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11 各自发光的日常与温柔呼应
苏皖把陆时衍的笔记本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封面的蓝色布料被阳光晒得暖融融的。她按笔记里写的“养胃食谱”,在周末逛了趟菜市场,买回小米、山药和红枣,笨拙地煮了一锅小米粥。粥煮得不算太成功,山药有点糊底,红枣甜得发腻,但她喝着温热的粥,想起陆时衍说“脾胃喜温恶寒”,忽然觉得这平淡的烟火气里,藏着踏实的治愈感。
周一去工作室,她把笔记本里“缓解焦虑的穴位按摩”画成Q版示意图,贴在工作室的墙上。林夏凑过来看了半天,打趣道:“我看现在咱们工作室都快成养生堂分堂了,下次是不是该请陆医生来开个线下问诊?”
苏皖笑着拍了她头一下:“别瞎说,我这是为了让大家都能身心健康地搞创作。”话虽这么说,她却忍不住在休息时,按笔记里教的方法,按压手腕内侧的神门穴。指尖传来轻微的酸胀感,原本因改脚本而烦躁的心绪,竟真的慢慢平静下来。
最近她在筹备新专场,主题定为“把焦虑熬成汤”,想把这些日子对情绪、对养生的感悟融进段子里。晚上在开放麦试段子时,她讲起“熬夜爆肝后喝红枣枸杞水,一边作死一边自救”的经历,台下笑成一片,有观众举手说:“苏皖老师,你这段子不仅好笑,还很实用!我昨晚刚试过,睡得确实香了点。”
苏皖站在舞台上,灯光打在脸上,心里忽然想起陆时衍。她的段子里藏着他的养生知识,而他的笔记里,也写着对情绪的理解。这种无需言说的呼应,让她觉得格外温暖。
散场后,她忍不住给陆时衍发了条消息:“今天试了新段子,把你笔记里的养生方法加进去了,观众反响很好,谢谢你。”
消息发出去时,陆时衍刚结束一台针灸治疗。诊室里还残留着艾草的清香,他摘下口罩,额角沁着薄汗。手机震动了一下,看到苏皖的消息,他嘴角不自觉地弯起,指尖快速回复:“有用就好,注意别熬太晚,神门穴记得多按按。”
他的工作远比苏皖看到的忙碌。除了坐诊,每周还要去社区做公益讲座,偶尔还要处理仁和堂的学术研究。这天下午,他去社区给老年人讲高血压的日常调理,结束后被几位老人围住问问题。有位阿姨拉着他的手说:“陆医生,你讲得太明白了,比我家孩子说得都清楚。我家孙子最近总熬夜,你能不能也给他支点招?”
陆时衍耐心地给阿姨讲了几个年轻人熬夜后的调理方法,末了想起苏晚,又补充道:“也可以让他多听听脱口秀,笑笑能缓解压力,对身体也有好处。”
阿姨乐呵呵地答应:“好嘞,我回头就让他听听上次跟你一起上节目那姑娘的段子,听说那姑娘说得可逗了!”
陆时衍回到仁和堂时,天色已经擦黑。他脱下白大褂,换上常服,想起苏皖说要请他吃饭,便给她发了条消息:“这周末有空吗?之前你说要请我吃饭,我刚好有空。”
苏皖收到消息时,正在煮笔记里写的“安神助眠茶”,玫瑰花和合欢花的香气弥漫在客厅里。她看着手机屏幕,指尖在屏幕上犹豫了几秒,回复:“有空啊,你想吃什么?”
“都可以,你定。”陆时衍的回复依旧简洁,却带着让人安心的随和。
苏皖想了想,选了一家藏在老巷里的家常菜馆。她记得陆时衍笔记里写着“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这家馆子的菜都是家常口味,清淡却入味。
周末晚上,苏皖提前十分钟到了菜馆。老巷里灯光昏黄,两旁的梧桐树影婆娑,空气里飘着饭菜的香气。她选了靠窗的位置,刚坐下,就看到陆时衍从巷口走来。他穿了件简单的黑色外套,袖口挽到小臂,手里拿着一个纸袋,步伐不急不缓。
“不好意思,来晚了点。”他在她对面坐下,把纸袋递给她,“给你带的,之前听你说胃不好,这个是我自己做的山药糕,健脾养胃,没放太多糖。”
苏皖接过纸袋,打开一看,里面是切成小块的山药糕,色泽洁白,散发着淡淡的山药清香。“你还会做这个?”她有些惊讶。
“之前跟师父学的,偶尔会做来给病人当加餐。”陆时衍笑了笑,“试试味道怎么样。”
苏皖拿起一块放进嘴里,口感软糯,带着淡淡的甜味,不腻人,胃里暖暖的。“很好吃,”她眼睛亮了亮,“比我煮的小米粥强多了。”
陆时衍看着她满足的样子,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你也别总自己瞎琢磨,要是没时间做饭,可以来仁和堂,师父那里总炖着汤。”
菜很快上齐了,清炒时蔬、番茄炒蛋、山药排骨汤,都是清淡的口味。两人边吃边聊,没聊什么深刻的话题,大多是关于工作和日常。苏皖说起开放麦时遇到的趣事,说有个观众每次都来,还会给她带自己做的小零食;陆时衍则说起诊室里的病人,说有个老大爷每次来都要给她带一把自己种的青菜。
“其实我挺佩服你的,”苏皖喝了口汤,轻声说,“每天面对那么多病人,还要耐心听他们倾诉,有时候肯定也会觉得累吧?”
“还好,”陆时衍夹了一筷子时蔬,“看到病人慢慢好起来,就觉得挺有意义的。就像你说的,你的段子能让观众开心,我的工作能让病人健康,都是在做有意义的事。”
苏皖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那束一直没送出去的向日葵,递给他:“这个送给你,谢谢你的笔记,也谢谢你的山药糕。向日葵看着就让人开心,希望你工作再忙,也能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陆时衍愣住了,看着眼前明黄色的花束,花瓣上还带着淡淡的香气。他很少收到花,一时竟有些手足无措,接过花束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了苏皖的手,两人都下意识地缩了一下,脸颊都有些发烫。
“谢谢,”他把花束放在身边,眼神里满是笑意,“我很喜欢。”
这顿饭吃得很慢,没有刻意的试探,没有沉重的过往,只有平淡的家常和细碎的温柔。离开菜馆时,巷子里的灯光依旧昏黄,两人并肩走着,脚步声在巷子里回响。
“下次有时间,我带你去尝尝我妈做的菜,”苏皖的眸子里盛满笑意。“她做的红烧肉特别好吃,不过我会让她少放糖,不油腻。”
陆时衍抬头看向她,路灯的光落在苏皖脸上,能看到她眼底的一片真诚。“好,”他笑着点头,“不过得等我新专场结束,到时候我带你回家吃我妈做的饭。”苏皖唇角擒满笑意说道。
走到巷口,陆时衍说送她回去,苏皖没有拒绝。车子行驶在夜色里,车内放着轻柔的音乐,气氛安静而美好。
“对了,小敏最近怎么样?”苏皖忽然问。
“挺好的,”陆时衍说,“她妈妈给我发消息,说她现在睡得香了,也愿意跟家里说话了,学习状态也比之前好了很多。还说要谢谢你,想等高考结束后,请你吃饭。”
“不用客气,”苏皖笑着说,“看到她慢慢好起来,我也很开心。”
车子停在苏皖家楼下,两人都没有立刻说话。“今天谢谢你的山药糕,也谢谢你陪我吃饭,”苏皖说,“花你拿回去吧,插在水里能开很久。”
“嗯,”陆时衍点点头,“你上去吧,记得早点休息,别熬夜改脚本。”
“知道了,”苏皖推开车门,回头看了他一眼,“你路上小心。”
苏皖走进公寓楼,靠在电梯里,心里像揣了一颗温热的糖。陆时衍带给她的感觉,就好比这老巷里的灯光,不刺眼,却足够温暖;又像这桌家常饭菜,不奢华,却足够养胃;还如同那束向日葵,不张扬,却充满希望。
而陆时衍坐在车里,看着苏皖那层楼的灯光亮起,才发动车子离开。他把那束向日葵放在副驾驶座上,明黄色的花瓣在夜色里格外显眼。他想起苏皖在舞台上发光的样子,想起她喝山药粥时满足的表情,想起她递花时羞涩的笑容,心里忽然觉得,这么多年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他们就像两颗慢慢靠近的星辰,各自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光发热,却又在不经意间,彼此照亮,彼此温暖。感情的升温,其实并不需要多么难得的付出,只需要彼此在日常生活里,一点点了解,一点点信任,一点点靠近,终有一天,会成为彼此生命里最不可或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