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是替女主背锅的堂姐 > 第35章 第 35 章

我是替女主背锅的堂姐 第35章 第 35 章

作者:满陇桂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6 08:24:50 来源:文学城

萧珩的离去,如同秋日里一阵迅疾的风,卷走了院中最后几缕桂花残香,留下满室清寂与一份沉甸甸的锦囊。苏瑾将锦囊与那枚乌木令牌并置一处,锁入随身携带的紫檀小匣深处。这是底牌,亦是牵绊,更提醒着她,无论她在这江南如何开拓,她的根,她最大的危机与机遇,依旧系于那座北方的帝都。

她没有过多时间感怀。瑾绣坊在杭州的势头正盛,品鉴会的成功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涟漪正一圈圈扩散开来。订单如雪片般飞向文秀阁,其中不乏要求定制独幅大屏风、或是指定要苏瑾亲自主理图样的高端客户。文秀阁上下忙得人仰马翻,文逸更是整日红光满面,对苏瑾几乎言听计从。

然而,苏瑾并未被这表面的繁荣迷惑。她知道,一时的名声如同朝露,需有扎实的根基才能化为长久的甘泉。她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两件事上:一是稳固与提升瑾绣坊在江南的产品力与独特性;二是着手建立属于瑾绣坊自己的、独立于文秀阁之外的原料与渠道网络。

她开始系统地将自己改良的绣法,结合江南的审美偏好,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调整。她减少了过于浓烈对比的色彩,更注重雅致和谐的同色系渐变;在题材上,除了继续深挖西湖十景、江南园林等地域特色,也开始尝试将历代江南名诗词的意境化为绣品,如《忆江南》、《泊秦淮》等,力求“绣品即诗,诗中有绣”。她亲自带徒,将林绣娘和文秀阁两位最有潜力的年轻绣娘带在身边,悉心指导她们掌握渐层、叠羽等核心技法的精髓,为瑾绣坊在江南储备技术人才。

同时,她与顾氏绸庄的合作也迅速推进。有萧珩的面子和她自身展现出的潜力与信誉,顾掌柜办事极为尽心,不仅顺利从云织坊拿到了首批“雨过天青”和“秋水”色系的顶级杭缎,更与湖州沈家丝坊搭上了线,开始为瑾绣坊独家定制特定规格与颜色的丝线。苏瑾甚至通过顾掌柜,接触到了几位手艺精湛、但因各种原因不愿受大绣庄束缚的独立染匠和织工,开始考虑未来建立一个小型专属工坊的可能性。

就在苏瑾于江南稳步深耕之际,遥远的京城,却是另一番暗流汹涌的景象。

镇国公府世子萧珩的悄然返京,并未引起太多明面上的波澜,但在某些特定的圈子里,却不啻于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他回京后,并未立刻回府,而是径直入宫觐见,与皇帝在御书房密谈了近一个时辰。随后,数道看似寻常的人事调动与稽查命令,从枢密院与御史台悄然发出,目标直指户部与漕运相关的几个要害职位,以及几家背景深厚的皇商。

这些动作,看似波澜不惊,却让某些人心惊肉跳。

东宫,气氛尤为凝重。

太子萧景渊负手立于书房窗前,望着庭院中开始凋零的草木,脸色阴沉。他身后,幕僚垂首肃立,大气不敢出。

“查清楚了?萧珩此番南下,究竟所为何事?”太子声音冷冽。

“回殿下,”幕僚小心翼翼地道,“明面上是巡查漕运,体察民情。但据我们在江南的眼线回报,世子……萧世子抵杭后行踪诡秘,曾秘密前往绍兴府数日,接触过几个与……与盐引旧案有牵扯的商人。回京后,陛下便下令彻查漕运账目与相关官员……”

“盐引旧案……”太子咀嚼着这四个字,眼神愈发阴鸷。那是他当年为了迅速积聚财力、巩固地位,默许甚至暗中推动的一桩旧事,虽然手脚做得干净,但难保没有留下蛛丝马迹。萧珩此举,是巧合,还是……冲着他来的?

“殿下,萧珩此番来者不善啊。”幕僚忧心忡忡,“他手握北疆兵权,圣眷正浓,如今又插手漕运财政……其心叵测。而且,他与那苏瑾……”

提到苏瑾,太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那个他曾轻视、后又不得不正视的庶女,如今竟与萧珩牵扯如此之深!她那个瑾绣坊,如今更是名声大噪,连母后都赞不绝口。

“一个绣娘而已,翻不起大浪。”太子冷哼一声,试图压下心头那点莫名的烦躁,“关键是萧珩!他查漕运,查盐引,是想断孤的财路,还是想借此扳倒孤?”

“殿下,如今之计,需得早做防范。一方面,需尽快抹平旧账,消除隐患;另一方面,或可……给萧珩找些麻烦,让他无暇他顾。”幕僚低声道,“听闻他与那苏瑾关系匪浅,或许……可以从瑾绣坊入手?毕竟,商贾之事,最容易找出错处。”

太子眼神微动,沉吟片刻,却摇了摇头:“不可。苏瑾如今圣眷在身,动她,容易引火烧身。况且……”他顿了顿,没有说下去。内心深处,他并不愿用这种手段去对付一个女子,尤其是一个……曾让他刮目相看的女子。

“那就从他北疆军务入手!”幕僚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边关不稳,看他还有何心思查账!”

太子没有立刻回答,目光依旧望着窗外,良久,才缓缓道:“……去安排吧。记住,要干净,不要留下任何把柄。”

“是!”

京城的风雨,暂时还吹不到温暖的江南。

苏瑾收到了柳氏从京城来的家书。信中除了报平安、讲述苏珩在书院的进步外,还隐约提及,近来京城似乎有些不太平,有几家与漕运往来密切的商号被查,官场上也有些风声鹤唳,让苏瑾在江南一切小心。

苏瑾合上信笺,走到窗边。杭州的秋日,天高云淡,气候宜人,与她记忆中京城此时可能已经出现的肃杀秋风截然不同。但她知道,柳氏信中轻描淡写的“不太平”,背后必定是惊涛骇浪。萧珩的匆忙返京,京城的暗流,都与她息息相关。

她抚摸着那个装着令牌与锦囊的小匣,心中那份因江南顺遂而稍缓的紧迫感,再次升腾起来。她必须更快地让瑾绣坊在江南真正立足,拥有足够自保甚至反哺的力量。

“青黛,”她转身吩咐,“去请文公子过来一趟,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她决定,加快步伐。不仅要稳固杭州,还要借着文秀阁的渠道,将触角伸向苏州、扬州等江南其他重镇。同时,她也要开始筹备,在不远的将来,重返那座权力与危机并存的京城。

江南的锦绣,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京华的暗涌,则是她无法回避的宿命。她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前路漫漫,唯有步步为营,方能在这乱局中,为自己和她在意的人,谋得一方安稳的天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