绕着与各自行当相关的独特气息。铁匠周身有灼热的金红之气,带着火星迸溅般的锐意;织工指间流淌着柔韧的丝缕青光;农夫担来的瓜果蔬菜,散发着清新的草木碧气,混合着泥土的芬芳;那酒肆里飘出的,是醇厚而令人微醺的谷粮黄白之气。这些气息,是“制作”与“创造”在能量层面的体现,充满了辛勤与技艺的光辉。

·**之气:更为精微的,是浮动在众生心念情绪层面的气息。求财者眉宇间闪烁贪婪的金芒,虽亮却躁动不稳;争利者口鼻间吞吐计较的青灰之气,如烟似雾,纠缠不清;见到心仪之物,眼中会闪过喜爱的粉红光晕;听闻噩耗,头顶则会笼罩悲戚的灰黑云团。还有那男女之间偶有的情愫牵引,如极淡的桃红色丝线,若有若无。这些**之气,生灭最快,变幻无常,如水面浮沤,映照着人心的瞬息万变。

·聚散之气:云羲更观察到,这庞大的烟火气并非静止,而是在不断地流动、交融、转化。买卖成交时,财气(一种凝实的金光)与货气(物品本身蕴含的气息)会完成一次交换;交谈争执时,不同的情绪之气会相互碰撞、抵消或增强;甚至那食物的香气被吸入体内,也会转化为滋养的生机之气。整个市集,就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进行着能量代谢的生命体。

云羲心中明悟,这“人间烟火气”,并非浊气,而是最真实、最活泼的“生”之气息。它杂乱,却蕴含着最原始的驱动力量;它变幻,却彰显着生命本身的绚烂多姿。修道者并非要厌弃它,而是要在其中保持观照,明了其“浊中有清,动中涵静”的玄妙。

第二观:文人浩然气

离了喧嚣市集,清微先生又引云羲来到城东的文庙附近。此地古木参天,建筑肃穆,与市集的氛围迥异。

尚未走近,云羲便感到一股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气息并非炽热鲜活,而是清正、刚直、绵长。

他凝神望去,只见文庙上空,笼罩着一片恢宏的青紫色云气,庄重而祥和,与天地间的正气相互呼应。那是由无数代读书人、贤士、大儒的精神意念、道德文章凝聚而成,是文明与智慧的象征。

再看那些出入文庙、往来于附近书院的文人学子。他们头顶的气息,也多以青、白、紫为主,但深浅浓淡,各不相同。

·寻常学子,多是纯白的文思之气,如同初研的墨汁,清而不浓,代表着求知与思考。

·有所成就的学者,文思之气转为青色,更加凝练、深邃,如古潭之水,内蕴光华。其气往往与所研习的经典相连,读《易》者气中隐现卦象流转,习史者气中沉淀岁月沧桑。

·而那些真正品行高洁、胸有丘壑、养得一身正气的儒者,其头顶的气息则呈现青紫之色,煌煌正正,直冲霄汉。此即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此气沛然莫之能御,诸邪退避,万念不侵。云羲亲眼见到,一位身着旧袍、面容清癯的老儒走过,其头顶青紫之气如华盖,周遭一些游离的、阴晦的杂气,竟如雪遇沸汤般,纷纷消散退避。

·更有那等才气纵横、灵感迸发的文人,其气并非一味刚直,而是在青白之中,夹杂着绚烂的才气光点,如星河闪烁,如锦绣铺陈,代表着创造与灵性的勃发。

云羲观此浩然之气,心中震撼。此气源于知识、源于道德、源于精神的力量,是“心”之力升华到极致的体现。它不像烟火气那般依赖肉身**,也不像天地灵气那般源自自然,而是独属于人类文明的高贵产物。它让云羲明白,“气”并非仅有先天自然与后天**之分,更有这由精神意志淬炼而出的、足以撼动天地、贯古通今的浩然正氣。

第三观:将星肃杀气

最后,清微先生遥指城西方向。那里是京畿驻军大营所在,虽未亲至,但以云羲如今之玄瞳,配合辨气之术,已能遥感到那股冲霄而起的凛冽气息。

他凝心聚神,目光跨越重重屋舍,投向西方。只见那片天空,与其他区域的平和景象截然不同。一股磅礴的、金戈铁马般的白红之气,如同巨大的狼烟,笔直地矗立于天地之间。那气息锐利、肃杀、凝聚,充满了铁与血的味道,令人望之心生寒意。

·军阵煞气:那是成千上万精锐士卒气血、意志、杀伐之念凝聚而成。气息并非散乱,而是在一种严格的纪律与阵势下,凝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铁血洪流。白气主金,代表兵戈之利,纪律之严;红气主火,代表气血之勇,杀伐之烈。两气交融,煞气冲天,等闲的阴邪鬼魅之物,根本不敢靠近军营百里之内。

·兵戈锐气:军营之中,那堆积如山的兵刃甲胄,也散发着强烈的金属锐气,寒光闪闪,与军阵煞气相互滋养,更添威势。

·将星之气:而在这片铁血煞气的核心处,云羲看到了几点尤为炽亮、如同星辰般的光点。那便是将星之气!其中最为耀眼的一团,呈深红近紫之色,光芒内敛,却蕴含着雷霆万钧之力。其气形状,隐约如一柄藏于匣中的绝世凶刃,不动则已,一动则必饮血而归。此气不仅蕴含着个人的勇武与杀气,更与军队的士气、国运的兴衰隐隐相连,带着一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壮与威严。

观此肃杀之气,云羲心中凛然。此气代表了秩序之下的暴力,是守护与毁灭的一体两面。它提醒着云羲,这世间并非只有风花雪月与道德文章,更有这不容忽视的、刚猛酷烈的力量在维系着某种平衡。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肃杀之气,亦是天地间不可或缺的一环。

万气归元,玄同之悟

历经市集、文庙、远观军营,见识了烟火气、浩然气、肃杀气的斑斓纷呈,云羲在清微先生的指引下,并未停留于分别与比较,而是进一步深化“辨气”的功夫,体悟那纷繁表象下的统一本质。

先生言道:“汝观诸气,形态各异,属性不同,似有清浊、刚柔、善恶之分。然,究其根本,何尝不是一元之气,因时、因地、因境、因心而显化万千?”

云羲依教,再次凝神,不再专注于某一种气,而是将心神放宽,囊括所有感知到的气息。

他“看”到,那市集的生机赤白之气,升腾到一定高度,会受日月星辰之力洗炼,部分转化为更精微的能量,滋养虚空。

他“看”到,那文庙的浩然青紫之气,虽清高,却也需依托于承载文道的建筑、典籍、以及文人的肉身生机(烟火气的一部分)而存在。

他“看”到,那军营的肃杀白红之气,其根基,亦是士卒们强健的体魄与旺盛的生机(同样是烟火气),只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与组织,导向了杀伐征战之用。

甚至那天地间的草木灵气、山川地脉之气,也与这人间诸气息息相关。人伐木取火,便是将草木灵气转化为烟火气;人依山建城,便是借用地脉之气稳固基业……

一切气息,都在流转,在转化,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它们如同一个庞大生命体的不同器官、不同功能,共同构成了这个生机勃勃而又复杂无比的世界。

“大道氤氲,万物化醇。诸气杂糅,和而不同。”清微先生的声音适时响起,如同最后的点化,“辨气之极诣,非为分别,乃为玄同。见其异,而知其本同;观其纷,而守其心一。如此,则万象虽殊,于吾心镜中,皆可照见其本来面目,而不染一尘。”

云羲豁然开朗。

辨气术,绝非简单的观察与分类之术。它是藉由“观”万气之异,而最终体悟“道”之本一的高级法门。它要求修行者在最纷扰的万象中,保持心境的澄澈与统一,达到“无所观而无所不观”的境界。

这一次的修行,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云羲的认知边界,让他对这世界的能量结构有了初步的、系统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将他的心斋功夫,真正与对外境的观察融为了一体。静坐时的“观照”,与行动中的“辨气”,本是一事,皆是心镜之运用。

他立于天地之间,感受着周身流淌不息的、斑斓纷呈的诸般气息,心中却是一片前所未有的宁静与通达。

眼中有万千气象,心中唯虚明一念。

这辨气之术,便是他从此内守静定,走向外观万象,乃至最终心游太玄的关键一步。至此,他的修行,才算是真正登堂入室,有了纵横于道海的无尽可能。前方的道路,虽依旧漫长,却已然星光初现,脉络可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