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的温度 > 第3章 第三章

我的温度 第3章 第三章

作者:绿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7:24:56 来源:文学城

晨光透过高大的彩绘玻璃窗,在“归途”殡仪馆的主厅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影。

距离陈国栋教授的告别仪式开始还有半小时,沈熹微已经站在厅内做最后的准备。

她轻轻调整着陈教授那把吉他的位置,确保它看起来随意却又不失庄重。

书桌上,她特意摊开了一本陈教授生前最爱读的诗集,页角微卷,仿佛主人刚刚离开片刻。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混合着白玫瑰的清新,营造出一种安宁而不压抑的氛围。

“沈小姐,家属已经到了,正在休息室。”

年轻助手小林低声通报,眼神中带着些许紧张,

这是她第一次参与如此高规格的告别式。

沈熹微递给她一个安抚的微笑:

“不用担心,记住我们昨晚排练的流程就好。今天的重点不是完美无缺,而是真情实感。”

话音刚落,主厅侧门被推开,顾怀瑾扶着师母走了进来。

他今天换了一身深灰色西装,衬得身形更加挺拔,但眼下淡淡的青黑依旧泄露了他昨夜的无眠。

“顾先生,师母。”

沈熹微迎上前,声音柔和如初,

“还有一刻钟才开始,二位可以先在这里休息片刻。”

师母握住沈熹微的手,眼眶微红却带着笑意:

“这里布置得真好,就像国栋的书房一样。他一定会喜欢的。”

顾怀瑾没有开口,只是微微颔首,目光却锐利地扫过全场,像是在进行最后的检查。

当他的视线落在那面贴满照片的记忆墙上时,沈熹微注意到他喉结微动,眼神有瞬间的闪烁。

“宾客开始入场了。”小林再次过来通报。

沈熹微点点头,转向顾怀瑾和师母:

“请二位到前排就座吧。记住,今天不是告别,而是共同庆祝陈教授精彩的一生。”

随着哀乐声起——不是传统的葬礼进行曲,而是陈教授年轻时最爱的古典吉他曲《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宾客们鱼贯而入。

起初,不少人对于这非传统的布置露出惊讶表情,但当他们看到记忆墙上熟悉的照片,触摸到陈教授生前的物品,脸上的表情逐渐从拘谨转为柔和。

沈熹微站在厅前不起眼的角落,观察着全场。

她的角色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让情感自然流动,让回忆自由绽放。

仪式开始,她首先邀请师母上台。

老妇人虽然步履蹒跚,但声音坚定,她分享了与陈教授相识相知四十年的点滴,从青涩的校园恋人到白发相伴的晚年。

讲到动情处,台下不少人都悄悄拭泪。

“国栋常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师母微笑着说,目光扫过全场,

“今天,我希望大家不仅缅怀他的离去,更要记住他点燃的每一簇火焰。”

接下来是自由发言环节。

起初场面有些冷清,沈熹微并不着急,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终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颤巍巍地站起来,分享了年轻时与陈教授一起下乡支教的趣事。

笑声第一次在厅内响起,打破了悲伤的坚冰。

随后,越来越多的学生站起来发言。

有人感谢陈教授在学术上的指导,有人怀念他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有人分享了那些看似严厉却充满期待的批评。

每一个故事都像是拼图的一角,逐渐拼凑出一个完整而鲜活的形象。

沈熹微的目光不时投向顾怀瑾。

他始终笔直地坐着,双手紧握放在膝上,像是用尽全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但当第三位学生分享时,她注意到他的手指微微放松,肩膀也不再那么紧绷。

轮到顾怀瑾发言时,他走上台的步伐坚定有力。

他看了一眼手中的讲稿,却突然将其折起放回口袋。

“我准备了很长的发言,关于陈教授对我的学术指导,关于他如何影响我的职业生涯。”

他的声音起初有些生硬,但随着话语展开,逐渐变得流畅,

“但站在这里,看着这么多被陈教授触动过生命的人,我突然意识到,最重要的不是他教给了我什么知识,而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与台下的师母交汇。

“大二那年,我因为家庭变故差点辍学。是陈教授找到我,不仅帮我申请了助学金,还每周抽出时间陪我聊天。

他从不直接给我答案,而是引导我自己思考。

有一天,他对我说:‘怀瑾,人生就像一本书,重要的不是它有多厚,而是里面的内容是否值得一读。’”

顾怀瑾的声音微微发颤,这是沈熹微第一次听到他流露出如此明显的情感。

“今天,站在这里,我想对老师说:您的一生,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

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您书写过的篇章之一。”

说完这句,顾怀瑾深深鞠躬,台下静默片刻,随后爆发出真挚的掌声。

他走下台时,沈熹微注意到他的眼角有隐约的水光。

发言环节结束后,沈熹微缓步走到厅中央。

她没有站在讲台后,而是选择了一个更加亲近的位置。

“感谢各位分享的故事,让陈教授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在我们中间延续。”

她的声音不高,却奇异地能够穿透整个空间,让嘈杂渐渐平息,“死亡从不是终点,只要我们还记得,逝去的人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她邀请所有人起立,共同朗诵陈教授最喜爱的一首诗——狄金森的《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

声音起初参差不齐,但逐渐汇成和谐的洪流,在厅内回荡。

就在这一刻,沈熹微注意到顾怀瑾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他站在人群中间,嘴唇跟着念诗,眼神却逐渐失去焦点。

起初她以为他是情绪过于激动,但仔细观察后惊讶地发现——他似乎是陷入了短暂的睡眠状态。

他的身体依然笔挺,但呼吸变得深沉均匀,眉头也舒展开来,连日来的疲惫痕迹在这一刻仿佛被轻轻抚平。

这个发现让沈熹微内心震动。

她早就注意到顾怀瑾深受失眠困扰,但没想到在这样的场合,她的声音和营造的氛围竟然能让他放松到进入睡眠状态,哪怕是短暂的几分钟。

诗歌朗诵结束,顾怀瑾猛地惊醒,眼神中闪过一丝困惑,仿佛不确定刚才发生了什么。

他的目光与沈熹微相遇,她递给他一个理解的微笑,没有点破这个秘密。

仪式进入最后环节,沈熹微引导大家依次上前,将手中的白玫瑰放在陈教授的相片前。

没有压抑的哭泣,只有静静的缅怀和轻轻的触碰。

当最后一位宾客献花完毕,她宣布仪式结束,但邀请大家继续留在记忆墙前分享故事。

人群渐渐散开,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谈,气氛不再悲伤,反而像是一场老友重逢的聚会。

沈熹微看到师母被一群学生围着,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沈小姐。”

顾怀瑾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沈熹微转身,发现他站在不远处,神情复杂。

“顾先生,希望今天的仪式符合您的期望。”

他沉默片刻,像是在斟酌词句:

“我从未参加过这样的葬礼。它不像告别,更像是一堂课——关于如何活着的一堂课。”

这是沈熹微听过最高的评价。

她微微点头:

“陈教授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老师,即使最后的告别,也能给我们上一课。”

顾怀瑾的目光落在她脸上,锐利而直接:

“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这种...完全不同的方式。”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告别式也应该如此。”

沈熹微平静地回答,

“我只是帮助生者找到最适合表达爱和尊重的方式。”

远处,周晨阳正向他们走来,似乎有事要汇报。

顾怀瑾看了一眼助理,又转回沈熹微,突然问道:

“你平时都负责哪些工作?只做告别式策划吗?”

这个问题有些突兀,沈熹微还是如实回答:

“主要是告别式策划和执行,但也会参与前期哀伤辅导和后续的追思活动。”

周晨阳已经走到近前,低声对顾怀瑾说:

“顾总,师母问您能否过去一下,有几位的教授想跟您聊聊。”

顾怀瑾点头,又看了沈熹微一眼,那眼神中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太快让她无法捕捉。

“我们还会再见的,沈小姐。”

他说完,便转身离去。

沈熹微站在原地,看着顾怀瑾挺拔的背影,心中泛起一丝涟漪。

这个看似冷硬的男人,在今天的仪式中展现出了她未曾预料的一面——对恩师的深情,以及那种几乎本能的、对情感表达的抗拒与渴望之间的矛盾。

小林兴奋地跑过来:

“熹微姐,刚才好多宾客都在夸今天的仪式呢!连殡仪馆的王经理都说,从没见过气氛这么温暖的告别式。”

沈熹微笑了笑,注意力却依然追随着远处的顾怀瑾。

她看见他正与几位学者交谈,举止得体,但时不时会揉一下太阳穴,那是偏头痛发作的征兆。

“你去帮师母整理一下鲜花,我稍后就过去。”

她吩咐小林,自己则向茶水间走去。

泡了一杯薰衣草茶,沈熹微走向顾怀瑾。

他刚结束一轮交谈,正独自站在窗边,望着外面的花园出神。

“顾先生,”

她轻声唤道,递上茶杯,

“薰衣草茶,可以帮助缓解头痛。”

顾怀瑾明显愣了一下,接过茶杯时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指。

那一瞬间,沈熹微再次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平静感,仿佛电流般微弱却真实。

“你怎么知道...”

他开口想问什么,却又停住,转而说:“谢谢。”

“不客气。如果您需要安静的地方休息,二楼有专门的休息室。”

顾怀瑾摇摇头,啜了一口茶,眼神中带着探究:

“沈小姐,你认为死亡是什么?”

这个问题太过突然,也太过哲学,但沈熹微没有回避:

“对我而言,死亡不是对立面,而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光与影,没有影子的地方,光也不会存在。”

这个回答让顾怀瑾陷入沉思。

许久,他才低声说:

“我见过太多死亡,但从未真正理解它。”

这句话像是开启了一扇小小的窗口,让沈熹微窥见了他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

但她没有追问,只是静静地陪他站着,看着窗外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白色花朵。

“顾总,车已经准备好了。”周晨阳的声音打破了宁静。

顾怀瑾将未喝完的茶放在窗台上,向沈熹微微微颔首:

“再次感谢你今天所做的一切。”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沈熹微心中升起一种预感:这场葬礼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对于顾怀瑾而言,对于她而言,或许都是如此。

远处,师母正向她招手,脸上带着感激的微笑。

沈熹微深吸一口气,将思绪拉回当下。

今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她还需要安抚生者,帮助他们迈出哀伤的第一步。

死亡教会她最重要的一课是:

告别之后,生活还要继续。

而每一次告别,都是为了更好的纪念。

阳光透过窗户,在她身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在这个常常与死亡为伴的行业里,

沈熹微始终相信,生命的温度,

足以融化所有冰冷的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