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在六零开盲盒 > 第33章 第 33 章

我在六零开盲盒 第33章 第 33 章

作者:相濡以沫w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8 23:12:37 来源:文学城

六一年的大雪给了村民们一个惊喜,因为有弄回来的物资,这个年过得也不错,依然延续了去年的政策,让大家在过年那几天都能吃饱,因此村民的脸上也是喜气洋洋。

大雪开了一个好头,等到第二年春天,可谓是风调雨顺,大家都知道艰难的岁月已经成为过去式,今年会是个丰收之年,在地里干活也是分外有劲。除了原本的土地之外,老支书也另外组织人手进行开荒,实在是被吓怕了,趁着天气好,想多种点粮食。

原本被收归集体的自留地,现在也重新分给村民,每天除了上工,就是收拾自家的地,商量着要种点什么,增加一下家里的粮食储备。

年前,老支书又给村里人发了点物资,主要是吃的和二手衣物,被子,同时也说了是用村里的资金买的,现在账上没多少钱了,等以后收了粮食,交完公粮以后,手里才会有钱。

村民们倒是没说啥,也理解老支书的难处,就这三年过得,别说吃的怎么样,村里人能不断了口粮,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那时候,粮食又难弄,还不得花钱买。大家的工分基本上也都拿来抵粮食了,手里也没啥余钱。

像是村里的木匠大高家里还好说,毕竟有儿子在县城工厂上班,有工资拿,手里也宽裕一点,有时,村民手里困难,会过来借钱,大高会看情况借出去一些,救急不救穷。虽然穷,但总算熬过来了,也不用背井离乡。

说道背井离乡,就不得不说起,当初逃荒来到村里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虽然第一批只留下了十几个人,但后续又过来了不少人,如今算算也有几十个人了。对于这些人,吃的倒是和村民们差不多,但是一些额外的福利那是没有的,能每天有点东西吃饿不死就算了。

为了消除村里人对他们的敌意,也为了能在这里更好的生活,逃荒来的一些男同志或者女同志,会选择在村里找对象,当初结婚的时候,手头都紧张,就想着不扯证,只简单吃点东西,告诉大家他们结婚了就好了。

结果老支书听到张建军的建议后,觉得还是扯证比较保险,要不然还是会有隐患。当初村里强制让扯证的时候,还有人不愿意,觉得乱花钱,但碍于老支书的威信,还是去了,这才算是让老支书稍稍放心了一点。好容易嫁个人或者娶个媳妇,到时候要是都走了,可不得了。

就在当大家忙于开荒种地的时候,一队人马悄悄来到了张家沟村,来的时候,村民们正排队打饭呢!因为开荒是辛苦活计,所以菜里是有油水的,村民们也十分期待每天的饭菜。

“小江,小高,你们怎么来了?事先咋没通知一声?还没吃饭吧?跟我们一块吃点儿……”来人对于老支书和民兵们来说,都不陌生,正是上次一起破获过间谍案的同志们,来了五个人,就算不熟悉,但也都是熟脸。

“行,那我们就打扰了。”几人倒是挺痛快的答应了,这更让老支书心里存疑,以前是请都请不来,如今这么好说话?老支书心里也清楚,来人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老支书,我们也不瞒你,确实是有事!”打完菜,一行人没在村里的大食堂吃饭,而是回了村委。快速的吃完饭后,小江率先开口,打破了有点尴尬的氛围。他开了头之后,又看向了跟他一块来的警察小高。

“是这样,之前咱们县里来了一批逃荒的人,当时都做了记录,大都是周围县市的人。如今干旱已经过去,境况也有所好转,因此上级领导决定,要让这些逃荒的同志回去,建设家乡,要不然好好的地可要抛荒了。同时,也会提供一些补助……”

小高简单的说了下经过,事实上他们已经去其它村子宣讲过政策了,张家沟村也只是其中一个。虽然是逃荒来的,但在异地也生活了不少日子,肯定是有感情的,如今突然要回去,很多人心里接受不了,又怕回去种不了地,收不了粮食,总之就是顾虑重重。

而政策是已经定好的,不能更改,小江和小高也是下乡来宣讲政策,动员回乡,顺便还得做做思想工作。

“这没结婚,没怀孕生娃的都好说,我们村可好几对都接了婚,还扯了证,有的还怀孕了,这咋走?总不能把人家小夫妻强行给扯开吧,这可不行!”

听完小高的话,老支书心里咯噔一声,还真让张建军给说着了,那些逃荒的人真要回去啦!其他人他可以不管,但是村里那些结了婚的,他可不能不顾。要是回家了,难不成还得离婚?

“老支书,您别冲我发火啊,我又决定不了。至于您担心的事情,与其在这里跟我们说,倒不如联系一下周围的村子和公社,那也有结婚生子的,你们去反应反应意见,要是真有了好结果,我们也不用两头为难不是!但我得提醒您,回乡的政策是不会变的。”

见老支书情绪有些激动,小江连忙劝解,他们也知道工作难做,一路走下来,老支书都算是文明的了,要不是看在他们是公家人员的份上,有些人都想动动手了。

不管怎么说,也算是提前得到了信息,据小江说,后续会安排火车或者汽车将人送回乡,自愿回去是最好,要是不愿意,那还有的谈。老支书有点无奈,等小江他们走了以后,将张建军和民兵们叫来村委开会,商量对策。

但商量来商量去,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用小江给的法子,先去反映一下意见再说。

于是,村里的事情,老支书暂时交给了文书和民兵们,而他自己则是去了其它的村子,先去打听一下情况。等老支书说了打算之后,他们打算联合起来争取一下,至少不能让结婚的夫妻又离了婚啊!

对于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领导们还是听取的,最终决定要是结了婚的,领了证的或者有了孩子的,可以不回去。但是地方的建设不能停,如果不能回去,那就要帮忙种地,也就是在完成自己村里的种地任务后,还得去娘家或者婆家帮忙。虽然条件苛刻,但为了不离婚,孩子有爹妈,也只能暂时辛苦一些,熬过这一年就好了。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暂时也只能这样。

至于那些对外宣称是结了婚的,但没领证没有孩子的,那就对不起了,只能先会原籍,要是不想断了关系,等过段日子,重新补上手续,也能再续前缘。但同时,大家心里也清楚,有的夫妻两个人的家乡个的非常远,要是有心,那自然是能做到,但如果无心或者觉得家乡的生活更好,不愿再回到以前,那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老支书将自己得来的消息告诉了那些逃荒的人,结了婚领了证的自然是放下了心,她们已经习惯了村里的生活,不愿意再突然改变,为了以后,辛苦些也是值得的。而那些没结婚,却想留下的,也只能说句抱歉了,该走还得走。

很快的,在一天的早晨,还没有亮,还黑着呢,就有人来接他们离开了,那些愿意回去的还好说,不愿意的,那也只能跟着走。对于结了婚的外地人,那也是严格审查了结婚证,确认无误后,才没有让人离开。但同时来人也做好了记录,到时候也有人来带他们去配偶的家乡干活,干完再回来,流程还是非常严谨的。

没过多久,人就走了,等天亮大家一起上工时,有些人家才发现,今天村里少了一些人。还别说,真有点不适应。平时有些村民看外来的人就有些不顺眼,虽说知道他们也有难处,可待在村里抢的是他们的口粮啊,有一些调拨来的补助也是杯水车薪,还不是要从他们的吃食里扣。

要不是老支书他们能弄来粮食,还不知道会不会爆发更大的矛盾呢!但不管怎么说,相处久了,不管喜欢还是讨厌,总归是会留下点痕迹的。但很快,那丝愁绪也会淹没在忙碌的农活中,也许闲暇时还会想起!这事儿在村里热闹了一阵子后,村里的生活又慢慢归于平静。

张家沟村除了种植庄稼之外,也有许多果树,苹果,杏,李子,梨,山楂,柿子,葡萄等等,虽说每种不是那么多,但是种类还挺全乎的。鉴于前几年的恶劣环境,有的果树都已经枯萎死亡,一些边角地方也可以补种,哪怕不能立即结果,但总归是个念想,以后也能是一笔外快。

张建军听说县里有农学院,便撺掇着老支书去那里要些树种回来,万一要是有产量高,品种好的果树,也能拿回来种植,总比在周围村里到处撅摸的强。最终,老支书被说动了,还是打算先去农学院那边看看,要是有合适的再带回来。如果没有,那再去其它地方找也不晚。

挑了个合适的日子,老支书打算进城,张建军把张小军暂时放在老支书家,也跟着一块进城去。距离上次去县城已经过了很久,张建军也想再去看看,换点钱票啥的。毕竟他手里有一笔物资,但是没多少钱和票,不多储备一些,总觉得没有安全感。对于张建军的小心思,老支书未必不知道,但他没有戳破,大家心照不宣。当然了,除了张建军和老支书,民兵们也有想去的,便跟着一块去。

因为或许要带果树苗回来,老支书难得的将那辆马车带了出来,可以运货。但张建军和其它几个民兵可不能坐马车,只能走着去大路上,然后再坐客车去县里。不过客车毕竟比马车要快,张建军等人比老支书先到达县城,倒是不用特意等人,可以分开先逛逛,等到了中午十分,再去吴光明所长家里集合。

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也不愿意凑在一块,没过多久,就各自分开了,这也正合张建军的心意。他先去百货大楼逛了逛,但没看到几样想买的东西。自从去了一次现代后,张建军和张小军的生活物资就挺充足的,一般物品都不缺。

但为了掩人耳目,张建军还是买了几样生活用品,尽量拣不要票的买。其实,张建军挺想买收音机,但是要四十块钱,还要两张工业券,买不起,只能看了两眼以后,悻悻的离开。

县城街道上的情形比上次来的时候好了许多,人也多了,就连供应的饭菜样数都比以前多,但张建军带了干粮就没进去。他还去了上次被认错人的那个巷子里看了看,等了一会儿没看到人,便决定到工厂门口试试。

当他走到纺织厂门口,没过多久,就传来了一个有点熟悉的声音:“大兄弟,是你不?”

晚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第 3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