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和许久不见的朋友聊天,聊人生,聊未来,这样一看,大家都在长大。他大我一届,我今年刚刚毕业,而他已经工作一年了,在福建那边的一个公司,待遇应该不错,聊天期间,他说,家里人想让他去考取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和我说,随便他们怎么说,他都没有考虑过,但是看着公司35岁被裁员掉的同事,不由得生出一些迷茫,我和他说就遵从自己的本心,但不免为未可知的未来感到担忧,看着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仅仅工作一年,就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不免有些唏嘘。
但在我看来,或许家长的话是对的,是好的,但并不能代表他的选择就是不正确,不好的。他对我如今稳定体面的工作表达出了羡慕,问我毕业就进入体制内是不是很安心,我笑了笑说是的。但不由得想起刚刚工作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刚刚经历了一年的备考,整个人沉闷,压抑但同时,对新的生活产生了期待。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枯燥的无聊的工作让我质疑自己的选择,日复一日的过着相似度很高的每一天,我变得更加无趣,但偶然翻到了大一时候在校广播电台写的稿子,褪去了高中时写作的青涩,我大学时写的文章充满灵性,隔着文字,大一时候的我在记忆中变得耀眼起来,后来为了入党,评优评先,我开始穿梭于老师的办公室,不在留在电台,到大三,我开始备考,我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去得到一种稳定的生活,却忘记了曾经的我最渴望自由,追求无拘无束,追求人生永远鲜活。
到今天,我再也写不出那样充满灵性的文字,每当心血来潮想写点什么的时候,等待我的是枯竭的灵感,以及,脑袋空空。那一刻我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一度萌生出想辞职的想法,但是不能,家里父母年龄大了,好不容易如今安稳下来,经不起大的波动,那一刻,我有了被“安稳”禁锢住的自由的灵魂。
转折发生在很普通的一个周末,我窝在沙发上看书,书名不记得了,眼睛追逐着太阳开始走神,想到了小学的我,梦想是当"赤脚大仙",那时候看欢天喜地七仙女,时至今日,这个“梦想”仍然被妈妈拿出来嘲笑。初中爱看小说,总想着“要是我写,我肯定不会这么写”,高中开始为了梦想努力,大学期间又放弃了梦想,不由得有些唾弃自己,就这样失去了梦想,失去了自己,后来,我开始尝试找回梦想,重新寻找自我。我想,果然,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丢失自我,又重新寻找自我的过程。在这之前,我一直是迷茫的,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迷茫期。后来,我对我这个朋友说,迷茫也没什么,毕竟我们还年轻,花个一两年去重新寻找目标也没什么。后来他说,当时你说完了之后,你在我心里的形象一下就光辉伟岸了……
在此,我想对看到这的各位有缘人说:或许会有短暂的迷茫,但是,那又怎样,小事一桩。
2.
依旧和这和个朋友聊天,也许是他公司最近裁员太多,他总是有些伤春悲秋,他说,他今年24岁,开始恐惧衰老,我问他这个“衰老”是内在还是外在,他说都有,还有点怕秃顶和啤酒肚。
我给他讲了我之前开会的时候遇到的一位领导,看起来四五十岁左右的样子,但是身姿挺拔,风度翩翩,谈吐得体,整个人透着岁月积淀的成熟美感,开会休息期间,他给我讲了跟我讲了企业发展,城市发展,如何打造一条成熟的生产链条,很温柔,很耐心,和他聊天我第一次感觉我触摸到了我这个职业的门槛,虽然大多听不懂,但是聊下来仍然感觉受益匪浅。
我希望这样一个故事能安慰到我的朋友,当然,我不忘总结,最重要的仍然是,注重内在修养,提醒他人,也是警醒自己啊…这周要多读一本书,提升一下自我修养了(^.^)
他是和我非常志趣相投的朋友,一样喜欢写作,喜欢看书,我们不经常聊天,但是偶尔聊天也非常愉快,天南海北的聊,聊工作,聊生活,聊东方树叶新出的口味。我说,我还是读书太少,对部分事物的认知还是太浅薄了,他说他也是,太可怕了。聊他最近出差,在河南某个小县城,居住环境略微恶劣,我叫他出去找个酒店,顺便给我看看河南的晚上,我没去过河南,总是有些好奇的。过了两分钟我收到了他拍的照片,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清,不免有些遗憾,随后,他发来了他找的“酒店”,红色的牌匾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芒,上面写着“祥隆宾馆”下面备注:三人间,有电视机。他说他还是回去住吧,我说怎么和我想的不一样啊,他说,这就是一个小县城,你还想看什么。我炸毛了,叫他席地而眠算了,他没理我。
后来我们聊东方树叶新出的口味,叫陈皮白茶,我买到的时候感觉很新奇,过后问他,你喝过吗,我是抱着显摆的心态去问的,他说,喝过了,我有点不服气,准备形容一下味道,下一秒,他的消息发过来:橘子水味。该死的,他还抢了我的形容词。
窗外月光闪耀,我们还在天南海北的聊着,或许聊着聊着,在某一瞬间,我们都能参透人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