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我愿许你千山共行 > 第12章 百官上朝

我愿许你千山共行 第12章 百官上朝

作者:不叹迟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1 09:50:34 来源:文学城

元帅归京的第三日,百官重归朝堂,开武帝自冲灵气后的第一场大朝会。

日淡出之时,换好官服的安平枭便骑上了流星,他嘱咐岑琪顾好公主,自己和舒籁直直往皇城而去。

一路上,同赶着画卯的官车齐齐往宫门而去。白皑皑的雪地上,像一条流动缓慢的河流一般,向着承天门走。

等到安平枭停于宫门之前,清一色身着玄色山瀚海云雁服的文官落马车下来。他们都外披着黑斗篷,在白雪之上格外明显。

就这样一群官,静静站在承天门外,等待玄武钟敲响,宫门大开。

若趁现在仔细看去,官服虽样式统一,却又有些不同之处。

譬如衣服上的补子边框与冠缨的颜色,有金有银。这边是官品级的不同所致。

一品至三品,采用金框金缨;四品至六品,为银框金缨;七品至九品,则皆为靛蓝色。

安平枭的官服,便是金框金缨。

在他下马,轻扫流星身上粘着的风雪时,余光见到邵疆向自己走来。

他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眼看去,邵疆正走到他身边来,颤着双手对安平枭躬身拱手行礼道:

“老臣参见元帅。”

“令公不必多礼。”安平枭伸手轻轻扶起他。

邵疆已经八十有余,本应归家安心至休,但他的老躯之下,皆是一颗忧虑的心。

安平枭一直都想到一句诗词很好形容于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邵疆随武帝征战而起,为官多年,做到正一品的中书令,是武朝当

之无愧的宰相。

这么多年,他不论在百姓口中,还是朝堂之上,一直都是德高望重的。

在武帝荒唐的那几年,性情最古怪,以至无人敢进谏之时,邵疆总是不惧触动圣颜的上奏,望陛下勿沉迷于花鸟之乐中。

可即使有这样的老臣,在不明的君主之下,再加之自己已然年老,渐渐力不从心,武朝无可避免的滋生污垢。

尚书省左丞燕年青便为其中“翘楚。”

他借着为武帝送美人与有趣的珍宝玩物,深得武帝信任,不但管理着尚书下六部,在他官级之上的二位仆射时常都因他深得皇帝之喜而权力置空。

不是宰相,却又胜似宰相。

这让那二位大人对此人可谓憎恶不已。

可这燕年青,他不单上讨欢心,下亦是如此。

尤其是户、工、吏三部,“同气连枝”。

燕年青鼓动陛下修建更精美的宫廷,下三部因此获得大量权力,从中偷工减料,贪污纳财了不少。

最可恨的是,他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的还不够,更是将手伸向了武朝百姓。

借着圣意,不断向着已然被折磨的透支的百姓征粮,征银。

若是百姓给不起,便逼着他们有女儿卖女儿,以供陛下玩乐,有布匹交布匹,以供他们从中获利。

每当百姓被折磨的受不了了,想上京城讨个说法时。

那些被郭御精心调教起来的士兵,反倒成了这些贪官污吏作乱最坚实的保障。

而那几年,又偏逢安平枭在外征战,邵疆病重至休,李裳困于武帝的荒唐后宫,这满朝之下,竟是无一人可救。

百姓嚎哭,痛不欲生,可沉迷于歌舞的武帝对此浑然不知。

直到武后以死相逼,邵令公带病上谏,武帝才终于如梦初醒般回到了朝堂。

燕年青自知局势变化,便也收敛了下来,至少在武帝面前是如此。

远在外的安平枭慢慢听说了此事,深知邵疆的为人,也因此,他对邵令公更为尊重。

他也深知,邵疆这一主动走来,是将同他一般的文官一齐推了过来。

邵疆虽看着有些身心疲惫却又不吝惜赞赏的对他道:

“将军为护我武朝安危,远在外征战多年,老臣对殿下感到敬佩啊。”他像是一位师者一般对他赞许道。

“邵令公言重了,身为元帅,本就应于危难而出,才无愧于元帅二字。”

邵疆看着安平枭,眼中难掩欣慰:

“容老臣说句越矩之言…元帅当今,真是颇有前将军的风范。”

听到前将军三字,安平枭心中动了动,这是他心中最为柔软的一处。

“将军待我犹如己出,自是会相像一些。”他低眉轻点了下头。

遥远处,传来一声沉重而漫长的钟声,那是开门之令。

武朝宫城,承天门大开,百官进宫上朝。

这次的朝会不同于常朝,而是大朝会。

太子借武帝的口这番安排,倒是印证了皇后之言,太子野心,昭然若揭。

宣政殿内,官员站定之时,又是一声钟响,当众人齐齐下跪,武帝从殿门外走进。

他一步步走向那位于七层丹陛之上的髹金雕龙宝座。明黄色的朝袍在晨光与殿内烛光的交相辉映下,反射出令人不敢直视的炫目光芒。

百官在礼官的唱引下,如潮水般跪倒,行三跪九叩大礼,山呼道:

“臣等恭祝陛下冲灵归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武帝熟悉的声音传来。

“谢陛下!”

位于百官之前的安平枭在起身之时看向龙座之上的身影。

武帝的样貌竟然与寻常无异,甚至那样貌,也并无死色。

安平枭一时竟有些恍惚,可他绝不会弄错,武帝的确已死于御书殿之中。

这时,他想起了白祈口中的“逆天意”。

可这世上,当真有让人起死回生的方法吗?

他又侧眼望去,太子在百官前的另一侧,看他的神色,对此似乎也很惊讶。

此时,武帝又开口了,他看向安平枭:

“安平元帅,”

安平枭不动声色的拱手恭敬应声:

“臣在。”

“淮河越北一事,你有何需启奏?”

安平枭动了动身,走到殿中单膝跪地道:

“越北不久前发了大水,今年必定颗粒无收,几日前越军又于淮河岸旁整兵,兵数四千有余,臣猜测,他们是要南下抢粮。”

“越北于我武朝淮河岸猖獗已久,实力逐渐增长,不容小觑。”

“因此,为我武朝淮河边境安定,臣启奏陛下,准我带兵,从淮河北上讨伐越北。”

安平枭直直当着百官面道。

而这时,燕年青从一旁走出,同样跪地道:

“陛下,元帅所言固然是为国为民之举。”

“不过,几日后便是越北上贡之时,微臣以为,越北此刻整兵,或许并非南下。”

果不其然,与越北蛇鼠一窝的燕年青定然出言阻止。

只要按兵不动,越北每年的朝贡有他一份不说,省下作战所需的粮草,兵部开支就能缩减一些。

燕年青平日里唯一不敢乱动开支的便是兵部拨款,否则若是安平枭

发觉,定然会归京查明此事。

只是不开战比开战所耗自然会小很多。

但安平枭此刻对此人并无心去搭理,他的目的是将朝会时间延长,看看这个起死回生的武帝,究竟能撑几时。

他站起身直接回道: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此理在战场上,犹为甚。”

“可依左丞之言,倒是觉得越兵此举毫无威胁了?那既如此,不知左丞可敢担保,越兵绝无侵扰我武朝百姓之意?”

安平枭此言就是一个陷阱,越兵时常强掠边缘村落之事朝堂之上何人不知。

所以安平枭断定了燕年青不敢担保。

他此番就是要他下不来台,这样,才会逼得武帝或者别的什么开口调和。

“这…微臣并非此意啊。”燕年青定然是不敢担保为自己日后挖坑,他沉默一瞬只得抬头看向武帝。

很快,就有人开口了。

“元帅与左丞所言皆有理,”太子适时出来和稀泥道:

“不过,陛下,依儿臣之见,不如先予越北警告,探明越北整兵目的后才议北上不迟。”

“今年正是收成之季,若是贸然起战,恐波及百姓民生之基。”

“为淮河百姓着想,孤以为可先缓兵一阵,元帅,您觉得如何?”太子看向安平枭道。

安平枭闻言,在心底冷笑了一声,太子这番话,如何看,都像是另一人的手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