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小时不识月 > 第3章 传承篇 第三章

小时不识月 第3章 传承篇 第三章

作者:远程千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28 14:46:44 来源:文学城

另一边的文府。

更深露重,万籁俱寂。一缕阴风不知从何而起,悄然拂过文勋智的窗棂,将雕花木窗“吱呀”一声推开一道缝隙。月色如霜,只见一道鬼魅般的黑影如轻烟般掠过窗前,未及文勋智从沉睡中惊醒,那黑影已如鬼魅般立于榻前。

“文宗主,主上有密信相托。”黑衣人声音沙哑低沉。

言罢,未等文勋智置一词,那黑影身形一晃,便已消失在夜色之中,来无影,去无踪。

文勋智心中一凛,睡意全无。他披衣下榻,拾起落于地上的信笺,在案上点燃红烛。昏黄的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颀长。他展开信纸,只感觉一股无形的威压扑面而来。

“这……”

只见那纸上写着:文宗主,俞英与那孽种踪迹已明,此乃本座心头之患,本座必亲手刃之,你勿插手。另外,噬日石中的盈曦之力,乃天赐之机,令媛当勤修不辍。本座已将‘盈曦神之印’复刻于此信,速将其烙于令媛眉心,可助其与噬日石神魂相契,速掌神力。以此为贺,预祝令媛他日直步青云,执掌乾坤。

文勋智的目光最终落在信纸左下角,那里有一枚散发着淡淡金光的印记,形如初升之日,神圣而威严。

文勋智心中不甚感激。他小心翼翼地将信笺折好,珍而重之地置于一个紫檀木雕花盒中,锁好。随后,他整了整衣冠,吹灭烛火,揣着木盒,步履沉稳地走出了房间。

***

是夜,文府张灯结彩,金碧辉煌。庭院中,琉璃盏映月,水晶帘随风,丝竹之声悠扬婉转,觥筹交错间,笑语晏晏。文府大小姐文络影的生辰之宴,正待启幕。

大厅里,暖香浮动。

“爹爹,听娘亲说您身体欠安,可好些了?”文络影身着一件流云锦缎的鹅黄长裙,发髻高挽,步摇轻颤。她转身从一旁的檀木小几上端起一碟晶莹剔透的枣花糕,递到文勋智面前,“这是影儿亲手做的,您最爱吃的。”

文勋智望着女儿关切的眼眸,心中一暖,抚着她的秀发笑道:“影儿有心了。看到你这碟枣花糕,为父的病啊,已然好了大半。”说着,便寻了张上首的黄花梨木椅坐下。

“爹爹。”文络影依偎在他身边,秀眉微蹙,“我的生辰宴即将开始,怎的还未见忖度哥哥?”

“今日恰逢文家休沐,你忖度哥哥自然归家省亲去了。”文勋智解释道。

文络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失落,轻声道:“可我……原是想与忖度哥哥一同庆贺生辰的。”

一旁的许夫人见状,连忙柔声解释:“这叶忖度虽年仅六岁,却已是天纵奇才,修炼之精进,远超同龄,堪比十数岁的门中翘楚。且他生得眉清目秀,性子沉稳,与影儿自幼相伴,形影不离,倒是一对璧人。”

“哦?”文勋智闻言,捻须大笑,“看来我文家的乘龙快婿,已是有人选了呀!”

文络影本就白皙的脸颊瞬间飞起两抹红霞,她跺了跺脚,娇嗔道:“爹爹!您又取笑女儿。”

“唉,只是……”许夫人话锋一转,面露忧色。

“夫人有何顾虑?”文勋智收起笑容,正色问道。

“那叶忖度虽好,但家道中落,门庭寒素,恐……恐与我家门第不配。”

“这又有何妨?”文勋智笑说,“尚且记得,其父叶将军,乃盈光宗之柱石,战功赫赫,我早有心擢拔于他。再者,叶忖度天赋异禀,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若能成为我文家之人,辅佐影儿,光大我盈光十二宗,未尝不可。况且,”他看向女儿,“只要影儿欢喜,无论他出身如何,为父都认了。”

许夫人心思通透,见丈夫心意已决,且句句在理,便也释然:“既然你如此看重那孩子,妾身自无异议。”

文勋智这才转而安慰女儿,温声道:“好了,影儿莫要再蹙着眉头了。待休沐之期一过,为父便派人去将你的忖度哥哥接回来,陪你补过生辰,可好?”

“当真?”文络影眼中瞬间迸发出光彩,她擦去眼角晶莹的泪珠,破涕为笑,“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文勋智慈爱地应承。随即,他神色一肃,从怀中取出那个紫檀木盒,“影儿,为父还为你备了一份特别的生辰礼。”

说罢,他引着文络影与许夫人,入了内室。

室内静谧,文勋智打开木盒,取出那封泛着金光的信笺。信纸一现,那枚“盈曦神之印”仿佛被唤醒,金光大盛,愈发明亮。文络影心有所感,素手一招,掌心便浮现出一枚金色的晶石,正是噬日石。神印与晶石遥相呼应,两股强大的力量瞬间共鸣,整个房间都被璀璨的金色光芒所笼罩。

“爹爹,这是何物?我的噬日石……竟在向它输送盈曦之力!”文络影又惊又喜。

“此乃‘盈曦神之印’,与你的噬日石同源,本就是我文家至宝。今日,为父便将此神印烙于你眉心,自此,你便是噬日石唯一的主人,神力归心,再无人能夺走。”文勋智解释道。

“多谢爹爹!”文络影感动不已,“如此,爹爹的礼物,女儿便能永远带在身边了。”

她拨开额前如云的秀发,露出光洁的额头。文勋智手持信笺,将那枚金日神印对准她的眉心。在噬日石盈曦之力的牵引下,信纸上的印记仿佛活了过来,化作一道流光,缓缓注入文络影的眉心。

文络影只觉一股温暖如春日的洪流自眉心涌入,瞬间流遍四肢百骸,舒适无比。与此同时,噬日石也爆发出柔和的光芒,丝丝缕缕的金色法力汇聚于她的额头,与那金光完美融合。待文勋智移开信纸,烙印已成。

“成功了。”文勋智长舒一口气,看着女儿眉心那枚散发着淡淡金芒的印记,关切地问,“影儿,你现在感觉如何?可有不适?”

“女儿感觉好极了,”文络影轻抚自己的额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只觉得有一股格外温暖的能量在我额头聚集。”

文勋智闻言,心中大石落地。他手中的信笺在失去神印后,瞬间失去了所有光泽,化作一捧飞灰,在金光中悄然消散。

须臾,文络影眉心的金光渐渐内敛,最终留下一朵形似金日的精致印记,衬得她本就清丽的容颜更添几分圣洁与可爱。

许夫人递过一面青铜镜,文络影揽镜自照,见自己额间多了一抹神异的金色,欣喜不已。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又回到了宴席之上,欢声笑语直至夜深。待曲终人散,宾客尽归,喧闹的文府才终于重归静谧,唯有天边一轮明月,静静照耀着这府邸的兴衰与荣耀。

***

而在另一边,晨曦微露,村舍萧然。

鸡鸣方歇,俞夫人已然起身,正欲去寻邻家柳嫂,讨些米粮为子不识熬些清粥。甫一推门,却见屋内异象陡生——一团浓郁如墨的玄青之气,如活物般盘绕在子不识的襁褓之外,将小小的他层层笼罩,隐隐透出不祥之兆。

俞夫人心头巨震,花容失色,一个箭步冲到床前。她虽知祭月石护主,自有结界相护,但眼前这股玄青之力阴冷诡谲,远非寻常邪祟,结界光华在其冲击下,已明灭不定,显见是撑不了许久。

“莫非是祭月石……又失控了?”她声音发颤,指尖冰凉,在一旁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却束手无策。

然而,就在她心焦如焚之际,那玄青之气却如潮水般骤然退去。屋内重归平静,子不识仍在襁褓中安然熟睡,小脸红润,呼吸均匀,仿佛方才只是一场幻梦。

俞夫人惊魂未定,抚着胸口长出一口气,连忙凑近细看。这一看,更是让她惊得几乎失声——只见子不识光洁的额头上,不知何时竟多了一枚小小的黑色月牙印记,正散发着幽幽暗光,与祭月石的玄青色遥相呼应,透着一股神秘而古老的气息。

“这印记……我似乎在何处见过……”她蹙眉凝思。忽地,一个尘封已久的名字浮上心头,“是……是传说中的‘玄青神之印’!”

她忆起子清时曾言,祭月石与噬日石此等神物,认主之后,主人须在三日内寻得相应的神印烙于眉心,方能真正调动双石之力。否则,神石便如无源之水,空有其表。

“莫非是清时早已设下后手,在这危急关头,引动神印自动认主?”

“可是……”她伸出纤纤玉指,轻轻抚上那枚印记,触手微凉,“清时的玄青神之印,我见过,乃是威严凛然之象,为何不识这枚,却似多了几分……不祥与残缺?”

她满心疑窦,正自出神,院门外却忽然传来柳嫂爽朗的呼唤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阿英,墨池,你们起了吗?我带着忖度来瞧你们了!”

俞夫人心中一凛,迅速扯过一旁的素色头巾,轻柔地裹在子不识额头,将那玄青神之印遮得严严实实,又将祭月石悄悄藏于枕下,这才快步上前,打开了院门。

门外,柳嫂正提着一个粗布袋子,笑意盈盈地站着,身旁的叶忖度则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间略显破败的院落。

“柳嫂,忖度,快请进。”俞夫人连忙侧身相迎。

“昨夜歇得可好?”柳嫂一边说着,一边将袋子解开,“我看这院子里湿气有些重,便去山里采了些艾草和安神香,帮你们熏一熏,去去浊气。”

袋中果然是带着露水清香的艾草与各色香料,闻之令人心神一宁。

“多谢柳嫂费心,也辛苦忖度了。”俞夫人看着叶忖度裤腿上沾染的泥点,温婉一笑。

“不辛苦的,阿英阿姨!”叶忖度摇着头,目光却早已越过俞夫人,急切地向屋内望去,“墨池弟弟醒了吗?我想看看他。”

“忖度,天色尚早,墨池弟弟怕是还在梦乡呢,莫要吵醒了他。”柳嫂轻声责备,又转头对俞夫人歉意道:“阿英,没打扰到你们吧?”

“不打扰,我正欲去寻你们呢。”俞夫人笑着将二人迎进屋内,“快进来坐,外头风凉,墨池也快醒了。”

“太好了!”叶忖度闻言,顿时喜上眉梢。

俞夫人引着二人进屋,叶忖度便踮起脚尖,屏息凝神,一步一步地挪到床边,生怕惊扰了床上的小人儿。他看着熟睡得子不识,眼中满是疼爱,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坐在床沿,静静等待。

柳嫂看着儿子的模样,笑道:“忖度这般喜欢墨池,那以后可要好好照顾你这个弟弟啊。”

“娘,阿英阿姨,你们放心!”叶忖度挺起胸膛,一脸认真地说道,“我发誓,一定会永远保护好墨池弟弟,绝不让任何人欺负他,不让他受半点委屈!”

“那墨池可就多谢你这个好哥哥了。”俞夫人闻言,心中一暖,柔声回应。

“忖度,”柳嫂唤道,“你好好陪着墨池,我与阿英阿姨到外头说几句话。”

“嗯!”叶忖度乖巧地点头。

柳嫂便拉着俞夫人来到屋外,压低了声音:“阿英,你们母子二人,日后有何打算?我看忖度是真心喜欢墨池,舍不得与他分开。你们不如就留在村子里,也好让孩子们有个伴。不然等忖度从文府归来,见不到墨池,不知该有多伤心。”

俞夫人闻言,面露难色,轻叹一声:“柳嫂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们母子流落至此,人生地不熟,况且……”她顿了顿,没有说出“此地乃是盈光宗势力范围”的隐忧。

“无妨!”柳嫂热切地握住她的手,“我们一家在此地住了多年,邻里街坊都熟识。往后,我们就是邻居,便是你的亲人。有我们一口吃的,便绝不会让你们母子挨饿受冻。”

柳嫂的话语朴实而真诚,如一股暖流涌入俞夫人心间。她回头望去,透过门缝,恰巧看见子不识恬静的睡颜,与叶忖度满目柔情的守护。一静一动,一睡一醒,两个孩子相依的画面,竟是如此美好,让她那颗漂泊不定的心,瞬间找到了安稳。

“好吧,”她终于下定决心,眼中泛起水光,“那日后,便有劳柳嫂照拂了。”

“太好了,阿英!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柳嫂欣喜不已,“趁着忖度还未启程,我们这就帮你把屋子院子好好收拾一番!”

“那真是……太辛苦你们了。”俞夫人感动得无以言表。

二人回到屋中,叶忖度还守在床边,他抬头问道:“阿英阿姨,墨池弟弟的额头上,为何要裹着头巾呀?”

俞夫人心中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笑着走过去,轻轻整理了一下头巾:“这不是天气转凉了嘛,墨池弟弟才刚出生,身子骨弱,我怕他受了风寒,所以用头巾护着额头。”

“对对对,”叶忖度恍然大悟,一脸认真,“墨池弟弟可不能着凉!我一会儿回去,就把我小时候穿的小衣服都拿来给弟弟!”

“好了,忖度,”柳嫂看了看天色,“时候不早,你该准备去文府了。”

“啊……衣服……”叶忖度依依不舍地看着子不识,“我还想多陪陪墨池弟弟……”

“衣物的事,娘稍后自会送来。”柳嫂柔声道,“等你下次休沐回来,再与墨池弟弟好好玩耍,可好?”

“好吧!”叶忖度虽有不舍,却也知事有轻重,他俯身在子不识额上轻轻一吻,奶声奶气地说道:“墨池弟弟,阿英阿姨,我走了,再见。”

说罢,便跟着柳嫂,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

待二人的身影转过街角,彻底消失不见,俞夫人才紧绷的神经松懈下来。她快步回到床边,轻轻揭开那块头巾,再次凝视着子不识额上那枚诡异的玄青神之印,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为何……为何不识的神印会是这般残缺之象?此事干系重大,必须等回到冥玄宗,再从长计议……”她喃喃自语。

说罢,她便取过那块素色头巾,灵巧地折叠剪裁,为子不识做成一条素雅的抹额,恰到好处地遮住了那枚神秘的印记。做完这一切,她才拿起扫帚,开始默默打扫起这间简陋却充满希望的小屋。

***

未过多时,柳嫂果然依言而来,不仅带来了叶忖度儿时的衣物,还提着一篮新鲜的菜蔬与肉脯。俞夫人感激不尽,连忙迎上前去。

两人便一同动手,打扫庭院,整理屋舍。一个时辰后,这间原本破败的屋舍,竟也窗明几净,焕然一新,有了几分家的温馨。

忙碌间,二人闲话家常。柳嫂谈及自己的夫君,言语间满是自豪:“……我家那口子,如今已在文府谋了个差事,做了文宗主麾下的一名将军,深得宗主信任与器重。”

听到“文府”、“文宗主”等字眼,俞夫人手中动作一滞,心中百感交集。她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的夫君子清时,想起了他们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颠沛流离,眸光渐渐黯淡下去,一抹化不开的思念与愁绪,悄然爬上了眉梢。

***

光阴荏苒,寒暑五易。

在这五载悠悠时光中,柳嫂与俞夫人两家,守望相助,情同手足。子不识与叶忖度,亦从懵懂稚子,长成了总角少年。每逢文府休沐,叶忖度总会策马归村,为子不识带来山外的奇闻异事,或是一件精巧的玩意儿。子不识则日日盼着兄长的归来,每一次的相聚,都成了他贫瘠岁月里最璀璨的星光。二人情谊之深厚,较之同胞兄弟,亦不遑多让。

与此同时,子不识亦不负韶华。白日里,他随俞夫人操持家务,稚嫩的肩膀已能分担生活的重担;入夜后,他便借祭月石之力吐纳修炼。他天资卓绝,加之勤勉不辍,一身玄青之力,早已远超同龄,甚至隐隐有凌驾寻常修士之势。

这般安宁祥和的村落岁月,本应一直延续下去,直到那命中注定的一日……

***

(扶桑625年,冬日,村庄内)

“五年了……清时,你可知我与不识,对你的思念?”

又是一个风雪漫天之日,俞夫人独立于檐下,望着漫天飞舞的琼花玉屑,轻声喟叹。寒风卷起她的衣袂,身形单薄,却透着一股坚韧。

***

这一日,天色未明,俞夫人便已起身。她心中清晰地记得,五年前的今日,亦是这样一个大雪纷飞的祭月日。

“不识,来娘亲这里。”她立于窗前,望着院中那片被风雪覆盖的枯枝,唤道。

话音刚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便如乳燕归巢般跑了过来。俞夫人俯身将他抱起,怀中的孩童,已非五年前那襁褓中的婴儿,而是长成了一个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的小小少年。

“不识,”她凝视着儿子的双眼,神情肃穆,“今日乃祭月日,亦是你与祭月石进行第二次玄青之力传承的紧要关头。入夜之后,你务必待在屋内,凝神静气,切莫让玄青之力外泄。娘亲会守在屋外,为你护法。若有任何异样,便高声唤娘,切记切记?”

“不识记下了,娘亲。”子不识乖巧地点了点头,小脸上却闪过一丝犹豫,他支吾着开口,“可是……今日亦是忖度哥哥启程前往文府之日。他……他说此去文府,便长住下来,再不回来了。不识想……想去送送他。”

一想到此别或许便是永诀,子不识的眼眶瞬间红了,小脸上写满了不舍。

俞夫人望向窗外,风雪之势竟已渐缓,她再看看儿子苦涩的小脸,心中一软,终是叹了口气,柔声道:

“也罢,那娘亲便陪你去一趟。”

于是,母子二人撑起一柄油纸伞,踏着积雪,缓缓走向柳嫂家。

“阿英,墨池,你们来了,快进屋暖和暖和!”柳嫂远远望见二人,连忙迎出门来,热情地将他们让进屋内。

子不识刚一进门,一个英挺的少年便急步迎上,一把将他拥入怀中。五年光阴,叶忖度已出落得丰神俊朗,眉宇间英气逼人。他体内的盈曦之力愈发精纯,早已是同辈中的翘楚。幸而此刻子不识已能将玄青之气收敛得滴水不漏,否则以叶忖度如今的修为,必能立时察觉。

“墨池弟弟,我此去便要长居文府,不知何日才能再见。你……你会想我吗?”叶忖度声音微颤,眼中满是不舍。

“忖度哥哥,墨池……墨池也舍不得你。”子不识哽咽着,紧紧回抱住他。

望着相拥而泣的二人,俞夫人和柳嫂亦是眼眶湿润,心中五味杂陈。

“好了,忖度,男儿有泪不轻弹。日后山高水长,总有再见之日。”柳嫂强忍着酸楚,出言安慰。

“真的吗?墨池弟弟可以来文府看我吗?”叶忖度抬起头,擦去泪水,眼中燃起期盼的火苗。

“会的。”俞夫人心中明知此愿渺茫,但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她依旧坚定地给出了承诺。

“那太好了!我等你!”叶忖度闻言大喜,随即从怀中取出一枚温润的玉佩,郑重地放在子不识手心,“墨池弟弟,这块玉佩赠你。是我亲手挑选的,你看,正面刻着我的名字,反面,则是你的‘墨池’。”

子不识小心翼翼地接过玉佩,翻转一看,果然见两面分别镌刻着“忖度”与“墨池”二字,刀工古朴,笔力遒劲。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再次紧紧抱住了叶忖度。

“我会……一直戴着它的。”子不识的声音里带着浓重的鼻音。

恰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柳嫂出门一看,只见自己的丈夫叶将军已驾着马车,在风雪中静候。

“忖度,你爹爹来了,该上路了。”柳嫂轻声提醒。

叶忖度与子不识牵着手,一步一挪地走到门口。二人再次深深拥抱,道尽珍重。随后,叶忖度毅然转身,登上了马车。他掀起车帘,探出头来,对着子不识用力挥手,高声喊道:

“墨池弟弟,一定要戴好这枚玉佩!莫忘了我,我等你,与你再会之日!”

“我等着你,忖度哥哥!”子不识也用尽全身力气回应着。

风雪之中,马车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路的尽头。两个少年,就此别过。

俞夫人与柳嫂道别后,便带着子不识回到了家中,静静等待着,那决定命运的夜晚的降临。

***

而在另一边,雕梁画栋的文府之内。

“祭月日……五载光阴,弹指即过。这日终究还是来了。”文勋智独自一人在回廊下踱步,负手而立,望着灰蒙蒙的天际,喃喃自语,“祭月石,若俞英与那孩子尚在人世,今日,也该是那孩子进行第二次传承之期了吧……”

“宗主,”一名家仆躬身上前,“叶将军已将小公子叶忖度送至您安排的别院了。”

“好,本座知道了。”文勋智收回思绪,正色道,“传我令下去,叶忖度入我文府,便是我文家之人。饮食起居,用度开销,皆与文家子弟同等,不得有丝毫怠慢。若有差池,严惩不贷!”

“是,宗主!”

那家仆领命欲退,却又被文勋智叫住。

“且慢。今夜,加派三倍人手,严守文府各处,任何外人不许进出,擅闯者,格杀勿论!若今夜有任何差池,我唯你们是问!”

“是!属下等必当竭尽全力,守护文府周全!”

“嗯,退下吧。”

待家仆离去,文勋智方才转身,走向女儿文络影的闺房。推门而入,见女儿正临窗苦读,他脸上方露出慈爱,缓步上前,柔声问道:

“影儿,今日乃祭月日,你便在房中,完成与噬日石的第二次传承。为父传你的那门秘法,可都烂熟于心了?”

“爹爹放心,”文络影抬起头,眸光清澈而自信,“女儿早已融会贯通,定不负爹爹所托。”

“如此便好。”文勋智欣慰地点点头,却又再三叮嘱,“今夜,为父便会守在你房外。你若遇任何困阻,切莫逞强,务必告知为父。”

“女儿知道了,爹爹。”文络影莞尔一笑,随即又好奇地问道,“对了,爹爹,忖度哥哥可是已经到了?”

“你呀,心里就只惦记着你的忖度哥哥。”文勋智宠溺地笑了笑,“放心吧,为父已安排妥当,往后,他便能长伴你左右了。”

“那便替忖度哥哥,多谢爹爹了!”文络影闻言,喜上眉梢。

“好了,为父不打扰你了,好生准备。”

说罢,文勋智这才放心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房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