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先婚后爱之谋财害命指南 > 第5章 鲁阳风云

先婚后爱之谋财害命指南 第5章 鲁阳风云

作者:灬洛杨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1 23:53:22 来源:文学城

元嘉十三年春,文帝拜李原为骠骑将军兼兖州刺史,皇九子刘谦为签帅,掌持节都督事,率大军十万向北挺进,汇平原、济北、兖州、陈留、颍川、南阳六地之师,再度夺回洛州、豫州、管城、滑县四地。

黄河冰凌撞击城垣的闷响中,李原率领身后十万大军映着朝阳。“殿下可知,这座城吃过多少宋人血肉?”他踢开脚边半截魏弩,那上面刻着“元嘉五年制”。

刘谦解下大氅覆在一具幼童尸身上,“死的又何止是宋人,他们用云梯凿穿东门,把婴儿挑在枪尖诱守军出城。所以这次我们要用魏人的盾,砌魏人的坟。”

战鼓声震散晨雾,刘谦的宋旗插上洛阳谯楼。

捷报抵都城那日,文帝正把玩着骠国新贡的一种叫登伽罗的物件,朱砂笔亲自拟下旨意,“三军直取东雍!”

刘谦的密折染着硝烟连夜送抵入城,“险中求胜已是万难,魏军弃城时焚尽粮仓,我军每日有三百士卒冻毙,还望陛下速速增援。”

刘谦抓起案头军图,圈出漳水以北的空白,“没有牧民,没有驿站,这仗是用将士骸骨铺成的路。”

李原掀开帐帘,挟进的风雪裹着帐外兵士哀嚎声,“就算他们肯铺路,可陛下却连裹尸布都不愿给。”

冬至夜里,北魏六皇子拓跋翰的鹰旗赫然出现在邙山北麓,熊熊火光似要将黑夜点亮。

三年前的小暑异常炎热,军营中充斥着汗臭,营帐里的赵央解开鸳鸯肚兜时,北魏郎将郭安的匕首正贴着她脊柱游走。

“宋女都这么香?”他舔舐她肩头朱砂痣,将醉仙桃的苦味吸入喉间,子时梆响染着蔻丹的指尖摸向枕下兵笺。

三更时分,袁尚的轻骑已绕过管城烽台,守将崔贺盯着案上兵笺和一封“寅时袭东门”密信,出帐点兵之时,狼牙箭已穿透西门岗哨。

刘谦左臂的刀伤还沁着血渍,笔下正在誊写第四封请粮奏折。

“殿下,时两月余,至今未见朝廷派来一军一卒,一粮一物,如此下去定难以支撑,往日之果将付之东流。”李源面露焦急,愁眉不展。

“时局瞬变,拓跋余狡诈魏军势强,若强而夺之我军必败,但为何此时主动提出联姻议和,其中定有蹊跷。”罗脉长枪杵地,发出咚响。

“真心求和却重兵压阵,还是想乱我心智等我军自消实力,不攻自破?可是,他又如何得知军情的?”

刘谦的目光锁在架上舆图,历经多年磨练,他早已不是那个清秀稚气的少年郎。“李将军,所剩粮食还能维持多久?”

“不足月余。”

“扩张版图军事上为首要,统一南北是父皇登基以来最大的宏远,哪怕是举倾国之力,他定不会坐视不理,到底是谁在从中作梗?此人阻挠援军传信北魏,背上通敌大罪,到底何益之有?”

秋末惊雷乍响,犹如雪上加霜,他若有所思的抬头远眺。

“再过一月就要入冬,我们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守卫疆土乃为民祗,为百姓,为天下太平,成事多仗天时地利人和,强行而为,定遭覆灭。”副将杨灿忍不住发声,打断了刘谦远行的思绪。“更何况,我军已陷入两难境地,举步维艰,莫说强攻,再过两日恐怕命都没了。”

他收回目光,将桌案上封好的奏折递上前,“李将军,你即刻启程赶回建康,向朝廷禀明前方战况,务必督催粮草,迅速增兵救援。”

廊下烛火突然猛窜两下,瞬间暗了下去。

“殿下,臣身负皇命岂敢无诏回都,我虽为一品武职,素来与那些文官甚少来往,况且您也知道我不善言辞,怕是会适得其反。”李原面露难色,将黄牍推回。

“可我若走了,一旦……”

“正因如此,才要即刻起身,所谓六腊不交兵,无论对方有何居心,当务之急是要安然过冬。”李原截过话头,他深知此行极为重要。

“将军,我知你想一人抗下兵败之责,你可知父皇对此役十分看重,我不能弃你不顾,更何况……”

“殿下!臣一人之失又何足挂齿?臣亦相信殿下一定会为臣明言。”李原将手重重的搭在他的肩上。

刘谦思忖半晌,终下决定,“也罢,滑台管县复归北魏朝夕之间,将军务必知会袁熙,早做撤军准备,减少不必要伤亡,放心,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北魏以北皆柔然,元嘉十三年冬,柔然趁北魏南部大乱之际挥兵西南敦煌,打得拓跋余猝不及防,腹背受敌之际,朝中诸皇子借势蠢蠢欲动,迫于无奈诏散骑常侍张伟使于宋,许亲求和,以缓当前之困。

建章宫前的梧桐落尽最后一片黄叶,刘谦的玄甲已蒙上千里风尘。

“臣启皇上,拓跋余此次突然遣使到来,其中必有原委,我军势如破竹般拿下失手重地,他又怎会轻易舍弃,就算双方势均力敌,一时难以取胜,那严守以待即可,为何多此一举?”范丞肃面出列,向文帝陈情。

“想必有内忧,亦或是北魏北境不太平。”太尉王祯垂手躬身。

“柔然与我朝通好是为了牵制北魏,以便其日后挥师南下,想必此时柔然定是知晓宋魏前线各自屯有重兵,借此机会征讨钱粮物资储备过冬。”林怀山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后方的中军武将邓朗。

“柔然虽国土面积广袤,但冬时寒冷且漫长,往年此时因北魏北境势强,想必未曾讨到些许好处,此时已近玄英,如若换成是儿臣,也不会错过大好时机。”

刘谦从人群后走出,恭敬的上前向皇帝行礼。

“皇儿归来当先休息,何以如此着急入宫上朝?”文帝瞧着他一身灰尘的戎装,发面之上并未留下清洗的痕迹,当初稚嫩白皙的面容如今已蜕变成高大俊逸的将领,不免有些失神。

“殿下说的是,北魏此时应是首尾难顾,他们想与柔然讲和怕是难,所以只能与我们示好,不知,陛下准备如何应对?”

太尉出言,眼神飘向刘谦。“六皇子,进宫面圣当重仪表,你此番模样是否有些……”

“无妨,他风尘仆仆面有倦容,定是一夜未眠,你要多注意自己的身子。”文帝的语气中充满了关怀和不舍。“你有何想法?”

“陛下,臣以为此乃良机,我大军压境可借机北上,直捣洛州…”刘谦尚未答言,林怀山立刻上谏,非战时难得利,他可不能错过天赐良机。

“多谢父皇关心,一夜而已,儿臣受的住,之所以未能及时梳洗,确有急事上奏,否则儿臣不会亲返建康。”

刘谦将染血的军报举过头顶,断然打断了他的话,“儿臣叩请增调粮秣,已解燃眉。”

文帝展开奏报,双眉深索“儿臣奉命戍边,多年来我军死伤者无数,边境的百姓几近绝户,可以说我边境防线是立在万人尸骸上的。”

他站起身,“巧取滑台实为不易,当下我大军缺衣少粮,此时即将入冬,将士们身着单衣,更别说伤者无人医死者无人埋,儿臣修书几次三番上表朝廷,但仍未见一兵一卒、一车一马、一事一物。”

冷冽的眼光盯在林怀山身上,“如今林尚书再提北上是何用意?嫌人死的还不够多吗?不如你随我去前线一战再向父皇进言可好?”刘谦的肃杀之气弥散在殿中,语气冰冷充满愤怒,双眼直逼林怀山。

“殿下,下官以为,自古战事,兵戈相见,生死存亡,乃常事也,何…”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是以,古之良将,皆以民命为重,慎战而众和。”他扬起大氅,冷面转身。

“父皇乃明君,自是体恤民众,只是,范大人你身为兵部尚书当为国为民而谋,不如此番请调东安太守范煜去守滑台可好?”

“这,陛下,殿下误会了,臣并非此意”范丞赶紧鞠躬行礼,似有些慌乱惧怕之色。

左民尚书谢延见状,立即捧着笏板出列“豫州今岁霜降早至,漕运艰难……”他腰间金鱼袋坠着和田玉貔貅,正是六十寿辰时林怀山所赠。

“鲁阳军需,可效仿太初年间卫青将军的方法,取粮于敌。”

刘谦腕间青筋骤,目中杀意再现,“当朝官员皆应熟读盐铁论,可知边郡之难?”他从怀中取出豫州孩童写的血书展示在众人面前,残破麻布上的“易子而食”四字如刀。

“九弟莫急。”六皇子刘勋轻抚怀中暖炉,炉身显出琅琊王氏进献的洛神赋图,“听闻管城大捷时,你曾焚北魏军粮以振士气?”

他轻抚自己新制的貂裘,语气重尽是质问,“既然大军缺粮,为何不居为己用,反而烧之泄愤?”

“住口!”文帝立目扫视堂中众臣,冷声到“尚书令,朝廷的粮饷、辎重、医官、药物朕早就命你准备,为何至今未到?”

“陛下,老臣早已命人备下,只是左尚书日前来报,仓禀因保存不当导致众多粮食受朝发霉,不可再用,所以老臣特地调遣地方存粮弥补,但调动粮食也需时日,因此耽误些许,现如今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送往鲁阳。”林怀山一如既往的沉稳。

“如此大事,何不早报?如今我朝最重要的军事就是伐北,你竟……”

“皇上,臣罪该万死,这一切都是老臣的错,老臣原以为用些时日将米粮晒干,便可装车送往前线,但谁知这些时日天气寒冷又不见光,所以,老臣才请示林大人,请,请陛下降罪。”左庆耀颤颤巍巍的跪地请罪。

“我南地虽潮湿,但此时是深秋初冬的时节,左尚书却说粮食因受朝而发霉,未免有些过于牵强些。”听闻刘谦回朝,靖襄侯高笙今天是特意来的。

“回侯爷的话,发霉的都是去年陈粮,老臣一时疏忽未能察觉,直至尚书令大人下派此事老臣才点粮出仓,可是,万万没想到……”

“陛下,左尚书的确延误了几日,幸九殿下睿智勇猛镇守边关才不至于酿成大错,请陛下看在左尚书老迈勤谨从未犯错的份上从轻发落。”林怀山双膝跪地为替罪羊左庆耀求情。

“糊涂!”文帝豁然然起身,额前玉旒摇晃。

“朕命你三日之内立刻备齐前线所需之物,清点详细送往前线,不得有误,如再犯错,定严惩不饶。”

他伸手点指,“左庆耀,粮乃国之根本,民之命脉,你身为度支尚书,如此大事竟浑然不知,聊以塞责,是为无能,贬为侍郎,去俸一年,若再有他错你就给朕滚出建康!”帝王暴怒,开朝首次,众臣面面相觑,朝堂瞬间一片死寂。

刘谦面沉似水,颈上青筋若隐若现,他知皇帝偏袒,纵然口中责难终无深究之意,但他无暇与之争斗纠缠,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将物资送往前线。

“北辰”文帝压了压怒火,“朕看了你的奏折,此番夺回滑台、管城实属不易,你与李原、袁熙兄弟立了大功,朕已拟好旨意封你为东扬王,赐居穆王府,李源为大将军,袁熙为卫将军、袁尚为龙骧将军,继续镇边,来岁春日,再兴兵戈。”

刘谦心里一沉,再兴兵戈四字重重的敲在他的心上,“是,儿臣替将士们谢恩,但还有一事需向父皇禀明。”

刘义隆颔首,“当前一战我军伤亡惨重,能战之数更少,虽然北魏愿意和谈,但儿臣担心这只是一时缓兵之计,待其平定敦煌之乱再卷土而来,我军定败,还请父皇尽速派遣援军,方为万全。”阵前大军二十万,虽说重创敌军,却也自损过半。

文帝面露难色,踌躇半晌,眼神飘向王祯,“太尉,朕记得你曾说过,愿举士族之力帮扶,如今正是需你出力之时,国库虚乏,边疆告急,朕望你话复前言,鼎力相助。”

王祯实是不愿,他之所以有此一诺,是要借机扶持心腹,提升士族手中军权势力,而非真要上阵杀敌“回陛下的话,老臣却有此心,只是,征兵之事非一时可促,老臣怕时……”

“太尉,一息尚存,报国之志不可消,你不是在帮朕,是在解救天下苍生,要你即刻筹措十万大军也确实困难,前行军三万三日后随粮草军饷一同前往,”

皇帝丝毫不留余地,撇了一眼刚想开口的王祯,骤然下旨“尚书令此事交由你督办,可有异议?”林怀山站定躬身尚未答话,“太尉,朕替天下臣民谢你。”

“皇上言重,老臣愧不敢当。”

“邓朗,朕命你协助东扬王押运粮草,莫要再生事端,否则为你试问。北辰,你离朝多年,你母妃很是记挂,下朝之后去华晨宫探望一二。”

这里主要写男主所见所感,以及九年以来的成长,经历过尸骨遍野的惨状,也有将利刃刺入敌人胸口的愤恨,知道战争残酷和百姓不易,面对守城困境不得不抗旨回建康督粮,偏朝堂论风格,不喜欢的宝子可以跳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鲁阳风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