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娘是王熙凤 > 第29章 生辰礼

我娘是王熙凤 第29章 生辰礼

作者:漫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18 13:30:17 来源:文学城

葫芦胡同里的北二家是一个大杂院,原是刘大和刘二兄弟共有,其父母亡故后,刘大分了铺面,另置了房屋搬离此地,刘二得了屋舍,仍住在此处。

刘二不善经营,几年下来,卖了几间屋,又租了几间屋。

租户不与拆迁相干,且不管它,只住户还有四家。

先是刘二与其妻子、继子、女儿一家四口。

其二是一对儿进京赶考读书的秀才夫妇,买了两间屋。

其三是一个丧夫的妇人带着年幼的儿子,买了一间屋。

最后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单身货郎买了一间屋。

这样的几户人家都是没法补足银子买下一整套房子的,但各家当赔多少,当占几间屋,朝向若何,大小若何,却不好定论。

最要紧此番拆迁置换,既要显得公平宽仁,也不能让自家太吃亏去,故仍要由上头敲定。

因梨香院的一应摆设都收了起来,今日仍只叫了女眷进来。

来的是刘二的妻子、秀才娘子和朴娃他娘。

黛玉客气的让了坐,红玉把赵伍带来的标注各家房屋位置、大小的图纸,并各家的人口情况摆到黛玉面前。

黛玉细细看图,余下三人屏息等着。

虽昨儿大花得了赏银回去,几家人知晓黛玉不是蛮横欺人的大小姐,可进了这深宅大院,看着黛玉身上的绫罗金玉,心里还是先怯弱了十分。

黛玉看罢,问红玉:“刘大媳妇怎么没来?”

红玉回道:“他们家定了要七百五十两银子。”

黛玉点点头,又问刘二媳妇三人,“你们几家是什么打算?”

刘二媳妇左右看了一眼,磕磕绊绊的回道:“我们家,要,要房子。”

黛玉一一看过,秀才娘子和朴娃他娘也回说要房子。

朴娃他娘多说了一句,“田货郎说他也要房子。”

黛玉笑道:“既是这样,你们合在一起换一套房子,再各自分房间如何?”

刘二媳妇有些不自在的侧了侧身子,一张脸通红,声音更是细得没比蚊子大多少,“我们家想,想换一整套房子,差,差的银子,我们,补。”

黛玉是知道价的,闻言诧异道:“虽说因你们是原就是住在那儿的,房价上有优惠,可一套也要一千二百两银子,你们家若要买,得补五百两银子。”

“你们家可有这么多银子?”黛玉问着,心里愈加奇怪。

一来这妇人家不像有那么多银子的;二来,既有银子,当初何必卖房子;三来,若这家的情况这般简单,不会报到她这里来。

刘二媳妇的脸更红了,“我们家的意思是,想,想问少爷和小姐先赊点银子。”

声音弱到几不可闻。

红玉却听清了,当下一双眉头倒竖,“这是欺负我们家哥儿和姑娘好性儿呢?”

刘二媳妇满脸惊惶的对着红玉和黛玉摆手,“不是,不是,我们会还的,会还的!”

黛玉示意红玉先不要说话,问刘二媳妇道:“我看你们家的人口不多,为何定要换一整套房子?”

刘二媳妇白着脸,有些语无伦次的回说:“我们家的说,说小少爷的房子修得好,楼下还有人关锁大门,房间又多,等接了房,正好开家客栈,我们家的和我都没什么手艺,孩子要读书,花销大,孩子读书有灵性,我们家一定得供,我们家的说小少爷的房子修得好,修得好,以后肯定不止这个价,这买卖稳,稳赚,孩子往后读书科举的钱就都有了。”

刘二媳妇说完,似乎发觉自个儿说得太多,急忙捂嘴。

红玉听她说荞哥儿的房子修得好,渐渐缓了面色,又笑道:“你们家的打的好算盘,拿咱们哥儿和姑娘的银子生银子。”

刘二媳妇脸色更白。

黛玉问:“我听说,你儿子不是你们家的亲生的?”

刘二媳妇点头,“是我和我前头丈夫生的。”

黛玉笑道:“你们家的虽奸猾了些,对妻儿倒是有情有义。”

刘二媳妇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要替他们家的说几句话,又不敢。

黛玉道:“你们家的意思我明白了。”

黛玉看向另外两个妇人,也明白这两家的难处了,“你们两家加上那货郎,三家可能筹银子买一套房子?”

秀才娘子和朴娃他娘都摇头。

秀才娘子道:“别说两百两,就是五十两,我们老家就得卖地了,家里就靠地里那点出息,供我们家的不容易,再叫卖房子卖地,那真是脊梁骨都要叫人戳断了。”

朴娃他娘道:“我也没银子了。”

黛玉又问:“那你们两家都以什么为生?”

秀才娘子道:“我们家的会出去帮人抄书写信,老家的爹娘兄弟也会送粮食和银钱来。”

朴娃他娘道:“我能做绣活儿。”

黛玉放眼瞧她浑身上下,连着一双鞋,也没绣半点花样。

朴娃他娘不自在的缩了缩脚,“我,我真会,就是没工夫给自个儿做。”

黛玉招手,“你过来,我瞧瞧。”

朴娃他娘面色紧张的走近。

黛玉看了她衣裳的袖口处,笑道:“针脚这样细密,想来你的绣活儿做得不错。”

朴娃他娘脸上露出笑来,“我就这个手艺拿得出手,我儿读书的钱,都是我做绣活儿挣的。”

这笑,笑得黛玉心头酸软。

她比秀才娘子只大了五岁,可瞧着脸上的纹路,说比秀才娘子大十几岁也有人信。

“一个人拉扯儿子长大,又要供他读书,也太辛苦了。”

朴娃他娘双眼盈着水光,脸上却笑得极真诚幸福,“不辛苦,姑娘不知道,我们家朴娃性子腼腆,身子又弱,没有父兄撑腰,也没有田地,只能靠他自个儿,他也争气,极能坐得住,能坐着看上一整日书,我只看着他,就不觉得苦,等往后朴娃出息了,就该我享福了。”

黛玉笑着点点头,“好,你回去坐下吧。”

“你们几家的情况,我都知道了,容我先想一想,等过几日,我再找你们说话。”

几人告了退,红玉送了几人出去,又和赵伍交待了话,回来送黛玉回去。

黛玉屋里,史湘云说要歇一歇,却没歇,正拿着绣棚,专心致志绣着什么。

黛玉边走近边笑道:“不是说昨晚睡得晚,要睡一会子?”

湘云瞧见她,举着绣棚道:“你帮我看看,我总觉得这里用大红好像艳俗了些,你说换个什么颜色好?”

绣棚上是她预备送给宝钗的一方手帕,上头极用心的绣了一丛牡丹。

黛玉歪头看了一会儿,摇头道:“我看着很好,不知道你还要怎么改法。”

湘云又端着绣棚细琢磨起来。

红玉告了辞,紫鹃伺候着黛玉坐下,在矮桌上铺设好笔墨纸砚,捧了一摞书来。

湘云瞧见了问:“林姐姐要做什么?”

黛玉笑道:“我理一理旧书。”

湘云瞧了一会儿,见都是四书五经这类的正经学问,便笑问:“是给宝哥哥理的?还是给荞哥儿理的?”

黛玉只笑道:“绣你的手帕去吧,别扰我,我看一会子书,可就要睡了。”

湘云轻哼一声笑道:“你不说我也知道,宝哥哥最不喜这些东西,必是给荞哥儿理的。”

黛玉笔尖微顿,几不可闻的叹了一声,从前她也觉得为求个功名读书,太过功利,可今儿见了那几家人,家家都供着读书人,家家都指着读书人,日子难成那样,可一说起读书科举就充满希望。

她还是觉着为功名利禄读书没意思,可却没法子说这样的他们是禄蠹。

她理不清心头复杂的情绪,但下意识的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湘云不知道黛玉心里这许多愁绪,见黛玉不说话,便又端详起自个儿的手帕来,正要拆线,外头传来一阵说笑声,是探春还有宝钗几个。

湘云连忙把绣棚藏起来。

宝钗走进来,拉着湘云的手笑道:“怎么过来了,也不派个人过来和我们说一声,我们也好迎一迎。”

姐妹几个拉着手坐下,紫鹃过来将黛玉的东西收起。

湘云笑道:“我才回去没几日就又过来了,哪里还用兴师动众的迎什么,只等着明儿吃一席好酒,和姐姐们好好说话呢。”

众姐妹都说少不了你的酒喝,便说起明儿要怎么摆宴,怎么庆贺,吃什么,玩什么这类事来。

往常黛玉虽不在意吃喝上的事儿,也会认真的听姐妹们说话,今儿却有些心不在焉。

宝钗冲她轻扬了扬下巴。

湘云笑道:“别理她,她当先生入了迷,你们来的时候,还在给荞哥儿写治学笔记呢。”

黛玉嗔道:“好好的说宝姐姐的生辰呢,又拿我取笑什么。”

宝钗笑道:“说难怪荞哥儿和你最要好。”

又同黛玉道:“我哥哥新得了两筐进上的罗甸脐橙,孝敬了老祖宗一筐,还有一筐留着我们姊妹明儿吃,你让荞哥儿一定要来。”

黛玉笑道:“怎么?荞哥儿礼都给你备下了,你还不打算请他么?”

“请请请,”宝钗转头同湘云笑道:“真真咱们林妹妹,是半分亏也不吃的。”

黛玉没趣儿的弯了弯唇。

探春侧身同黛玉低语:“荞哥儿在学里可是有什么难处?”

黛玉摇头道:“没听他说过,应是没有。”

“哦,”探春点了点头。

“怎么突然问这个?”

探春笑道:“听林姐姐在写治学笔记,所以一问。”

下午,宝玉回府,见湘云过来了,又是一番热闹,缠着贾母说明儿不去学里,要歇一日。

本身贾母就爱热闹,又是偏疼的孙儿来求,自然没有不应,正巧贾荞也在,便笑道:“荞哥儿明儿也歇一日,不怕,我和你父亲母亲说去。”

贾荞笑着道了谢。

贾荞和宝玉、黛玉、湘云陪贾母吃了饭,宝玉和湘云三四日不见,又有许多话说,两人凑在一块儿往外走,贾荞瞧黛玉似有话说,便走到黛玉身边。

黛玉落后前面两人几步,低声道:“我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贾荞看了前头的湘云一眼,牵上黛玉的手笑道:“那劳烦姑姑送我回去可好?”

黛玉牵着他往外走。

宝玉瞧见他们没跟上,问了一句:“林妹妹和荞哥儿哪儿去?”

黛玉道:“我送他回去。”

宝玉笑道:“那我们同你一起。”

湘云笑了一声,拉住宝玉道:“好哥哥,你没瞧出人师徒两个是有话说,特特避着咱们呢,偏你还要往上凑。”

宝玉迟疑的看着黛玉。

黛玉正要回说两句,贾荞笑道:“那就多谢宝二叔和史表姑成全了。”

湘云笑推宝玉,“走,咱们两个也说悄悄话去。”

宝玉连连回头,还是被湘云推着走了,黛玉看着贾荞却不大高兴。

贾荞笑道:“咱们说的话确实不能说给他们听,她那话也没错,再说,咱们的事儿一时半会哪里能说明白,与她分说倒是白费咱们的工夫,姑姑要同我商量什么?”

黛玉心头憋的气,就这么叫他话语里透出的亲近,一点一点说没了。

“今儿我见了北二家的几户人家,”黛玉同贾荞说了那几家的情况。

“姑姑怎么想?”

黛玉道:“我今儿细想了一日,咱们虽可以不赊刘二家银子,叫他们仍住一套房子,但他们四家人里三家都有读书人,咱们那房子又紧凑,没有个穿堂的,那刘二家也没有营生,怕是仍要租房子出去,到时候那份吵闹,可叫人怎么静心读书。”

“那姑姑的意思是赊银子给他们?”

黛玉道:“我想着,那刘二肯供养与自个儿没有血缘的继子读书,品性坏不到哪里去,又有房子抵押,又有以后的经营打算,是个可信的。”

贾荞笑着点头:“我也这么觉得,这人是个有趣的,你瞧他卖房子的这三家,怕都是精挑细选过的。”

黛玉想了一下,笑道:“还真是,一个先生,一个伴读,再有一个看门户的。”

贾荞笑嗯一声,“有道义,有脑筋,还足够厚脸皮,真真是难得。”

黛玉听他这话音,便知他是允了刘二家赊银子的事儿。

“只是,”黛玉凝眉,“可那余下的三家可怎么好?”

黛玉的苦恼叫贾荞有些意外。

黛玉看着他道:“我知道,不过是银子的事儿,只是你这是打算做长久买卖的,这么自个儿贴补银子,就不成规矩了,再有,帮了这三家,却绝了这拆迁之事造福更多人家,反倒是不美了。”

贾荞笑道:“姑姑这话,叫我惭愧了,我是个俗人,与人方便,是为了与己方便。”

黛玉只笑看着他,“你既允了刘二家赊银子,必定是有主意了。”

贾荞道:“我这几日在外跑建材的事儿,姑姑知道,咱们得先做出新建材,才能盖新房子,从矿场到作坊,处处都缺人手,我瞧这刘二是个能用的,正好,两件事并一件事做了。”

“嗯?”黛玉没听明白,“不是说余下三家的事儿,怎么又说回刘二家了?”

贾荞道:“原住户里,但凡想赊银子换大房子的,不必立时拿出银子,只要有抵押物,并能证明自个儿有还钱能力的,都允他们。”

“比如刘二家,以房子做抵押,其中七百两是他们的,五百两是咱们的,这五百两银子以比钱庄低一成的利,算咱们借给他们,还款的时限放长到十年到三十年不等,允他们按月分期还,这样还款的压力不大,不至于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若连续三月不还银子的,咱们就收回他的房子卖出去,拿回咱们的本利,余下的钱仍给他们,如此,我们也有保障。”

黛玉道:“你这个利,十年到三十年的,是不是也是不等的?那连续三月不还的,是不是也有变化?”

贾荞笑着点头,“对,这个章程也不简单,全都劳烦姑姑了。”

黛玉弯唇一笑,算是应下了。

贾荞接着道:“刘二家说等接了房开了客栈,就有银子,这话就有些虚假应付咱们了,咱们建房子的时候,他没有房子能出租,咱们还了房子,他这客栈也不是立时就能开门迎客,总得先置办齐家具被褥,这也都要银子。”

“咱们若就这样允了他赊银子,到时他还不上银子,怎么办?若由了他去,只怕别人有样学样,咱们血本无归;若收回房子,一来无情了些,二来一番好意倒落个恶名,咱们又何苦。”

黛玉点头道:“你说的有理,你是想用那刘二?”

“是也不是,他、秀才娘子和朴娃他娘,还有那个货郎,随他们自个儿的意愿,或是同我,或是同别人,或是自个儿做生意、种地,只要能还得上每月的本利银子,都可以。”

贾荞笑道:“只是给我做事,自然要便利许多,至少不怕是个假东家,咱们也更信得过不是?”

黛玉被逗笑了,“这还真是,你来审查你自个儿这个东家,可不是再信得不过?”

黛玉笑罢,又问:“你再说说,还有什么你顶信得过的?”

贾荞故作思索了片刻,回道:“拿俸禄的都可以。”

黛玉噗嗤一声又笑了,揉着肚子道:“那个,只怕是人家信不过你了。”

贾荞叹着气老实点头,“那就在衙门里当差的都行吧,有秀才及以上功名的也行。”

黛玉笑得转头同红玉道:“听听,你们哥儿这心气儿,这还委屈他了。”

红玉和紫鹃早跟着笑了一路。

黛玉笑了好一会儿才止住,言归正传道:“那刘二算你能用,可秀才娘子和朴娃他娘,你也能用?再一个,他们家里都有人要读书考功名,只怕不愿和你签长契。”

贾荞道:“考中秀才,也多的是家境清贫的,等他们考上举人,能出仕了,我不会挡他们的前程,同他们解契就是,总归他们还得起房子的本利钱就行。姑姑,外头一份好差事难寻得很,就是秀才,我也不是任谁都要的。”

“至于秀才娘子和朴娃他娘,我这里虽暂时用不到,但之后也多的是差事,学堂做饭、公区洒扫、伙计的衣裳荷包等等,若是有能识字算账的,就是做掌柜也使得,我这里不论男女,只凭本事,只要她愿意,能做得下来就行。”

这话,黛玉听了没说什么,红玉却是听得心潮澎湃,忍不住插话道:“哥儿,虽说哥儿允了他们可以赊钱买房,可这赊银的数量是不是也得有个章程?比如那只有一间房的,又要买一整套房子,月钱又只有五百钱的,莫说利钱了,只本金他也得还上一百年还不够。”

贾荞笑道:“你说的是,所以哪些能认作抵押,抵押多少,对应怎样的房子价值和还款能力,赊银买房人的年龄、身体健康情况、婚姻关系等,都要拟出细则来,都评估好了,再定他能赊银的年限、赊银的利息。”

红玉笑道:“这章程,只怕好几日都难理明白。”

红玉如此说着,一双眼睛却极亮。

贾荞指着红玉笑看着黛玉道:“姑姑有帮手了。”

黛玉睨他一眼,嗔道:“这算什么,连我不都是你的帮手?”

贾荞笑道:“明儿起,红玉就帮着——”

黛玉面上露出些无奈,叹了一声提醒道:“明儿还要为宝姐姐庆贺生辰呢。”

贾荞懊恼笑道:“瞧我,说得起兴,一时忘了这个。”

红玉笑道:“姑娘不知道,我们哥儿就是这样,吩咐下什么事儿来,必要定个起止的时辰,就连对他自个儿也是这样,哥儿这几日不是跑城郊去了么,我听来富说,哥儿头一回出城就嫌骡子跑得不快,命来富他们在城外寄养几匹马,好来回的路上换马,头一天吩咐,第二天就要,来富他们忙得人仰马翻,要算买多少马、放到哪个位置合适,这边要挑马买马,那边还要找妥当的人家寄养,还得赶着头一天晚、第二天早把马送到位置,更别提后头喂马、洗马一串的琐碎事,就这么几日,来富几个就肉眼可见的憔悴了许多。”

黛玉先是笑,又借着月色灯光仔细打量贾荞的神色。

嘱咐道:“事情一件一件做,你别着急累坏了自个儿,事情反倒更慢了。”

贾荞笑道:“我记下了,姑姑也得记着,什么事儿都不及姑姑的身子重要,若为了这些事儿累坏了姑姑,就是我的罪过了。”

黛玉笑着点点头。

说话间,就到了王夫人的院子,贾荞和黛玉一起进去省毕,便叫黛玉不用再送,让紫鹃伺候着她回去。

次日便是正月二十,宝钗生辰的前一日。

黛玉和湘云早晨起来梳洗毕,去贾母那里请了安,回屋里用早膳。

紫鹃端了一盅什么汤来,黛玉用勺子小口吃着。

湘云见没有自个儿的,便问:“林姐姐吃的是什么?”

紫鹃回道:“是荞哥儿前儿使人送来的燕窝,荞哥儿说我们姑娘身子不好,吃药到底伤身,不如食补,所以常寻些燕窝、花胶、银耳送来。”

湘云听了,心下羡慕,“荞哥儿同你真好,这么一个学生侄儿,就是亲侄儿也没几个及得过的。”

黛玉侧头同紫鹃道:“既是知道云妹妹在,今儿就该送两盅来,这会子岂不是又叫人说,咱们避着她说什么做什么了?”

紫鹃忙笑着告饶:“是我疏忽了。”

史湘云哼道:“林姐姐好没意思,昨儿的一句玩笑话,我早忘了,偏你还记着呢。”

黛玉笑道:“我也不过一句玩笑话,你怎么就急了?”

用罢早膳,两人皆携了贺礼去寻宝钗。

薛姨妈为叫孩子们尽兴,避去了王夫人那儿,屋里只宝钗、香菱并几个丫头在。

不一会儿,探春姐妹三个也到了,便张罗着要抹牌玩。

没一会儿宝玉也来了,见宝钗、黛玉、湘云、探春已经玩上了,便问黛玉和湘云怎么不等他。

湘云笑道:“难得今儿你不用去学里,叫你多睡一会儿还不好?”

宝玉笑道:“若要去学里,我乐得晚起,但和姊妹们一起玩,可万万耽误不得。”

众姊妹都笑,“老爷可在家呢。”

宝玉不敢再说晚起的话。

湘云笑道:“你别急,荞哥儿还没来呢,等他到了,你们再开一桌,都有得玩。”

宝玉跺脚笑道:“怪道不叫我呢,原来还有这个盘算。”

姊妹们俱是笑得东倒西歪。

“各位叔叔姑姑们,在说我什么呢?”笑声中,贾荞走了进来。

贾荞先拜了寿送了礼,礼是黛玉替他准备的两串香珠手串。

湘云道:“说你玩牌厉害呢。”

贾荞讶异道:“这是谁造的谣,都传到史表姑的耳里了。”

宝玉指着他哈哈笑道:“你还想瞒谁,姊妹们就没有不知道的,连我身边的书童都知道。”

众姊妹笑得不行。

贾荞叹气道:“那看来,我今儿是要颗粒不收了。”

宝钗笑冲贾荞招手道:“来,你来我旁边坐着,等我赢了,分你一半。”

湘云伸手笑拦道:“那可不行,荞哥儿你来我这儿,我分你六成。”

探春左右瞧了一眼,凑热闹般同贾荞笑道:“那我分你七成?”

黛玉含笑不语。

湘云催促道:“快,荞哥儿,你说你帮哪个?”

贾荞认真想了一会儿,认真道:“我能四家都帮吗?”

“好啊你,”湘云笑得指头端不住,“你一分银子不出,还想做庄家通吃呢。”

贾荞端了一盘脐橙坐到黛玉旁边,“如此,我也只能多吃些果子了。”

宝玉见黛玉身旁没了位置,坐到了湘云旁边。

惜春也想玩,便拉着宝玉、迎春、香菱要凑一桌。

迎春推拒不愿玩,也被她强拉上桌,独贾荞一个落单,只哪个输得狠了,便连声唤他。

众人吃吃喝喝笑笑闹闹就过了一日。

次日正日子,日间宝钗各处拜见后,同其母其兄庆贺生辰。

薛蟠虽是个浪荡纨绔,却是真心心疼妹妹的,他送的贺礼比昨儿众姊妹加起来的还多,足足装满了一口半人高的大箱子,她哥哥对她从不吝惜银子。

宝钗瞧了,又是感动又是烦忧。

从这贺礼来看,才进京一年,满京都里吃喝玩乐的地方,只怕都被他摸了个透。

宝钗不禁想到了荞哥儿,她哥哥今年十六了,荞哥儿才虚岁五岁,瞧起来却比她哥哥稳重可靠许多,在府里上下的风评也好。

宝钗心里实为哥哥担忧,便说了出来。

薛蟠听了却笑道:“荞哥儿?哈哈,你哥哥我三天打鱼,还能有一天应卯,荞哥儿打元宵后,可没到学里去过半日,也就是表面工夫做得好罢了。”

宝钗见他不像说的假话,心里暗暗起疑。

薛蟠嘿嘿笑道:“你若说他这份功夫,哥哥我是服他的。”

晚间,黛玉等人又凑钱为宝钗庆生。

湘云见仍不见纨大嫂子,便问了一句。

探春回道:“她如今跟着太太管家,轻易不得闲了。”

湘云又道:“那怎么也不见凤姐姐?”

贾荞道:“我母亲原先身子就不好,只是硬撑着不愿示弱,这会儿卸下担子了,正好静养着,好好调养身子。”

贾荞说完,视线正好和宝钗对上。

宝钗一笑,转开了视线。

又次日,史府遣人来接了湘云回去,各人的日子归于平常。

又过了半个月,到二月初七日,贾荞紧赶慢赶,终于敲定了一家砖窑和一家打铁炼钢的作坊的买卖,到官府过红契,暂时结束了日日往城外跑的日子。

许是沾了荣国府的光,一应手续都办得极顺畅。

再过几日,便是二月十二日花朝节,黛玉的生辰。

这回的生辰礼,可没法假手于人,贾荞也早早的思量安排起来,特意告了几日“假”,留在府里没去学里,日日同黛玉待在一块儿。

黛玉把最终定下的拆迁方案给贾荞看。

“房贷的章程,我让赵伍和几家都说了,南一马木匠家、南二黄大婶家、北一的郝大花家不变,都是要房子和铺面;中户的胡家不要铺面,赊银要两套房子;刘二家赊银要一套房子;秀才家也要一套;朴娃他娘和田货郎合两家之力,赊银要最后一个面宽十五尺的铺面,打算以后隔成两间前铺后居的小铺面,他们两家的物业费,我做主让他们一家给五十文;原本十二尺的那个小铺面,怕人觉得不公平,我改成了一月八十文。”

“刘二,我让他下个月月初去赵伍手下听差,其余各家的贷款利率和年限,也都签字画押,写在上头了。”

贾荞一一看过后,笑道:“姑姑费心了,真是让人挑不出半分不好来。”

黛玉弯唇一笑。

贾荞见她精神尚好,放下心来,又笑问:“听紫鹃姐姐说,姑姑在做治学笔记?”

黛玉只洞悉的笑看着他,却不应话。

贾荞把契书卷好装入布袋,交给红玉,笑道:“我这儿还有一件事,想求姑姑帮忙。”

黛玉只笑着轻哼了一声,“我就知道,你必定有事。”

贾荞笑道:“我也知道,姑姑必定会应我。”

黛玉道:“别的都好,只别叫我再算数目字了,算得我头疼。”

贾荞笑着连连点头道:“不算不算,这事儿于姑姑来说极便宜,正在姑姑的治学笔记上。”

“嗯?”黛玉心有所动。

贾荞笑道:“我们不是要在新房子的一楼,做一个为幼童启蒙的小学堂么,我想在学堂里设一个读书角,供人借阅,请姑姑帮忙筛选一些合适的书籍,列一张书单出来,再有先生的事儿,我觉着做为蒙师,学问不必多高深,要紧的是品行,但这品行却不是一日两日就能看出来的,再一个学问,姑姑知道我的,我才吃了多少墨水,哪里能分辨出好坏来,所以只好一并托付给姑姑了。”

黛玉听罢,只托着腮歪着头道:“还有呢?”

“还有什么?”

黛玉笑道:“你不给我定个时限?”

贾荞笑道:“不敢不敢,姑姑什么门第出身,怕只怕我房子还没建好,姑姑就已经万事妥当了。”

黛玉道:“你别只想着买卖的事儿,你自个儿的学业也得上心。”

贾荞点头道:“嗯,我等着姑姑的治学笔记呢,这两日就在府里同姑姑一块儿好好看两日书。”

贾荞说两日,当真是两日,二月十日,宝钗和探春再几个过来同黛玉商量要怎样庆贺她生辰的时候,就不见贾荞人了。

宝钗问道:“荞哥儿去学里了?”

探春笑道:“我看不是,你细想今儿是什么日子,明儿是什么日子,后儿,是什么日子?”

最后一句拖了长音。

迎春和惜春都笑了,宝钗也跟着笑了。

姊妹们说着明儿的安排,东府那边却突然下了个帖子来,说请到一个难得的戏班,请贾母、王夫人并府上的姑娘们明儿过去看戏。

“这?”前头的打算岂不是全落了空。

惜春道:“要不咱们同老祖宗说,明儿咱们几个就不过去了?”

黛玉不应,“这让东府的大奶奶说起来,我成什么了?总归不是正日子,就是是正日子,也不是什么要紧的生日。”

宝钗笑道:“要我说,还得是林妹妹这气运好,你们瞧瞧,逢她生辰,就有人来请,现成的、难得的戏班子看呢。”

黛玉被她说得笑了。

下午宝玉回来,虽可惜明儿自个儿不能和姊妹们一起玩呢,但约定十二日晚,众姊妹仍凑钱给黛玉置几桌酒席庆贺,众人都应了。

次日,黛玉早起梳妆,预备会同贾母一块儿过东府看戏,却在妆奁里发现了一张花签。

上书:二月十二,花朝节,宜守约赏花,不宜出府看戏。

三更合一,虽然木有一万,但四舍五入吧,咳,嗯[跑]。

感谢为我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禁忌呀 58瓶;han3768 10瓶;随时长腿跑路的阅读姬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生辰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