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舒婉留在了南京,成为了一名作家。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书里写的是她和陆京川的故事,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熟悉他们的人都能看出来。书出版后,反响很好,很多人都被里面的故事感动了。
舒婉也收到了陆京川的消息,他通过朋友给她寄了一本书,书的扉页上写着:“舒婉,对不起,祝你幸福。”
舒婉看着那行字,心里很平静,没有难过,也没有怨恨。她知道,他们都已经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生活,那些青春里的遗憾,也已经成为了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后来,舒婉听说陆京川留在了北京,成为了一名科学家,他和他的女朋友结婚了,过得很幸福。舒婉为他高兴,她知道,陆京川值得最好的。
有一年夏天,舒婉去北京参加文学论坛,论坛结束后,主办方组织大家去胡同里采风。青砖灰瓦的巷子里,蝉鸣和卖冰棍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像极了初中时学校门口的场景。她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有个熟悉的身影,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推着一辆婴儿车,身边站着个笑眼弯弯的女生。
是陆京川。
他比大学时更沉稳了些,头发剪得很短,戴了副细框眼镜,正低头逗着婴儿车里的孩子,嘴角扬着温柔的笑意。那女生靠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把蒲扇,轻轻给孩子扇着风,侧脸的轮廓很柔和。
舒婉下意识地停下脚步,躲在一棵老槐树后面,心脏却没有像预想中那样剧烈跳动,只是像被风吹起的书页,轻轻颤了一下。她看着陆京川弯腰把孩子从婴儿车里抱起来,动作笨拙又小心翼翼,看着他和身边的女生相视一笑,眼里的默契是她从未见过的。
原来,他早已把当年那个在楼梯转角帮她捡本子的少年,留在了时光里。而她,也早已不是那个会因为他一句话就心跳加速的女孩了。
陆京川好像察觉到了什么,转头朝她的方向看过来。舒婉没有躲闪,只是朝他轻轻点了点头,像问候一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陆京川愣了一下,随即也笑了笑,点了点头作为回应。没有多余的话,没有追问,甚至没有走近,就那样隔着几米的距离,完成了一场跨越十几年的告别。
那天晚上,舒婉住在胡同里的一家民宿,窗户对着院子里的老槐树。她坐在窗边,打开笔记本电脑,写下书的后记:“我曾以为,青春里最遗憾的是没有和你在一起。后来才明白,最珍贵的是,你陪我走过了一段那么明亮的路,让我即使一个人,也有勇气走向更远的地方。夏夜晚风没有答案,但风过之后,我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景。”
写完最后一个字,她合上电脑,走到院子里。晚风拂过脸颊,带着槐树花的香气,和初中那年运动会结束后,陆京川陪她回家时的风,一模一样。她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忽然笑了,没有眼泪,只有释然。
后来,舒婉依旧在南京写着自己的故事,偶尔会去不同的城市采风,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她再也没有和陆京川联系过,也没有刻意打听他的消息,只是在某个蝉鸣聒噪的午后,看到学生时代的旧照片时,会想起那个叫陆京川的少年,想起他递过来的那支钢笔,那瓶冰镇矿泉水,那颗橘子味的糖,还有那句“我们考同一所高中吧”。
那些回忆像被封存在玻璃罐里的星星,不会褪色,也不会消失,却再也不会让她难过了。因为她知道,不是所有的喜欢都要在一起,不是所有的约定都要实现,有些相遇,只是为了让我们在彼此的青春里留下一道光,然后带着这道光,走向各自的人生。
就像夏夜晚风,吹过就散了,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