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武周女官升职记 > 第59章 决择时刻

武周女官升职记 第59章 决择时刻

作者:芮祎Sophie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2 12:51:45 来源:文学城

先天二年七月庚午,洛阳宫城的血腥气尚未散尽,蝉鸣声却已再度嘶哑地响起,混杂着新刷宫墙的桐油味和某种无形的肃杀,弥漫在紫微城的每一个角落。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覆灭的消息,如同夏日的闷雷,滚过神都的大街小巷,带来一阵短暂的死寂,旋即被新朝刻意营造的、带着铁锈味的“万象更新”所取代。太上皇李旦正式下诰,彻底还政于皇帝李隆基,移居百福殿,不再过问任何政务。持续数日的搜捕、审讯、清算仍在继续,菜市口的血迹冲刷了数遍,仍隐隐泛着暗红。

太平公主府早已被查封,朱门紧闭,贴上交叉的白色封条,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荡然无存,只余下石狮孤影,落叶堆积。府中属官、婢仆、乃至稍有牵连者,或下狱,或流放,或贬谪,树倒猢狲散,凄惶不可名状。唯有澄心堂,因其所藏档案关乎朝廷体例及诸多未结政务,暂由一队金吾卫士兵把守,堂内文书一律封存,等候新朝有司接收查验。

杜善与郑司记等数名核心女官,未被立即下狱,而是被软禁在宫中一处偏僻的院落,有兵士看守,不得随意出入,亦不得与外人交通。每日仅有粗粝饭食送入,无人问话,也无人告知结局。这种悬而未决的等待,比直接的刑罚更令人煎熬。空气中弥漫着恐惧与绝望,同被软禁的几名低阶女官终日以泪洗面,惶惶不可终日。郑司记始终沉默,面色灰败,眼神空洞,仿佛魂魄已随那座倾覆的大厦一同离去。

杜善却异乎寻常地平静。她每日依旧早起,将简陋的居室收拾得一尘不染,对着一方模糊的铜镜,仔细梳理好略显散乱的发髻,官袍虽已褴褛,却依旧穿得端正。她大部分时间独坐窗前,望着院中一角灰蒙的天空,目光沉静,似在沉思,又似在等待。她心中清楚,自己的生死,乃至未来道路,皆系于新朝对她这个前朝“逆府”核心掌记的最终定性与发落。而这一切,取决于她过往所做的一切,是否留下了足以保全性命的缝隙,也取决于她即将面临的选择。

等待了约莫十日,院门终于被打开。来的不是凶神恶煞的狱吏,而是一位身着浅绯色官袍、面容清癯、目光锐利的中年官员,身后跟着两名捧着文卷的令史。杜善认得他,是新任中书舍人、知制诰的齐浣,以文才敏捷、处事干练著称,深得皇帝李隆基赏识,正是新朝冉冉升起的实权人物。

齐浣目光扫过屋内众人,最后落在杜善身上,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陛下有旨,问话杜掌记。余者退避。”

郑司记等人被带离,屋内只剩杜善与齐浣,以及那两名垂手侍立的令史。空气瞬间凝滞。

齐浣并未急于发问,而是示意令史将一叠文书放在杜善面前的矮几上。杜善目光扫过,心头微震。那是她过去数年经手的部分文书底稿或抄件,有核验无误的度支报表,有起草的礼仪制诰节略,甚至有几分她针对某些政务提出的、被太平公主采纳或部分采纳的谨慎建议的存档。这些文书,内容干净,程序合规,并未涉及任何敏感的阴谋或逾矩之举,反而处处体现着严谨、周详与对朝廷法度的遵循。

“杜掌记,”齐浣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这些文书,皆出自你手?”

“是。”杜善垂首应答,声音平稳。

“嗯。”齐浣微微颔首,指尖点在其中一份关于漕运改革的节略上,“此文中所言‘新政宜稳,漕事关乎民命,不可骤变’,颇具见地。公主当时是何态度?”

杜善心念电转,如实答道:“回禀舍人,公主殿下初时欲从激进士议,览此节略后,沉吟良久,批曰‘老成谋国,宜从其议’。”

齐浣又指向另一份关于核查某地灾情请赈的奏抄核验意见:“这‘需核实地亩损失,严防虚冒’之注,亦是你的手笔?”

“是。”

“好。”齐浣放下文书,目光如炬,直视杜善,“杜掌记,你侍奉逆……太平公主多年,掌机要文书,可知其罪?”

杜善深吸一口气,避重就轻,依实回答:“卑职……深知公主后期行事,多有专断之处,结交非人,触怒天颜。”

“哦?”齐浣挑眉,“仅此而已?你经手文书无数,难道对其结党营私、图谋不轨之行,一无所知?”

杜善抬起头,目光澄澈,不卑不亢:“回禀舍人,卑职之责,在于核验文书格式合规,确保政令流转顺畅。至于文书内容所涉机谋,非卑职职权所能与闻,亦非卑职所敢窥探。卑职所见文书,皆依制办理,存档备查。舍人今日所见,即为明证。”

她巧妙地将自己的角色限定在“技术官僚”的范畴,强调程序正义与职权边界,避开了对公主具体罪行的知情与否这一致命问题。同时,她呈上的“明证”,正是那些体现她专业能力与恪守本分的文书。

齐浣凝视她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赏。他话锋一转,忽然问道:“闻你曾于公主盛怒之时,谏言缓处置王琚之事?可有此事?”

杜善心中凛然,此事极为隐秘,竟也被查知!她稳住心神,坦然道:“确有此事。卑职当时浅见,以为事涉禁军,证据未固,恐激变局。然公主殿下圣意已决,卑职人微言轻,未能采纳。”

这番回答,既承认了事实,表明了自己并非一味附逆,有独立的、谨慎的判断;又将最终决策权归于公主,撇清了自己参与核心阴谋的嫌疑;更隐隐点出自己“人微言轻”的处境,博取一丝同情。

齐浣沉默良久,屋内只闻窗外蝉鸣。他缓缓起身,踱至窗前,背对杜善,望着院中萧瑟的景象,忽然道:“杜掌记,你之才具,陛下亦有所闻。上官昭容(婉儿)之后,内廷文书之才,罕有出你右者。”

杜善心头巨震,屏住呼吸。

齐浣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如今逆党已平,海内初定。陛下励精图治,正是用人之际。然,”他语气转冷,“朝廷法度,赏罚分明。附逆者,虽才必戮;肯革面者,亦当量才录用。何去何从,系于一念。”

他不再多言,示意令史收起文书,转身向门外走去。行至门口,脚步一顿,并未回头,只留下一句清晰的话语:“三日之内,会有人送来新的官牒文书。是留在宫中,继续为陛下效力,还是……你自己思量。” 言罢,径直离去。

房门重新关上,屋内重归寂静。杜善独立原地,久久未动。齐浣的话,如同重锤,敲在她的心上。生路,已然铺开,条件清晰:彻底与过去切割,效忠新朝,以其才华继续为宫廷服务。拒绝?等待她的,恐怕将是与郑司记等人同样的命运——或死,或流。

她缓步走回窗边,夕阳的余晖将天际染成一片凄艳的橘红。她想起太平公主昔日待她的知遇之恩,想起澄心堂内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想起那些共同守护的秘密与惊心动魄的瞬间……然而,她也想起公主晚年的刚愎专断,想起那场注定失败、牵连无数的疯狂赌博,想起上官婉儿血溅宫门的惨状……旧主已亡,旧梦已碎。忠诚,该归于何处?是随着那座坟墓一同埋葬,还是赋予这新生却沾染鲜血的王朝?

她又想起自己的初心,不过是想在这深宫之中,凭借笔墨安身立命,秉笔直书,尽一份职责。这些年来,她周旋于权力漩涡,如履薄冰,所求的,或许并非攀附哪一方权势,而仅仅是守住心中那点对“文书”本身的敬畏与专业操守。齐浣给她看的那些文书,正是她始终未曾放弃的底线。

效忠新朝,并非易事。这意味着要面对可能的猜忌、同僚的侧目、乃至内心的负疚。但这也是一条生路,一条或许能让她继续与熟悉的文书为伴,在新的规则下,重新找到立身之地的路。李隆基虽手段酷烈,然其锐意进取,欲开创盛世的气象已显,或许,这是一个不同的时代?

三日之期,如芒在背。决断的时刻,已然来临。

夜色渐浓,繁星初现。杜善望着那浩瀚的星空,心中百转千回。最终,她缓缓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清明与决然。

她走到那张简陋的书案前,铺开一张粗糙的草纸,研墨,提笔。笔尖在砚台中蘸了又蘸,墨汁饱满欲滴。她悬腕,凝神,而后,落笔。并非写效忠书,也非陈情表,只是工工整整地,默写起《唐六典》中关于中书省文书起草与核验的规程条款。一字一句,笔力沉稳,架构端严,如同她过去十余年,每日所做的那样。

这是一个无声的回答,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宫阙无言,见证着又一次的改朝换代,也见证着一个微末女官,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做出的沉重而艰难的抉择。前路漫漫,吉凶未卜,但她知道,手中的这支笔,将再次为她,在这腥风血雨后的废墟之上,勾勒出一条属于杜善的、未知的轨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