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相思不独欢 > 第5章 高阙连朱雉,螭首对金铺

相思不独欢 第5章 高阙连朱雉,螭首对金铺

作者:棠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13:15:23 来源:文学城

闻雀道:“回贵人,我家乡在雍州,今年十五。”

元静道:“你比我大好些。雍州在哪里?我在永巷还没碰到过雍州人,你家乡风景好么?都有什么好玩的?”

——好奇心却又立刻叫她的贵人面孔露馅。

闻雀道:“我出生时,父母已在京畿安家,并未亲眼见过家乡风景。”

元静道:“永巷里倒是有许多南边上来的人,各自说起家乡风物,叫人十分向往。”

织金插嘴道:“那是什么很好的地方么,姑娘既然在长乐宫里安顿了,往后少提些永巷才是。另外太后的意思,壶梁殿从前伺候你们姐弟的李嬷嬷就不必跟来,不知姑娘……”

元静听得名字,突然一阵怒火上心,背脊焦麻,平复后,才试探问:“织金姐姐去过壶梁殿了,那李婆子可不好相处吧?”

“我倒没见着李嬷嬷,是缀锦带人去的。”

元静顿了顿,想她并没亲自去,也不知缀锦会是个怎样机灵的女孩,有没被李婆子胡搅蛮缠而毫无还嘴之力,遂认真道:“那婆子是个不知廉耻的泼皮无赖,一张利嘴,真像啄木鸟投胎的,饶是一棵树也能被她说得稀碎。我是来长乐宫看到你们,才晓得宫人原本是知情通理,该自有一派气度的。”

众人听她说完,都忍不住笑出声。

织金轻轻啊一声,忙招呼道:“姑娘既来长乐宫,自不比从前,李婆子就让她去罢。将来有什么想要的、不合心意要改的,都尽管跟我说,把这当成自己家。若闻雀并这起丫头、婆子有不顺手的,也尽找我。”

元静笑道:“多谢姐姐,她既是织金姐姐调教的,必不会错。况且她自幼在这儿,宫里规矩,该比我还要清楚,往后我倒要倚仗她提醒了。”

织金接着吩咐,元静身边余下者,与姝华一致,并闻雀在内,还有三个大丫头近身轮班伺候,又有四个分管衣服首饰、器皿用具、跑腿走动的,自不必赘叙。

不多会儿,李姝华下早课回宫,正巧碰到这一大帮子人。

织金笑道:“郡主上外间礼妆罢,都是妹妹的行李,还要收拾会儿呢。”李姝华此时已有封号,所以宫人皆以郡主尊称。

她边轻轻擦汗边道:“不碍事,总进进出出身上热。早起就觉得要下雨,这会儿还没下来,叫人闷得慌。”说罢看了一眼四处堆着的物什,又道:“这么快赶出衣服来了?”

织金低声朝她说了句什么,元静隔得远,并没十分听清。

李姝华抬眉笑了笑,叹道:“皇后娘娘先就抱怨是苦差事,这会儿不得更说你们欺负人耽误事。”

织金道:“她心里清楚,娘娘不会撒手,自己便乐得省心,从前哪样大事不是长乐宫贴钱贴人办的,只瞧眼下这公主府,还不是咱们抽了内府的人去,不然哪天才能收尾。”

李姝华道:“我只是怕你被人找了由头,胡乱安罪名。”

织金撇撇嘴,道:“眼下他们姐弟二人急用,不过是将长乐宫的东西抬过去又抬回来,还没登记造册呢,谁敢说什么。嫁妆么,娘娘这般心疼公主,只叫人担心车马装不下,岂会有少的,我看到下月也该都置办完了。”

李姝华听完,笑笑没作声。

元静的头发间逐渐插上许多金银饰,她左右摆摆头适应重量,垂下的珠串飞起,脑袋好似拨浪鼓。

眼瞧李姝华、织金不语,她遂问道:“姐姐上的皇宗学,是什么地方?”

李姝华回过身,朝她道:“是教皇子公主、宗室后代们学问的地方。”

元静听完啊一声,伸手指了指自己,试探问道:“那我——”

李姝华缓缓笑着点点头,道:“自然也是要去的。”

元静声调提高许多,大声哀叹:“啊!往后我们也要跟姐姐一样,天天去上课?”口吻中满是慌张。

李姝华瞧她荒唐模样,只管笑,没有接话。

织金道:“郡主和宫中皇子公主们本就一样教养。太后意思,新来的两位贵人,也是一样对待。只是唯恐立刻就去学堂摸不着头脑,所以会先拣个教养嬷嬷教着,学些礼仪,长长见识。”

元静又望一眼身旁婢女,正源源不断往大立柜和梳妆台上安放器皿、被褥、衣衫和珠宝,不禁想起永巷里,也有读过书的仕宦家眷,她们看得懂各处牌匾布告,可说起来,又只会感叹祖辈父辈读书误事。

“静儿之前读过什么书?”

李姝华的声音将她拉回来。

元静扬起眉毛,心虚道:“书?唉,就是最简单的字,我压根也不认得,它要是能认得我,就算它厉害啦!”

说得众人大笑。

织金摆摆手,道:“也不打紧,宫里有最好的嬷嬷和师傅,姑娘尽可慢慢学。太后今日与广陵王妃和家眷一同午膳,哥儿、姐儿没见过生人,这趟就不去了,在房里吃罢,总归有见客的时候。况长乐宫不比别处,娘娘虽不在意,背后嚼舌根说阴鸷话的太多,将来就知道了。”

元静心中咂舌,试探问道:“吃饭还有礼仪?”

织金和李姝华一起点点头。

元静两眼一黑,人上人就不能怎么舒服怎么来?爱吃肉吃肉,爱喝酒喝酒,怎么还要做学问,怎么自己竟还不会吃饭了?

正说着,有宫女进来寻织金,原来今日皇帝下朝得早,正向长乐宫方向来,要给太后请安。

织金听完,面色如常,只道:“那么郡主和小贵人一会儿听太后传话,我先去外头伺候了。”遂退出套间。

李姝华看向元静,道:“你见过皇帝么?”

元静想了一会儿,皇帝从未去过紫宫寺,便摇摇头。

“他是你叔叔,也是我舅舅。”

除了弟弟,任何亲属名称对元静来说都陌生。

“这皇宫和天下,都是他的。”李姝华冷冷感叹,脸上带着微微的阴阳表情。

元静望她,心想天下不还有别的皇帝么。却只是放下手中一柄小铜镜,笑道:“那他吃饭,也要讲礼仪?”

李姝华啧一声,笑道:“你这嘴真是,叫人哭笑不得。待理好妆,我们偷偷去正殿边上,叫你看看皇帝什么模样。”

刚起床时,天还凉快着,被日头晒了一早,这会儿渐闷热起来。

两人猫腰躲在配殿的大窗户下头。

元静隔着竹帘,看见一个身影模糊的成年男人信步走近,身前身后,簇拥着一队人马,殿里又跪着一地人,先是参拜喊话,继而又一片鸦雀无声。

那男子绾着齐整发髻,皮质束发冠,以一根细长青玉发簪固定,再无其它装饰。眉如山峦,鬓角如削。眼眸黑白分明,扫视之处,目光寒冽,如浸过月光的剑锋。

他穿玄色窄袖袍,襟上是月白底绣着交互的青色忍冬纹和祥云纹,腰间系皮质带,缀镂空纹路的金带扣,腰间挂着青色荷包,又有一组珠玉佩。

元家武官出身,太后骆氏也自小随父上阵,因此家风教养,行为举止,皆素简利落。到元澈这代,家风依旧,虽为九五之尊,并不十分钟意雍容浮华的装饰。

元静一直觉得骆宾华气势压人,就算剥去身份、衣服装饰、仆从等等这一切,仍自怀有杀伐决断的气质。

这个皇帝却是另一种,目空一切,眼中毫无一丝惧意和悔意。

等人走入大殿,她俩也跟着钻进,贴到屏风后头。下人们见到姝华,只是习以为常,并不见怪。

夏日午后,热气蒸腾,元静挨着姝华听屋里皇帝和太后说话,手臂上全是汗。

皇帝元澈饮过茶,似无意间提起,道:“听闻阿娘,昨天将兄长的一对儿女接回宫。”

他并没特意提高声音发问,只是平稳地陈述,可元静听他讲话,心脏猛然怦怦起来。不知为何,恐惧如寒意一般包裹身体,叫人全然忘记炎热。

骆宾华看他一眼,也面无表情,道:“两个孩子尚小,况且一个还伤着。哀家命绮罗派人到永巷打听了一圈,实在不忍再送走。”

元静听到这句,顿时松了一口气。

皇帝道:“那等伤好了,阿娘想将他们养在这里,还是另找一处?”

听得他口吻松泛,骆宾华道:“爹娘的罪过,本就没牵扯他们,况又是元氏的血脉,就先住我这里,将来再细看何如。”

皇帝没有接话,良久方道:“和姝华一样自是无大碍,可还有个男孩。”

——他竟直白说出口。

太后叹了口气,只是不作声。

皇帝见她不吭声,也自不言语。

厅堂里很是安静,疾风穿过竹林,阵阵沙沙声。

元澈记得那天早晨,自己才到学里,家人说大哥回了,便从学堂接走他。

他们家终于是发达了,来了许多亲戚故旧。

母亲忙于向女眷展示她认为早已超过同龄幼童智慧的元澄,他暗暗冷笑,胡乱拨开人群往前院,并无人在意。

这里也是一般熙熙攘攘,他越过台阶,钻过家下人,头倚靠门框朝父亲议事的大厅里看,铺兽嘴衔铜环,在他头顶轻晃。

过了整个夏天,他的大哥从渤海回家,身子抽高许多。

元渊同父亲回完话,转身出门,瞧见门槛上的他,便勾了勾下巴。

他跟在身边,见他伸手摸了摸腰间革带,解下一个亮闪闪的金盒,递给他看。

约么胭脂膏大小的金盒,扭开搭扣,是一个三折的金板,将左右两页摊开,合成一副浮雕像。

画面四周,环绕重复的忍冬叶纹。画面中央,佛陀横卧屋檐下,旁边是站立的菩萨和弟子。

底下一溜乐伎,或怀抱琵琶羯鼓,或手持笛箫吹奏。房檐两端,一左一右两个飞天,披帛飘逸,两个大圆环,像两只蝴蝶。

他轻轻晃手,反射的金光四处跳跃,晃上屋檐,又刺到侍卫眼睛。

他见得手,脸上表情很是得意。

“这可好吧?”

大哥随手拍了拍他肩膀朝他一笑。

元澈张嘴笑点点头,静静望着兄长,只见他灵巧的手指轻轻抠开链条上的机关,将佛牌挂到自己腰间。

再走路时,沉甸甸的金块撞击大腿,那感觉很好。

元澈兀自伸手,一直摸到大腿,却只摸到荷包和冰凉的珠玉。

骆宾华瞥一眼儿子,见他双眼放空,忽将手中佛珠往桌上一拍,声音虽不十分大,可殿内宫人的脖子似乎向下垂得更厉害。

“他们才多大点?”

“况且那还是你亲侄子,养在我这,将来给个爵位,放出去罢了。”

“莫非你疑心我会瞎教不成?”

“若真如此,我现在就带他们搬出宫。”

“你也是做祖父的人,等孙儿们长大,你再自个儿好生料理吧!”

元静听完太后一席话,直觉比皮鞭打在身上还疼,可又忍不住想笑。

元澈回过神扶了扶额头,忙道:“儿子自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合宫上下也有他们的叔伯兄弟、婶娘姐妹,阿娘既要养,孩子间的规矩分寸,需细斟酌。”

他根本也忘记了兄长的两个孩子。

太后这才收起佛珠,满意地点点头,道:“嗯,这点说得在理。同在宫里的这些个,年纪相近,虽不住一处,早晚会见的,都一般对待罢,不至于让孩子间生了嫌隙。”

皇帝点点头,恭敬道:“长乐宫里既然多两张嘴,吃穿用度自也要添上。这几日天气不好,您费神操心,倒累坏身子,干脆叫皇后出面调停罢了。”

骆宾华嗯一声,道:“知道你孝顺,两个孩子罢了,皇后请安时我提过一句,却犯不着为这事麻烦她。只是早间匆忙,不曾令他们姐弟二人行礼拜见皇后。等你打了招呼再说。”

元澈麻木地点点头。

骆宾华忽又道:“可我心里想,两个孩子出永巷容易,将来要以什么名分住在长乐宫,要听听你的意思。”

天将近晌午,房里越来越热。

他又想起那年姐姐元涟被接回府邸,披头散发抱着个婴孩,嘴上不断咒骂。

他父亲成了天下最至尊的人。宫廷修缮一新,他们从此搬入宫中居住。母亲舍旧宅建寺,修五层浮屠,说要为疯癫的姐姐祈福。那塔如今仍矗立在宫城外。

那婴孩她也一直养在身边,她掌凤印,便封她为郡主。

谁都没有提起惨烈死去的姐夫。

元澈想毕,只道:“此事我也是两眼瞎,叫皇后或宗亲们再议。”

“嗯,你可放在心上。”太后见织金眼神示意,知是广陵王妃已到,便对皇帝说:“留在长乐宫里用膳?”

皇帝摇摇头,道:“您同姨妈、女眷们自要叙旧,我留在这,多有不便。况且还有正事同广陵王商议,已叫他往晨光殿里候着,这会儿我也该回去了。”

“一天到晚不知道你们忙些什么,弟弟妹妹的人生大事难道不要紧?”

元澈抿抿嘴,道:“这事不是板上钉钉了嘛,阿娘只管派人料理,可别替我省钱。”

骆宾华笑着横了他一眼。

“今日召广陵王议论北边的战事,柔然要是有这婚事一半容易就好了。”

他挠了挠头,然后将手收回袖笼,竟真犯起愁来,随后又道:“本来明晚也定了,要以东宫的名义在西园游宴。广陵王久在并州,好几年没见过南方的同僚,正好也叫晚辈们相认,彼此熟识熟识。”

骆宾华点点头,道:“这便好了。”

元澈惨笑反问:“究竟哪里又不好过?”

太后望了他一眼,没有作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