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闻香识君意 > 第128章 瑕不掩瑜

闻香识君意 第128章 瑕不掩瑜

作者:糕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04:43:27 来源:文学城

日子更近深冬,路边的草已消失只留下干枯开裂的地皮,风一吹带来涩骨的冷意。沈香龄下车时拽了下披风,拢得更紧了些,身后的忍冬贴着沈香龄一齐下了马车。

她自从回六安城后,就马不停蹄地跟着沈馨宁一起外出采办买地。

今日跟着沈馨宁一同来到郊外,沈馨宁想圈下一块儿地种沉香,已寻到多处地方。今日得了信儿郊外有人想租赁庄子的消息,亲自来这边看下土如何。

她俩转了一圈,沈香龄对地上的泥土究竟是软是硬并无钻研,推拒喝茶的客套后,打算在庄子外头转转。

此处不算偏僻,没几步就看见了对面路边,站在一处庄子门口的杨太傅。

沈香龄眼睛一亮,赶忙上前行礼。

“见过太傅,好巧竟这儿遇见。您这么冷的天怎么在外头吹穿堂风呀?”

太傅眯了眯眼,直到她走近才看清是谁,笑着:“是香龄啊,许久未见,你怎么也在这儿?”

“我陪长姐来这边看下山地,租下来种些不值钱的东西。”沈香龄谦虚道。

“你们要种的那可不是什么不值钱的东西啊。”太傅捋了胡子,问,“你母亲近来可好?”

沈香龄笑笑:“劳太傅关心,母亲一切都好。这几日预备着宴席,整日里精神,不见劳累。”

说到宴席,太傅点头。

“是你的生辰快到了,如往年一般我会派人送礼去,我不喜热闹,就不去赴宴了。”

沈家自然也是给他递了帖子的,他一贯不喜觥筹交错的场合,却也没说过几句不好,毕竟给他递帖子告知一声也是尊敬他的缘故。

他不去才是常态。

沈香龄知晓并不觉得失落。

“曾经…这么多的女子中,现下也就你母亲这么拼命,许多人都屈居后院了。”他说着,眼里带着些黯淡的怀念,“若是她在,见了你母亲一定很高兴。”

沈香龄虽然听不懂,但“她”应当指的就是杨太傅的长女,也是杨太傅子女中唯一一个亲自用尽心力教导,在同孙家联姻后,生下孙慧病故的那位。

不明白她到底同母亲有什么渊源。

不过母亲曾提过一嘴,幼时得了机缘,认太傅作了义父,是这位杨家长女的义妹。当时塞沈香龄进宫学之时,母亲也私底下拜访过杨太傅,挤破头的地方有了太傅的相助沈香龄才能勉强进去。

只不过杨太傅家世太盛,母亲自宫学一事后也没再主动提及过,世人都不知晓。

其实沈香龄有时觉得她母亲很奇怪。

譬如她能明目张胆攀附的,她不会主动去说,却会暗里的示意。像谢家,她也未曾借着谢家的势力大张旗鼓地让谁相助,却会在别人说自己女儿幸得福报,得了谢家亲眼,但你要让她真的去求到人的面前,她又说不出口。

“太傅是在等人么?不如进庄子里等吧,吹风太久会头痛。”她说完,惊觉太傅真的老了许多。同自己幼时经常故作调皮逗弄孩子的样貌相去甚远。

明明去年看着还精神奕奕的,今日打招呼他眉眼一笑,皱纹耷拉下来压得让人觉得疲累,想要帮他提上一把。

一边的老管家也连连称是。

提到这儿杨太傅精神了些,摸着白胡子:“不是我不愿回屋待着,只是今日见得这位才子啊可是能匹敌谢钰的,这让老夫怎么坐得住?邀他来陪老夫手谈一二。”说到这儿想到什么,他食指在空中情不自禁地指点起来。“诶,说来也是奇了,他的字可同谢钰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我实在是满意的不得了。”

“想当年啊谢钰的一手草书,也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他颇为感叹,仰头望天直觉时光飞逝,白驹过隙。

沈香龄心里咯噔一声。

“一模一样?”

杨太傅点头:“诶——是,一模一样。”后几个字特意说的重了些,末了怕沈香龄不信,还让老管家将木匣拿来。

“他的楷书好看得不得了,但过于规矩敦厚少了些洒脱之意,我命他练了几个春秋的草书,这才勉强多了些意头,值得收进我的木匣里。”说完,拿着小木匣几近骄傲的上下摆了摆。

他叠起来的纸里很快就翻找出两张,比对着递给沈香龄,“你俩亲近,你且瞧瞧是与不是。”

沈香龄扯起笑意,她接过,终归是维持不住神色,皱起眉来。

杨太傅存着的旧帖不知是多少年头写的,纸张陈旧泛黄。右边这张新纸上的墨迹让沈香龄觉得很熟悉,她禁不住拇指紧捏。

说道谢钰,杨太傅挑眉,“诶,谢钰可从荆州回来了?”

沈香龄摇头:“还未,来了封信说让我不必等他过生辰,还在路上。”

他叹了口气。

“自从他游学归来,可从未见过我这个老人家了。前些时日在内阁我还见过他写的折子,倒是笔力不似从前,少了圆滑,反而锋利更多些。”

“尤其是笔画转折顿笔、送笔之时太着急,情不自禁就喜欢逆峰。”太傅关切地问,“是不是那谢照夜又成日里念叨他?这么好的儿子,还想着再逼一逼,真是不知足。”

杨太傅言毕,不赞同地摇摇头。

沈香龄只是疑惑:“他的字…”她沉默了一瞬,“他的字我当然见过,还是同从前一模一样的。”也不知是说给太傅还是说给她自己听,望着杨太傅期盼着也能得到他的认同。

“啧,香龄,这都快成亲了,竟看不出来?”他打趣着,头头是道,“字如其人,写字要静心,这才能写得出一手好字。心手相应,方可书成,这都是多少年前教过你的,浑给忘了。”

杨太傅老夫子的习惯又出来了,他絮叨着,也不恼香龄。从木匣中挑挑拣拣勉强选了张谢钰从前的字帖,将沈香龄的手上两张纸张都拿回来。

“你拿回去比比看。”他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同他好好说,不必逼得自己这么紧。谢非池只认仕途,谢钰可不是,他只想做些实事。他可是认了老夫做老师,他不愿做的事,谢照夜再如何,可越不过我去。”他调皮地眨眼,“好歹是个太傅不是。”

沈香龄接过那张杨太傅勉强找出来的字帖,她小声地说:“还是皇上的岳祖父。”

杨太傅两只眼睛调皮地眨了眨哈哈笑了两声。

“诶——嘘。”

沈香龄习惯了杨太傅的调皮,收下薄薄的纸条,心里却是沉甸甸的。

“太傅细心,香龄多谢太傅挂念,我回去会好好宽慰他的。”

杨太傅摆摆手,“你呀多体贴体贴他便是。他虽面上不显,一幅心如止水的模样,其实心眼子多,想得也多。只在你身边会好一些。”

她闻言想起从前,含羞地勾唇,很想同杨太傅告状,他对着自己明明也心思极多。

“香龄省的。”

那边庄子里的人来寻沈香龄,沈香龄同杨太傅告辞前仍是叮嘱着他尽快回屋,可太傅执拗怎么也不肯,沈香龄叹了口气,想着,下次进宫必定会向皇后娘娘偷偷告上一状。

幼时杨太傅管着她,偷摸地同母亲长姐告状自己如何调皮。今日逗狗爬树掉到池塘里,明日满脸墨迹沾得满屋子人身上桌上到处都是。现下自己倒是能一一还回去。

她走后没多久,一马车悠悠踏来在庄子前停下,一双修长白皙的手撩开帘子,杨太傅第一眼就瞧出,此人并不是弱不禁风的文人,这双手骨节分明,修长有力。

帘子下,一张熟悉的丹凤眼露出来,杨太傅心下一惊满意之情又满上来些,长得倒是同谢钰相似,都是淡定自如的翩翩公子。

很快杨太傅微微皱起眉。

哎呀,白圭之玷!这人竟然是个跛子!

他很快收拢起神色,依然是眉眼弯弯的温煦表情。

闻君安拄着手杖踉跄了一下,下了马车就见一个慈眉善目的精神老头站在门口,端看衣着便知应当是个富贵老人家。

这老头穿着墨色的长袍,头上皮革作冠插着一只短粗的木簪。衣袍上黑色的绣纹不掺金丝银线,料子看着顺滑泛着光泽。

马车被老管家派人迎到一旁停好,马夫很年轻,眼神却很锐利,他将马绳递给下人,低着头被迎走。

几日前有人一直在暗地里探寻他的消息,闻君安很警惕,以为是自己招惹上了什么人。又担忧是不是从前认识自己的,于是思虑之后,让闻逸一同陪他来赴约。

他不卑不亢,行礼道:“小辈见过…老翁。”

杨太傅捋了捋胡子:“倒是让老夫久等。废话不多说,天冷我们就先进屋吧。”他咳嗽两声,转身嘀咕着,“冷得不行,倒也不亏。”

闻君安不明所以。

这人走的快,自顾自地也不说一下自己何身份。他打量着四周,只觉得此地是个寻常修养的乡下庄子。

杨太傅没让人告知他的身份,同闻君安只说知他中了解元,遂请他来乡下把酒言欢,表达结交之意。

闻君安稍稍放下警惕,想要结交的人很多,他进六安城之后陆续有人想要与他会见。

上了酒和菜,他兴趣寥寥,搓了下手指,上面还有雕刻玉留下的砂砾感。

老翁很是健谈,闻君安即便话少,出于礼数也不会让老翁的话落空。

一来二去倒是聊了起来。

喝了酒,这老翁激情昂扬,问他为何敢在卷纸上写皇上的不是。

闻君安只回道:文死谏武死战,既然想好了要做官,便不要胆怯,若是退一步,那将会有一万步要退。

说完,老翁更是激动,走过来连连拍着他的胳膊,只道不错不错,有境界。

他的手劲很大,闻君安看着文弱,实则健壮倒也未动一分。两人坐在一处,闻君安彻底明白过来,想必这老翁是个官,说的话都是实话,是真得看上自己了。

他放松下来,并不紧张,他并不想攀附关系,科举而已,靠自己就行。也没有升起厌恶之心,只单单几面,虽私下里结交不算正义之举,可他并未出言不逊、也未表明身份,想来也不喜攀附之人。

周遭也无美女相伴,不是个沉溺酒色之人。

闻君安放下心来,便以以礼会友的心态同他交谈。

“你应当不知朝中最近出了一桩大事,有人贪污恐是要被抄家流放。正好那日我瞧见你写的关于贪污的问策,觉得极好。”

闻君安恍然大悟,原来是山长替他结识的人脉。

他淡淡道:“闻某还未入仕,这几日埋头苦读还真是不知此等大事。”

老翁安慰着:“不必紧张,此处只你我二人。老夫只是觉得你敢在开头就写此事应让皇上上行下效实乃胆大,老夫佩服。许多入仕之人寒窗苦读,都是聪慧之辈,但敢张嘴,敢忤逆之人甚少。”

闻君安静了一瞬,却摇头:“闻某惶恐,担不起老翁您的敬佩。”

言毕,老翁有一瞬的停滞。

“闻某本想写,做官之人怎会两袖清风?这大周当官之人没有过千也有过百,又能找出几个廉洁奉公之人?只是贪多贪少罢了。贪财好色为百姓多做实事之辈也有,贪钱财少混吃等死之徒也有。”

“只是生杀大权握在皇上的手中,想要查抄自然就会下旨,必然会有所获。即便账本做的再精细,又如何没有漏洞?”

他说完执起酒壶倒在老翁的酒杯里。

“可闻某仍然是不敢将真心之言写在卷纸之上,而是字斟句酌写下一些体面之言。”

老翁盯着那弯曲的壶嘴,复又咧嘴一笑。

“你倒是直白得很,看得也透彻。”他有些激动,屈手搭在他的胳膊上,探身问,“那你可觉得这世间不公不法,世态炎凉?”

没来由的闻君安顿住,他心里有股莫名其妙的泄气之意,他摇头,“我曾经应当是悲愤的。可如今却想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为何要愤愤不平?只要有人就有贪念,是没有办法割舍的。什么时候钱财不重要了,自然又有重要的东西补上,代代如此。若要提前预设答案,那怕是无人会生还。”

“水至清则无鱼,至清之人若能遇见应当珍惜。浊水乃世间常态,不去适应也别太过轻蔑。”

“我管不了旁人,自己做到无愧于心,公事公办不偏私,还管他什么浊与清?皇上查抄的只要不属冤案错案,少了一个贪污受贿之人,对百姓都是好事一桩。何乐而不为?反而忧愁什么世上如此之类众多云云,太过推诿靡靡。”

老翁深吸了口气,想来这位闻公子在人世间曾受过历练挫折,少了些少年意气。他似是很满意,眯着眼拍了拍闻君安的胳膊:“是,若要过分探究人心,只会陷入死路。就是要洒脱些,看淡些,在官场上才能自如些。”

闻君安又是一愣,心里喃喃着老翁所言。

言毕,见老翁伸出食指一点,加上一句,“哦,还是得加上敢于直言。”

二人聊至夜半,也不知是真醉还是假醉,老翁送他出门之时,摸着胡子,终于问到他最想问的问题。

“闻公子,老夫见过的大才如过江之鲫。各人都有所求,老夫见你没有口腹之欲,没有攀附之心,那你参加科举是为何啊?”

这话问得很奇怪,就这么一面如何能看出没有攀附之心?闻君安觉得这老翁是在故意试探。于是提醒着:“老翁说笑,只不过单单一面,老翁哪能看出闻某并无攀附之心?”

他说完转身,挂在门上的灯笼照着老翁的脸,他须发皆白,橙红色的光却让人看着暖暖得。

犹豫片刻,把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咽了回去,还是说了实话。

“科举为的是选才,能人之士为皇帝所用,为百姓所用,在其位谋其政。闻某也有所求,若是能完成心愿,到时不管皇上委任何位,闻某都会尽心竭力。”

杨太傅一愣,笑了笑,不知是不是酒喝多了,回光返照,竟觉得此景十分熟悉。

“你这是前路茫茫,不知所求啊。”

闻君安呆在原地。

“是,也不是。闻某说了,某有所求。”

“你所求之事于老夫问询之事,并不是同一件。”他从台阶上走下来,灯笼的火光照在他的身后。“老夫问你仕途,你不答,只说有所求。男子所求之事无非二件,成家、立业。”

“既然无暇思索前路,那想必是想成家了?”

闻君安目光闪烁,他笑而不语。

不知老翁对此事的看法,纵使是岳麓书院看门的也总是会说沉溺女色会阻碍仕途,甚至于说情深不寿。好似多情才是值得男子骄傲的本色。

他并不这样认为。

若能坚持爱一人,也自可以坚持做一个好官。

世上诱惑之事颇多,专一二字多么珍贵,若于女色上轻易动摇,又如何面对钱财权力?

杨太傅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似寻常人一般教训他,而是认同道:“家,居也。处,止也。前路茫茫,有家所依,便可什么都不惧。夫妻和睦内心安定自然就会有所求外。”

“你心中迷茫困顿,想要成家、愿意成家是桩好事。”他同闻君安对视,垂老的皱纹压得他的额头,眼睛却亮的似天上的明月,不知为何有些哀愁,“老夫就不送了。今日与闻公子是一见如故。今日老夫聊得尽兴,倒是没想起与你手谈,那便下次再见。若是有了难处竟可来此处寻我,我定会帮你。”

“闻公子记得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说完他拍着闻君安的胳膊,让他离开。

闻君安扶了扶胳膊,无奈笑笑:“多谢。”

老管家手搭着披风走了过来,他盯着闻君安一瘸一拐的身影,直到他上了马车走远,才暗暗地叹了口气。

杨太傅摆手并不想穿披风,老管家扶着他走向屋内,听见太傅问:“方才为何叹气?”

“大人看来甚是满意?几日前见得那几位,用完膳您就请他们走了。”说完,老管家垂着眉眼,语气带着些怜悯,“就是可惜了此人是个跛子。大周当官之人不是要容貌端正,他……”还未说完,杨太傅诶了一声。

“这有什么?他这长相定是没问题的,若是他真有才干,到时得个魁首榜眼什么的,这等小小缺点不足挂齿。”他点评着,最后落下重重的四个字,“瑕不掩瑜。”

“无妨。”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8章 瑕不掩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