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的女友来自过去 > 第5章 第五章 方寸之间,万象大千

回到公寓时,夜幕早已降临。

整个城市仿佛被点亮了,窗外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汇成的金色河流,远处高楼上的霓虹广告变幻着斑斓的色彩。这番景象,林晚吟在民国时期的沪上“不夜城”也曾见过,但远不及眼前的万分之一璀璨夺目。这是一种更具力量感、更具侵略性的光明,让她感到新奇的同时,也生出一股被这繁华所吞噬的渺小与孤独。

顾北将大大小小的购物袋放在玄关,长舒了一口气,感觉比连上八节专业课还要疲惫。应付林晚吟对这个世界层出不穷的疑问,比解读任何一本晦涩的古籍都更耗费心神。

“你先休息一下,我去准备晚饭。”顾北说着,便走进了厨房。

林晚吟没有像之前那样拘谨地坐着,她换上了新买的柔软拖鞋,怀着一种探险家般的紧张与好奇,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属于顾北的、被称为“家”的方寸空间。

她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客厅中央那台被称为“电视”的黑色镜子上。白天在商场,她已经见识过无数个比这更大、更清晰的发光屏幕,但近在咫尺地观察,还是第一次。她伸出纤细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触摸着冰凉的屏幕,就像在触碰一个来自异世界的神秘法器。

顾北端着一杯水从厨房出来,看到她的举动,笑了笑。他拿起一个黑色的、布满按钮的长条状物体——遥控器,按下了其中一个红色的按钮。

“唰”的一声,屏幕瞬间亮起,五彩斑斓的画面和清晰的人声涌了出来,吓得林晚吟猛地收回了手。

屏幕上正在播放一档古装电视剧,雕梁画栋的宫殿,衣袂飘飘的男女,熟悉的繁体字字幕……这一切,让她感到了一丝莫名的亲切。

“这……这是何处的戏班子?竟能藏于这琉璃镜中?”她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匪夷所思。在她看来,这比西洋景还要神奇百倍。

“这不是戏班子,这叫电视剧。”顾北耐心地解释道,“是事先拍摄好,然后通过一种叫做‘信号’的东西,传到千家万户的。”

“拍摄……信号……”林晚吟努力地理解着这些天方夜谭般的词汇,只觉得自己的脑袋不够用了。

顾北索性将遥控器递给她,教她如何换台。当林晚吟颤抖着手指按下按钮,屏幕上的画面从古代宫廷瞬间切换到了一场激烈的球赛,又切换到一个口若悬河地推销商品的购物节目时,她彻底被震撼了。

这方寸之间,竟能包罗万象大千!帝王将相,贩夫走卒,异域风光,珍禽异兽……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浓缩在了这个小小的盒子里,任由她指尖的一个动作来翻阅。

这种震撼,远比白日里见到高楼大厦和自动扶梯来得更加深刻。如果说白天的所见是物理世界的颠覆,那么此刻她感受到的,则是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是一种对时空概念的彻底重塑。在她的时代,获取外界的信息要靠报纸、靠口耳相传,慢而有限。而在这里,整个世界都唾手可及。

晚饭很简单,顾北用新买的食材,做了西红柿炒鸡蛋和一锅清淡的菌菇汤。经历了下午那一顿“大餐”,林晚吟对现代食物的接受度高了很多。两人围着小小的餐桌吃饭,电视里播放着新闻节目,女主播字正腔圆地播报着国内外的大事。

林晚吟一边小口吃饭,一边竖着耳朵听。虽然很多名词她听不懂,比如“宏观调控”、“区块链”、“载人航天”,但她能敏锐地捕捉到一些关键信息。

“如今……已无战事了吗?”她忽然轻声问道。

顾北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所处的民国十七年,军阀混战,内忧外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而新闻里播报的,是经济发展,是科技进步,是一片和平安定的景象。

“嗯,”顾北点了点头,语气肯定地回答,“如今国泰民安,早已不是你熟悉的那个时代了。”

林晚吟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释然,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她为这片土地的安宁而高兴,却也为自己和亲人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天而感到悲伤。她像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被巨浪打翻,醒来时,已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吃完饭,顾北自觉地收拾碗筷。林晚吟想要帮忙,却被他以“你不会用洗洁精”为由按在了沙发上。

她看着顾北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在她的认知里,男子是君子,远庖厨。即便不是出身大户,寻常人家的男子也鲜有下厨操持家务的。而顾北,这个看起来斯文有礼的学生,却做饭、洗衣、打扫样样都亲力亲为,丝毫没有大男子主义的架子。

这又是一个她所不理解的新世界规则。

等顾北收拾完厨房出来,看到林晚吟正襟危坐地看着电视,但眼神却有些放空,明显心事重重。他知道,新鲜感和好奇心过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更深层次的迷茫与无助。

他想了想,走到书桌前,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嗡”的一声轻响,电脑屏幕亮了起来。林晚吟的好奇心再次被吸引。这个比电视机小巧许多的“盒子”,似乎是顾北最常用的物件。

“过来看看。”顾北向她招手。

林晚吟迟疑地走过去,站在他身后。

顾北打开了一个搜索引擎,在输入框里,他缓缓地敲下了几个字:“S市历史影像资料库”。

屏幕上很快出现了一个链接。点进去,是一个线上博物馆的页面。页面上,陈列着无数张按年份分类的、S市的老照片。

顾北将页面往下拉,一直拉到“1920s-1930s”的分类,然后点开了相册。

一张张模糊的、带着岁月斑驳的黑白照片,缓缓地在屏幕上呈现出来。

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南京路上的有轨电车、穿着长衫与西装的人流、黄浦江上的舢板与火轮……

当看到第一张照片时,林晚吟的呼吸就屏住了。

她一步步地凑近,双手不自觉地撑在了书桌的边缘,身体微微前倾,仿佛想要钻进那张薄薄的照片里去。

“这……这是外滩……”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顾北没有说话,只是用鼠标的滚轮,一张一张地为她展示着那个属于她的时代。

照片里有她熟悉的百乐门舞厅的招牌,有她曾和女同学一起去过的大光明电影院,有霞飞路上法国梧桐投下的斑驳树影……每一张照片,都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她尘封的记忆之门。

她的眼睛一眨不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那些曾经鲜活的、触手可及的日常,如今只能通过这些无声的黑白影像来追忆。

忽然,她的手指指向屏幕上的一张照片,那是一群学生在街头游行的场景。他们举着横幅,神情激愤。

“这是……”

“1925年,五卅运动。”顾北轻声说出了答案,“当时S市的学生和工人都参与了反帝游行。”

林晚吟的目光在那群年轻的面孔中搜寻着,似乎想找到熟悉的身影。她想起了自己的哥哥林承泽。哥哥也曾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常常和同学们一起秘密印刷传单,讨论国家大事。那时候,她虽然不太懂那些深奥的道理,却能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滚烫的热情与理想。

“能……能找到关于我哥哥的讯息吗?”她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祈求的微光,看着顾北。

这是她今天第二次提到她的哥哥。

顾北的心沉了一下。他知道,这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也是唯一的精神寄托。

他点了点头,在搜索框里,再次输入了“林承泽”三个字。这一次,他加上了更多的限定词:“S市”、“民国学生”、“抗日”。

搜索结果比昨晚要精准一些。

他点开了一个地方史志的网站,在一份“抗战时期S市失踪学生名单”的档案影印件里,他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

“林承泽,男,时年22岁,沪江大学学生。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冬,在参与一次锄奸行动后失踪,疑……牺牲。”

短短的一行字,冰冷而残酷。

顾北的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他下意识地想要关掉这个页面,但已经来不及了。林晚吟已经看到了那行字,她那双刚刚才因回忆而亮起的眸子,瞬间黯淡了下去,最后一点光亮也消失殆尽。

“牺牲……”她喃喃地重复着这个词,身体晃了一下,幸好被身后的椅背撑住。

原来,不是下落不明。

原来,连那最后一丝渺茫的希望,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哥哥他……早已不在了。不在于这个崭新的时代,甚至……也未能在他自己的时代里善终。

她没有哭,甚至没有流一滴眼泪。巨大的悲伤已经超越了泪水的承载能力,化作一种深入骨髓的麻木与空洞。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屏幕上哥哥的名字,仿佛要将那三个字刻进自己的灵魂里。

良久,她缓缓地闭上眼睛,一行清泪终于顺着苍白的脸颊滑落。

顾北默默地关掉了电脑,房间里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窗外城市的喧嚣依旧,反衬得这小小的公寓愈发安静。

他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任何语言在此刻都显得那么无力。他只能伸出手,轻轻地、试探性地放在她冰冷的、颤抖的肩膀上。

“对不起。”他低声说。他为自己没能找到一个更委婉的方式,为自己如此粗暴地将这个血淋淋的真相揭开而感到自责。

林晚吟缓缓地摇了摇头,睁开双眼,泪眼婆娑地看着他,沙哑着声音说:“不……不怪公子。是晚吟……该谢谢你。”

谢谢你,让她知道了真相。

谢谢你,让她不必再抱着虚无的幻想。

虽然这真相,痛彻心扉。

这一夜,对于林晚吟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告别。她告别了过去的时代,告别了记忆中的亲人,也告别了那个曾经天真烂漫、不知愁滋味的自己。

从今往后,天地之大,她真正成了孤身一人。

而眼前这个叫顾北的男子,是她在这片红尘陌路中,唯一能抓住的浮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