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家小业 > 第121章 第 121 章

小家小业 第121章 第 121 章

作者:写作秃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3 07:45:24 来源:文学城

第121章

周芝芝捻了捻石盘上的玉米碎,咂咂嘴:“粗了,还是臼子转太快,你这样磨二回也不定能成面。不过,”她扭头看了看黄老嬷,有些不好意思地问冬冬:“冬冬,你俩这玉米渣兑些给我,行不?我、我这高粱面,刚磨出来的,一斤三两换你一斤.....”

冬冬在她看黄老嬷的时候就明白了,高粱面没有玉米面细腻,更不如它好克化。

对黄老嬷这个年纪的老人来说,吃高粱面不仅仅只是糙口难以忍受。

他忙说:“嫂子说的可巧了,我们正打算换些高粱面吃呢。只是,我们这个还要再磨一磨,你若不着急,先带老嬷回家,我们一会送上门去。”

他和莫非两个虽只做了半年夫夫,心思却是灵通得很,不用问莫非,冬冬也能做这个主。

黄老嬷赶紧摆手,说:“不用再磨,碎渣刚好,煮成粥,我能喝一大碗!”

莫非走过来,抓一把玉米渣搓了搓:“那老嬷可吃亏了,我磨的多省事,且高粱面更管饱些,咱们还是一斤兑一斤罢!”

黄四福也赶来推辞。

莫非又说什么黄老嬷年纪大,自己两个小辈蒙她几次维护,多几斤玉米渣算什么,说孝敬都够不上。至于什么自己救过子洋,那根本不算,顺手拉一把的事,别个看到一样会去做,等等云云。

周芝芝夫妻推辞不过,最后还是装了三十来斤玉米渣。

黄老嬷揉着眼角,被孙子孙媳妇儿搀上独轮车,还不忘叫夫夫回头去家里玩。

等他们一走,莫非就对莫村长说:“莫叔,您和婶子先回去吧。”指指自家的独轮车,说:“家里收了些薯子,我把藤晒得干干的,一会儿磨完面,给您推过去。”

薯藤是好东西,莫村长家有猪有牛,天寒地冻就是少这些吃的,于是高高兴兴应了,只是如何也不好意思让莫非送上门:“何苦还要你推,我捎带回去不就行了?你们去家里坐坐,棉衣已经做出来了,也要试一试,不好了再改,若合身就拿回去。”

即是这里遇到了莫村长,莫非就不打算去他家了。

日头都到了头顶,他们面还没磨完,再耽搁不知到什么时候,他和冬冬需要吃午饭的,特别是冬冬。

于是说回家还有事,棉衣肯定是合适的,过两天喝喜酒顺带拿,莫村长他们也就不勉强了。

莫非帮着村长把薯藤搬去他们车上,又问了几句家里还好吗,主要是想知道莫清澄的消息。

只可惜山高路远,莫清澄一行人估计也才将将安顿,并没口信捎回来。

大家只能往好里想,没口信就是无事发生了。

冬冬把薯饸包交给良柱,又从车上摸出一小袋薯粉。

薯粉好吃,但他们也只敢做一点来吃,今天虽还不愁吃穿,谁晓得明年什么光景呢?

还是莫非嚷着做的,他觉得两个人过日子,手头也比从前松,那些不舍得吃的,如今要慢慢弥补上来,日子才更有滋味不是?

村长家高粱玉米豆子缴了许多,良桦读书一年开销又大,家里剩的杂粮和红薯要撑到明年夏收。

可以说,现在一日三餐都需精打细算,其它的吃食花样肯定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两人也拿点给他们尝尝。

“......”兰婶摩挲着手上的薯粉袋,百感交集。

两个娃儿这样好,家里大人却是一个比一个不靠谱,自家这些外人不过伸伸手,就得他们许多回报,那些丧良心的,总有后悔的一天。

磨场只剩夫夫两人,等日头在头顶拐过弯,玉米面才全部磨完。

两人收收捡捡,又把磨盘清理干净才急匆匆回到北山脚。

莫非车都没卸,就忙着点火做饭,冬冬则去放鸡出来,又给它们加食添水。

有几只鸡前些时候好像被鹰子吓着,蔫头耷脑的,蛋都不下了,给它们单独关在墙边小角落,细心照料着。

今儿看着好多了,冬冬才给放回鸡群里。

莫非到柴棚抱柴火,也走过来看了看,安慰他说:“没事,说不定明儿就又开始下蛋了。天再冷些,鹰子该窝缩起来了,更不怕了。进屋去,我刚点了炭盆,吹一上午风,冻坏了吧!”

“......你背我!”冬冬小孩性起,说着就往莫非肩背上扒。

莫非哈哈笑着蹲下,反手托着冬冬的臀,帮他趴上自己的背,两人扭扭歪歪回屋。

莫非用新磨的玉米面蒸了一大笼馒头,蒸了油泼蒜末茄子干,打了鸡蛋青菜汤,还有一碟顿顿少不了的泡菜。

如今已没有泡菜送去县里卖了,家里吃的这种也做得简单,里头只有芥菜、辣椒、蒜头。

辣椒是从地窖起出来的,存了两个多月,样子不好看,皮子发皱,味道倒还一样。

只是莫非仍然很爱吃,夹在馒头里,连其它菜碰都懒得碰了,还是冬冬左一筷子右一筷子挟些别的菜给他。

“你别光给我挟,蛋自己吃。刚应该去一趟村里的,许久没买肉了,天天跟着我吃这些东西。”

莫非看冬冬只吃青菜,很是懊恼,不去县里送菜后,买肉都不方便了。

冬冬瞪他:“还嫌不够打眼呢?有蛋有菜,怎么不好了?我胃口就是这样,一天又没做什么。”

莫非赶紧哄:“好好好。过两天正武哥结亲,我带你去吃酒,咱们补一补。”

“我也去坐席么?这,这好吗?”

“有什么不好的?咱们上点礼钱就是。回头早些去村里,我找兰婶她们带着你。”

冬冬想了想,好像挺有意思的,笑起来。

在小河村,他只有观望,从未坐过席,小时候不知有多羡慕其他跟着大人坐席的娃儿。

“到时可不能坐到那一家子边上。”他揶揄着,装作害怕的样子。

莫非也笑起来。

因着席上酒菜比家里丰盛,一般去的都是家中老者和当家的,妇人能去的少。遇到莫丰收,话都不会说,怕什么?

就算是戚染花去,她还能拉拢几个人?到时被排挤的还不知是哪个呢。

戚染花已经感觉到被排挤了,最近周遭这些人很不对劲,再有什么热闹的,竟是没人来拉她了!

首当其冲是姚春梅,自从被莫非打了耳光,萎靡几天后,虽又重新蹦跶起来,但对自己,已不是从前那么死皮赖脸,更不如从前“贴心”。外人觉得不明显,可她身为当局,一点变化都能看出来。

比如,这次自己和闺女做了新衣,她虽还是凑上来又摸又爱,可被不轻不重推开后,却不再继续纠缠,扭头说走就走了。

而屋后围的黄家,自己几次邀周芝芝一块打柴、挖野菜,她总有各种事情摆出来,说去不成。

那黄德发父子多老实的人,平日好说话的很。

自家只要搭个笑脸,说点什么“德发老大哥,我屋里鸡跑了,你帮我把牛捎出去吃几口草罢?我捉了鸡就来”,或是“四福诶,拉灰是去歪脖柳?婶子也去那地头,就是胳膊有点不得劲,你帮我拖担豆苗罢?”如此等等,没有哪回落空的。

但现在,哪怕明明大中午才见黄德发牵牛出去,她一开口,黄德发就会折了弯,睁眼说瞎话“呀?我牛吃饱了,去塘边喝两口水就回来,不顺呢”......

几次碰壁后,她真是说不出的憋屈。

再就是,另几个她婆媳日常跑得勤的人家,平时上门,或是野外遇到,哪个不是笑嘻嘻拉着,对她们又是夸赞又是奉承的。

如今呢,要么园里有事,不能陪你啰,要么坐到一起了,个个尽把话头往刘红妹肚子上扯。什么哪地儿有庙,菩萨很灵的,哪户有偏方,吃好了谁谁谁......

这话叫她怎么往下接?

哪怕挖野菜遇上,人也要跑开去十几丈,美名其曰“这块多,你来,我走远些,莫抢了你们的”。

离那么远,说什么都得用喊的,婆媳两个故意攒的一肚子话,跟鬼讲?

更别说那些离得远走动少的,往日虽不亲近,但见面也能说笑几句。如今对向走着碰上,竟是眼如针刺,上下戳她几下,还没等她张口,人就歪嘴走了,真真把她气得倒仰。

婆媳在屋里也细细思量过几回,一没吵过,二没闹过,姚春梅那里还有个说头,其他人可是没头没脑的,真是想不出。

还是刘细妹猜测,也许年景不好,大伙地头做得苦,心思差了?或是,瞧着自家有吃有喝,嫉妒来着?

戚染花一想,好像是听人说自家天天吃肉,顿顿飘香的。

以后还有你们馋的时候呢!

戚染花仰头望了望自家的大屋,扯起嘴角,拍拍身上的并不存在的灰尘,默认了这个理由。

“二凤,跟你嫂子去垄沟地,把棉花再捡一遍。”

一亩地的棉花,摘了几回也舍不得拔,能多捡回来一朵都是好的。

二凤鼓着嘴,既不应她娘的话,也不回刘红妹的招呼,一声不吭拿起袋子,默不作声跟着出门。

大宝推的那一下,让她着实摔得不轻,膝盖骨肿老高,瘸了两个月才好。

只是现在走路看起来没什么异样,里头却始终隐隐作痛。

她一直憋着不说,仿佛憋出什么大病来,让家里人瞧了再去后悔,让他们内疚,让他们心疼!方能抵过自己所受的痛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