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吾妻尚年少 > 第21章 盐价

吾妻尚年少 第21章 盐价

作者:棠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1 22:11:05 来源:文学城

夜色渐深,舱房里卿和已经熟睡,李凤池让如意在一旁守着,自己则和茂林到了船头的甲板上。

茂林递给李凤池一张纸条,“老爷,柳寺卿传来消息,京城昨日有一队人马出城,今日就多了,他已经在查都是这些人背后的主子了。”

李凤池快速扫过纸条上的人名,随后手一扬,纸条落入水中,“果然是牵动人心啊,这只怕有半个朝堂都往扬州去了。”

“老爷,我们绕路江夏,日程多了不少,怕是等我们到的时候,扬州上下都已经打点好了。”

“谁说我们要去扬州了?”

茂林愣住了,“扬州是盐运要地,不去扬州我们怎么查?”

“是啊,扬州的盐运往大梁各地,尤其是江浙、两湖一带,我们不是只有在扬州才可以查的。”

茂林似懂非懂,李凤池拍拍他的肩膀,“不急,我们慢慢来。”

一连近两日都平安无事,卿和彻底放心了,这一放松下来,好奇之心又起,拉着李凤池追问他的计划。可无论她怎么问,李凤池都笑而不语,最多说一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气得卿和吃饭时,把盘中的鱼当成李凤池使劲的戳。

李凤池笑着摇了摇头,随她去,还贴心的提醒:“河鱼刺多,小心些吃。”

卿和:“……”

到了襄阳,李凤池让船家靠岸,说是下去看看,带着几人下了船。襄阳亦是战略要地,军事重镇,相比别的城镇也要繁华些,卿和边走边看,目不暇接。

李凤池一边紧跟着卿和,一边叫过修竹,低声吩咐了几句,修竹领命而去。

路过一个馄饨摊时,卿和被香味勾住了脚,李凤池见状便拉着她在一旁的小桌坐下,茂林去要了两碗馄饨。

馄饨很快上来,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馄饨,薄皮几乎透明,粉红色的肉馅透出,配上浓郁的鸡汤,点缀着翠绿的葱花,让人食欲大开。

卿和在现代长期生活在江南,这种小馄饨是典型的江南特色,来到这里后还是第一次尝到,馄饨腾腾的热气洇湿了她的眼眶……

见茂林还在一旁站着,卿和又向店家要了份馄饨,让茂林也一起尝尝,茂林看了李凤池一眼,见他颔首,才在一角坐下。

卿和撇了撇嘴,李凤池见状低声解释道:“这里人多眼杂,不能大意。”

茂林一边注意着四周,一边舀了一大勺馄饨送入口中,下一瞬他就皱起了眉头,这馄饨没味儿啊,转头就想让店家加点盐,但见两位主子都没反应,他只好又将口中的话咽了下去。

这时,隔壁桌的食客吆喝道:“店家,你这馄饨汤都快淡出鸟了,给我加几样咸菜!”

店家忙拿着盐罐过去,赔着笑说道:“客官,对不住啊,这最近的盐价涨得厉害,小摊利薄,这咸菜要一文钱一份,客官若是觉得馄饨淡,小的再给您加些盐。”

卿和看着眼前的馄饨,她觉得不淡啊,刚刚好,又看向一旁的两人。

茂林低声说道:“小的也觉得味道有些淡,不过也不至于影响进食。”

李凤池说道:“那人穿着短打,双臂肌肉鼓出,应是这附近码头上的工人,出苦力的,需要补充盐分,所以大多口味重。”

话音刚落,果然那人又朝店家开口了,“行吧行吧,那你给我再加点盐。不过说来也奇怪,最近码头上好像是没有盐船来了,得有快一个月了吧?”

同桌的人也附和道:“好像还真是,以前每隔几日,最多十日就会有船来,最近这是怎么了?难怪呢,昨日回去,我家那婆娘也抱怨呢,说最近盐涨价了,我还没当回事儿。”

“这么一说,好像是啊,我家的盐罐也快见底了,我今日出门,我老娘还说让我带一包回去,现在什么价格了?”

店家叹了口气,“我前日去买盐,盐铺的挂牌已经是九十文一斤了。”

店家话音一落,别说那桌的码头工人,就连卿和都瞪大了眼睛,他们吃的这馄饨也才五文一碗,旁边烧饼摊的烧饼才四文一个,一斤盐居然要九十文,难怪店家的咸菜要收钱,馄饨也做淡了。

李凤池和茂林眼里也闪过一丝惊讶,他们有想过这种情形,却没想到竟已如此严重。

店家又说道:“这贵也就算了,还买不到,街角那家铺子,缺盐已经好几日了,这几日小的家里做饭已经不放盐了。”

卿和忍不住低声问道:“是不是和那艘船倾覆有关啊,盐都化在运河里了,所以这边就缺盐了?”

李凤池朝她摇了摇头,示意她别说话,而后继续装模作样的低头吃着碗里的馄饨,店家的声音持续传来,“再没有盐来,小摊也开不了几日了。”

另一桌的食客有人压低声音接话:“我听说啊,南园街那边还是有盐在卖的,我昨日去李家铺子买,他们也缺货,然后出来就有人悄悄跟我说可以去南园街买,只是这价格嘛,就……”

“那你去买了吗?多少钱一斤啊?”

“没去,太贵了,那里要一百五十文一斤,我家里这几日也没盐吃,不怕大家笑话,我来这馄饨摊,就是想尝尝盐味儿,嘿嘿嘿。”

卿和这回是真没吃馄饨的心思了,恨不能耳朵竖起来听,难怪很多网友都说后世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华夏几千年历史上普通人最幸福的时代。卿和先前还不觉得,如今一看,还真是所言非虚,在这个以百姓生活富足而闻名后世的朝代,竟然还有很多百姓连盐都吃不起,“民生多艰”不再是语文课本上的寥寥数语,而是眼前惨淡的现实。

“一百五十文!他们怎么不去抢啊,私盐还敢卖这么贵!上个月这官盐也才四十文啊,最近这是怎么了?”

“谁知道呢,这些年,三不五时就会来这么一遭,要我说,回头盐来了,我囤它十斗,我就不信还能没盐吃。”

“囤十斗!先别说你有没有那么多钱,便是有,你不要命了,你就不怕被官府以贩私盐为由抓起来?”

卿和听完面露疑惑,李凤池低声解释道:“依大梁律,普通人家私自贸易食盐超过十斤,或者私造土盐超过两斤,便视为贩卖私盐,重者处死。”

说完见卿和似还有些懵,又补了一句,“依梁制,一斗是十二斤。”

卿和这才恍然大悟,心里对这些百姓越发同情,盐价不稳定,时不时就暴涨,可怜的百姓却连囤货抵御涨价都做不了。

卿和只觉得心头闷闷的,碗里的馄饨再也吃不下去了,李凤池见状,示意茂林上前去结账。

从馄饨摊离开,卿和也没了继续逛的兴致,还是李凤池劝慰了几句,她才跟着又去糕点铺子买了些她爱吃的糕点。

回码头的路上,路过一个卖首饰的小店,李凤池突然停住了脚步,拉着她进去。卿和扫了一眼,兴趣缺缺,这家店位置偏僻,店面也不大,店里的东西质量也一般,跟后世的义乌造也没什么区别。

李凤池却径直走向柜台上的展示的一对禁步,卿和的眼神跟着他的步伐看过去,只见这对禁步上的玉环都是青玉制成,配以同样青绿色的丝绦串着青白玉的珠子,最下面是两缕孔雀蓝的流苏。青绿蓝的配色在一众红白粉的禁步中,甚是抓眼。

卿和亦是眼睛一亮,“这对禁步很好看啊。”

李凤池柔声道:“我也觉得好看,很衬你。”又默默在心里补了一句,和我的青玉冠也很配。

卿和拿起来来回看,但又有些迟疑,“这颜色会不会太清冷,让人觉得不好相处啊?”

李凤池将禁步递给茂林去结账,而后双手揽过她的肩膀,正色道:“卿卿,你是孟家的女儿,也是我李凤池的夫人,清冷些又有何妨?卿卿,你不需要考虑自己好不好相处,你也不需要去讨好任何人,你只用考虑你自己喜不喜欢便好。”

见卿和怔怔地,李凤池又说道:“到了扬州,不要怕,谁要是让你不舒服,大可以当场回击,一切都有我。”

茂林拿着包好的禁步回来,三人又出发往码头去,只是这次却没回到先前下船的地方,而是绕到了码头的另一侧,修竹正在那里等着。

卿和询问的眼神看向李凤池,他解释道:“保险起见,我们换一艘船去江夏,到了江夏还要换船。”

这次的船,比前一艘大些,舱房也干净许多,底舱还有厨房,可以自己做饭。

卿和扯了扯李凤池的袖子,低声问道:“我们几个人包这么大一艘船,会不会太招眼了些?”

“放心,我心里有数,我们临时换道走水路,他们还没那么快反应过来。这襄阳到江夏,有约十日的船程,若是休息不好,你撑不到江夏的。”

卿和忙说道:“我可以坚持的,到了江夏,还是小心些为好。”

李凤池笑着替她将鬓角的碎发理顺,“好,都听卿卿的。”

可惜这一次,李凤池低估了对方的应变能力,还没到江夏,他们就陷入了第一次险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盐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