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延舟那封简短冰冷的拒绝邮件,像一盆掺着冰碴的水,将沈墨卿从头到脚浇了个透心凉。
S级项目的首次攻坚,出师未捷身先死。
那一晚,她罕见地失眠了。
不是为几十亿的项目方案,而是为一场区区30分钟的晚餐。
脑海里反复回放邮件里的每一个字,分析着各种可能性,最终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
在陆延舟那里,“公事”这张万能通行证,似乎也有失效的时候。
“小爱,”
凌晨三点,她盯着天花板,在脑海里呼唤系统精灵,
“任务时限过去八小时了。”
粉色光球懒洋洋地浮现:
【是的呢,宿主。剩余时间64小时。请抓紧哦~随机剥夺感官的惩罚,可能会让您暂时失去味觉(吃不出美食)、嗅觉(闻不到花香)、甚至触觉(感受不到拥抱的温暖)哦!想想多可怕!】
沈墨卿:
“……”
“谢谢,有被“安慰”到。”
这系统精灵的逻辑鬼畜,她算是领教够了。
但它的话也的确点醒了她,失败惩罚并非儿戏
——她不能坐以待毙。
“晚餐邀约……公事借口行不通。”
她冷静地分析,
“私人名义更是天方夜谭。
那么,只剩下一条路——制造‘非正式’的、‘无法拒绝’的共处机会。”
一个地点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公司食堂。
是的,食堂。
一个看似毫无浪漫可言,却充满了战略可能性的地方。
首先,食堂是公共场合,降低了“刻意接近”的嫌疑。
其次,午餐是必需品,陆延舟再忙,总要吃饭(大概吧?)。
再者,拼桌行为在食堂相对常见,尤其是高峰期,可以利用“座位紧张”作为天然借口。
最重要的是,“共进午餐”听起来远比“共进晚餐”的攻击性小,更像是一种随意的同事交往。
虽然任务要求是“晚餐”,但系统并未明确规定环境必须高端私密。
将“晚餐”降维理解为“晚间之外的、主要的一餐”,或许……可以钻个空子?
毕竟,系统的任务是“共进晚餐”,但中文里“晚餐”有时也泛指晚上那顿饭,而午餐是“午餐”。
不过,沈墨卿决定赌一把,赌这个系统判定没那么死板,或者小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它似乎很期待看到任务完成。
“目标修正,”她在脑海中重新规划,“将‘晚餐任务’调整为‘食堂午餐拼桌行动’,作为前置试探和降级实践。
如果连午餐都无法接近30分钟,晚餐更是痴人说梦。”
行动计划迅速在脑中成型:
情报收集:摸清陆延舟去食堂的规律时间(如果他去的话)。
时机选择:选择食堂人流高峰期(约12:15-12:45),利用座位紧张实现“自然”拼桌。
执行方式:提前到达,选择靠近入口或打饭路线尽头的显眼位置(最好是双人小桌),确保陆延舟能看见空位。当他靠近时,用眼神或轻微手势示意空位,发出无声邀请。
话题准备:准备几个简短、中性、与工作或公司相关的话题,避免冷场,但不过分深入,保持轻松氛围。
...
第二天,沈墨卿便开始了她的“食堂侦察”工作。
她调整了自己的午餐时间,在12点到1点之间,分不同时段“路过”食堂几次。
经过两天低调的观察,她初步判断:陆延舟并非完全不去食堂,但频率极低,时间也不固定,大概一周会出现一两次,时间多在12点30分左右,且通常由特助林凡陪同,会选择靠窗的安静角落,快速吃完便离开。
“目标出现概率低,但非零。”沈墨卿在心中的计划书上标注,“需要耐心和运气。”
任务时限进入最后48小时。
沈墨卿决定主动出击,不能再等那个渺茫的“自然出现”。
第三天,上午11点50分,沈墨卿处理完手头紧急的工作,对助理交代几句,便提前离开了办公室。
她需要避开人流最高峰的前期,提前占据有利位置。
走进宽敞明亮的集团总部食堂,空气中已经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
她刻意绕开自己常去的区域,径直走向靠近高管专用电梯通道附近的一个用餐区。
这里相对安静一些,有几个精致的双人小桌。
她选择了一个位置绝佳的小桌——正对打饭窗口和入口方向,视野开阔,且旁边有过道,方便“目标”路过时能清晰看到她和空位。
打好一份简单的商务套餐(刻意选择了看起来比较健康、不会过于狼狈的食物),沈墨卿坐下,看似悠闲地用餐,实则全身的感官雷达都已开启,眼角的余光时刻扫视着入口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食堂里的人渐渐多起来,喧闹声充斥耳膜。周围的小桌陆续坐满,她这张双人桌的另一个空位,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
甚至有不相识的同事实在找不到座位,投来询问的目光,都被她以“在等人”为由礼貌拒绝。
心脏在胸腔里有些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
这种带着明确目的的等待,比等待一个重要客户的决定还要令人焦灼。
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
——陆延舟今天真的会来吗?
他会不会已经让林凡把饭送到办公室了?
12点25分。
就在沈墨卿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入口处出现了一道熟悉的高大身影。
陆延舟。
他依旧是一身熨帖的深色西装,身形挺拔,气场冷峻。特助林凡跟在他身后半步的距离。
两人正低声交谈着什么,径直走向打饭窗口。
沈墨卿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机会来了!
她迅速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看起来更自然些,然后用勺子慢条斯理地搅动着碗里的汤,目光看似落在食物上,实则紧密追踪着陆延舟的动向。
他打饭的速度很快,挑选了几样清淡的菜品。
然后,他端着托盘,目光习惯性地扫视用餐区,寻找空位。
就是现在!
当他的视线即将掠过她这个方向时,沈墨卿恰到好处地抬起头,目光与他有了一瞬间的接触。
她没有做出明显的邀请手势,只是微微侧身,让出对面空位的更多空间,
然后递过一个平静而略带询问的眼神
——一种在公共场合下,陌生人之间也会有的、关于“这个座位是否有人”的无声交流。
陆延舟的脚步迟疑一下。
他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不到一秒,又扫过她对面那个空位,以及周围确实已经座无虚席的环境。
林凡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低声对陆延舟说了句什么,大概是在询问是否要回办公室用餐。
沈墨卿屏住呼吸,成败在此一举!
陆延舟沉默了片刻,然后,出乎沈墨卿意料地,他迈开长腿,朝着她这边走了过来。
一步,两步……沈墨卿感觉自己的指尖都有些发凉。
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甚至挤出一个职业化的、略显疏离的微笑。
“沈总监。”
陆延舟在她面前站定,声音平淡无波。
“陆总。”
沈墨卿点头致意,语气轻松,
“这边有空位,不介意的话请坐。”
她努力让这句话听起来像一句纯粹的、出于公共礼仪的客套。
陆延舟没再多言,拉开对面的椅子,坐了下来。
林凡则识趣地端着托盘,在附近找了一个刚刚空出来的吧台座位,保持了距离,但又能在需要时随时响应。
成功了!第一步!
沈墨卿内心小小地欢呼了一下,但立刻提醒自己:
万里长征才迈出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是接下来的30分钟。
气氛……果然如预想般尴尬。
陆延舟坐下后,便专注于眼前的食物,进食动作优雅而迅速,完全没有要开启话题的意思。
周围的喧闹仿佛与他们这张小桌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沈墨卿暗自吸了口气,启动预案中的“话题A”。
“陆总,关于项目A供应商的二次审核报告,您看过了吗?
我觉得其中关于环保资质的部分,可能还需要再细化一下。”
她尽量让声音听起来自然,像是工作间隙随口的交流。
陆延舟抬眼看了她一下,简短回答:
“嗯。林凡已经在跟进。”
“……好的。”话题A,卒。
沉默再次降临。
只剩下餐具轻微的碰撞声。
沈墨卿不死心,尝试“话题B”:
“最近行业论坛上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讨论很热烈,陆总您怎么看未来监管的趋势?”
陆延舟咀嚼完口中的食物,拿起纸巾擦了擦嘴角,才开口:
“大势所趋,但具体落地还需时间。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关键。”
回答得无懈可击,但也直接把天聊死了。
话题B,卒。
沈墨卿感到一阵无力。
这家伙简直是话题终结者!
她准备好的那些中性话题,在他面前就像石子投入深潭,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时间才过去了大概十分钟。
剩下的二十分钟,难道要这样大眼瞪小眼地度过?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助攻”出现了。
“沈总监!陆总!好巧啊!”
一个略带惊喜(或者说,充满了八卦气息)的声音响起。
沈墨卿抬头,看到下属陈凯文端着堆成小山的餐盘,一脸“我终于找到组织”的表情站在桌旁。
“凯文。”
沈墨卿维持着总监的威严,点了点头。
陆延舟也只是淡淡瞥了一眼。
陈凯文似乎完全没感受到这低气压,他的目光在沈墨卿和陆延舟之间来回扫视,脸上写满了“我懂了”的兴奋,但又强忍着不敢表现得太明显。
“那个……陆总,沈总监,你们在谈事情吗?我不打扰吧?”
他嘴上这么说,脚却像钉在了地上。
沈墨卿正愁气氛尴尬,陈凯文的出现虽然突兀,但至少打破了僵局。
她刚想开口说“没事,坐吧”,才想起对面只有一个空位,而且已经被陆延舟占了。
陆延舟没说话,显然对这种打断不太满意。
陈凯文也意识到了座位问题,连忙说:
“啊,没位置了,我去那边找找。
沈总监,您要的下午会议资料我已经放您桌上了。”
他飞快地说完,又偷偷瞄了陆延舟一眼,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边走边忍不住回头,脸上的表情精彩纷呈,内心活动估计已经上演了八十集连续剧。
经过陈凯文这一打岔,气氛变得更加微妙。
沈墨卿趁机观察陆延舟。
他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似乎加快了用餐的速度。
是因为觉得不自在,想尽快结束吗?
她不能再等下去了。
必须再次尝试打开局面。
她想起之前观察到的一个细节,或许……可以冒险一试。
“陆总,”
她放缓了语速,声音放轻了些,
“您好像比较偏好清淡的菜品?这份清蒸鱼看起来不错。”
她指的是陆延舟餐盘里的主菜。
这已经略微触及了一点个人习惯的边界,但仍在同事间可讨论的范围内。
陆延舟拿着筷子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他抬眼,深邃的目光再次落在沈墨卿脸上,这次停留的时间比前两次稍长了一点点。那目光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嗯。习惯。”
他给出了一个比之前稍显“人性化”的回答,虽然依旧简短。
【叮!目标人物心动值 0.5%!当前心动值:1.5%!】
小爱欢快的声音在脑中响起。
有反应了!
虽然只有0.5%,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说明关注他的个人细节,比谈论枯燥的公事更有效!
沈墨卿内心受到鼓舞,正想顺着这个话题再聊几句,比如“食堂哪几个窗口的清淡菜式比较好”之类,陆延舟却已经放下了筷子。
他用餐巾纸擦拭干净嘴角,动作一丝不苟。然后,他看了一眼腕表。
“我吃好了。沈总监慢用。”
他站起身,语气恢复了惯常的疏离。
沈墨卿下意识地也看了一眼时间:
12点38分。从坐下到现在,总共不到十五分钟。
距离系统要求的30分钟,还差一大半。
“陆总……”
她几乎要脱口而出“再坐一会儿”,但理智硬生生刹住了车。那样就太明显了。
陆延舟微微颔首,算是告别,便转身带着林凡离开了食堂。
留下沈墨卿对着还没吃完的午餐,和脑中那个只完成了不到一半的任务进度条。
【任务“共进晚餐(午餐替代尝试)”未完成。
实际共处时间14分32秒,未达到30分钟要求。】
小爱无情地宣布。
沈墨卿叹了口气,放下勺子,顿时觉得眼前的饭菜索然无味。
虽然心动值意外地增加了0.5%,算是个微小收获,但核心任务失败了。
而且,通过这次尝试,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想要和陆延舟进行一场持续30分钟、哪怕只是流于表面的“共餐”,难度有多大。
“量变引起质变?”
她回想起自己刚才安慰自己的话,不禁苦笑。和陆延舟相处,质变似乎遥不可及,
而量变的积累,每一步都像是在坚冰上凿洞,艰难无比。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食堂策略宣告基本失败(至少短期内无法重复使用,否则意图太明显),她必须尽快想出新的方案。
晚餐……真正的晚餐……到底该如何破局?
她看着陆延舟离开的方向,眉头紧锁,再次陷入了沉思。
这场由系统强加、被她视为项目的“攻略战”,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而最大的挑战在于,她的“攻略对象”,是一个根本不按常理出牌,
甚至可能压根没想过要参与这场“游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