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的动作停了。最后一个旋转的余韵仿佛还停留在空气中,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心安的律动。工作室里一片寂静,只有机器散热风扇低沉的嗡鸣。她微微喘息着,站在原地,闭着眼,仿佛还在感受体内那股重新流淌起来的、温热的生命之流。
没有掌声,没有喝彩。但陈锐知道,有什么东西,彻底不一样了。
他走到她身边,没有触碰,只是递过去一张纸巾。张怡睁开眼,接过纸巾,没有擦汗,只是攥在手心,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又缓缓移向屏幕上并排定格的画面——风雪中佟阿玛的从容神舞,和她自己刚才那段沉静流淌的即兴。
“我明白了。”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历经劫波后的平静和清晰,“不是要成为他,是要…成为火种燃烧的柴。”
陈锐眼底的笑意加深,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和骄傲:“嗯。烧你自己的柴,点佟阿玛的火。”他走到主控台前,调出之前被张怡批改得面目全非、几乎陷入死局的“祭山神舞”核心动作模型界面。
“阿哲,小杨,”他扬声招呼,声音沉稳有力,带着项目重新启动的号令,“过来。”
一直躲在角落、大气不敢出的两人立刻凑了过来。
“之前的模型思路,方向错了。”陈锐直指要害,手指点在屏幕上,“我们太执着于还原佟阿玛动作的物理精确度,忽略了最核心的东西——‘势’与‘意’。”
他调出张怡刚才那段即兴舞蹈的动作捕捉数据,覆盖在佟阿玛的数据之上。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虽然两人具体的关节角度、发力点、轨迹细节差异巨大,但当陈锐将分析维度切换到“整体能量流”和“核心韵律”模式时,屏幕上代表两人动作的两股“气韵”流线,在关键的“顿踏”和“旋转”节点,竟然呈现出高度相似的“沉坠-涌起”波浪形态和“蓄力-释放”的螺旋韵律!
“看这里,”陈锐放大顿踏瞬间的能量流对比图,“张怡刚才的动作,没有刻意追求37.5度的下沉,但那股‘力量沉入大地再自然涌起’的‘势’,和阿玛数据中捕捉到的核心能量波动模式,本质上是同源的!再看旋转的启承,她没有了那个拧发条般的预备动作,但那种‘核心凝聚,顺势而为’的旋转韵律,和阿玛旋转中‘借天地之势’的韵律感,异曲同工!”
阿哲和小杨看得目瞪口呆,随即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锐哥!你的意思是…我们不用死磕那些绝对参数,而是抓取这种核心的‘势’和‘韵律模式’作为底层逻辑?”
“对!”陈锐斩钉截铁,“建立新的模型框架!底层逻辑基于佟阿玛和张怡动作数据中提炼出的这种共通的‘沉坠-涌起’势能波浪和‘凝聚-释放’的螺旋韵律。这是‘祭山神舞’的‘魂核’!在这个魂核基础上,”他看向张怡,眼神带着征询与信任,“融合你的理解,你的根脉,构建属于‘新火’的动作语言体系!”
张怡的心跳加速,血液重新变得滚烫。她看着屏幕上那两条虽然源头不同、却在核心韵律上奇妙共鸣的能量流线,如同看到了混沌中劈开的光。她用力点头,声音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好!就从‘顿踏问山’和‘旋引长风’这两个核心意象开始!”
工作室的气氛瞬间被点燃!凝滞的铅云被狂风吹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破而后立、充满无限可能的亢奋!
阿哲和小杨如同打了鸡血,立刻扑到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开始基于陈锐提出的新思路重建模型框架。摒弃了追求绝对物理复刻的死胡同,新的方向如同打开了闸门,灵感奔涌。他们不再纠结于某个关节的角度是37度还是38度,而是专注于捕捉和量化那种“力量沉入大地”的势能曲线,分析“涌起波浪”的传导路径和频率,定义“核心凝聚”的肌肉协同模式与“旋转释放”的离心韵律图谱。
张怡则成了新模型最核心的“**校准器”和“灵感源泉”。她不再被冰冷的参数束缚,而是沉浸在对“势”与“意”的深度挖掘中。她站在动作捕捉区域中央,闭着眼,反复感受、尝试。
“阿哲,这个‘涌起’的模型参数,传导速度再放慢5%,要那种从地底深处缓缓推上来的感觉,不是爆发…对,就是这样!有那种‘厚重感’了!”她闭着眼感受着实时投影在屏幕上的能量流模拟效果,精准地给出反馈。
“小杨,旋转的‘凝聚点’模型,核心肌群激活的峰值时间点再提前0.1秒试试…太早了!推后0.05秒…好!就是这种蓄而不发、引而不发的张力!”她身体微微拧转,感受着肌肉深处那无形的“发条”被恰到好处地拧紧。
更多的时候,是她自己的即兴探索。她尝试将记忆中东北大秧歌的豪迈顿踏感融入“问山”的沉坠,又在涌起的波浪中加入现代舞中躯干波浪流动的细腻层次。她想象自己是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里“问路”,顿踏的力量感依旧沉雄,但涌起的韵律却带上了都市特有的、带着回音的节奏感。旋转的“引长风”,她不再刻意模仿古树枝桠,而是融入了芭蕾中天鹅般优雅的臂展线条,同时保留了萨满旋转中那份连接天地的轴心稳定感。她的动作在捕捉镜头下,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既古老又现代、既沉雄又灵动的独特气质!
陈锐成了最冷静的观察者和引导者。他站在控制台前,目光锐利地在张怡的肢体语言、实时捕捉数据和新建立的模型之间快速切换。他时而叫停,指出某个动作中“势”的断裂或韵律的偏差;时而又会捕捉到张怡某个神来之笔的即兴表达,立刻让技术组记录下来,分析其能量流特征,融入模型库。
“这里,”他指着张怡一个融合了现代舞地面翻滚动作后衔接的顿踏,“翻滚后的顿踏,力量下沉的‘根性’还在,但涌起的波浪里多了种从低谷挣扎而起的韧性!这个情绪表达维度,加入模型的情感映射层!”
“还有这个旋转后的手臂延伸,”他定格张怡一个如同现代舞者祈求又似萨满沟通祖灵般的扬臂动作,“轨迹是现代的,但指尖牵引的‘气感’和眼神里的敬畏,是纯粹的老萨满!把这种‘形新意古’的冲突美感,作为核心审美点保留!”
工作进入了疯狂而高效的状态。日夜颠倒成了常态,外卖盒子堆成了小山,咖啡的消耗量惊人。每个人眼中都布满血丝,却燃烧着惊人的光亮。争论、碰撞、尝试、推翻、再建…新模型在无数次的迭代中逐渐丰满、稳固,如同一个被注入生命力的有机体。而张怡的舞蹈语言,也在与模型的相互滋养中飞速成熟、蜕变。她不再是被动模仿的学徒,而是一个真正的创造者,用自己独特的生命经验,点燃并重塑着那古老的“舞魂”。
周岚默默地成为了最坚实的后盾。她调配资源,保障后勤,用她过来人的智慧和温暖,熨帖着团队紧绷的神经。她看着在捕捉区中央忘我起舞、眉宇间重新焕发出惊人光彩的张怡,又看看控制台前沉稳如山、眼神却亮得惊人的陈锐,嘴角总会泛起欣慰而意味深长的笑容。
一个深夜,又一次高强度的碰撞后,新的“新火·祭舞”核心动作序列模型V3.0终于初步构建完成。阿哲敲下最后一行代码,小杨完成了最后的渲染测试。
巨大的主屏幕上,一个由光点构成的虚拟舞者开始舞动。它的动作严格遵循着新的模型逻辑,每一个顿踏都带着沉雄的“问山”之势,力量沉坠如石入深潭,涌起如地脉苏醒;每一个旋转都蕴含着“引风”之灵,凝聚如弓开满月,释放如鹏展长空。动作轨迹既有古老祭祀的庄严轮廓,又融入了充满呼吸感的现代律动。整个舞蹈充满了磅礴的生命力和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
虚拟舞者最后以一个融合了萨满扬臂与现代舞舒展的定格姿态结束。动作停止,但那股无形的“势”与“意”,仿佛还在屏幕中流淌。
工作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屏幕,又看向站在场地中央、同样目不转睛的张怡。
阿哲的声音带着激动到极致的颤抖:“…跑…跑通了!所有逻辑节点完美衔接!能量流图谱…美得像首诗!”
张怡没有说话。她只是缓缓地走到屏幕前,伸出手,指尖几乎要触碰到那个虚拟舞者定格的身影。她的眼中,有晶莹的泪光在闪动,但嘴角,却缓缓地、缓缓地向上扬起,最终形成一个无比明亮、无比释然的笑容。那笑容里,是跋涉过绝望深渊后的豁然开朗,是亲手点燃薪火的巨大满足,更是对遥远雪山上那位老人的无声告慰。
陈锐走到她身边,没有看屏幕,只是看着她脸上那夺目的光彩。他伸出手,不是去握她的手,而是轻轻地、充满力量地,按在了她的肩膀上。
“新火,”他低沉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带着一种宣告般的重量,“燎原之势,成了。”
窗外,帝都的黎明正撕开夜幕,第一缕金色的曙光穿透云层,泼洒在冰冷的玻璃幕墙上,也映亮了工作室里每一张疲惫却写满希望的脸庞。长白山的火种,穿越风雪,跨越生死,终于在这座现代都市的钢铁丛林里,找到了它新的燃烧方式。前路依旧漫漫,但火已燃起,光已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