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心脉予她 > 第3章 第 3 章

心脉予她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小林在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4:41:42 来源:文学城

第3章沈副主任的质疑:数据与实证的科学壁垒

心梗患者被平稳地转运至心脏监护室(CCU),身上连接着各种监测管线,生命体征的曲线在屏幕上规律地跳跃,暂时告别了死亡的直接威胁。

沈聿珩完成交接,详细交代了术后注意事项和监护要点后,终于得以短暂喘息。她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倚在CCU护士站旁边的桌沿,端起一杯不知谁泡好已经微凉的咖啡,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正在与CCU医生沟通的顾清涵。

顾清涵正在轻声细语地对值班医生说着什么,手指偶尔在空中轻轻比划。

“……患者虽然血管通了,但心气大伤,元气暴脱。术后可能会出现低热、自汗、烦躁不安的情况,这是正气未复、虚阳外越的可能表现。如果出现,除了常规西医处理,可以考虑……”她顿了顿,似乎在挑选更易于对方理解的词汇,“……适当给予一点益气养阴、收敛固表的药物,比如生脉注射液之类,或许能帮助他更平稳地度过这个阶段。”

CCU的医生听着,点了点头,但表情多少带着点“听听就好”的礼貌疏离。毕竟,在他们的领域里,术后管理自有成熟的一套方案和用药指南。

沈聿珩喝了一口冷咖啡,苦涩的味道让她微微蹙眉。她放下杯子,走了过去。

“顾医生。”她的声音恢复了一贯的清冷,带着手术刀般的精准和距离感。

顾清涵闻声转头,看到沈聿珩,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沈主任,辛苦了。手术非常成功。”

沈聿珩点了点头,算是接受了这份礼貌的称赞,但她的重点不在这里。她直视着顾清涵,问出了从抢救室开始就盘旋在心头的问题:“顾医生,我注意到你刚才在抢救室,并没有给患者把脉。在没有获取最重要体征信息之一的情况下,你是如何判断他属于……‘阳气暴脱’?并且确定针刺那三个穴位就能起效?”

她的问题直接、犀利,甚至有些挑战的意味,但确是出于纯粹的学术探究和质疑。在她的认知体系里,诊断必须基于客观证据:影像、化验、体征数据。而“阳气暴脱”这四个字,太过抽象,太过模糊,无法量化,更无法在教科书上找到对应的抢救流程。

顾清涵对于这份直白并不意外,也没有丝毫恼怒。她沉吟片刻,认真回答道:“沈主任,中医的‘望诊’非常重要。患者当时面色苍白却泛着一种不正常的青灰(望色),冷汗淋漓、质地黏腻如油(望汗),呼吸浅促微弱(望呼吸),神识恍惚(望神),这些都是阳气衰败欲脱的典型特征。结合他心梗的急性发作,不难做出‘心阳暴脱’的判断。这类似于你们通过心电图和血压瞬间判断‘心源性休克’一样,是基于经验和特定体征的快速识别。”

“至于取穴,”她继续解释道,“内关、涌泉、人中,是历代医家验证过的抢救要穴,针对厥证、脱证有回阳固脱之效。其机制,现代研究认为可能与刺激特定神经节段,调节血管张力、改善微循环、兴奋呼吸中枢有关。”她尝试用对方可能更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解释。

沈聿珩听得很仔细,但眉头并未完全舒展:“但这些仍然是经验性的总结,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的证实。效果的稳定性如何评估?刺激强度如何标准化?个体差异如何排除?更重要的是,”她加重了语气,“在那种分秒必争的情况下,依赖这种可能存在变量的方法,是否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万一无效,耽误的黄金抢救时间谁来承担?”

她并非完全否定,而是用她所信仰的“科学方法论”来审视这一切。她的世界是由数据、统计学意义、标准化流程构建的坚固堡垒,而顾清涵所描述的,在她看来,更像是一门建立在无数个体经验之上的“艺术”,虽然可能有效,但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难以复现的风险。

顾清涵能感受到对方话语背后那堵坚实的、由现代科学构筑的壁垒。她沉默了一下,然后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坦诚:“沈主任,您的问题非常核心,也是很多西医同仁共同的疑问。中医的确更侧重于宏观的功能状态把握和个体化治疗,它的理论体系源于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观察和哲学思辨,与起源于解剖和实验的现代医学走的是不同的路径。”

“我无法用您要求的‘标准化数据’来立刻证明当时判断的绝对正确性,”她承认道,“但结果是,患者的血压和血氧确实得到了改善,为您的手术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本身是否可以视为一次有效的‘临床实证’?”

她顿了顿,语气真诚:“我从不认为中医可以替代西医在外科抢救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像今天,没有您精湛的手术,再好的针灸也无力回天。但我相信,在某些环节,中西医或许可以互补,取长补短。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不都是患者的最大获益吗?”

沈聿珩没有立刻反驳。她回想起监护仪上那些真实跳动的数字变化,那是无法忽视的事实。

但她心中的那杆科学秤砣,依然沉重。她欣赏顾清涵的冷静与坦诚,却无法完全认同其理论基础。

“事实结果我看到了,”沈聿珩最终说道,语气缓和了些许,但核心立场未变,“但我仍然认为,标准化、可重复的治疗方案才是现代医学的基石。今天的个案,很有趣,但不足以推翻我的认知。”

她说完,对顾清涵微微颔首,转身离开,白大褂的衣角划过一个利落的弧度。

顾清涵看着她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打破偏见和壁垒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至少,这是一个开始。对方愿意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科学的质疑与古老的经验,在CCU明亮的灯光下,再次短暂交锋,谁也没有说服谁,却都在彼此的心中留下了更深的印记。

沈聿珩走向办公室,脑子里却不由自主地回放着那三枚银针落下时的画面,以及顾清涵那双坚定而清澈的眼睛。

“阳气暴脱……”她低声自语了一句,摇了摇头,却又下意识地拿出手机,打开了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搜索界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