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上八点,沈墨卿正端坐在书桌前,专注地审阅着启明星科技刚刚发来的最新技术文档。
她的目光在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间游走,试图从中捕捉每一个细节。
窗外,夜色渐浓,突然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天际,紧接着几秒钟后,震耳欲聋的雷声轰鸣而至,仿佛要将整个世界撼动,震得窗户微微发颤,玻璃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沈墨卿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惊扰,抬头看了一眼窗外,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毕竟,夏季的雷阵雨在这座城市里再平常不过,她早已习以为常。
然而,半小时后,当又一道特别明亮的闪电再次划过夜空,仿佛要将整个天空撕裂时,整个公寓的灯光突然熄灭,电脑屏幕也瞬间变黑,四周陷入一片漆黑。
沈墨卿愣了一秒,大脑空白了片刻,才意识到停电了。
她下意识地伸手去摸桌上的台灯,却只触碰到冰冷的金属,没有任何光亮。
她摸索着找到手机,打开手电筒功能,微弱的光束在黑暗中显得格外珍贵。
公寓里安静得可怕,连平时习以为常的空调运转声也消失了,只有窗外的雨声和隐约的雷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氛围。
【突发环境事件!】
小爱的声音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甚至有些刺耳,
【建议宿主查看目标人物情况,制造互动机会!】
沈墨卿本能地皱了皱眉,想要拒绝这个建议。
在这种时候去敲陆延舟的门,未免太过刻意,甚至有些不合时宜。
但另一个念头却在脑海中迅速闪过——根据之前的观察,陆延舟可能对黑暗环境有特殊反应,这或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她走到门后,通过猫眼小心翼翼地看向对面。
陆延舟的公寓门缝下没有一丝光亮,显然也停电了。
令人不安的是,她隐约听到对面传来某种声响——像是东西落地的声音,又像是某种低沉的呻吟,让人心生疑虑。
犹豫再三,沈墨卿还是拿起手机和钥匙,决定前去查看。
她告诉自己,这只是邻里之间的正常关心,与系统任务无关,不必太过在意。
走到对门,她轻轻敲了敲门,声音尽量柔和:
“陆总?你还好吗?”
门内安静了几秒,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然后传来陆延舟的声音,比平时略显紧绷,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谁?”
“是我,沈墨卿。停电了,我想问问你这边是否需要帮助。”她的语气中透着一丝关切,但尽量保持平静。
门锁转动,门缓缓打开一条缝。
陆延舟站在门后,手机手电筒的光从下往上照着他的脸,在黑暗中形成诡异的光影,显得他的脸色比平时更加苍白,呼吸也略显急促,眼中闪烁着一丝不安。
“我没事。”
他的回答简短而生硬,明显是在逞强,试图掩饰内心的慌乱。
沈墨卿的目光越过他,看到客厅地板上有一个打翻的玻璃杯,水渍在手机光线下微微反光,显得格外显眼。
这个发现印证了她的猜测——陆延舟确实对黑暗有不适感,甚至可能在黑暗中感到恐慌。
“物业说可能是 lightning 击中了变电站,维修需要一些时间。”
她撒了个小谎,其实她还没来得及联系物业,
“我有些蜡烛,你需要吗?”
陆延舟沉默片刻,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点了点头:
“谢谢。”
这个简单的回应让沈墨卿感到意外。按照他平时的性格,应该会直接拒绝任何帮助,保持一贯的冷漠和独立。
但她知道,此刻的陆延舟,或许需要一丝温暖和安慰。
她回到自己的公寓,找出之前应急准备的蜡烛和打火机。
当她返回时,发现陆延舟的门已经完全打开,他正站在门口等她,身影在手机光线下显得格外孤独,仿佛一只迷失在黑暗中的困兽。
“进来吧。”
他说,声音比刚才平静了些许,但依旧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沈墨卿走进公寓,发现里面的布局与她的单位镜像对称,但装修风格截然不同——极简到近乎冷酷,黑白灰的主色调,几乎没有个人装饰品,像极了高级酒店的样板间,冷冰冰的,没有一丝烟火气。
她在茶几上点燃几根蜡烛,温暖的烛光顿时驱散了部分黑暗,给这冷清的空间增添了一丝暖意。在跳动的光影中,陆延舟的脸看起来柔和了许多,也年轻了许多,仿佛卸下了平时的伪装。
“你怕黑?”
沈墨卿轻声问道,小心地避免让这个问题听起来像评判,尽量让语气显得自然。
陆延舟在沙发另一端坐下,与她保持着一个礼貌的距离,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不是怕黑,只是不喜欢...不可控的环境。”
这个回答很符合他的性格,沈墨卿想。一个习惯掌控一切的人,自然会排斥任何失控的状态,因为这会让他感到不安。
“我理解。”她说,“我也不喜欢意外。”
两人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蜡烛燃烧的细微噼啪声和窗外的雨声作伴。
沈墨卿注意到陆延舟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敲击着,像是在焦虑地计数,这个小动作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小时候,我曾经被锁在地下室一整晚。”
陆延舟突然开口,声音平静得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但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痛苦,
“我父亲认为,恐惧是需要克服的弱点。”
沈墨卿屏住呼吸,不敢打断这难得的自我剖白。
这是陆延舟第一次向她提及个人往事,即使是如此轻描淡写,也足以让她感受到那段经历的沉重。
“那一定很可怕。”
她最终轻声回应,语气中充满了同情和理解。
陆延舟微微耸肩,这个动作在他身上显得有些不自然,仿佛他并不习惯表露自己的情感:
“后来我确实不再害怕黑暗了,只是养成了过度规划的习惯,尽量排除所有不确定性。”
沈墨卿想起他严格到分钟的工作日程,恍然大悟。
原来那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应对机制,是他用来保护自己的方式。
“我认为做好准备是明智的,不是弱点。”她说,语气坚定。
陆延舟转头看向她,烛光在他眼中闪烁,仿佛看到了一丝共鸣:
“你也这么觉得?”
沈墨卿点头:“在我的工作中,意外往往意味着损失。所以我理解你对可控性的追求。”
这一刻,一种奇妙的共鸣在两人之间建立。
他们不再只是项目合作伙伴,而是两个有着相似内核的个体,尽管外表截然不同,内心却有着相似的坚持和恐惧。
谈话间,窗外的雨声渐小,雷声也远去了,仿佛风暴已经过去。
沈墨卿注意到陆延舟的身体语言逐渐放松,手指停止了敲击,眼神也变得柔和。
“看来风暴过去了。”她说,语气中带着一丝轻松。
几乎就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公寓的灯光突然恢复,空调重新运转的声音打破了宁静。
突如其来的光明让两人都不适地眯起眼睛,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回到了现实。
沈墨卿吹灭蜡烛,站起身:
“电来了,我该回去了。”
陆延舟也站起来,送她到门口。
在明亮的灯光下,他又变回了那个冷静自持的陆总,刚才在烛光下的柔软仿佛只是幻觉,消失得无影无踪。
“谢谢你的蜡烛。”他说,语气恢复了平时的距离感,仿佛刚才的亲近只是错觉。
“不客气。”沈墨卿微笑回应,“周一项目会议上见。”
回到自己的公寓,沈墨卿靠在门上,回味着刚才的对话。
在黑暗中,陆延舟展现出了前所未见的一面——脆弱,真实,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完美的“人间AI”。那一刻,她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连接。
【目标人物心动值 2%,当前总值6.5%!】
小爱欣喜地汇报,
【黑暗环境有效降低了目标人物的心理防御!】
沈墨卿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记录这一进展,而是走到窗前,望着雨后天晴的夜空。
星星在洗净的空气中格外明亮,让她想起顾漫妮提到的天文馆。
也许,她应该更关注真实的连接,而非冷冰冰的百分比。
而在对面公寓,陆延舟站在重新亮起的客厅中央,看着茶几上已经凝固的水渍和那几根燃尽的蜡烛。
他很少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过去,尤其是那段关于地下室的记忆。
但不知为何,在刚才的黑暗中,向沈墨卿倾诉似乎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更奇怪的是,他并没有为此感到后悔或不安。
他走到书柜前,从最底层抽出一本旧相册,翻到一页——照片上是一个瘦小的男孩,站在天文馆的星空投影下,眼中充满惊叹。
那是他十岁生日时母亲带他去的地方,也是他记忆中少数纯粹的快乐时刻。
合上相册,陆延舟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对面公寓的窗户。
沈墨卿的身影在窗帘后隐约可见,像是在凝望夜空。
这一刻,两个习惯孤独的灵魂,在不知不觉中向彼此靠近了一小步。
而这一小步,或许比任何系统设定的任务都更加重要,因为它源自内心的真实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