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见青山 > 第11章 永光十二年春(十一)

我见青山 第11章 永光十二年春(十一)

作者:煎饼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2:38:31 来源:文学城

大瑞秋闱、春闱三年一办,春闱在秋闱举办后,于次年农历正月开设。

寒窗苦读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普天之下多少学子那么多年的努力,最大的期望便是能在春闱之中出人头地,又怎么会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耽搁”?

许岁枝就要为弟弟辩驳,却被她爹爹出声打断:“岁儿。”

许册看着自家阿姊焦急的神色,心下轻叹,将事情挑明了:“阿姊,这事并非没有好处,”他尽量将话说得轻松些,“当今和太后嫌隙已久,爹给那位送了这么直接的一个把柄,他不得好好在这上面做做文章,先不说我能不能入春闱,就算真入得了,我也不想掺合这事儿。”

“当今与太后亲生母子,血浓于水,哪有什么隔夜仇,”许册话语温柔,“我这会再去给他们两母子添堵,不是没事找事么。阿姊,你上京之后,只管顾好你自己,弟弟这几年定会好好读书,让你不管在哪都风风光光的,不给你丢人。”

许册之前耍性子不愿去书院时,他爹板起脸对他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读书这事总归不是为了他”。人一直做某件事总归是有目的的,吃饭穿衣为了温饱,喝水为了解渴,可他读书是为了什么?

光宗耀祖,满腹经纶,荣华富贵,名垂青史?

古今多少人能有这个机会,何况他爹现在比他更有机会。

许册自觉没多大的追求,如今吃得饱饿不着已是圆满。

可今日,许册见他阿姊为了他的前程兀自红了眼眶,他爹也因这事眉头紧锁,他外祖父还日日叫人传话鞭策他读书。

又想到在望县时,莫空空叫他在文庙为孔夫子敬的香,楚天朗前些天还承认说盼着他能成为状元郎......

饶是他脸皮再厚,这会儿也有些脸热,但也恍然惊觉,原来他身上也肩负了很多人的期望。

玉珩默默环顾着这一家子,半晌开口:“只待此事风头过去,有本官在,不会有人为难你。”

许册心下一动,郑重向上位的玉珩行了个揖:“晚辈多谢大人宽宏大量,更谢大人对阿姊关照之恩!”

等到这姐弟两都离开书房了,玉珩这才缓缓开口:“许诺明,倒是叫你教出了个好儿子。”

许信脑子里闪过这些年许册撬坏的锁、逃过的学、玩过的泥巴闯过的祸,还有他前些天在望县烧了的官邸后厨,他废了好大劲才把这事瞒下来......

许信头疼的使劲按了按太阳穴,一时不想言语:“......哎。”

玉珩一脸莫名,这人又犯什么病,他方才可是在夸他,“言归正传,太宗当年给了秦家那般权势尊荣,官家这些年一直忌惮着,再看这几年与太后关系紧张,更想着法子要将秦家薅下去。”

“仲璁,你身在京城,是比我更了解时局之人,当今到底是这几年与太后关系不睦,还是上位至今一直不睦,你怎会不知。”许信一手摩挲着桌缘,有光直泻入屋,及至一半又生生止住。

“许诺明,”玉珩语气意味不明,“聪明人一向死得快。”

许信语气淡淡:“哦,玉大人,你如今还活得好好的呢,当今可舍不得。”

室内一时落针可闻。

当年往事历历在目,可历经这些事的人各自随风一样散去,不可追。

“建昭四年,距今已二十四年,有大瑞旧臣行刺太宗皇帝,太宗当时并无大碍,因为是彼时的太子、当今,替太宗挡下了刺过去的那一刀,而后才被当时的秦大人抓获,”许信阖目回忆,当年的事他不是亲历者,消息传到他这里时其中细节早已被筛得七七八八,“只是我一直不明白,当时太子已被太医救治,太宗也因此将大虞旧部连根拔起,过后行赏,却给了原本监察不力的秦大人如此大的殊荣。”

封侯进爵,赐国姓,意喻冠皇族之姓,视如己出。

玉珩重重将手中的茶杯磕下,语气不咸不淡:“秦家先祖当年随太祖皇帝出生入死,建大瑞、安国邦,有他们独一份的功劳,”玉珩甩袖起身,从容不迫,“当年之事早已盖棺定论,许诺明,看来今日是玉某失言,但本官还有公务在身,还得要你为本官引路。”

“玉仲璁,”许信起身就要去开门,路过玉珩身边时,用仅二人能听到的声量,“沉疴需重药。”

随后他无视身后人是何表情,书房门开,院内春光大好。

许册和许岁枝漫步在廊道中,他见阿姊还是一脸愁容,将今日所见告诉了她:“我今日在云水观遇见了那赵姑娘,”他见许岁枝终于肯抬头,接着往下说,“我猜赵姑娘应是为了阿姊来的?”

许岁枝点点头:“半月前爹爹与我说过那事后,我便给大碗写了信。之前她与我说过,想要做大瑞最好的厨娘,此去京城,定能有许多机遇,我便想带着她一起。”

“最好的厨娘?”许册讶异道。

这姑娘当时一把锅铲就敢从望县一路轮到潭州,确实不是一般女子。

“原是如此,那阿册也要祝赵姑娘此去顺利,早日得偿所愿。”

使臣一行人走的那日,玉珩以家中老夫人想念外孙女已久为由,将许岁枝一同带去京城,让多年来都素未谋面的祖孙二人好好见上一见,也算尽了子孙孝道。

许岁枝就带了从小跟在身边的丫头瑶夭和赵大碗随同。

许册跟着父亲到城门送别,眼见马车浩浩荡荡地驶离州城,慢慢驶向远方,再到消失不见。

“走吧,”他听见他爹对他说,“看不清了。”

回到家中,许册闷在自己的书房。

“.......曰:‘无欲无訾,一龙一蛇,与时具化,而无肯专为......’”

许册语气麻木、声调平淡,带着微微的死感,他没心情读书,随便在桌上翻了一本就漫无目的地念了出来,放眼看去书上的字都是重叠的,密密麻麻的龙蛇忽上忽下,没由的让他感到一阵烦躁。

他试图伸手抓住那些蹦蹦跳跳的字,结果就是“啪”的一声。

许册抬头看,楚天朗抽走了他的书,眉头轻蹙。

这正好,他索性趴在了桌上,双目一阖,世界总算清静了下来。

“我今日和先生告了假,昨日就告诉你了,”许册声音闷闷的,“我没有逃学。”

楚天朗从他身旁掠过,将这书放到了不显眼的地方。

“我知道,”他看见许册埋着的头动了动,接着说,“城南的茶馆新进了一本书,还是老周在说。”

说罢他也不去看许册的反应,打开书房门走了出去。

许册从臂弯里抬起头来,他用帕子擦去眼角的泪痕,起身就要出门。

看到还等在他书房门口的楚天朗,许册脚步顿了顿,惊讶道:“你怎么还在这?”

楚天朗见他出来了,只是说:“等你去听书。”

许册有些不自在,手指轻轻擦过眼角,“走吧,我又不是不去,我方才只是太困了,脑子一时不大清醒。”

“告诉你个好消息,我爹叫我不必如此心急春闱,缓几年也不迟,好歹不必起早贪黑这般困倦了,不过今年秋闱还是照常的,就是可怜你还得陪我一阵咯。”许册东拉西扯,话比平日多了许多,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说什么。

楚天朗这会倒是不嫌他聒噪了,时不时还能附和上两句。

二人一路晃晃悠悠到了茶楼。

此间茶楼,又名为听风楼,是潭州城内最大、最热闹茶楼。

在门口招呼的小二远远就看见了这两人,见二人走近,端好了笑脸迎上前来:“许小公子,楚小道长,二位可真是赶巧了,今日周老先生上了新书,快快进来就等说书开场了!”

许册瞄了眼楼内的景象,大堂内熙熙攘攘,鲜有空座,都是为了等这周老先生的新书开腔。

小二直接要引着他们上了楼上雅间:“您可别犹豫了,小道长早就订好了位置,再晚些人更多些可就不好上了。”

许册听闻挑眉莞尔,看向身旁人:“稀奇,看来观里香火确实不错,小道长不留着攒老婆本,倒是先花在我身上了?”

楚天朗听出他话里的揶揄,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色:“花在你身上也值了,师父有替我攒着。”

“哦——”许册拖长着调子,一时没品出来这人是不是在反呛他,他这厢暗自思量着,思绪莫名飞到了楚天朗那句老婆本攒着的话上。

许册知道他们道士不像庙里的和尚,讲究恪守五戒、了断世俗牵挂种种,那如果到时楚天朗娶妻了,哦不,他们应该叫道侣,自己可得随份厚厚的礼金,光靠那观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香火钱,不知什么时候就得把他自己饿死。

可楚天朗若是要娶妻,该娶个什么样的女子?

许册光明正大将楚天朗上下打量了个遍,说来也怪,同样是道士,楚天朗时不时会给自己一种与世隔绝的寂寥感,又在他看向自己的刹那转瞬即逝,反观莫空空就不会。

楚天朗默默忍受了会许册看儿子一样的眼神,直到说书的人登台,他五指伸展着在许册面前晃了晃,提醒他:“回神。”

许册回神,看向台上白发鹤颜的老者。

大瑞三代皇帝,励精图治多年,轻减民赋、选贤任能、公正法度,才有大瑞如今繁荣昌盛,民间有好文之风盛起,百姓闲暇时纷纷涌入茶楼酒肆听书,聊作消遣。

而行业兴起之中又会有阶级划分,争个你高我低。

要说当今听书业有四最——

北有京城最贵的广钧天周定,南有鸿洲最雅的话浮生柳铮,东有临安府最广的会清平宴非,西便是这潭州最奇的听风楼周安。

时人有将周安周定并称为双周。

只是平日里最爱讲奇闻异录、山鬼迷津的周老先生,今日却想要换换风格了。

“诸位听客老爷。”台上的周老先生气息浑厚、声如洪钟。

楼内声音俱寂。

“老朽今日不欲再讲那些个山诡精怪,也想学学那京城‘最贵’的周静之说一回官场波澜。”

楼内无有一人出声喝彩,并非是为不满,而是不想错过这位周老先生口中的一字一句。

“这故事的缘起哪里、又终去何方,其中的因缘际会、涉及人事种种,老朽一概以虚名代之。”

周安环顾满堂座下,“还请各位听客老爷,沉心静气。”

“这出故事,名为——满堂春。”

嗯,这一节写完了。

虽然比之前预计的多出了一些(目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永光十二年春(十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