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恨有权人 > 第15章 「少卿临川蹚浑水, 尊卑座次试深浅」

九月下旬。估摸着要十月了,若是奉高府此时已经秋气袭人,一派清爽了。但这南方四府的太阳毫无眼力见,把庄大人晒得丢了体面,汗流浃背,幸好没穿着官服,否则真要斯文扫地一通。

没怎么吃过苦的庄大人在这里碰尽了壁。虽然回京前他也在地方熬资历,但好歹是京都鼎鼎有名的大理寺卿的徒弟,也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倒也没什么人要跟他明面上过不去,小绊子也有,但庄大人冰雪聪明,一一化解不在话下。

简而言之,庄大人大展身手时,不是别人的官小,就是自己头上有人保,还没怎么尝过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滋味。

来这临川府几天,倒是给尝了个遍。

但也并非没有收获。没有招待所,却有平民窝。庄大人不缺银子,还手握户部尚书给的宣家玉牌。还没用上,但庄秉锐已经大概探清了临川的这趟浑水。

胡家没再找人了。庄秉锐让随侍套了自己的官服,捯饬一下,细皮嫩肉的,看起来跟画像上也相差不大……有人问?那就说路上奔波,到这里也没个招待,瘦脱相了!

临川府是甫昭帝赐给慎王的封地。其实不准确,应该是慎王的封地在临川府内,但久而久之大家就习惯称临川府为慎王封地。

谁说不是呢。

亲王之位,先帝唯一的兄弟。平常人家亲兄弟感情深共富贵倒也情理之中,但富贵人家兄弟阋墙,同室操戈才为常态,更何况天子家?因此先帝把富饶的临川府赐给慎王,老百姓都在津津乐道,况且见风使舵好一把手的宦海众人?

直白的说,凭什么,要给亲王封一个富饶商贾汇流之地?财权两全,先帝究竟有什么慎王的命根子握在手心,如此有恃无恐的?

庄秉锐看出了点东西。临川的确巨富云集,但称得上一句富可敌国的,只有宣家。稍逊一点的,也有朱家,杜家等等。这个富可敌国可不是凭空猜测出来的,他仔细研究了张宏鹤给他的那块玉牌,又去观察了宣家的铺子。

太祖伊始,恭朝的铁,盐,瓷,茶四物为朝廷管控,就连酒也由朝廷掌管酿酒权。只不过州府分治,酿酒权各府名目不同,一些富饶大府渐渐放开了酿酒权,商贾或老百姓研究出了新酒,也只需向官府购买酿酒权或将酿酒方子上交官府,与官府分利。但凡是商贾皆为利而往来,与官府分不过十之一二的薄利,不如斥金买下酿酒权,以绝后患。

但官府收了几年的酿酒钱发现了不对,十几两银子对于普通商人都成了九牛一毛,设置酿酒权本来的目的就是规范酒品,以免乱七八糟的酒都摆在铺子里被买回去害人,其次才是官府征利。若是商人都出的起这酿酒权,那么酿酒的名目便会名存实亡,成了个行大小贿的幌子。

于是以临川为首的南方四府把酿酒权的价钱从十五两提到了一百两。这下小商贩撂挑子了,十五两说多不多但也不是随手拿的出的,普通人家试出了个新方子,咬咬牙向官府买了酿酒权再拿回家卖,虽比不过大酒楼的名酿,但口口相传也能赚个体己钱。恭朝酒酿繁盛,少不了这些小商小贩推波逐流。而一下子提到一百两,就差没写着“非酒楼别打酿酒权的主意”!

于是,原本私底下有些小商贩贪几两的便宜,舍了官府发的酿酒令,向酒楼买酿酒权的勾当也不得不摆在明面上来。这酿酒权虽说方子递上去时交十五两,但每年还要交百分之一的税。水涨船高,税也跟着升,一片哀嚎叫苦不迭。一夜之间没人再向官府递方子了,全涌向各大酒楼,还能把自家的酒摆到酒楼里,卖得更多,谁还去送官府冷冰冰汗淋淋的一百两呢?

知府们是觉得自己苦口婆心肃清名目,满意地写了折子美名其曰为“为圣上开源节流”。中间的县尉县事们焦头烂额,两头不是人。底下的差役干事们冷笑几声,一百两!老爷们真是疯了,抓人的不抓看热闹,收钱的袖手正清闲,大家微笑作揖,做一层纸糊的功夫,商贩们塞几两银子,差役们就睁只眼闭只眼过去了。

银子越塞越多,却全进了小喽啰的肚子里。笑话!让抬头在上的青天大老爷们怎么活?几房美妾的脂粉还没买,小儿的私塾先生还没定下来,老家的几亩薄田在被贱民瓜分蚕食,寒窗十年如何能换得个这样的结果?

于是太祖绍恭年间,一桩大案就此拉开序幕,撼动朝野。门下后省通进司给震了个底朝天,数十位州府知府县尉联合太府寺监当局上书,要求彻查各府酿酒权归属和缴税名目!

轰轰烈烈的大案,却结束得十分仓促,太祖给的交代简单粗暴,酿酒权归属不清在于冗官,那就裁官。不服?便是贪了,那就杀。

太祖是刀剑烈马上夺的江山,一柄大砍刀浸泡吸满了鲜血。

只不过……落下马的不仅仅是些乱攀咬的官员,南方四府的巨商也被削减不一。同时也有新的商贾借机崛起,一跃而得了太祖年间发的并营准许令。

庄秉锐非布衣出身,结交之人也有商人子弟,基业在京城,但与四府的商贸往来不少。

而宣家,临川府举足轻重的宣家,便是在太祖酿酒权一案之后几年声名鹊起的,就此数十年,未曾颓倒。

庄秉锐没来临川府之前,对宣家产业所知甚少,仅仅知道宣家与临川府并营茶绸酒,四六分利。

如今身临其地,当了十几天临川的百姓,他才知道,跟宣家相比,王府财权势三样,哪一样都比不过!

庄大理寺少卿稍稍地为宣家在临川说一不二的气势震撼了一下,宣家势大并无剥削之举,反倒儒雅得很,几位宣家的人物都是白面美须的,读书人一般。所以也安稳了这些年。本朝商贾地位比前朝也有提升,但终归比不过科举中第的读书人。然而在临川这种风气竟隐隐有扭转,从商或读书对于人家而言只是各有利弊的路子,甚至并无区别,毕竟,临川府被誉为商贾之源,正所谓官商一家嘛,讲的便是临川府,当官的和行商的亲如兄弟,行同一家。

庄秉锐让随侍代替自己去见了胡家。胡家,庄秉锐只让随侍敷衍一番便可。两人做好准备,敛衣正冠,就先赶来了王府。

……

慎王果真名不虚传。

庄秉锐低头啜茶。殿内一片冷寂。

时辰回到一盏香前。

慎王在庄等人进来时是坐在首席之位的,正对着殿门。而当庄秉锐携随侍行礼时,慎王施施然站起来,作揖以受礼。

而后,庄秉锐心神一荡,目视着慎王调整了位次,在北向的主位安了座。他动作一滞凝,停止走向北向的客位的步子,微微疑惑地向慎王作揖。

慎王微笑不语。

庄秉锐鬓间泌出细汗,他抬头环视,慎王旁有一位司马,也视若无睹地立在一旁。

恭朝座次,正对门的首席之位为至尊,其余按方位来定。慎王府的殿门朝着的当然不是正南,而是偏东南,整个府邸朝着奉高府的方向。

以慎王府正殿为例,以奉高府为中心,坐西北朝东南的位次,也就是慎王一开始坐的位置,是最尊贵的主位。慎王没有在庄秉锐等人进殿门之前就换座位,偏偏等到他进来之后才从最尊贵的主位下来。

此举并不罕见。通常见于贤主礼才士。

放到慎王身上……亲王之贵,也不算僭越。

但慎王接下来去的地方却耐人寻味,他去的是正殿中北向的主位,也就是位于西南的位置。这个主位低于首席位不错,但问题在于,它也低于正殿中南向的客位。

庄秉锐站着不敢动,犹豫着要将慎王劝回首席位或者劝去南向的主位,把北向的客位留给他一个京城来的六品小官。

他再一次作揖。不肯就座。

慎王神色缓和地开口:“小庄大人不必踌躇,本王不是规行迂腐之辈。”

庄秉锐微松了一口气,他对慎王爷一向抱有好感。慎王是出了名的儒雅随和。

在庄秉锐坐下那一刻,慎王眸光一闪,眼中笑意更甚。

王府的侍女端茶水送点心,鱼贯而往来。摆上几样,林檎旋乌李、煎西京雨梨、沙苑榅腉、回马孛萄、绵枨金橘……都是京城没有的新鲜玩意。庄秉锐忍不住口腹之欲,提袖掩面尝了几个,差点又丢了大理寺少卿的威严体面。

“名贵茶在奉高不稀罕,想比小庄大人已经尝过不少了。本王惭愧,对品茶一道仅有皮毛粗解,最爱喝的就只是街边都常见的小鱀茶。”

庄秉锐接过侍女的奉茶,轻抿一口,“王爷原来好酽茶……妙啊!”

青年的侵略气若有若无地又浮上来了。“王爷情志高远,不桎世俗,却喜好浓茶酽艳。怎么算不得妙?”

慎王温和地笑,不予置评。庄秉锐见状,又忍不住提到方才座次一事,他此时见王爷清能有容,俭朴弃奢,颇有君子韫玉珠藏之气,措辞也更加自在了一些。

“卑职在京城便已久仰王爷美名,百闻不如一见,如今受王爷赏识,忝座贵位,宠逾其分,仰累明恩……”庄秉锐差点又要站起来行礼,但他按捺住这种冲动,他隐隐觉得有些蹊跷,接着的话也跟着收敛,“只是这位次安排的,卑职浅识,实在难以领会,似有不妥……”

“有何不妥?”慎王注视着庄秉锐。

“按本朝礼法,亲王为正一品……”庄秉锐犹豫片刻,还是说了出来,却被轻轻地打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过一个慎王府正殿,北座南座的,不都是王臣吗。”

“庄大人,礼出于俗俗化为礼。何必拘泥之。小王钦赏庄大人年少有为,举止皆发乎情,所有粗鄙疏漏,望大人海涵。”

庄秉锐不敢说话了,低头啜茶。

临别时,慎王邀庄秉锐在王府园林一游。庄秉锐听着司马为他介绍奇花瘦木,珍禽异兽。突然一只小猫窜了出来,挠了庄大人的衣角。

庄秉锐倒没被吓到,很快追上来一个侍女,见到一行人便磕头谢罪。

“你说这猫是谁的?王妃的?”庄秉锐吃惊地问。

庄秉锐疑心自己听错,慎王妃很早就薨了,豫王又没娶亲,这个王妃是何方神圣?

侍女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什么。倒是一旁的慎王开了金口解释。

“小王早年收养了个女孩,是故人之女,在王府里跟墨俨一起长大,想着若是小儿有意,便以王妃之礼下聘,告慰故人之灵。”

庄秉锐不在意地点头,自然而然地重复:“故人之女。”

“故人姓常。”慎王给了一个自认为贴心的解释。

庄秉锐猛地抬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