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疃大集是附近几个村庄最大的集市,人还不少,路上摆摊的也多,没一会儿,张建军就被人群挤来挤去,也只能暂时跟着人群走。
但走过十字路,穿过小河,地方就变得开阔起来,人也没那么挤了。大集分蔬菜区,肉食区,服装鞋服区,零食区,五金百货区,想要什么就到相应的地方购买就可以。
出乎张建军预料的是,他居然还在大集的角落里看到了一个说书人,穿着长衫,前面一个桌子,有个小话筒,还摆着一个惊堂木。张建军停下听了一会儿,说的杨家将,大部分都是老人在听。
托这个说书摊的福,张建军在附近找到了一个卖日用杂货的大爷,绿色胶鞋,田字格本,红头绳,菜刀,铁锅等等,都挺符合以前的审美的。摊子上除了一些用不到的东西,剩下的都被张建军承包了,乐的大爷冲张建军一个劲儿的道谢。
再往前走,还有卖布匹的,除了大集上,感觉很难看见单纯卖布的,难得遇见,张建军挑了一些,黑色,白色,灰色,绿色,大红色,粉色,以及那种格子的,挑的不少,先交了一部分钱,等待会儿再过来拿。
张建军见东西太多,于是去其它摊子上买了个小推车,还有编织袋啥的,到时候把东西都绑在车上,比自己扛着要好的多。
张建军边走边看,既给村里买东西,也给自家买东西,散称的烟叶,糖果,七块一斤随便称的点心,十块一件的衣服,大扇的猪肉等等,直到把自己的空间填满,他才推着小推车往回赶,满满登登的。
因为路程不长,就不再特意集合等人,直接回去就行。在路上,张建军还碰到了两个一起回来的民兵,看看背的东西,也是收获满满,脸上还带着兴奋。
等把买回来的东西都搬到大殿,老支书也是乐的见牙不见眼的。观摩了一会儿以后,才把视线转移到张建军几人身上,尤其看到了张建军的小推车,颜色一亮:“这也是在集市上买的?”
“是啊,我也扛不动那么多东西,有个小推车能带的那多一些。”张建军倒不是没力气,但确实不如小推车方便。而且,对于他买的一些东西,大家也没明确反对过,这也让他觉得还是方便为主。
“看着挺不错!”对于这些家伙事儿,老支书还是极其看重的。等拿到村里以后,也可以继续用。
在集市上的民兵们已经够多了,张建军就不想去第二趟,而是想去其它地方试试。
“回来的路上,我看到有两个村子,我打算直接去村里看看,要是有什么旧粮食,旧衣服,就顺便买下,咱们拿回去也不惹眼!”
张建军试着提出建议,听完他的话后,老支书和另外两个民兵眼前一亮,说的没错啊。虽说大集上的东西也不算时髦,但拿回去还是要仔细挑选好,才能拿出来。这要是旧物品,上面再有几个补丁,那就更好了!
“行,那你们几个就去村里看看,要是有合适的就买回来。再不济,我也可以帮忙啊!”只能待在大殿等人回来,老支书早就迫不及待了,恨不能立刻跟着他们去外面看看。
但是张建军几人可不能敢拿老支书的身体开玩笑,好说歹说的,老支书才勉强留下。趁他不注意,张建军三人一对视,就赶紧跑了。
“收玉米,小麦,小米啦,新粮食,旧粮食都行,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张建军三人去到最近的一个村子,见村口有人在聊天,便赶紧喊起来。
“都什么价啊?”家里有粮食没卖的村民听到声音,便主动问起来,要是价格合适,卖一批也不是不行。
“玉米一块一,小麦一块二,小米四块五,有陈粮也行,但是也就五毛钱……”张建军刚才去赶集的时候,留意了一下大集上收购粮食的价格,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每样都比大集上高一点,要是价格相同,张建军怕村民不愿意卖,相比于金钱,还是粮食更重要。
“这价儿还行,比以前来收购的高一点。既然这样,我家要卖点,走……”一位大爷听了价格后,挺意动的,没考虑多久,就带着张建军三人去家里看粮食了。
“这是今年新收的粮食,晒的可好了。但是来收购的人刚开始才给八毛,连一块都不到,还挑三拣四的,我就不稀得卖,这才存到现在……”
大爷从西偏房拿出来一袋子玉米,给张建军他们看,上手摸一摸,尝一尝,晒得挺干,于是,张建军几人就包圆了大爷家的玉米,后续还有小米,黄豆,绿豆,红豆,红薯干,晒得菜干,还有二手衣服鞋子啥的,大爷和大娘刚收拾出来没多久,确实挺破旧了,就打算扔掉的,结果被张建军几人看到了,也打算直接买走。
不过大爷没收钱,直接送给他们了,还有一些招了虫的,喂鸡都不爱吃的粮食也一并送给了他们。除了大爷一家,还有别人也想卖点粮食,张建军三人自然是来者不拒。最后,小推车都推不下了,大爷还好心的骑着三轮车给他们送货。
“你们咋不开车来啊?就这么个小推车,能推多少粮食?”大爷一边帮忙装粮食,一边问道,这种小推车也就是农忙的时候用用,其余时候都是闲置在家里的。
“我们有同伴一起的,到时候把我们放到那棵大树底下,会有人来接我们!”张建军顾左右而言他,没有正面回答。到时候大爷把他们送到,等人走了,他们再开始搬,人多力量大,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原来有人开车接你们啊?那就行,我还白担心了……”大约是粮食卖了个合适的价格,让大爷觉得心情愉悦,一路上也愿意跟张建军他们聊聊天,没过多久,地方就到了。
等大爷走了,张建军便先推着车,和另一个人开始搬运,剩下的人则是在原地等待。赶集的民兵们陆陆续续的都回来了,一人帮一把手,那些粮食很快就搬完了。
民兵们听张建军说起了在村里的事情,便自告奋勇的也想去一次,于是,他们又来回了两三趟,见时间差不多了,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尤其是,这次他们在村里收到了大量的二手东西,衣服鞋子,被子,煤油灯,手电筒,农具,锅碗瓢盆等等,这些东西都有使用痕迹,回去之后,再拿出来不惹人怀疑。这一次,采购,虽说花的钱不少,但东西依然让大家满意,再说了,还剩下一笔现金,等到下次再来,还是可以再用的。
老支书见那小推车不错,就又让人买了两辆,再加上他们原来带来的村里的手推车,运货也比以前方便了许多。
“老支书,我们以后是不是得找个地方,修个密室啥的,要不然那些暂时不能拿出来的东西可咋放?不能一直放在建军家里,他那儿再堆,就没地方了。”张爱国和老支书两人留下看守剩下的货物,其他人都已经往村里运东西了。幸亏是晚上,又下着大雪,村民们就没有出门的。这样,民兵们搬起货来也不至于束手束脚的。
“这事儿还真得考虑考虑,仓库那边除了粮食,最好不要放其它东西,来来往往的,容易泄露。建军那边确实地方不大,不能全推给他。
我记得以前听村里长辈闲聊,说是以前战乱的时候,为了保护村里的老小,修过类似密室的地方。据说里面还有粮食和水,就是为了防止敌人来村里嚯嚯时,才建的转移点。等抽空,我们去后山看看,要是能碰到,自然是好,要是碰不着,我们就另外找个地方重新修就是!”
老支书想了想之后,才说道,只不过这个说法年代久远,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至少他没有真正见过。以前打仗的时候,他们都是往大山里躲的,没亲眼见过啥密室。
“行,那咱们就试试。”找密室的时候,也可以搂草打兔子,找一找其他的隐蔽地方。
张建军和民兵们忙活到下半夜,才算是把东西全部弄完,暂时只能先放在仓库和张建军家里。这大雪天气,还忙活出一身的汗。这一天不是在走路,就是在搬货,大家是又饿又累,等搬完以后,大家也不急着走,直接在张建军吃点东西再说。
农村大集上的熟食也挺便宜,五块钱一盘的土豆丝,七块钱一碗的羊汤啥的,都让大家走不动道儿。张建军买了点猪头肉这样的的熟食,但其它民兵有买的猪肉白菜粉条大锅菜,还有价格便宜的炒菜,虽然有些都洒了,这会儿菜也冻上了,但是不耽误大家的热情。
张小军本来就在家,屋里的炉子也没熄,这会儿正好拿来热菜,一边等,一边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外面下着雪,屋里暖意融融,志同道合的人们围坐在桌前,吃着香喷喷的饭菜,顺便来口小酒,只觉得今天的辛苦都值了!
晚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第 32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