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12 各自的战场与隔空的支撑
苏皖的新专场筹备进入了冲刺阶段,开放麦的场次越来越高,常常忙到深夜才拖着疲惫沉重的身体回家。这天晚上,她在开放麦试完最后一段段子,下台后被观众围住,有人说段子里的“职场内耗”太真实,有人说“自救养生法”很实用,也有人提出:“苏皖老师,你这段子笑点够,但总觉得少了点戳人的东西,不够走心。”
这句话像一根针,扎在了苏皖心上。回到工作室,她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脚本发呆,林夏给她泡了杯热牛奶:“别太往心里去,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
“不是,”苏皖揉了揉太阳穴,“他说得对,我现在的段子太注重‘实用’,反而丢了之前的‘真实’。我想写的是焦虑,可现在更像在列养生清单。”
她想起陆时衍笔记里写的“情志之疾,源于本心”,忽然觉得自己陷入了误区。她想通过段子治愈别人,却忘了自己也曾被焦虑裹挟。深夜,她翻开笔记本,看到陆时衍写的一段临床记录:“患者因工作压力大,长期失眠,自述‘觉得自己像个陀螺,停不下来,也不敢停’。调理核心:先让他接纳‘停下来也没关系’的念头,再辅以药物。”
苏皖心里一动,拿出手机,给陆时衍发了条消息:“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明明很累,却不敢停下来的病人?”
此时的陆时衍,刚处理完一场紧急情况。一位突发心绞痛的老人被送到仁和堂,他紧急施针缓解了症状,又安排老人转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忙完这一切,他坐在诊室里歇口气,看到苏皖的消息,指尖敲击屏幕:“很多,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总觉得‘努力才值得被认可’,却忘了身体和情绪都有极限。”
苏皖看着消息,脑子一瞬间忽然有了灵感。她关掉电脑,拿起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把自己赶专场时的焦虑、怕失败的恐惧、一边硬扛一边自救的狼狈,都一一写上。直到窗外天快要破晓之时,她才终于写完了新的段子,标题定为“试着允许自己慢下来”。
第二天,苏皖在开放麦试了这段新段子。她没有讲复杂的养生方法,只是平淡地说起自己熬夜改脚本时的崩溃,说起怕段子不好笑被观众吐槽的忐忑,说起喝着红枣枸杞水却依旧失眠的无奈。最后,她笑着说:“后来我发现,焦虑就像感冒,不用硬扛,承认它、接纳它,慢慢就会好起来。就像医生说的,身体会提醒你该休息了,心也一样。”
台下异常安静,过了几秒,掌声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有个女孩红着眼眶说:“苏皖老师,你说到我心里去了。我最近总怕自己不够好,每天熬夜加班,其实早就累垮了。”
苏皖走下台,心里满是释然。她给陆时衍发了条消息:“今天的段子很成功,谢谢你的笔记,也谢谢你昨晚的开导。”
陆时衍看到消息时,正在社区做公益义诊。一位年轻白领捂着胃坐下,说自己经常胃痛,去医院检查没毛病,就是一加班就犯。陆时衍给她把了脉,说:“肝气郁结,脾胃失调,是压力太大导致的。除了吃药,记得每天留半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只是发发呆、听听段子。”
白领眼睛一亮:“您知道苏皖吗?我超喜欢她的段子,每次听了都觉得心里松快。”
陆时衍笑了笑:“她的段子确实能疏肝理气。”
义诊结束后,他给苏皖回复:“恭喜,你找到了最戳人的‘药方’——真实。”
苏皖看到回复时,正在超市买食材。她想起陆时衍说过“脾胃喜温恶寒”,便买了小米、南瓜和排骨,打算炖一锅南瓜小米粥,再做一道清炖排骨。回到家,她照着手机上的教程一步步操作,粥炖得软糯香甜,排骨炖得软烂入味。她盛了一碗粥,尝了一口,果然软烂香甜,她脑子闪过一丝念头,她想让陆时衍也尝尝她做的粥。
她犹豫了一下,给陆时衍发了条消息:“我炖了南瓜小米粥,你要不要来尝尝?就当是谢谢你之前的山药糕。”
陆时衍刚回到仁和堂,看到消息时,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回复:“好,等我处理完手头的事就过去。”
苏皖挂了电话,连忙把客厅收拾了一下,又拿出之前买的向日葵,插在一个玻璃瓶里放在桌上。看着桌上的粥和花,她忽然觉得有些紧张,像个等待客人的小姑娘。
半小时后,门铃响了。苏皖打开门,陆时衍站在门外,手里提着一个保温袋:“给你带了点陈皮,煮水喝能理气,我猜你段子写不出来可能会心绪郁结。”
他走进屋里,目光落在桌上的向日葵上,眼底笑意加深。“粥闻着很香,”他说,“没想到你还会做饭。”
“第一次做,不知道好不好吃。”苏皖有点不好意思,给他盛了一碗粥和一块排骨。
陆时衍尝了一口粥,软糯香甜,南瓜的甜味和小米的清香融合得恰到好处。“很好吃,你做饭挺有天赋的。”他抬头看着苏皖的双眸真诚夸赞道。
两人坐在餐桌旁,慢慢吃着饭,聊着天。苏皖说起新专场的进展,说门票卖得不错,就是有点紧张;陆时衍说起最近的工作,说社区义诊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还提到了那个喜欢听她段子的白领。
“其实你的工作很有意义的,”陆时衍看着她说,“很多人觉得脱口秀只是搞笑,却不知道它能给人带来力量。就像那位女白领,听你的段子能让她放松,这也是治愈的一种方式。”
苏皖心里暖暖的:“你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救死扶伤,还总为别人着想。”
吃完饭,陆时衍主动帮忙收拾碗筷。苏皖站在厨房门口,看着他洗碗的背影,忽然觉得这样的画面很温馨。他穿着简单的蓝色衬衫,袖口挽起,动作熟练,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
收拾完,陆时衍准备离开。苏皖送他到门口,他忽然说:“你的专场,我买了票。”
苏皖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啊,那到时候给你留个前排的位置。”
“不用麻烦,”陆时衍摇摇头,“后排也很好。”
他看着苏皖,目光赤诚:“苏皖,你站在舞台上的样子,本身就很耀眼。”
苏皖的心跳漏了一拍,望着他那双乌黑如墨仿佛看上一会便会陷进去的眸子,感到脸颊上泛起一抹绯红,轻声道:“谢谢。”
陆时衍转身离开,走到楼梯口时,又回头看了一眼:“记得早点休息,别熬夜。”
苏皖点点头,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楼梯拐角,才关上房门。她靠在门上,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温暖而踏实。
这些细碎的日常:深夜的消息、彼此的鼓励、一碗粥的温度、一束花的清香。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却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他们的感情。
新专场演出的前一天,苏皖收到了陆时衍发来的消息:“明天演出,记得带一瓶温水,别喝冰的。后台如果冷,就把披肩带上。”
苏皖看着消息,嘴角不自觉地弯起一丝弧度,她给陆时衍回复:“好,我都记着了。”
两人各自在自己的战场上忙碌着,却又在不经意间,给彼此送去最温柔的支撑。他们就像两棵并肩生长的树,各自扎根土壤,努力向上,枝叶却在风中轻轻触碰,彼此扶持,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