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舞空 > 第1章 第 1 章

舞空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梧桐下的雨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2-07 18:30:57 来源:文学城

并非所有情愫皆能得偿所愿,景秀亦然。她亲眼望着言璟的身影没入薛棠的房门。一个时辰前,她便瞧见他往薛棠的酒盏中弹入药粉。她没有出声提醒。景秀自认并非良善,言璟是她心尖上的人,她只愿他得偿所愿。

落叶在空中打了个旋,竟又飘回枯枝。北地的秋日总是如此,漫天飞叶如蝶。若无风,它们尚可安然栖于道旁;偏生风起,便零落四方。景秀立在不远不近处,静待天明。过了今夜,大约便能将他放下了罢。明日之后,寻个合意之人,结为夫妇,生儿育女。

初遇言璟是何时?景秀已记不清了。只知在书院时,心便系在了他身上。她是户部尚书嫡女,母亲育有六子。上有长姐、兄长,下有两弟一妹。儿时,手足间争宠不休。母亲忙于照料幼弟,父亲埋首公务,长姐是书院翘楚,唯早产的兄长与她亲近些。兄长七岁尚不能言,父母的心思自然倾注在兄姐身上。

母亲曾说,幼时兄长极疼她。三岁那年,乳母不察,兄长竟将她抱至榻上,一勺一勺喂粥。待乳母发觉,衾被尽染粥糜,而她蜷在被窝里睡得香甜。母亲闻之,啼笑皆非。

主家不重,下仆自然势利逢迎。景秀的吃穿用度,样样最次。每逢裁衣,母亲只将长姐的旧裳予她。她哭闹不依,母亲总以家计拮据搪塞。

景秀恋慕言璟,缘由简单得近乎卑微——一方素净的手帕。十岁的她仍是个脏兮兮的孩子,终日穿着腌臜衣裳。夫子曾当众训诫她衣冠不整,她霎时面红耳赤。书院学子皆出身高门,锦衣玉食,与她乱糟糟的模样判若云泥。最刺心的,是同窗们常以此调笑。她竭力充耳不闻,委屈却如潮水,常令她哭得喘不过气。是言璟递来一方手帕,素绢柔软洁净,带着清冽的梅香。

言璟乃定国将军府公子,其父深受百姓爱戴。这位小公子少时便是长安街出了名的混世魔王,斗殴生事,却生得一副俊俏皮囊。景秀的心,便陷落在这样一个人身上。

景秀十五岁那年,书院流言四起:言璟在追求薛棠。她初次尝到心酸的滋味,不同于被父母忽视的委屈不甘,难以名状,只觉眼眶酸胀。那时她便知晓,此生怕再难倾心他人。

薛棠是丞相独女,博学多才,深得书院夫子与学子青眼。她聪颖敏慧,诗词清雅脱俗,意境幽远,常被夫子奉为范本讲学。

言璟的倾慕显得理所当然。薛、言两府世代交好,薛棠未出世便与言璟定下婚约。二人青梅竹马,幼年起,言璟身后总跟着薛棠。少年鲜衣怒马,志在四方,未及弱冠便远赴边关建功。临行前,言璟亲手为她簪上一支白玉簪。

如今景秀已十八,薛棠年初嫁与新科状元沈亦清。言璟亦成了将军,许是沙场磨砺,刀锋饮血,脸上褪尽书卷气,只余坚毅冷峻。他班师回城那日,景秀隐在角落遥望马背上的身影,陌生中透着一丝熟悉。身形面貌皆非旧时模样,唯她心头悸动,一如当年。

今日是言璟的庆功宴。景秀立于门口,骤然洞悉了他下在薛棠杯中的,竟是青楼里那种下作药物。震惊在所难免,她心中的白月光似乎骤然蒙尘。只是,她亦非良善。既然他欲求,她便成全。

远处足音渐近。她知来者何人。同样窥见言璟动作的,还有薛棠的表妹薛梓。景秀悄然退至门边。

“景小姐杵在此处作甚?”薛梓瞥见眼前这面黄肌瘦、形容比丫鬟还落魄的尚书嫡女,心头便腾起一股无名火。世家贵女混成这般,真是丢尽颜面。

“家姐在内歇息,我守在此处,免生滋扰。”景秀垂首,声音压得极低。

“我方才分明见一男子进去,莫不是你在私会?”薛梓语带讥诮。

景秀抬眼,对上薛梓一身玛瑙红秘针子提花组织晕锦的华服,更胜其姐。她唇角微压:“你若不信,自可入内查看。只是后果,须得自行承担。”

“吓唬谁呢?不就是你姐姐?一个没人要的货色!”薛梓一把推开景秀,抬脚踹开房门。

景秀紧随其后。屋内香炉焚香正旺,兰香馥郁。薛梓拨开层层纱帐,只见锦被下卧着一人。薛梓回头瞪她,两人一时僵立。

床上女子双颊酡红,睫羽纤长,一副海棠春睡的美人图。薛梓试图唤醒薛棠,毫无反应。

“愣着作甚?姐姐想是醉了,你先回吧。”薛梓憋了半天,挤出一句命令。

“好。”景秀无心计较,转身欲出。抬眸间,檐角掠过一双熟悉的眼眸,依旧那般好看。

“沈夫人一时半刻恐难清醒,不如今夜就安置在此处?我想主人家定是求之不得。”景秀停步,与薛梓对视。

薛梓脸色骤变,急唤丫鬟扶薛棠回府。待丫鬟搀着薛棠离去,景秀轻轻阖上门,抽身离开了这处是非地。

姐妹同倾心一人,倒也有好戏可看。自然,若那人不是他,便更好了。

回到景府,已是星斗满天。景秀居竹园,隔壁梅园是长姐居所。梅园静寂,虫鸣在空落落的庭院里显得格外聒噪。她已许久未见姐姐。

晚膳照例在正院用。父母出身平民,不兴晨昏定省那套。景秀到时,众人已落座。母亲王氏为父亲盛满饭,便开始了每日的絮叨。

“景秀与景和,今年必得完婚!你们弟妹都已议定人家,你们这般拖沓,是要造反不成?”王氏嗓门渐高,怕是要穿透几条巷子。

“长姐尚未出阁,我不急。”景和慢悠悠回了一句。八尺男儿坐在景秀身侧,莫名令人心安。

“兄姐婚事未定,我也不急。”景秀亦悠悠插话。

“你姐岂是你们能比?你们吃的穿的住的,哪一样不是花销你姐的钱?她能一辈子不嫁,你们能么?还指望她养你们一辈子不成?”王氏怒道。

“我何曾如此?我月月都出份例,那是铺子里的收益,够我嚼用了。”景秀反驳。

“我十一岁便嫁与你父亲,手帕交都抱上五个孙儿了!你们这般年纪还挑三拣四!”王氏斥道。

“母亲息怒,姐姐不过想觅个如意郎君。寻不着,我养她一辈子便是。”四弟景安在一旁劝慰。

“景安你浑说什么!自己都未必周全。”景秀默默盘算手中资产,买座小院尚差些,仆役、冬炭皆是问题,只得暂且忍耐。

五弟景辰默默扒饭,六妹景乔看看这个,瞧瞧那个,一头扎进母亲怀里撒娇。

“一个成日埋首书堆,再读十年也未必中状元;一个姑娘家天天舞刀弄棒!你姐送你的玉簪罗裙,你是一件不碰!”王氏越想越气,同是亲生,竟连一个成婚的都没有。

“母亲,读书是正途。我已有心上人,莫乱点鸳鸯。”景和语带不悦。

“大哥,是谁?怎从未听你提起?”景秀凑近兄长,悄声问。

“她……已遇良人。”景和低眸,掩去眼底情绪。

“罢了!懒得理你们这些糊涂账!明日起,都给我老实待在家里,哪也不准去!”王氏接过景徐的碗。景徐辛苦半生,图的无非子孙安泰,偏生个个不省心。长女景沁在外行商,几年难归,供养全家;次子景和只知死读书;三女景秀孤僻好武;四子景安油滑;五子景辰木讷;唯小女景乔冰雪可爱,能文能武,尚可慰怀。

景秀只觉无趣至极,搁下碗筷便回了小院。

明日是断然不能困在家中的。所有银钱都投进了铺子,不去盯着委实不放心,还得寻摸新商机。她不如长姐有父亲支持创业,人脉资源俱足。长姐聪慧,能将店铺开至海外。她只能偷偷攒钱,以期早日离了这家。

明日,该是个好天气。

景秀步出流星轩,便见言璟在街上信步闲庭,似在寻些什么。她闪身躲入路边小摊的人群里,看他走近又走远,唯余心跳如鼓。

“小姐,瞧瞧这簪子!南边来的好手艺,簪头白兰雕得精细,嵌的可是玛瑙!价也实在,只消一两银子。”摊主热络招揽。

景秀本不欲理会,倒想看看值一两银子的簪子是何模样。拿起细看,果然工艺精妙,白兰花瓣层层叠叠,似绽放在心尖。

“贵了,至多半两,多一文不要。”景秀放下簪子。

“哎哟,这价可拿不来,本钱都不止呢!”摊主赔笑。

“那便罢了。”景秀转身走向另一家簪铺。纵使那簪子令人心动,终究超出她的算计。

在对街摊上,她花几文钱买了支木雕梅花簪。虽不及方才的精美,胜在轻巧趁手。人,大抵亦是如此罢?她在袖中细细摩挲着新得的簪子。

是夜,景秀辗转难眠。若无所作为,“言璟”与“景秀”这两个名字,世人永不会相连。想到他日他佳人在侧,嫉妒便如藤蔓缠绕心间。既然他求而不得,为何他身侧之人,不能是她?

踏入那间破败药铺伊始,便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掌柜,要那种助兴的药,最烈的。”景秀面纱覆脸,语声平静。

掌柜觑不清面纱下小娘子的神色,取出一包合欢散置于台面:“一两银子。”

景秀付了银钱,将药收入袖中。只差一个时机。若事败,远非身败名裂那般简单。以父母脾性,赐死或不至于,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却是逃不脱的。那又小又破、毫无生趣之地,倒不如早死早超生。

八月十五中秋,大臣可携眷赴宫宴。长姐不在,母亲必带她。言璟身为将军,定会列席。薛棠亦在。良机莫过此时。若嫁作他人妇,终其一生困于内宅,晨昏定省、婆媳龃龉、替夫纳妾……倒不如嫁与心尖上的人。

待景秀谈妥店铺转让事宜,已被王氏从头到脚妆扮一新。长姐带回的首饰不仅精美,更见用心:梅花、莲、兰、剑兰,乃至各种瑞兽精雕于簪头。箱笼里堆叠着深玫红织锦广袖、菱形阳字锦皂衫、米白桔色箭袖、线春交领闪蓝画绣金雕缎、亮钢蓝折布半袖、烟色素罗琵琶袖、浅粉蓝季绢襜褕、闪蓝梭针鱼油锦缎裙……数不胜数。原来王氏所言“糟蹋”,并非虚言。

箱中还有长寿石钗、葡萄石步摇、独玉簪、攒丝顽火辉石簪……首饰盒里盛着玉髓手串、芙蓉石耳珰、昆仑玉耳坠、紫独玉耳钉……王氏一边指挥收拾,一边念叨嫁妆之事。

景秀默然。长姐像一道挥之不去的影子,无处不在。生于高门,嫁妆彩礼素为世人谈资。若无长姐,她大约仍如儿时般饥饱不定。

长姐曾诘问母亲,明知父亲俸禄微薄,为何还要生下这许多弟妹?得来的永远是一顿责打。这永远是个无解的结。景秀亦想不通,长姐既有能力脱身,为何不远走高飞?

收拾停当,已是午后。此番入宫,王氏携景秀、景和、景楠(景辰?)。临行前,王氏再三严嘱景秀不得失仪,牢记宫规。“在家如何,爹娘容你;宫中万万不可,尤其冲撞贵人,都警醒些。”此刻的王氏,不似家中操劳主妇,倒有几分合格主母的威仪。

景秀安静坐于车中,听着车轮碾过石道的辘辘声,驶向未知的宫阙。

经宫门,王氏娴熟地与兵部尚书李夫人寒暄,无非是互赞对方儿女。景秀委实不解,内里若一盆烂泥,有何可夸耀。

景楠(景辰?)坐她身侧,把玩她的手指。五岁稚龄,无忧无虑,生来家道已丰,母亲不必操持家务,手足不再相争。这般孩童,怎不令人钦羡。

景安抱着景楠(景辰?)行于王氏左侧,景秀落后一步居右。这条路,她九岁时曾走过一遍。彼时仅有两个赴宴名额,姐弟皆争。她以为她和长姐总该占一个,与长姐争执半月,直至开宴方知两人皆不得去。王氏早已为两弟备好宫装,给她们的理由是“姐姐理当让着弟弟”。那次,长姐离家两日。十岁那年,她与长姐终踏此路。此类事太多,景秀已懒得计数。

以景秀的身手,神不知鬼不觉给言璟下药并非难事。难在如何收场。引人捉奸实属下策,威逼利诱恐难奏效。有孕是好法子,可一击即中的机缘太小。景秀边走边盘算,不慎撞上前面的人。那人回首垂眸。

好一张令人心悸的容颜。景秀第一念想。若非故人该多好。说起来,她还得称他一声师兄,只是年深日久,他记不记得她,尚在两可。致歉后,她老老实实随在王氏身后。

宴设长青殿。席间,王氏见三女儿神思不属,手中帕子快被绞碎。景秀察觉母亲目光,以眼神询问,王氏却未言语。言璟携一身花香,最后入席。

圣上循例慰勉几句:“不言(言璟字)这些年辛苦了。今岁也及冠了,可有心仪的姑娘?朕为你赐婚。”

“回皇上,臣尚无此心。”言璟起身行礼。若薛棠未嫁,此答永不会现于世间。他已非当年鲜衣怒马的少年,而是久历沙场的将军。终将如世间寻常男子般,娶妻生子,垂垂老矣。心思深沉难测,五席之隔,已是天堑。

言璟感知到那道紧随的目光。她以为藏得极好,殊不知只要她望来,眼底的爱慕便满溢而出。只是,他婚配之人,只能是薛棠。

言璟中途离席。景秀望着那空落落的席位,心头亦缺了一块,亟待什么来填满。

景秀随后步出殿外透气。暮风微凉,吹散酒意。远处三两成双者皆是出来散心的。景秀并无闺中密友,独自隐于树影暗处,不细看难以察觉。

那包合欢散,景秀终究未用。心虽自有主意,理智却告诫她时机未至。况且嫁与平淡之人,亦非不可。她景秀,并非非言璟不可。

直至宫宴散罢归家,她再未见他。

景秀二十岁那年,与郎中之子冯荣的婚期将近。无事时,她喜欢清点自己名下的三家铺子——胭脂铺、饭庄、书肆。这是她无人知晓的倚仗。

王氏正忙着备置景秀的嫁妆。长姐生意蒸蒸日上,店铺遍及南国十三城,景家日渐显贵。二哥景和前年高中进士,应了那句“富贵者愈贵”。王氏在众夫人间,腰杆挺得愈发直了。

景秀看着真金白银流水般填入嫁妆,只觉心疼。购置那些华而不实的器用首饰,不若让她添置田产铺面。幸而长姐那几箱华服原封未动,衣裳倒省了。

“怎生出你这般小气的女儿!银钱挣来便是花的,攥在手里作甚?”王氏瞧着女儿就来气,家中又不缺金银,何至于此。

景秀默然,只缓步回房。婚服自有绣娘在房中赶制,她才不管什么吉利习俗。

母亲向来专横。二哥前年已娶中书侍郎嫡女张氏,如今身怀六甲。母亲总也闲不住,处处操持。家中用度日增,长姐依旧忙碌,难觅踪影。

婚期不足两月,一道圣旨打乱了王氏的筹谋。赐婚的消息传入景秀耳中时,王氏已重新张罗婚宴,一应规格皆需抬升。景秀从未奢想此生竟能嫁与言璟。她不知朝堂近况,这突如其来的赐婚,缘由何在?

婚礼仓促,三日后便行大礼。景秀自晨起便未合眼,欢喜有之,无措有之,惶恐亦有之。弟弟背她出门时,她头一遭觉得弟弟尚有用处。递来的手干燥、粗粝,覆着薄茧。这是一双成年男子的手,亦是她未来夫君的手。

景秀安安静静走完全程,端坐新房静候。如世间万千新嫁娘。周遭静谧,想着想着竟睡了过去。言璟以为会见到含羞带怯的新妇,万没料到她睡得如此沉酣。不是心慕于他么?

言璟抱她入寝。怀中人柔软温热,与记忆中脏污的小女孩判若两人。脸颊粉润,显是养得极好。他自后拥住她。景秀惊醒,冷汗涔涔。瞥见腰间婚服,料是言璟。她回眸看他:“将军可知,圣上为何赐婚?”

他的妻子并无少女娇羞,只垂着头,露出一段白皙脆弱的颈子。他淡声应:“知。”

未得答案,景秀不再追问。“将军,可要安寝?”

“嗯。”

景秀解了几次才褪下言璟的外衫。她疑心他在暗笑,可言璟面色如常。缘何妻子要服侍丈夫?这倒霉规矩。

景秀指尖微颤。言璟倒显驾轻就熟。龙凤花烛,燃至天明。翌日景秀起身时,只觉浑身骨头都散了架。某人却神采奕奕。她心中仍有诸多不解。

拜见公婆、改口礼毕,丫鬟小青整理库房,景秀在院中踱步。言璟闲倚躺椅望着她,透出几分少年不羁。她其实很想问薛棠的事,终觉不妥。

日子过得如胶似漆。景秀不问过往,言璟亦不提及。婚后第三年,婆婆贾氏与王氏轮番上阵催育。不是拜庙求神,便是搜罗偏方。景秀通晓医理,大多药汤都浇了院门前的海棠树。

言璟对此不置一词。问及,总回“顺其自然”。他时而军务繁忙,久不归家;时而又极清闲,携她踏遍燕京每个角落。长姐招了赘婿,育有一女,玉雪可爱。二哥已是两个孩儿的父亲。

婚初未解的谜,随着光阴流逝,渐露端倪。譬如言璟每次伴她外出,必“偶遇”薛棠;他贴身佩戴的香囊里,藏着令人不孕的香料。非纯粹利用,夹杂着几分狎玩。这般行事,确是他所为。

庭树叶绿叶黄。近日酒楼再遇薛棠,她携二子用膳。她与言璟就在隔壁雅间。沈亦清温润如玉,对三岁女儿百依百顺,从不缺席薛棠任何宴游。

景秀正与盘中鱼脍较劲,肩头被言璟轻拍:“隔壁是薛棠。她女儿那般喜欢你,不去打个招呼?”

景秀抬眸一笑:“尚早,待她们快用完再去。”

她继续用膳,言璟亦不再言,只将剔净鱼刺的肉置于她面前。

她沉默地吃,吃着吃着,眼底便蓄了泪。食毕,她至隔壁叩门。

“请进。”沈亦清的声音温润如玉。

“言夫人!您也在呀!”沈华年从椅上跳下,抱住景秀的腿。景秀蹲身抚她发顶,抱入怀中。

“与夫君在隔壁用膳,瞧见像是你们,特来问安。”景秀解释。

“言夫人可用过了?小年正念着你呢,也不知这小丫头为何如此亲近你。”沈亦清笑道。

“我与拙荆尚未用完,沈大人若不弃,同席如何?”身后传来言璟低沉的嗓音。景秀脊背一凉,微微颔首。

宾主尽欢。小华年抱着景秀不撒手,非要她折纸鸢。沈大人佯怒欲斥,终是不忍。小华年冲父亲扮个鬼脸。

若她有孩儿,大约也舍不得呵斥罢?其实亦未可知。她不确定自己能否成为好母亲。

景秀在海棠树下的秋千坐了整夜。不知言璟去向。自酒楼出来,他说有事便分道而行。她无数次计算手中积蓄,盘算一走了之。她知明日一早,言璟便会拥她入怀,开启新一轮的温存。如此往复。

她其实是想要一个如小华年般的孩儿。然直至景秀离世,此愿终成空。

燕京暑气渐盛,蝉鸣依旧恼人。贾氏使人送来冰镇荔枝与寒瓜,大约是因前些日子为言璟纳妾,心存歉疚。

景秀二十七岁那年,言璟打发了那空有名分的妾室。二十九岁那年,她怀上了第一个孩子。言璟许诺一生一世一双人。人生路长,景秀当了真。

那是个阳光极好的季节。言璟在院前种满牡丹与蓝雪花,花畔是一方池塘。他总爱在暮色里垂钓。抛开种种,单是看他执竿的身影,便是享受。这大约是她无数次重陷情网的缘由。

景秀临盆时,一大盆血水泼出。产婆说胞衣打结,卡住了。言璟闯入产房时,她已意识昏沉。只觉此生如此,亦不算差。终究死在他爱意最炽盛之年——他终是去了香囊中的药,亦许过一生一世。能死在他怀中,也算善终。只是,总得将孩儿带到这世间才安心。

景秀终是未能走出那间产房。新生的婴孩,亦在不久后夭折。

言璟静默凝视榻上女子,看她脸色由红润转为灰白,躯体渐次僵硬。她似无知无觉了。他其实并不爱她。只是她所求甚少,念在她曾牵线搭桥的份上,予她些许念想亦无妨。况且,偌大的定国将军府,总需有人承继。

新婚夜的问题,他尚未作答。其实告诉她亦无不可。他只是不愿她嫁作他人妇。既然那双眼里盛过他,又怎能再映他人身影?

只是可惜了。她终究太过脆弱,未能伴他长长久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