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五十年代女材料学家 > 第27章 氩气

五十年代女材料学家 第27章 氩气

作者:连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8:54:57 来源:文学城

魏云山那边也传来了消息。对于陆向真申请新设备的报告,他以基地经费紧张、其他项目同样急需为由,压了下来。反馈回来的意见是:“立足现有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

陆向真看着那份措辞圆滑的批复,冷笑一声,直接将报告副本和详细的设备需求论证,通过保密渠道,发往了五机部周振邦副部长的案头。她没时间玩这些弯弯绕绕。

原料受限,但合金设计和熔炼工艺的探索不能停。利用何沁她们提纯出来的少量相对高纯锆料,结合大量理论计算和苏联样品的逆向分析,陆向真初步确定了锆-2合金的成分设计窗口:Zr为基体,添加1.2-1.7%的Sn用于固溶强化和改善耐蚀性,以及微量的Fe、Cr、Ni用于细化晶粒和改善加工性能。

熔炼试验在艰难中启动。

第一次熔炼,真空自耗电弧炉内电弧闪烁,气氛紧张得如同凝固。然而,当巨大的铜坩埚冷却后打开,得到的却是一块布满气孔和裂纹、颜色灰暗不均的“蜂窝煤”。气体杂质含量严重超标。

第二次,调整了电极压制密度和烧结工艺,真空度也达到了要求。熔炼过程似乎顺利,得到的铸锭表面银亮。但切开一看,心部存在严重的成分偏析,锡元素富集形成脆性相。

第三次,第四次……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不是气孔、裂纹,就是偏析、夹杂,或者表面氧化严重。实验室角落堆积的报废锆锭,像一座座无声的墓碑,记录着每一次惨痛的教训和巨大的消耗。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数万元的投入化为乌有,意味着宝贵的原料和时间被浪费。

压力如同实质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铸剑者的心头。基地里的风言风语也渐渐多了起来。

“听说铸剑那边又废了一炉?啧啧,那锆锭贵的吓死人啊!”

“魏工早就说了,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老老实实用普通钢不行吗?非要搞什么锆合金……”

“那个铸剑者,沈阳来的主任,我看也就那样,架子倒不小,天天冷着个脸……”

“听说她为了设备的事,直接告到部里去了?把魏工给得罪死了……”

小刘和小张年轻气盛,听到些闲言碎语,气得脸通红,回来就跟陆向真抱怨。

向真只是淡淡地听着,手里依旧在演算着熔池温度场的分布公式。

“做好自己的事。”她头也不抬,“失败是成功的学费。他们的话,伤不了我们一根汗毛。但如果我们自己先乱了阵脚,那就真的输了。”

话虽如此,当又一次熔炼失败,看着那块布满星形裂纹的铸锭被吊出坩埚,在冰冷的空气中发出轻微的“噼啪”开裂声时,一股强烈的疲惫和沮丧还是瞬间攫住了陆向真。

她独自一人留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巨大的机器沉默地矗立着,昏黄的灯光下,只有她疲惫的身影。

她走到那块报废的铸锭前,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那狰狞的裂纹。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

为什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真空泄露?原料残留杂质?熔炼参数?冷却速率?无数个问号在脑海里盘旋碰撞。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了。

魏云山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惋惜和幸灾乐祸的神情。

“哎呀,陆工,又……可惜了,太可惜了!”他看着那块废锭,摇着头,“这损失可不小啊。我就说嘛,这锆合金,尤其是管材,工艺太复杂,要求太高。咱们条件有限,是不是……考虑一下替代方案?比如,先用不锈钢过渡一下?等条件成熟了再……”

“没有替代方案!”陆向真猛地站起身,声音不大,却冰冷而坚硬。

她转过身,直视着魏云山,连日来的压力、失败和眼前这人虚伪的关心,让她眼中压抑的怒火终于迸射出来。

“魏云山同志!”她第一次直呼其名,字字清晰,“不锈钢做包壳?在高温高压水堆里,它就是一块迅速腐烂的破铁皮!你是材料工程师,你比我更清楚!锆合金是唯一的选择!没有退路!铸剑项目,关乎国家战略,不是讨价还价的菜市场!”

她上前一步,逼视着魏云山有些错愕的脸,语气斩钉截铁:“失败,我来负责!损失,我向上面写检讨!但项目,必须继续!原料不行,我们就提纯!设备不行,我们就改造!工艺不行,我们就摸索!一次不行就十次,十次不行就百次!直到做出来为止!如果你觉得我的路线错了,或者你有更好的、切实可行的办法,现在就说出来!如果没有,”她指着实验室的门,“请出去!不要在这里动摇军心,干扰我们工作!”

魏云山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指着陆向真:“你……你简直不可理喻!狂妄自大!我要向基地党委反映你的工作态度问题!”

他气急败坏地摔门而去。

巨大的声响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陆向真站在原地,胸口剧烈起伏,刚才爆发出的气势慢慢回落,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疲惫和一丝孤军奋战的悲凉。

她缓缓蹲下身,再次抚摸着那块冰冷的废锭,仿佛要从那失败的裂纹中,汲取最后一丝力量。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又被轻轻推开了。何沁端着一个搪瓷缸子走了进来,里面是冒着热气的玉米糊糊。

“陆工,”何沁把缸子放在旁边的工具台上,语气关切,“吃点东西吧。跟那种人置气,不值得。大家都没泄气,在分析这次的数据呢。王世钧发现电极头部的压制密度可能有点问题,正在复检模具。”

热腾腾的食物香气飘散开来。向真抬起头,看到何沁平静而坚定的眼神,看到门外走廊里,小刘、小张和其他几个组员投来的、充满信任和支持的目光。

她站起身,接过搪瓷缸子,滚烫的温度从掌心传来。

“谢谢。”她低声说,喝了一口温热的糊糊,干涩的喉咙得到滋润,“告诉世钧,重点检查模具的锥度和加压的均匀性。另外,把这次熔炼全过程的真空度记录、冷却水流量和温度曲线,全部调出来,一帧一帧地给我查!我就不信,我们做不出来!”

一九五六年四月初,一场罕见的、持续了三天的小雨短暂地滋润了干渴的戈壁,地上零星冒出些顽强的绿色草芽,给这片荒凉之地带来一丝微弱的生机。

然而,对于铸剑项目来说,形势却愈发严峻。

原料提纯的瓶颈依然卡着脖子。

何沁小组虽然通过改进电子束扫描路径和优化熔池控制参数,将小区域熔炼锆锭的纯度提升了一些,但离目标仍有差距,且产量低得可怜,远远无法支撑大规模熔炼试验。

五机部那边虽然对陆向真的报告高度重视,紧急协调了更高纯度的海绵锆生产,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新一批原料运抵基地至少还需要两个月。

合金熔炼方面,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陆向真团队终于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之一——熔炼后期冷却速率过快导致的残余应力裂纹。

然而,更大的拦路虎横在了面前:塑性加工。

锆合金硬度高,冷加工塑性差,极易开裂。要将那些沉重的铸锭,先锻造成坯料,再挤压或轧制成薄壁管材,每一步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第一次尝试热挤压成型。加热到近900度的锆合金坯料,在巨大的水压机推动下,艰难地挤过特制的模具孔型。伴随着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和四溅的高温氧化皮,一根歪歪扭扭、表面布满褶皱和裂纹的“管子”被顶了出来。尺寸严重超差,壁厚不均得像得了肿瘤。

“不行!润滑不够!模具设计有问题!温度场也不均匀!”负责现场指挥的王世钧,脸上被高温烤得通红,抹了一把汗水混着氧化黑灰的脸,嘶哑地喊道。

第二次,改进了模具内腔的锥度和表面光洁度,尝试了不同的玻璃润滑剂配方。挤出的管子稍微直了些,但内壁出现了严重的橘皮状缺陷和纵向划痕。

“芯棒!是芯棒的问题!表面光洁度不够,冷却不均匀!”陆向真仔细观察着管坯内壁的划痕,斩钉截铁地判断。

第三次,第四次……

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巨大的噪音、高温和紧张的气氛。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一个昂贵的合金坯料报废,意味着熔炼组同事连日的心血付诸东流。

挤压车间里,弥漫着焦糊的润滑剂气味、金属粉尘和沉重的挫败感。

魏云山的身影,开始更频繁地出现在挤压车间外围。

他从不靠近,只是远远地看着,和身边几个车间的老师傅指指点点,脸上带着那种“我早说过”的、令人极其不舒服的表情。

他甚至在一次基地技术协调会上,再次委婉地提出:“锆合金管加工难度实在太大,是否考虑引进苏联的成熟工艺和设备?或者,先集中力量攻克其他相对容易的材料瓶颈?”

“引进?”向真内心冷笑。

她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如果能引进,我们还会坐在这里讨论吗?魏工,与其想着走捷径,不如想想怎么把模具加工精度提上去,把车间老师傅的手艺练得更精!”

会议再次不欢而散。

陆向真知道,魏云山这是在利用项目遇到的暂时困难,在基地领导层面前动摇铸剑项目的根基,也是在给她制造压力。她必须尽快拿出阶段性的成果,堵住这些人的嘴!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挤压成型屡屡受挫的关键时刻,基地后勤处老赵带来了一个更坏的消息。

“陆工,麻烦大了!”老赵脸色灰败,急匆匆地找到正在恒温间分析管材缺陷的陆向真,“我们库存的氩气,还有用于保护气氛的高纯氩气,快见底了!”

“什么?!”陆向真猛地抬头,心下一沉。

氩气!这是熔炼、焊接、乃至后续管材热处理不可或缺的保护气体!没有它,整个项目就得停摆!

“怎么会消耗这么快?上次盘点不是还有不少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