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五十年代女材料学家 > 第17章 高温蠕变持久试验机

五十年代女材料学家 第17章 高温蠕变持久试验机

作者:连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8:54:57 来源:文学城

沈阳金属研究所主楼前的空地上,一派热火朝天。

三辆裹着厚实篷布的重型卡车稳稳停住,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尚未完全停歇,保卫科的干事和一群年轻力壮的研究员已经围了上去。

篷布掀开,露出里面用粗壮木条钉成的巨大板条箱,箱体上刷着醒目的德文标识和易碎标记。

“来了!真的来了!”王世钧搓着手,兴奋地像围着糖果铺子的孩子,他指着最大那个箱子上的德文,“看!高温蠕变持久试验机!西德原厂!乖乖,这得是多精密的玩意儿!”

陆向真站在人群稍后,没像王世钧那样雀跃,但她的眼睛也紧紧盯着卸车的方向,眼底是压抑不住的灼热。

啊啊!从北京回来一个多月了,终于等到了!

这新到的西德精密热分析仪,可是攻克高温合金项目瓶颈的关键钥匙!

向真眼睛都快能发射激光了,她仿佛已经透过那些厚重的木箱,看到了里面的精密部件!

沈屹站在她身侧半步的位置,依旧是一身笔挺的深灰色毛呢中山装,身形如标枪般挺直。他身体健壮,在北京受的伤已经恢复大半,此刻的他与平常无异。

他面容冷峻,目光扫过卸货现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陆向真,”沈屹低沉的声音响起,目光落在她身上,“这批设备,是周首长特批,几经波折才运抵。而高温合金项目是所里,更是国家未来几年航空航天动力的基石。它们,就交到你手里了。”

陆向真心头一凛,迎上他的目光。她挺直脊背,声音清晰有力:“是,沈所长。我一定不负所托,尽快让设备投入使用,啃下高温合金这块硬骨头!”

设备被小心翼翼地搬运进特意腾空、重新加固了地面的高温合金项目专用实验室。

接下来的日子,陆向真带领着项目核心成员——何沁、王世钧以及几位新调拨来的技术骨干,一头扎进了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操作学习中。

拆开厚重的防震包装,露出里面泛着冷冽银灰色光泽的机体。流畅的工业线条,精密的仪表盘,复杂的管路和接口,无不彰显着远超苏联援助设备的工艺水平。空气里弥漫着崭新的机油味和一种属于精密仪器的独特金属气息。

“我的老天……么——嘛!么嘛!”王世钧充满爱意地来回抚摸着试验机光滑的合金外壳,甚至已经热情地吻上去了,他的声音都变了调,“这做工,这用料!瞧瞧这控制面板!比咱们所里那些老爷货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何沁虽然依旧神情清冷,但拿着厚厚的德文操作手册的手指微微用力,她低头快速翻阅着,对照仪器上的德文标识,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陆向真则完全沉浸其中。她绕着庞大的高温蠕变持久试验机走了一圈又一圈,目光扫过每一个接口、每一颗螺丝。

“王世钧,记录!”她头也不抬地吩咐,“加热炉体与控制柜的连接管线,接口型号是 DIN 476-3型,确认密封圈完好无损。”

“何沁,操作手册第27页,关于真空系统的启动顺序,特别是分子泵的预热时间要求,再核对一遍德文原文,确保翻译无误。”

“小张,去库房领最高纯度的氩气,纯度必须达到99.999%,设备对保护气体要求极其苛刻,一丝杂质都可能污染样品,影响数据!”

她的指令一条条清晰下达,语速快而稳定,带着权威。实验室里只剩下她清亮的声音、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以及偶尔响起的工具碰撞声。

沈屹来过几次,有时是独自一人,有时带着技术处的干部。

他总是站在实验室门口,并不进去打扰,只是静静地看着。看着陆向真穿着半旧工装、袖口随意挽起,时而伏在控制台上核对参数,时而钻到设备下方检查线路,时而又拿起德文手册与何沁低声讨论。

她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住,脸颊因为专注而微微泛红,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火焰。

他看着她废寝忘食的模样,眉头蹙紧。

一次,他抬手看了看腕表,已是晚上八点多,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其他人已陆续去食堂吃饭,只有陆向真还伏在试验机的控制台前,对着一个复杂的温度-应力耦合控制曲线图冥思苦想,手边放着的饭盒盖子都没掀开。

沈屹走了进去,踏在水泥地上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

陆向真闻声抬起头,见是沈屹,眼中闪过一丝被打断思路的微恼,但很快收敛:“沈所长。”

“几点了?”沈屹的声音不高,听不出情绪。

陆向真愣了一下,下意识地看向墙上的挂钟:“……八点十分。”

“吃饭。”

沈屹的目光扫过她手边冷透的饭盒,用的是陈述句,而非询问。

“哦,好,马上。”陆向真随口应着,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又瞟回那张曲线图,眉头又拧了起来。

沈屹没再说话,只是站在原地,目光沉沉地看着她。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

陆向真终于意识到他的坚持,有些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铅笔,慢吞吞地掀开同事带来的饭盒的盖子。里面的高粱米饭和白菜粉条早已没了热气。

沈屹看着她扒拉着冷饭,眉头蹙得更紧。他转身离开,片刻后,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回来,放在她手边。

“身体垮了,设备再好也是废铁。”他丢下这句话,没再看她,大步离开了实验室。

向真看着那杯热水,蒸腾的热气模糊了视线。她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温热的水流滑过干涩的喉咙,带来一丝熨帖。

她撇撇嘴,心里嘀咕了一句“阎王管得真宽”,但扒饭的速度,终究是快了一点。

经过近一周近乎苛刻的调试和无数次的模拟空载运行,那台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的西德高温蠕变持久试验机,终于发出了稳定而低沉的运行嗡鸣。它像一个沉睡的钢铁巨兽,被成功唤醒。

“报告陆主任!真空度达到要求,-6次方帕斯卡!”

“加热炉升温曲线稳定,当前温度800℃,正按预设程序升温至目标1050℃!”

“加载系统自检完成,液压稳定!”

王世钧略带激动的声音在实验室里响起,何沁紧盯着仪表盘上跳跃的数字,手指在记录本上飞快地书写着初始参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试验机中央那根细长的、被固定在特制夹具中的高温合金棒材样品上。

它将在模拟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所承受的极端高温1050℃和巨大离心应力300兆帕下,进行长达数百甚至上千小时的持久蠕变试验,以测定其抵抗缓慢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能力极限。

这是高温合金性能最核心、也最残酷的考验。数据,将直接决定这种合金能否用于新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

向真站在主控台前,双手撑在合金台面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激动和紧张,声音平稳地下达了最终指令:

“加载程序,启动!”

嗡——

试验机内部传来液压系统加压的低沉声响。仪表盘上,代表应力的红色数字开始跳动,从0开始,稳定而坚决地向上攀升:50MPa…100MPa…150MPa…最终稳稳地定格在300MPa。

几乎同时,加热炉内,被夹具紧紧夹持的合金棒材样品,在通红的电热元件辐射下,迅速由暗红变为刺眼的橙黄、亮黄,最终稳定在令人心悸的白炽状态!1050℃的高温,隔着特制的观察窗,也能感受到那股灼人的热浪。

成功了!第一步加载和升温成功!实验室里紧绷的气氛稍稍松动,响起几声压抑的欢呼。

然而,向真脸上没有丝毫放松。她知道,这只是漫长煎熬的开始。

高温和应力如同两把悬在样品头顶的利剑,接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对材料极限的缓慢绞杀。任何微小的参数波动、设备异常,都可能导致试验失败,浪费宝贵的样品和极其稀缺的试验机机时。

她像一尊凝固的雕像,牢牢钉在主控台前。眼睛一眨不眨地轮流扫视着十几个关键仪表:温度波动必须控制在±2℃以内,应力波动不能超过±1%,真空度、冷却水流量、振动监测……任何一个参数跳出绿色安全区,都意味着警报。

时间在令人窒息地缓慢流淌。

实验室里只剩下设备运行的嗡鸣、仪表指针轻微的摆动声和记录笔在图纸上划过的沙沙声。

窗外的天色由明转暗,又由暗转明。

何沁和王世钧几次想替换她,都被她无声地摇头拒绝。“我再盯一会儿,这个升温段容易出问题。”“下个恒温节点过了就换班。”她的理由总是充分,眼神固执。

连续三天两夜,向真几乎没离开过主控台超过半小时。困极了,就伏在台子上眯十几分钟,稍有动静立刻惊醒。饭是王世钧硬塞到她手里的,常常是胡乱扒拉几口就放下。

她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苍白下去,眼下是浓重得化不开的青黑,嘴唇干裂起皮,只有那双眼睛,因为极致的专注和亢奋,依旧亮得惊人,像燃烧到最后的蜡烛。

第三天下午,试验进入最关键的恒温恒应力阶段。样品已在1050℃高温和300MPa应力下坚持了超过70小时。仪表显示一切正常,但陆向真紧绷的神经没有丝毫松懈。

她正俯身凑近观察窗,试图透过灼热扭曲的空气,看清样品表面是否有异常氧化或变形迹象。

长时间的弯腰和高度集中的视力消耗,让她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袭来,眼前猛地一黑,视野里瞬间布满了跳跃的金星。她下意识地伸手想扶住控制台边缘稳住身体。

就在这意识模糊、身体失控的瞬间,她旁边新来的技术员的手臂,不慎扫过了控制台边缘一个原本盖好的搪瓷杯!

杯子里,是下午刚配制好,准备等试验结束后对断裂样品进行金相腐蚀观察用的浓硝酸-氢-/氟-/酸混合腐蚀液!

“哐当——哗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高温蠕变持久试验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