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向阳而愈,与法同行 > 第47章 第 47 章

向阳而愈,与法同行 第47章 第 47 章

作者:小林在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9:31:30 来源:文学城

第四十七章最终庭审:心理与法律的双重博弈

高伟的那通挑衅电话,像一剂毒药,彻底激活了凌薇骨子里的狠厉与决绝。她不再仅仅满足于通过常规法律程序施加压力,而是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人脉和资源,布下了一张全方位的天罗地网。

秦妍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将她那群三教九流、遍布各行业的朋友能量发挥到了极致。高伟过去那些被掩埋的烂事——学生时代未被追究的欺凌、利用家庭背景进行的灰色交易、甚至是一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私生活丑闻——被一件件挖出,整理成册,通过各种隐秘渠道递送到了能影响假释评估的关键人物手中。

同时,凌薇提交的、附有那通电话录音的紧急报告,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电话内容**裸地展现了高伟对受害人的恐吓、骚扰,以及对司法程序的公然蔑视。其心理评估的风险等级被紧急上调至最高。

一周后,假释委员会召开了紧急闭门听证会。凌薇作为受害人代表出席,她穿着一身黑色西装,表情冷峻,陈述条理清晰,证据确凿,将高伟假释期间的种种违规行为和极高的再犯风险剖析得淋漓尽致。她没有流露过多情绪,但那份冰冷的愤怒和绝对的坚定,比任何哭诉都更有力量。

结果毫无悬念。高伟的假释被当庭撤销。

这意味着,他将被立即收监,继续执行剩余的刑期。并且,由于此次严重违反假释规定,他未来再次申请假释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消息传来时,凌薇正在律所开会。她只是面无表情地听完助理的汇报,淡淡地说了声“知道了”,便继续手中的工作。但坐在她旁边的苏瑾,清晰地看到她在桌下紧紧交握的、指节泛白的手,缓缓地、一点点地松开了。

笼罩在头顶的最大威胁,似乎暂时解除了。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高伟及其家庭显然不愿坐以待毙。在被收监前,他们利用最后的时间和人脉,发起了疯狂的反扑。他们聘请了知名的律师团队,一方面对假释撤销的决定提出上诉,另一方面,竟反过来以“诽谤”、“诬告”和“滥用司法程序”为由,对凌薇提起了民事诉讼,并向律师协会提交了投诉,试图将她拖入泥潭,破坏她的声誉和职业生涯。

一场新的、更为复杂的法律战,猝不及防地拉开了序幕。

这一次,不再仅仅是针对假释违规,而是涉及更广泛的名誉权、职业操守的正面交锋。战场从假释委员会的听证室,转移到了正式的民事法庭。

庭审日。

法庭庄严肃穆,旁听席上坐满了人。媒体记者、法律界同行、还有不少听闻风声前来关注的人,将空间挤得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绷的、山雨欲来的气氛。

凌薇坐在被告席上,一身利落的深色套装,脊背挺得笔直,面容冷静如冰,唯有微微抿紧的唇线泄露着她内心的波澜。她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过对方律师团队,扫过坐在原告席上面色阴沉的高伟父母,最后与坐在旁听席第一排的苏瑾目光交汇。

苏瑾今天也穿着正式的套装,目光沉静而坚定,对着她微微颔首,无声地传递着支持。她的存在,像一枚定海神针,让凌薇翻涌的心湖稍稍平静。

庭审开始。对方律师率先发难,言辞激烈,指控凌薇出于个人恩怨,夸大事实、捏造证据,滥用法律程序对高伟进行打击报复,严重损害了高伟及其家庭的名誉,并试图利用舆论施加不当压力。

他们甚至传唤了几个被秦妍挖出黑历史的相关人员作证,试图证明凌薇的调查手段“逾越边界”,证据来源“可疑”。

法庭上的攻防战激烈异常。唇枪舌剑,证据往来,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质询、辩论。

凌薇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冷静。她如同最精密的仪器,逐一拆解对方的指控。对于证据来源,她以“合法线人提供线索,经核实后采用”为由,滴水不漏;对于“夸大事实”,她直接出示了高伟的案底记录、骚扰短信、电话录音、以及雇佣灰色人员的证据,每一个环节都逻辑严密,形成闭环。

她的陈述客观、冷静,甚至不带多少个人情绪,只是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法律条款,一步步构建起坚固的防御,并时不时发起犀利的反击。

“法官大人,对方指控我的当事人‘滥用程序’,”凌薇的声音在法庭里清晰回荡,“但纵观本次事件,真正在滥用程序、试图以诉讼为武器打击报复受害人的,恰恰是原告方。我的当事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法律框架内,为保护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正当且必要的措施。假释被撤销,是其自身行为导致的必然结果,而非我的当事人所造成。”

她的气场强大,逻辑无懈可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庭审的节奏。

然而,法律战争从来不仅仅是法条的交锋,更是心理的博弈。

对方律师眼看在事实和法律上难以占到便宜,开始转变策略,试图攻击凌薇的“动机”和“心理状态”。

“凌律师,”对方律师在交叉质询时,语气变得意味深长,“你一再强调你是在‘保护自身安全’。但我们注意到,你与高伟先生的过往纠纷发生在多年前的学生时代。你是否承认,你对我的当事人存在着某种……超出常理的、持续性的恐惧甚至……怨恨?这种强烈的个人情绪,是否影响了你对事件的判断,导致你反应过度,甚至……不惜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

这个问题极其阴险,试图将凌薇描绘成一个被过去阴影困扰、无法客观判断、甚至因私怨而偏执报复的形象。

旁听席上一阵细微的骚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凌薇身上。

凌薇的身体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这是直击她软肋的问题。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苏瑾。

苏瑾的目光依旧沉静,对她轻轻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鼓励。

凌薇深吸一口气,再抬起头时,眼神依旧清明而坚定。她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选择了直面。

“法官大人,我承认,过去的经历确实对我造成了创伤。”她的声音平稳,甚至带上了一丝坦诚,“任何人在经历过恐吓和骚扰后,都很难完全忘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判断失真,更不意味着我会因此罔顾法律。”

她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对方律师:“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亲身经历过暴力的威胁,我才比任何人都更敬畏法律,更坚持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而不是诉诸私力报复。我的所有行为,都有确凿的证据支持,经得起任何检验。对方律师试图用‘心理状态’来模糊焦点,质疑程序的正当性,这才是对法律精神的真正亵渎!”

她的回答不卑不亢,既承认了创伤的真实性(这反而增加了她的可信度),又坚决地将个人情绪与法律行为区分开来,牢牢守住了立场。

对方律师一时语塞。

就在这时,凌薇的律师团队向法庭申请传唤一位专家证人——正是苏瑾。

这个安排是凌薇和苏瑾共同商定的。与其让对方不断纠缠“心理问题”,不如主动出击,由专业人士进行阐释和定性。

苏瑾站起身,走向证人席。她步伐平稳,气质从容,专业的姿态立刻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她宣誓完毕,目光平静地看向法官和陪审团。

凌薇的律师开始提问:“苏瑾女士,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疗愈师,你是否接触过来自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者?”

“是的,很多。”

“根据你的专业评估,持续的、恶意的骚扰和恐吓行为,是否可能对受害人造成类似PTSD的心理影响?”

“完全可能。”苏瑾的声音清晰而专业,“尤其是当受害人感知到切实存在的、持续性的威胁时,会出现高度警觉、焦虑、过度反应等症状。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而非‘反应过度’或‘判断失真’。”

“那么,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受害人寻求法律保护、甚至采取比常人更严格的防护措施,是否是合理且必要的?”

“是的。这恰恰是受害人试图重建安全感和控制感的积极努力。法律是其最正当、最有效的求助途径。”

苏瑾的回答,从专业角度彻底瓦解了对方“反应过度”的指控,并将凌薇的行为重新定义为“遭受创伤后的积极应对”。

对方律师试图在交叉质询时质疑苏瑾的专业性和与凌薇的私人关系,但苏瑾早有准备,她的回答严谨、客观,引用的都是公认的心理学理论,并且坦然承认了与凌薇的关系,但强调:“我的专业结论基于公认的心理学原理和本案呈现的事实,与我的私人关系无关。如果对方有异议,可以申请其他独立专家进行复核。”

她的坦然和专业,赢得了陪审团不少认同的目光。

最终庭审持续了整整一天。

当法官最终敲下法槌,宣布休庭,择日宣判时,所有人都感到一种精疲力竭的虚脱。

凌薇走出被告席,脚步有些虚浮。苏瑾立刻上前,扶住了她的手臂。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疲惫,但也看到了如释重负的平静。她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完成了心理与法律的双重博弈。

结果如何,已非她们能完全掌控。

但无论如何,她们并肩战斗了。

这就足够了。

阳光透过法院高大的玻璃窗照进来,落在她们紧紧相依的身影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风暴似乎暂时过去,而未来,正等待着一个最终的裁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