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会让你记住我 > 第58章 叙旧想念

我会让你记住我 第58章 叙旧想念

作者:詞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6:10:03 来源:文学城

暮色四合,夕阳的余晖穿过老式窗棂,在红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方爷爷的书房里弥漫着一种时光沉淀的气息——旧书的墨香、檀木的淡雅,还有若有若无的茶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而令人安心的氛围。

林池余局促地坐在那张藤编扶手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椅把上细微的裂纹。书房四壁都是顶天立地的书架,密密麻麻的书籍排列得整整齐齐,有些书脊已经磨损,露出内里的线装痕迹。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桌临窗而置,上面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还有一摞批刚写好的书法纸。

“方爷爷,我……”少年喉结滚动,声音干涩得像是久未开启的门扉,“外婆走后,我觉得一切都没意思了。”他的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老人正在茶海前娴熟地沏茶,银白的发丝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他闻言动作未停,只是将刚冲好的第一泡茶汤缓缓注入茶海,琥珀色的茶水在白瓷器中流转,升起袅袅白汽。“先喝口茶,慢慢说。”方爷爷将一只青瓷茶杯推到他面前,茶汤在杯中轻轻晃动,映出年轻人不安的面容。

林池余端起茶杯,却没有喝。他望着书架上一排排烫金书脊,突然激动起来:“我一直觉得只要我学习好了,大家就会喜欢我了。但我错了,人生这题的解只有金钱与权力。而聪明不复存在!”他的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响亮,甚至带着几分尖锐。

方爷爷轻轻放下茶壶,壶底与托盘相触发出清脆的声响。“孩子,”他的声音温和却有力,像是夏日里沉稳的钟声,“当学生用金钱、权力来衡量好坏的时候,教书育人就已经失去意义了。”老人望向窗外渐渐沉落的夕阳,镜片上反射着暖橙色的光,“你外婆教了一辈子书,她最常说的就是,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追逐名利的工具。”

书房里安静下来,只有墙上的老式挂钟发出规律的滴答声。林池余低下头,看着杯中渐渐平静的茶汤,忽然觉得自己的激动很是可笑。

“可是先生,”他再次抬头时,眼中闪着泪光,“您从来没有放弃或迷茫过吗?在这个只看重利益的世界里,您怎么就坚持了一辈子?”他的声音里带着真诚的困惑,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求助。

方爷爷缓缓起身,脚步略显蹒跚地走向书架。他的手指在书脊上掠过,最终从书架顶端取下一个木制相框。照片已经泛黄,里面是三个年轻人站在师范学校的梧桐树下,中间扎着麻花辫的姑娘正是年轻的徐外婆,她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失去至亲至爱都是人生常态。”老人的手指轻抚过相框玻璃,声音里带着岁月的重量,“我送走过父母,送走过挚友,去年还送走了你外婆。每一次离别都像在心里剜掉一块肉。”他重新坐下,镜片后的眼睛透着慈悲的光,“但这些失去,反而让我更明白什么是值得珍惜的。”

林池余的声音颤抖起来:“那您……您就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坚持的东西吗?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您怎么还能相信那些……那些理想主义的东西?”

“有啊!肯定有……”方爷爷微微一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像是被岁月温柔抚摸过的痕迹,“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次次的差成绩使我生气,那时恨自己为什么这么笨。但是后来渐渐看开了,也就没有那么烦躁了。”他端起茶杯轻啜一口,继续道:“教书头十年,我带的班级成绩总是垫底。那时我也想过放弃,觉得可能真的不适合这行。”

“那您为什么……”林池余欲言又止。

“因为你外婆当年对我说过一句话,”老人的目光变得悠远,仿佛穿越了时光,“她说,方老师,教育的意义不在于立即的成功,而在于播种。也许要过十年、二十年,我们播下的种子才会发芽。”方爷爷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像是在打着某种节拍,“记得有一年,我班上有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成绩一塌糊涂,所有人都放弃他了。只有你外婆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区,我们要学会等待。”

书房渐渐暗下来,夕阳已经完全沉没在地平线下,只有天边还残留着一抹绯红的霞光。方爷爷起身开了灯,温暖的灯光瞬间洒满房间,照亮了书架上的斑驳痕迹,也照亮了年轻人脸上的泪痕。

“那个孩子后来成了著名的植物学家,”方爷爷的声音在灯光里显得格外柔和,“去年他回来看我,说当年是我在他作业本上写的一句评语,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老人笑了笑,“可我早就忘记写过什么了。”

林池余缓缓放下茶杯,瓷器与木桌相触发出轻响。

“你外婆最大的愿望,不是要你出人头地,”方爷爷继续说道,“她经常跟我说,希望小余成为一个善良而快乐的人。现在她虽然不在了,但这个愿望还在。”老人的声音轻柔却坚定,“你每做一件善良的事,每感受到一刻真正的快乐,都是在延续她的生命。”

窗外,月亮已经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与室内的暖光交融在一起。林池余深吸一口气,感觉胸腔里那股郁结已久的闷气似乎消散了一些。

“方爷爷,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他的声音平静了许多,不再是最初的那种激动和尖锐,“只是有时候想起外婆,心里还是难受得喘不过气。”

老人点点头,起身往茶杯里续水。热水注入杯中升起袅袅白汽,在灯光下如同温柔的絮语。“难受是正常的,”他说,“这说明你真心爱过。但是小余啊,你要记住,悲伤不是爱的唯一证明。活着的人好好活着,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方爷爷从书桌抽屉里取出一个笔记本,封皮是手工缝制的,已经有些磨损。“这是你外婆的备课笔记,”他轻轻抚过封皮,“她备课从来不用打印稿,总是手写。她说这样能更好地思考每个学生的需要。”

林池余接过笔记本,手指微微发抖。翻开第一页,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工整中带着几分洒脱,就像外婆的为人,既认真又豁达。页边空白处还画着些小花草,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那种。

“她最后一节课备的是《岳阳楼记》,”方爷爷说,“你看这里,她特别标注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旁边还写着:希望孩子们明白,读书不是为了脱离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不再贫困。”

年轻人的眼眶又湿润了。他想起外婆生前总是说,读书人要有点担当,有点情怀。那时他觉得这些话太过理想主义,如今看来,却是外婆用一生践行的信念。

“方爷爷,”林池余忽然问道,“您说,我该怎么做才能不让外婆失望?”

老人沉思片刻,目光扫过满墙的书籍。“做你真心想做的事,成为你真心想成为的人。不是为了一时的名利,不是为了别人的认可,而是因为那是对的,是能够让你在深夜坦然入睡的。”他顿了顿,补充道:“就像你外婆那样,她选择在乡村教书一辈子,不是因为没机会调去城里,而是因为她觉得那里更需要她。”

书房里的挂钟敲了七下,钟声悠长而沉稳。林池余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在这里坐了两个小时,而内心的焦躁和迷茫似乎减轻了许多。

“谢谢您,方爷爷。”他轻声说,这是今晚第一次感到话语是从心底自然流出的,“我好像……好像找到一点方向了。”

老人微笑着点头:“随时欢迎你来聊天。我这儿别的不多,就是茶管够。”

林池余也笑了,这是外婆去世后他第一次真心地笑。他小心地收好外婆的备课笔记,像是接过了一份珍贵的传承。

离开书房时,他回头看了一眼。方爷爷正站在书架前,手指拂过一排书脊,暖色的灯光在他银白的发丝上跳跃。那一刻,林池余忽然明白了什么是“薪火相传”——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在一间普通的书房里,通过一杯茶、几句话,将一些重要的东西悄然传递。

学习这条路,不仅仅是比天赋、努力,还要比的也有家室。

无论学习之路有多么坎坷,学生终要相信无论黑夜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一天天的学习,日日夜夜的复习,每次都要孜孜不倦的去坚持,方能百战百胜。

人生就像白纸,在人生路上所走的每一步,都分对与错,错了就是错了,能改即善,不能即恶。所谓的“恶”就像污点,染黑了白纸,染黑了光明磊落的人生。所以,在人生中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丈量思考,不要盲目的去追求。

夜风微凉,月光如水。林池余走在回家的路上,第一次注意到路边的桂花已经悄悄绽放,暗香浮动在夜色中,若有若无,却持久不散。就像有些人已经离开,但他们留下的爱与教导,却依然在世间流转,温暖着每一个愿意停下脚步感受的人。

他知道前路还长,迷茫也许还会再次袭来,但至少在这个夜晚,他找到了一盏灯——不是照亮整个世界的明灯,而是足以指引下一步前行的小灯。而这,或许就足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