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如同一卷缓缓展开的宣纸,最初的忙乱与新奇过后,墨迹开始勾勒出日常的轮廓。
叶知秋逐渐熟悉了校园的路径、图书馆的方位,以及食堂里哪几个窗口的饭菜更合口味。她就像一株喜阴的植物,安静地扎根在A大这片肥沃的土壤里,努力适应着新的环境。
古典文献学的课程充满了墨香古韵,让她沉醉。但她的选修课表里,还有一门她同样期待的课程——《植物文化学》。这门课融合了植物学、历史、文学和艺术,探讨植物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象征意义与文化角色,这正契合了她对古老事物和自然生灵的双重兴趣。
开课这天下午,阳光正好。课程安排在文学院一间古雅的阶梯教室,窗外就是几株高大的梧桐,叶片已染秋色。叶知秋特意提前了十五分钟到教室,选了一个靠窗、位置居中偏后的座位。这个角度既能看清讲台,又能瞥见窗外的风景,还不太引人注目,是她最喜欢的“安全区域”。
她拿出笔记本和钢笔,轻轻抚平书页。那枚银杏叶书签被她小心地夹在常用的《古典文献学基础》教材里,并未带在身边。
自从开学典礼那天后,她有意无意地避免再将它随身佩戴,仿佛那枚小小的叶子蕴含着某种她尚未准备好面对的巨大能量。
然而,关于陆时序和那短暂交集的一幕,却时常在不经意间闯入她的脑海,尤其是他那个复杂的眼神,像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久久不散。
教室里渐渐坐满了学生,多是文学院、历史学院或者像叶知秋这样相关专业的学生,也不乏一些纯粹出于兴趣而来的面孔。
苏念选了另一门时间冲突的热门选修课,所以今天叶知秋是独自一人。她微微垂着头,翻看着课程简介,尽量忽略周围略显嘈杂的交谈声。
就在上课铃即将响起的前几分钟,教室门口忽然出现了一阵细微的骚动,原本有些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了几分,紧接着响起了压抑的窃窃私语。
叶知秋若有所感,抬起头望向门口。
阳光从走廊的窗户斜射进来,勾勒出一个修长熟悉的身影。
陆时序。
他依旧是简单的白衬衫和深色长裤,臂弯里随意搭着一件薄外套,另一只手拿着几本书和一个笔记本。他似乎对投注在他身上的众多目光早已习以为常,神情平静地扫视了一下教室,寻找空位。
叶知秋的心跳不受控制地漏跳了一拍,下意识地想要低下头,避开可能的视线接触。但她的动作慢了一拍。
陆时序的目光掠过前排,扫过中间区域,然后,像是某种无形的牵引,恰好落在了靠窗的她的方向。
四目相对。
空气仿佛在那一瞬间凝固了。
叶知秋清晰地看到,陆时序那双沉静的眸子里,闪过一丝明显的讶异。他似乎也完全没有料到会在这里遇到她。那讶异只持续了极短的一瞬,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随即他的眼神便恢复了惯有的温和与平静,甚至对着她所在的方向,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算是打过了招呼。
那点头的幅度很小,小到叶知秋怀疑是不是自己眼花了。但她的脸颊却不受控制地开始微微发热。她慌忙低下头,假装专注地看着桌上的课程简介,心脏却在胸腔里怦怦直跳,像揣了一只受惊的小鹿。
他怎么会选这门课?建筑系的课程不应该很紧张吗?植物文化学……这听起来更像是文科生的领域。难道,他真的对“植物”或者“文化”背后的时间意味感兴趣?叶知秋的思绪有些纷乱。
脚步声临近,带着一股清冽干净的气息。陆时序没有选择前排,也没有刻意避开,而是非常自然地走到了叶知秋这一排,隔着一个空位,在她旁边坐了下来。
“这里有人吗?”他放下书本,声音温和地问道,礼貌而疏离。
“没,没有。”叶知秋抬起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些,但指尖却微微蜷缩起来。
“谢谢。”陆时序礼貌地道谢,然后便不再多言,拿出笔记本和笔,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他的侧脸线条清晰利落,神情专注,仿佛刚才那个短暂的对视和招呼从未发生过。
叶知秋却无法像他那样迅速进入状态。
他坐在离她不到一米远的地方,即使不刻意去感受,也能察觉到他的存在感是如此强烈。他身上那股淡淡的、像是松木混合着阳光的味道,若有若无地飘过来,扰得她心绪不宁。她甚至能听到他翻动书页时细微的沙沙声。
上课铃适时响起,解救了她的窘迫。
讲授《植物文化学》的是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老教授,姓秦。
秦教授讲课不疾不徐,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从《诗经》中的“参差荇菜”讲到《楚辞》里的香草美人,从佛教的菩提树谈到基督教的橄榄枝,将植物在人类文化长河中的象征意义剖析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叶知秋渐渐被课程内容吸引,暂时忘记了身边的陆时序。她听得入神,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当她听到秦教授提到“银杏”时,精神更是为之一振。
“……银杏,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穿越了亿万年时光,见证了整个显生宙的历史变迁。在中国文化中,银杏因其长寿、坚韧,常被视为永恒、和谐与希望的象征。寺庙庭院中多种植银杏,取其庄严长寿之意。而其叶片呈扇形,分裂为二,又被赋予了阴阳调和、万物和谐的寓意……”
永恒、时光、见证……这些词语敲打在叶知秋的心上。她不自觉地用眼角的余光瞥向旁边的陆时序。
他听得同样认真,偶尔会低头记录几句。当秦教授讲到银杏时,叶知秋敏锐地注意到,他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一下,虽然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他记录的动作有片刻的停顿。
他果然对银杏有反应。叶知秋的心微微一沉,又带着一丝证实猜测的奇异感觉。这枚书签,看来真的和他有着某种未知的关联。
课程过半,秦教授提出了本节课的实践任务:“同学们,植物文化学不仅仅是理论,更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实践。本学期,我们将以小组形式进行一项专题研究,选取一种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植物,深入挖掘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和故事,最终形成一份研究报告并在期末进行展示。”
教室里响起一阵议论声。小组作业总是让人既期待又头疼。
秦教授接着说道:“为了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交流,我将随机进行分组。每组三人,名单我会现在公布。”
叶知秋的心提了起来。随机分组?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旁边的陆时序,他依旧神色平静,仿佛对分到什么样的组员并不在意。
秦教授开始念名单。当念到“第三组:叶知秋(古典文献学),陆时序(建筑学),苏念(新闻学)”时,叶知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和陆时序,还有苏念,分到了一组!
这巧合未免也太过于戏剧性了!是冥冥中的注定,还是纯粹的偶然?
她惊讶地转头看向陆时序,恰好陆时序也因听到名单而转过头来看向她。
这一次的对视,不同于刚才门口的仓促一瞥。在明亮的教室里,在秦教授温和的讲述背景音下,两人距离如此之近,可以清晰地看到对方眼中的情绪。
叶知秋的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惊讶和一丝不知所措。
而陆时序的眼中,先是闪过一丝类似的讶异,随即那讶异迅速沉淀下去,化作一种更深沉的、带着探究意味的复杂神色。他没有立刻移开目光,而是静静地看了她两秒钟,那眼神仿佛在说:“原来是你,我们又见面了,以这样一种方式。”
他的目光并不具有攻击性,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叶知秋感到一阵心慌意乱。她率先败下阵来,仓促地移开了视线,耳根微微发烫。
“看来我们是一组了,叶知秋同学。”陆时序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平和依旧,听不出什么特别的情绪。
“嗯……是,学长。”叶知秋低声应道,手指无意识地绞着笔记本的页角。
“叫我陆时序就好。”他纠正道,语气自然,“既然是同学,就不用客气。”
“好……陆时序。”叶知秋念出这个名字,感觉有些陌生又有些异样。
就在这时,叶知秋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苏念发来的微信,一连串的感叹号和表情包轰炸:
【啊啊啊啊啊!知秋!你看到了吗?!我们和陆大神一组!!!这是什么神仙分组!老天爷都在帮我们啊!(尖叫.jpg)】
【我刚刚溜进教室后排!看到你们坐在一起了!怎么样怎么样?近距离看是不是更帅了?有没有说话?】
叶知秋看着手机屏幕,哭笑不得。
她偷偷瞄了一眼旁边的陆时序,他正专注地看着投影屏幕,似乎没有注意到她的小动作。她赶紧低下头,给苏念回了一条信息:
【别闹了,好好听课。下课再说。】
话虽如此,但后半节课,叶知秋的心思已经很难完全集中在秦教授的讲授上了。身边的陆时序像一块磁石,不断吸引着她的注意力。她能感觉到他偶尔翻动书页的动作,能闻到他身上那股干净清冽的气息,甚至能想象出他认真记录时微蹙的眉头。
而陆时序,表面看似平静,内心也并非波澜不惊。
当分组名单念出时,他的确感到意外。他选修这门课,纯粹是出于个人对植物象征意义,尤其是那些与时间、永恒主题相关植物的兴趣。没想到会再次遇到这个叫叶知秋的女孩,更没想到会被分到同一组。
这枚突如其来的“银杏叶”,似乎正以某种他无法预料的方式,一步步嵌入他的生活轨迹。
他侧目看了一眼身旁女孩微红的耳尖和低垂的睫毛,她身上有一种安静而脆弱的气质,像初春枝头最娇嫩的新叶,却又带着一种莫名的韧性。尤其是她对植物,对银杏的那种天然亲近感(从开学典礼她珍视那枚书签的态度就可看出),让他无法简单地将其视为巧合。
分组研究……或许,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名正言顺地接近她,了解她,以及……探究那枚银杏叶书签背后秘密的机会。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像藤蔓一样在他心中悄然蔓延。
下课铃终于响起。叶知秋暗暗松了口气,开始慢吞吞地收拾东西,希望等陆时序先离开。
然而,陆时序却并没有立刻起身。他收拾好自己的书本,然后转向叶知秋,开口道:“叶知秋同学,关于小组作业,我们是不是需要找个时间讨论一下,确定研究方向和时间安排?”
他的语气公事公办,无可挑剔。
“啊,是……是的。”叶知秋停下动作,抬起头,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自然一些。
“还有苏念同学,”陆时序的目光扫向正从后排兴冲冲跑过来的苏念,“我们三个需要一起商量。”
“来啦来啦!”苏念像只快乐的鸟儿一样飞过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毫不避讳地打量着陆时序,又冲叶知秋挤挤眼,“陆学长好!真是太巧了,我们居然是一组!”
“是啊,很巧。”陆时序对苏念的热情报以礼貌的微笑,“叫我陆时序就好。我们找个地方讨论一下初步计划?图书馆的讨论区或者找个安静的咖啡馆都可以。”
“我都可以!”苏念抢先答道,然后看向叶知秋,“知秋,你觉得呢?”
叶知秋还能说什么,只能点点头:“图书馆讨论区吧,比较方便。”她潜意识里觉得,图书馆那种公共场所,比氛围暧昧的咖啡馆更让她有安全感。
“好,那就图书馆。”陆时序从善如流。
三人一同离开教室,走向图书馆。苏念是个自来熟,一路上叽叽喳喳,一会儿问陆时序建筑系是不是很难,一会儿又调侃叶知秋平时太安静,要多跟学长学习。
叶知秋大部分时间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应和一两声。陆时序则应对得体,既不过分热络,也不显得冷淡,充分展现了他的教养和风度。
但叶知秋能感觉到,他的目光偶尔会落在自己身上,那目光不再是讲台上那种遥远的欣赏,也不是开学典礼时的震惊痛楚,而是一种平静的、持续的观察,仿佛在解读一本深奥难懂的书。
到了图书馆三楼的开放式讨论区,他们找了一个靠窗的安静角落坐下。
陆时序率先打开话题:“秦教授要求我们选取一种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植物进行研究。你们有什么初步的想法吗?”他的目光扫过苏念,最后落在叶知秋身上。
苏念歪着头想了想:“梅兰竹菊‘四君子’怎么样?或者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寓意很好。”
陆时序不置可否,看向叶知秋:“叶知秋同学,你觉得呢?”
叶知秋沉吟了一下。其实在她心里,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有了答案。她抬起头,迎上陆时序的目光,轻声却清晰地说道:“银杏。我们可以研究银杏。”
话音落下,她看到陆时序的瞳孔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虽然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但叶知秋能感觉到,周围空气的流速似乎都因她这句话而发生了改变。
苏念愣了一下,随即拍手笑道:“对啊!银杏!知秋最喜欢银杏了!而且今天秦教授也重点讲了银杏是活化石,文化意蕴超级深厚!这个选题很棒啊!陆时序,你觉得呢?”她转向陆时序,寻求同意。
陆时序沉默了几秒钟,他的目光深邃,牢牢地锁住叶知秋,仿佛要确认她提出这个选题的真正意图。然后,他缓缓开口,声音比平时更加低沉了几分:“银杏……确实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它跨越时空的文化象征意义,值得深入挖掘。我同意。”
他的“同意”二字,说得格外缓慢而清晰。
叶知秋的心跳又一次加快了。
她提出银杏,一方面确实是发自内心的首选,另一方面,也未尝没有一丝试探的意味。而陆时序的反应,似乎印证了她的某些猜测。他们之间,仿佛因“银杏”这两个字,建立起了一种微妙而隐秘的联系。
“太好了!那就这么定了!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银杏的文化象征意义穿越历史时空的演变!”苏念兴奋地总结道,并没有察觉到两人之间暗流涌动的微妙气氛。
接下来,他们初步讨论了资料搜集的方向、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陆时序展现出了他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将任务分解得清晰明了。他建议叶知秋主要负责古典文献和诗词歌赋中银杏意象的梳理,苏念负责近现代文化传播和民间传说方面的资料搜集,而他则侧重于从建筑、园林艺术以及银杏作为“活化石”的科学史角度切入。
他的安排合理且充分考虑了每个人的专业背景,叶知秋和苏念都表示同意。
讨论接近尾声时,陆时序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叶知秋同学对银杏似乎很有研究?”
叶知秋心里一紧,面上尽量保持平静:“只是比较喜欢,谈不上研究。我的名字里有个‘叶’字,所以对树叶,尤其是银杏叶,有种天然的亲切感。”她避重就轻,没有提及那枚书签。
“叶知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陆时序轻轻重复了一遍她的名字,眼神飘忽了一瞬,仿佛想到了什么,随即又聚焦回来,“很好的名字,很有诗意。”
他的赞美让叶知秋脸颊微热。
“好啦,初步计划就这样定啦!”苏念伸了个懒腰,“后续我们随时微信联系!对了,我们先拉个微信群吧!”她说着,利索地创建了群聊,将叶知秋和陆时序都拉了进来。
群名被苏念恶趣味地改成了“银杏研究小分队(必胜!)”。
讨论结束,三人一起走出图书馆。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了绚丽的橘红色。
“那我先走啦!社团还有活动!”苏念朝两人挥挥手,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只剩下叶知秋和陆时序站在图书馆前的台阶上。
气氛一时有些安静。
“我回文学院宿舍,从这个方向走。”叶知秋指了指左边的小路,准备道别。
“我回建筑系馆,是另一边。”陆时序点点头,顿了顿,他看着叶知秋,忽然说道,“很高兴能和你一组。期待接下来的合作。”
他的语气很正式,但眼神却格外专注。
叶知秋的心跳又漏了一拍,低声回应:“我也是,期待合作。再见。”
“再见。”
叶知秋转身,沿着栽满梧桐树的小路走去。她能感觉到,背后有一道目光一直跟随着她,直到拐过路口,那感觉才消失。她轻轻呼出一口气,才发现自己的手心竟然微微出汗了。
这次小组合作,究竟是福是祸?她和陆时序之间,因为银杏而牵连起来的关系,又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叶知秋望着天边如火的晚霞,心中充满了迷茫与一丝隐秘的期待。
而陆时序,站在原地,看着那个纤细的背影消失在梧桐树影的尽头,才缓缓收回目光。
他拿出手机,点开那个刚刚创建的、名为“银杏研究小分队”的微信群,目光落在叶知秋那个简单的银杏叶头像上,久久没有移开。
他的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敲击,若有所思。
银杏……小组……这似乎是命运递到他手中的一把钥匙。
他或许,应该更主动一些,去开启那扇门,去看看门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光景,以及……那个叫叶知秋的女孩,究竟与那些困扰他许久的记忆碎片,有着怎样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