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陆延舟在生物钟的作用下准时醒来。
昨夜噩梦的残余和门前光线的记忆,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被轻微扰动过的平静。
他按部就班地洗漱、更衣,镜子里映出的依旧是那个冷静自持、一丝不苟的陆总,仿佛深夜那片刻的脆弱从未存在。
然而,当他打开公寓门,准备前往公司时,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扫过对门。
门缝下已经没有灯光,沈墨卿大概已经出门,或者还在休息。
他面无表情地收回视线,踏入电梯,将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探寻也关在了金属门内。
与此同时,沈墨卿正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对着电脑屏幕,眉头紧锁,进行着一场激烈的内心拉锯战。
昨晚她确实熬夜了,一部分是因为一个棘手的财务模型,
另一部分……
则是因为脑子里反复回放着陆延舟可能“怕黑”的线索,以及更深一层——他是否会因此睡眠不佳?
这个推测并非空穴来风。
一个对黑暗敏感的人,在经历压力(比如周致远带来的竞争)、甚至可能做噩梦(这是她的合理推测)之后,
睡眠质量能好到哪里去?
结合他平日里偶尔流露出的、被精心掩饰的疲惫感,这个可能性大大增加。
一种莫名的责任感,或者说,是一种超越了“攻略任务”的关怀感,在她心中滋生。
她知道这种情绪很危险,容易让她偏离预设的轨道,但她无法完全将其压制。
她想起了昨晚送去的那杯咖啡和三明治,以及随之而来3%的心动值增长。
小爱将其解读为“对卸下防备后自然善意的接受”。
那么,如果她再进一步,用一种更……“沈墨卿”的方式,表达一种不带压迫感的关心呢?
不是刻意制造的偶遇,不是目的明确的邀约,
而是像处理工作问题一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方案。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藤蔓一样缠绕住了她的思维。
于是,便有了此刻她面对着的这封写写停停的邮件。
收件人:陆延舟(工作邮箱)
主题:关于XX项目下一阶段风险管控的几点思考(补充)
邮件正文的前半部分,是她昨晚熬夜对周致远方案潜在风险做的更深入的技术性补充分析,有理有据,数据翔实,完全符合她专业严谨的人设。
这部分内容无可指摘,甚至可以说是她分内的工作。
问题出在最后一段。
在例行公事般地写下“以上补充供参考,盼复。”之后,她的手指在键盘上悬停了许久,内心挣扎如同战场。
最终,感性(或者说,那股莫名的冲动)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理性。
她深吸一口气,像是下了某种决心,快速地在后面敲下了一行与前面专业内容格格不入的文字:
“另,基于近期工作强度,建议陆总注意劳逸结合。
睡前适当饮用温牛奶或聆听舒缓音乐,据研究数据显示,有助于提升约15%-20%的深度睡眠效率,对次日决策精力恢复有显著正向影响。”
敲下回车键的瞬间,沈墨卿感觉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
她几乎是立刻就想点击“撤回”或者删除这行字。
这太突兀了!太不“沈墨卿”了!
这简直像是在一本正经的商业报告后面,强行贴了一张粉色的便利贴,上面写着“要多喝热水哦”!
这算什么?基于数据分析的……养生建议?
她甚至还在里面用了“据研究数据显示”这种她惯常用来增强说服力的句式!
企图用科学的外衣来包装这笨拙的关心?
“沈墨卿,你脑子是被KPI烧坏了吗?”
她低声咒骂了自己一句,手指已经移到了删除键上。
【宿主!别删!】
小爱突然尖叫起来,
【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将关心包装在专业的外衣下,降低目标的戒备心!
逻辑清奇,角度刁钻,非常符合您的人设!成功率未知,但值得一试!万一他又吃这套呢?】
小爱的话像是一盆冷水,让她稍微冷静了一点。
是啊,已经发出去了……虽然还没点击发送。
现在删除,岂不是显得自己心虚?
她再次审视那行字。
笨拙,生硬,甚至有点可笑。
但……或许,正因为其笨拙和不套路,反而不会引起他太多的反感?
毕竟,一个处心积虑的“攻略者”,会发出如此尴尬、毫无暧昧色彩的“养生建议”吗?
这更像是一个……
不太擅长表达关心的直女,能想出来的、最接近“关怀”的方式了。
赌一把吧!
沈墨卿心一横,移动鼠标,点击了“发送”。
邮件状态变为“已发送”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懊恼、尴尬和破罐子破摔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
她不敢想象陆延舟看到这封邮件时的表情。
是面无表情地直接忽略?
还是会觉得她莫名其妙,甚至……可笑?
她强迫自己不再去想,将注意力强行拉回其他工作上,但效率可想而知地低下。
每一次新邮件的提示音,都能让她心脏漏跳半拍。
……
陆氏科技,总裁办公室。
陆延舟刚结束一个简短的跨国视频会议,揉了揉眉心,习惯性地点开邮箱处理积压的邮件。
大部分邮件都被他快速浏览标题后归类或删除,直到他看到沈墨卿发来的那封。
“关于XX项目下一阶段风险管控的几点思考(补充)”
他点开邮件,目光迅速扫过前半部分的技术分析。
内容一如既往的精准、有深度,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透彻几分。
这让他对沈墨卿的专业能力再次给予了无声的肯定。
然而,当他的视线落到邮件最后那一段时,滑动鼠标的手指顿住了。
“另,基于近期工作强度,建议陆总注意劳逸结合。
睡前适当饮用温牛奶或聆听舒缓音乐,据研究数据显示,有助于提升约15%-20%的深度睡眠效率,对次日决策精力恢复有显著正向影响。”
陆延舟:“……”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重新看了一眼发件人姓名和邮件主题,确认这确实是一封来自沈墨卿、关于项目风险的工作邮件。
然后,他的目光再次落回那行字上,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起来。
这算什么?
关心?
用这种……一本正经引用数据的方式?
温牛奶?
舒缓音乐?
深度睡眠效率?
一股极其怪异的感觉涌上心头。
他见过太多试图接近他的人了,用各种或直白或含蓄的方式表达“关心”,但用学术报告的口吻建议他喝牛奶听音乐的,沈墨卿绝对是第一个。
这太不符合她平日里那种冷静、甚至带点锋芒的形象了。
就像看到一个顶级的剑客,突然收起了利刃,笨拙地掏出一个保温杯,告诉你里面泡了枸杞。
荒谬。这是他的第一反应。
但紧接着,昨夜门前的那道光线,以及她送来的咖啡和三明治,如同碎片般在脑海中闪过。
如果……如果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刻意接近”呢?
如果这只是她表达关心的……一种非常“沈墨卿”的方式?
一种剥离了情感渲染,试图用逻辑和数据来包装的、笨拙的善意?
这个想法让陆延舟感到一丝前所未有的……困惑。
他习惯于分析动机,判断利弊。
但对于沈墨卿这种清奇的角度,他惯有的分析模型似乎有些失灵。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足足有一分钟,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内心却在进行着复杂的运算。
最终,他没有回复这封邮件,也没有将其删除。
他只是移动鼠标,将这封邮件标记了一个特殊的标签(他习惯于给重要或待处理的邮件分类),然后关掉了邮箱界面。
然而,那行关于温牛奶和睡眠效率的文字,却像一段无法轻易清除的异常代码,留在了他的记忆缓存里。
...
当他晚上回到公寓,经过对门时,目光再次不受控制地在那扇门上停留了一瞬。
而另一边,沈墨卿煎熬了一天,没有收到任何关于那封邮件的回复,无论是工作部分还是那“多余”的建议。
这让她更加确信,自己的行为愚蠢透顶。
【宿主,不要气馁!没有负面反应就是最好的反应!】
小爱试图安慰,
【目标人物没有斥责您,也没有无视工作内容,说明他至少看完了邮件!
我们的‘直女关心’策略,成功引起了目标的注意,哪怕只是困惑的注意!】
沈墨卿苦笑。
引起困惑?这算什么成功?
但不知为何,在尴尬和懊恼之余,她内心深处,却也有着一丝微小的释然。
至少,她尝试了。
用一种属于她自己的、或许笨拙却真实的方式,传递出了一点微弱的信号。
至于他是否接收,如何解读,似乎……
已经不是她能够控制,也并非完全为了那个该死的KPI了。
夜色渐深,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
一封尴尬的邮件,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两个同样习惯用理性包裹自己的人心里,漾开了不同形状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