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想当太后有什么错 > 第16章 拉拢太后的好机会啊

想当太后有什么错 第16章 拉拢太后的好机会啊

作者:龙猫小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9 01:03:00 来源:文学城

听到这里,许安宁忍不住问道:“为什么?”

困扰了上一世的真相近在眼前,就连她都难以维持表面的平静。

“和孙侍郎大人有关。应庆元年时,山西大旱,孙侍郎奉皇命赴山西赈灾,一并带走了一批户部下拨的赈灾粮。不过这批赈灾粮在途中被山匪劫走,事态紧急,朝廷没有急着追查、命令户部赶紧调集了另一批粮食。等到山西民变的势头被遏制后,再想追查赈灾粮失踪一事为时已晚。此事你应该知晓?”

“略知一二。”毕竟是皇帝登基那年发生的大事,全国上下估计都知道。因为这事,民间还有谣传今上非天命之人,否则上天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下灾祸?

许安宁蹙眉:“殿下的意思,莫非孙家灭门案和山西赈灾粮一案有牵扯?”

“不单单是牵扯,一切的起源都来自于此。实际上,当时朝堂上就有人提出过会不会是孙大人和山匪里应外合、私吞了这笔赈灾粮,毕竟它消失的地方实在是微妙,而孙大人以前同陛下并不亲近。”

宋易凝一边说一边观察着许安宁,对方神色中毫无迷惑,反而有种拨云见雾之色。

看来她对朝堂局势和昔日旧案十分了解,这可不像是一个深宫郡主的见识。

许安宁身上的谜团更多了,让宋易凝起了浓浓的探索欲。

想到山西是何人的封地,许安宁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一阵阴凉感从尾椎骨爬到后脖颈,令人悚然。

“不过户部是朝廷的机要部门,而且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此事,这种说法便渐渐消失了。如今再看,孙大人怕是的确参与了赈灾粮消失一事。”

宋易凝眉头紧锁,无奈的继续翻死人旧账:“此事暂且不提,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孙大人在山西赈灾一事中做的并不好。赈灾粮不仅晚了一个月才运送到灾区,而且分发下去的粮食物资还缺斤少两。若不是天灾夹杂了**,山西不会闹到十室九空的地步。”

“凶手就是在那次大灾中失去了所有的家人。其实他也差一点死掉了,不过凑巧孙大人到后吩咐设立的粥棚救了他一命。他原本是衙门捕头的远亲,对于此行略懂一些,就主动提出给孙大人帮忙。”

“之后的事情想必你能猜到,孙大人底下人办事不牢靠,凶手为人又谨慎机灵,加之他是当地人,很多事情都瞒不过他的耳目。一来二去的,他便知道了孙大人在此次赈灾中的真面目。”

“后来就是长久的筹谋,搬到都城从屠户学徒做起,继承了他师傅的猪肉铺、慢慢的为孙家提供猪肉,一点一点的接近孙家,就是为了能够报仇。”

他说完,室内安静了好一会儿。

许安宁低着头,心中不止是冷笑,还有一种无力。若此事是真的,孙大人是死有余辜,可他一家老小难道就没有人是无辜的吗?一家之主为了皇位压上了自己,他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家里人知道吗?他们同意吗?

怕是没几个知道吧。反正目前看来,孙明生绝对不知道。他若是知道,也不会得了失语症。

这就是许安宁最厌恶的地方。无论你想怎么做,都是个人的选择。可因为个人的选择赔上全家人的性命,有谁为无辜者伸冤呐喊?

所以她绝对不要落到这种境地。如果无法避免皇家争端,许安宁宁愿自己做那个下决定的人,也绝不做被动接受别人决定的人。

哪怕到最后落得个一无所有,她都绝不后悔!

“这样的陈年旧案,哪怕想要查也很难查清吧?孙大人到底在山西赈灾一事中有无过失,只不过是凶手的一面之词,孙公子为什么要担下罪名?”

“因为他不得不这么做。”许安宁的疑问显然愉悦到了宋易凝。果然还是个小丫头,哪怕熟悉朝堂局势也很难将所有事情都看清。

“无论山西一案到底好不好差,只要把这个案子重新翻出来就是对孙大人名誉的巨大打击,更何况当年怀疑他的人并不少。”

“而且陈年旧案才有利于这些人做文章,他们可以凭借着蛛丝马迹造谣生事,对孙大人及其同僚、友人进行打击。户部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朝堂上下盯着此处的人不知有多少,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更何况还牵扯到了……陛下若是真的下定决心彻查,到时候死的怕不是几个,而是要几十个,朝堂要来一场动荡了。”

“考虑到这些,孙明生才会担下这个罪名。一开始他是不想说的,不过李鑫恰好来找,看在友人的面子上他才说了这些。”

许安宁点点头,对于上一世诡异的情况有了个初步的猜测。孙侍郎无疑是山西赈灾粮一案的主犯,孙明生为了不让这个案子重新被翻出来主动承担了罪名,这样至少可以让同孙家交好的人承个人情,保留了老家旁支的性命。

至于后面为什么会牵扯到李鑫,怕是后来同孙侍郎敌对的一派回过味来,只不过那时再想将山西案翻出来为时已晚,线索估计都被处理掉了。于是他们只好后退一步,将孙家一派势力最大的李家拉下水,让李家失去了下一代中最有出息的李鑫,顺带着离间了太后和李家的关系。

上一世此案过后李家元气大伤,户部的势力范围重新划分。更重要的是太后和李家离心后失去了前朝的势力,反而是皇帝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再也不用被太后掣肘,进一步巩固了手中权利。

若是单看结果,怕是皇帝多多少少也明白其中内情,只是所知不多。要是他真的全部知道的话,按照皇帝往日的作风,彻查旧案才是对他来说最好的做法。

“如今算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依你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理?”

宋易凝忽然的提问让许安宁愣了一下。她眨眨眼睛:“殿下肯定会有两全的办法。”

“不,我没有。安宁,孤可以这么称呼你吧?”在许安宁点头之后宋易凝继续道,“我们两人今后的关系不用孤说,你也知道。既然以后要做夫妻,有些事情便没有必要瞒着你了,更何况孙家的事情本来是你让孤插进来的。”

“孤想听你说,你倾向于怎么解决孙家的案子。是直接将真相告知京兆府、让钱大人上书朝廷,还是让孙明生认下这个罪名?若是他认罪,孤有把握将李鑫从此事中摘出来,不会让太后娘娘劳心的。”

这是上级的考察吗?听到宋易凝的口中说出“夫妻”二字,许安宁没有丝毫害羞,只觉得对方难搞。

上一世可从未听过安亲王王妃有什么贤内助的名声啊,他倒是跑到面前来问我的想法?

许安宁还是第一次见到会征求女人意见的男人,尤其是这个男人还是个皇子。

算了,就拿他当上级吧。

“若是孙公子担下罪名,不提结果会怎样,事实就是孙公子是无辜的。让无辜之人蒙受不白之冤,殿下觉得应该吗?”

“孙侍郎在山西旧案中很可能牵扯过深,并不能说孙明生无辜。”

“哪怕孙大人贪污了赈灾粮,那也和孙公子无关。没记错的话,当时的孙公子才是蒙童。”

宋易凝显然并不赞同许安宁的说法,不过他没有继续反对,转而问道:“但是,要是将孙明生的话告知京兆府,事态往后会如何发展就不是能够控制的了。”

他看着许安宁,眼神中充满了压迫感:“一个不小心,朝堂或许会引发一**清洗,哪怕孤身为皇子都有可能无法幸免,任何人都会牵扯其中。这是庆历元年的旧案,还是户部的案子。”

“这样不好吗?”

宋易凝被许安宁胆大包天的话惊到了,半晌才开口:“你觉得朝堂动荡是好的?”

“只有浑水才能摸鱼。安宁并不担心殿下,殿下肯定有自保的手段,说不定还能借此机会有所收获,毕竟殿下占据了先机。至少目前为止,那些大臣们没有一个了解的比殿下更多,不是吗?”

宋易凝被她直白的话噎的一时语塞。

“安宁只在意太后娘娘。娘娘她上年纪了,不能遭受过大的打击,请殿下让李家在此次事件中安然吧。哪怕为了太后娘娘奉献一份孝心呢?安宁定会感恩戴德。”

骗人!你的表情可不像是感恩戴德,倒像是施以援手。

听到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到太后,宋易凝想想万贵妃这些日子的安静,倒是觉得借此事同太后交好不是一件坏事。

无论怎么说,太后毕竟是长辈,是皇帝名义上的母亲。在孝道举足轻重的当下,太后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只看她愿不愿意使用而已。

想到这里,宋易凝终于做了决定,知道该如何处理孙明生了。

“那就按照安宁说的,孤会将孙明生交给京兆府。至于之后的事情,我们便静观其变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