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心游太玄 > 第4章 坐忘疾

心游太玄 第4章 坐忘疾

作者:春花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17:08:57 来源:文学城

自清微先生授“心斋”之法,云羲便在那茅庐附近的竹林溪畔,择了一处更为幽静的角落,以一方表面平整、内蕴温润青光的巨大溪石为座,开始了他的修行。

初闻“心斋”奥义,他心中曾升起一片明朗,仿佛已窥见那“虚室生白”的堂奥。然而,当真正尝试将理论付诸实践时,他才深切体会到,何为“知易行难”,何为“降伏其心”的艰辛。

这日清晨,天光未大亮,林间尚弥漫着破晓前的薄雾与清寒。云羲如常登上溪石,盘膝跌坐,五心向天。他依照法门,先是调整呼吸,试图使其“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一呼一吸,力求悠长、细缓、均匀,如同春蚕吐丝,连绵不绝。

起初数十息,尚能维持。心神随着呼吸的节奏微微起伏,似能感受到气息在体内氤氲流转,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竹林寂寂,唯有溪水潺潺,鸟鸣偶尔划过,更显幽深。他心中暗忖,这“心斋”入门,似乎并非想象中那般艰难。

然而,这片刻的宁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短暂的假象。

当他试图更进一步,收敛外驰的心神,由“听之以耳”转向“听之以心”,再冀图达至“听之以气”时,那潜藏在意识深处的、名为“杂念”的洪流,便如同挣脱了囚笼的万千凶兽,轰然爆发!

第一重疾,源于身。

先是腿脚传来酸麻胀痛。平日里不觉,一旦静坐,气血流通稍异,便觉双腿如负千斤,关节处似有钢针攒刺。这痛楚并不剧烈,却如附骨之疽,绵绵不绝,不断拉扯着他的注意力。紧接着,后背脊柱似乎也变得异常敏感,一丝微风掠过,亦能引起肌肤的阵阵战栗。眉心那“玄瞳”的根源处,也开始隐隐发热,如同一个不安分的活物,提醒着它的存在。

这些身体的感受,本身并非不可忍受。但其带来的,是无数与之相关的细微念头:“是否坐姿不对?”“还需忍耐多久?”“腿是否要废了?”……这些念头如同水底泛起的淤泥,瞬间将初凝的心神搅得浑浊不堪。

第二重疾,起于心。

身体的干扰尚属有形,心念的纷飞则真正如同无形野马,难以羁縻。

前尘往事,不受控制地翻涌上来。幼时庭前嬉戏的模糊光影,父母关切又略带忧色的面容,书房中读过的某段残章断句,闹市里见过的形形色色面孔与气息……记忆的碎片,夹杂着当时的情感色彩,一幕幕、一重重,在脑海中飞速掠过。

更有对未来的种种臆测揣度:“这心斋之法,修成后会是何等光景?”“那贯体的紫气,究竟蕴含何等秘密?”“清微先生是何等境界?”“我能否真正找到‘我’?”……忧虑、期待、好奇、惶恐,种种情绪如潮汐般起落,推动着心念之舟在妄想的海洋中颠簸迷失。

有时,心念甚至会陷入某种无意义的重复或僵滞,如同一段破碎的旋律反复吟唱,或是一片空白中唯有“我在修行”这个念头本身在固执地打转。这种“静止的喧嚣”,比之活跃的杂念,更令人疲惫。

第三重疾,困于“能”。

最令云羲感到无力与挫败的,是那双“玄瞳”带来的、超越常人的感知能力,在此刻反而成了修行的巨大障碍。

当他闭上肉眼,试图内守时,玄瞳的视野却并未完全关闭。或者说,那种对“气”的敏锐感知,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难以彻底剥离。

他“看”不到具体的色彩与形状,却能更清晰地“感觉”到周身气息的流动。体内,那紫气如潜龙在渊,沉静中蕴藏着难以言喻的磅礴;玄瞳根源处灵光灼灼,如同一个不断接收和发射信号的枢纽。体外,竹林的生命精气如碧色烟霞流动,溪水的清凉水汽似玉带蜿蜒,大地厚土之气沉稳如磐石,朝霞初升带来的紫气东来(此乃天地自然之紫气,与他体内之星殒紫气迥异)……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无比复杂、无比精微的能量场域。

而他,正身处这场域的中心。

心斋要求“听之以气”,最终“虚而待物”。但他此刻的状态,却像是被抛入了一个由无数种乐器同时即兴演奏的、毫无章法的交响乐中。每一种“气”都有其独特的波动、频率、属性。他试图去“聆听”整体的韵律,却不由自主地被其中某一道特别活跃或特别沉郁的“声部”所吸引,心神随之牵动。

试图融入木气之生机,却感自身肝经隐隐呼应,生出舒展之意;试图沉入土气之厚重,又觉脾脏安宁,昏沉欲睡;那溪流的水气清凉,引动肾水,却带来一丝尿意般的干扰;而天际垂落的朝霞紫气,更与他体内那星殒紫气产生微妙共鸣,似要引动风雷。

这种种气的“邀请”或“干扰”,比之寻常的杂念,更加隐蔽,更加难以抗拒。因为它们直接作用于他的生命本源,作用于那已被改变的感知体系。他仿佛一个初学游泳的人,却被直接抛入了惊涛骇浪之中,不仅要用意志对抗杂念的漩涡,更要调整自身的“频率”,以期与整个气息的海洋达成和谐。稍有不慎,便是被某一股气流卷走,心神失守,前功尽弃。

“坐”而易“忘”,“忘”而难“疾”。

云羲端坐于青石之上,身形凝定,如同石雕。但内在的景象,却是一场无声的、激烈到极致的战争。他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眉头紧锁,面色时而潮红,时而苍白。呼吸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平稳,变得粗重而紊乱。

他感觉自己就像怒海中的一叶孤舟,被妄念的巨浪高高抛起,又狠狠砸下。时而陷入记忆的泥潭,许久才惊觉;时而被某种气的韵律带走,恍恍惚惚,不知身在何处;时而又被身体的痛楚拉回现实,徒增焦躁。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清微先生的教诲在脑海中回响,但此刻听来,却如同天边的梵音,遥远而模糊。他知道法门,却无力践行。那种感觉,如同明明看见了彼岸的灯塔,却身陷湍急的暗流,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靠近分毫。

挫败感,如同冰冷的毒蛇,噬咬着他的信心。

“我是否资质驽钝,不堪造就?”

“这心斋之法,莫非根本不适合我这等身负异禀之人?”

“修行之道,竟如此之难么?”

绝望的情绪,如同潮水般涌上。他甚至生出了放弃的念头,想着不如就此起身,回到那虽然纷扰但至少“真实”的市井中去,何必在此自讨苦吃。

就在他心神摇曳,即将被这“坐忘之疾”彻底击垮的刹那——

许是心力交瘁到了极致,物极必反。在那一片混乱与黑暗的识海深处,一点极其微弱的、不依赖于任何思维、不执着于任何感受的纯粹觉知,如同风中之烛,悄然亮起。

它没有参与任何纷争,没有评判任何对错。它只是“知道”腿在痛,“知道”念头在飞,“知道”气息在扰,“知道”自己在绝望。

这份“知道”,本身是如此的宁静,如此的超越。

在这份纯粹的觉知映照下,那些奔腾的杂念,那些扰动的气息,仿佛突然失去了原有的力量。它们依旧存在,依旧喧嚣,但却不再能完全主宰云羲的心神。他仿佛从一个深陷战场的士兵,突然抽离出来,成了一个站在高处、静观全局的旁观者。

他“看”着疼痛的生起与减弱,“看”着念头的来去与消散,“看”着气息的流动与变化。他不再试图去压制、去改变、去融合。他只是看着,如同天空看着云卷云舒,如同大地承载万物生灭。

一种奇异的平静,在这极致的动荡中,悄然萌生。

他并未达到“听之以气”的境界,更遑论“虚而待物”。但在这短暂的、如同电光石火的瞬间,他触摸到了“观”的真谛——不迎不拒,只是觉知。

也正是在这片刻的清明中,他福至心灵地,没有去执着于捕捉或维持这种状态,而是顺其自然,将这份“观”的视角,轻轻投注到自身那最为躁动、最为特异的所在——玄瞳的根源,以及那沉潜的星殒紫气之上。

他不再试图去“驾驭”或“理解”它们,只是如同观察外在的气流一般,静静地“感受”它们的存在,它们的内在韵律。

玄瞳的灼热,仿佛是一种过于敏锐的感知器官在超负荷运转后的自然反应,其核心,是一种渴望与万物联结、洞悉真实的“灵明”。

而那星殒紫气,深沉如渊,其波动宏大而缓慢,带着一种与星辰运转、与某种宏大“天命”相关的、古老而苍茫的节奏。

当他停止对抗,只是静静地“观”与“感”时,那原本觉得纷乱不堪、难以协调的内外气息,似乎也渐渐放缓了它们冲突的步调。身体的痛楚依旧,但似乎可以忍受了;杂念依旧起伏,但不再那样搅动心神;内外之气依旧流转,但不再那样强烈地试图将他拉向某个方向。

他仿佛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点,一个在狂风暴雨中暂时安稳的避风港。虽然依旧未能“忘”,但至少,“坐”得不再那样痛苦不堪。

不知不觉间,日上三竿,温暖的阳光透过竹叶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云羲缓缓睁开双眼,眸中充满了疲惫,但更深处的,却是一种经历洗礼后的沉静与一丝了悟。

他依然未能降伏心猿意马,依然未能真正步入“心斋”之门。但他亲身体验了修行之“疾”,明白了此路之艰难,绝非一蹴可就。更重要的是,他在绝境中,意外地触碰到了那超越纷扰的“观照”本体,并初步学会了与自身的“异禀”和平相处。

他站起身,腿脚因长时间的盘坐而麻木刺痛,几乎踉跄摔倒。他扶着溪石,慢慢活动气血,望着那依旧流淌的溪水,心中感慨万千。

“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低声吟哦,嘴角却泛起一丝苦涩而又坚定的笑意。

这“坐忘疾”的一课,远比任何言语教诲更为深刻。它击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也磨砺了他求道的决心。他知道,往后的日子,还将有无数次这样的挣扎与反复。但既然已见微光,便有了前行摸索的勇气。

他整理了一下衣袍,向着清微先生茅庐的方向,再次一礼。然后,转身,步履虽有些蹒跚,却依旧向着竹林外,那既是尘世也是道场的人间走去。

修行,不在石上,而在心间。这降伏其心的漫长征途,他才刚刚迈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