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未曾堪破 > 第3章 赤道而来的风

未曾堪破 第3章 赤道而来的风

作者:英格里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2 08:14:53 来源:文学城

苏在衡在清晨五点半准时醒来,比科考站的起床铃还早一个小时。

窗外依然是一片漆黑,只有科考站的灯光在雪地上投下昏黄的光晕。极夜尚未完全退去,白昼遥不可及。

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听着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以及远处冰川崩裂的闷响。这些声音已经成为他生活的背景音,如同心跳般熟悉。

但今天,某种不同寻常的悸动在他胸腔里蔓延。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这种陌生的不安。

——新队员抵达的日子。

他起身,动作利落地整理床铺,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洗漱,穿衣,一切都在沉默中进行,如同进行某种仪式。

镜子里的人影面色冷峻,眼神警惕,仿佛即将面对的不是一位新同事,而是一场战役。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他已做好了万全准备。

七点整,他出现在控制室,开始每日的例行检查。各项数据正常,设备运转良好,通讯信号稳定。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滑动,目光专注,试图用熟悉的工作驱散心中那份莫名的焦躁。

他……有点紧张。

“起这么早?”赵启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副站长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靠在门框上打量着他,“紧张了?”

苏在衡没有回头,继续盯着屏幕,没人注意到他的指尖微顿,“只是例行检查。”

被发现了……

赵启轻笑一声,走进控制室,将另一杯咖啡放在控制台上。“得了吧,我在费而别克里干了十二年,从没见过你在新人抵达日提前几小时起床工作。”

苏在衡终于转过身,接过咖啡,抿了一口。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一丝清醒。“气象数据更新了吗?直升机能否准时抵达?”

“一切正常,预计十点三十分抵达。”赵启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忍不住再次提醒,“听说这小子在学院里是个风云人物,专业能力很强,就是性格有点...过于活泼。”

苏在衡没有回应,只是将咖啡杯放在控制台上,转身走向通讯设备。“我再去检查一遍应急设备。”

“在衡,”赵启叫住他,语气变得严肃,“给他一个机会。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竖起高墙。”

苏在衡的脚步顿了顿,没有回答,径直离开了控制室。

机会吗?可我……还没有做好准备。

……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他把自己埋在工作中,检查了科考站的每一处角落,从储备库到发电机房,从实验室到医疗站。他需要这种身体上的忙碌,来分散那些不受欢迎的思绪。

九点三十分,他回到房间,换上正式的科考站制服。镜子里,深蓝色的制服衬得他的肤色更加苍白,眼神更加深邃。他尝试调整表情,想让自己的神态看起来不那么冷硬,但最终放弃了——那不是他,也永远不会是。

十点整,他站在科考站门口,等待直升机的到来。其他几名队员也聚集在此,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的情绪。在费而别克里,每一个新面孔都意味着变化,意味着外面世界的一丝气息。

“听说他是海省人,”李铭扬兴奋地说,“真难想象从热带地区来的人怎么适应这里的严寒。”

“适应不了就离开,像上个季度那个德国小子一样,”年纪稍大的气象学家安德烈哼了一声,“极地又不是游乐场,不是让他来玩的。”

苏在衡沉默地听着这些议论,目光投向远方的天空。在那里,一片白茫茫的天地交界处,一个小黑点正缓缓变大。

直升机的轰鸣声最初只是微弱的震动,随后逐渐增强,最终打破了科考站惯常的寂静。

他,要来了。

苏在衡不自觉地挺直了背脊,双手在身侧微微握紧。

直升机缓缓降落在科考站前清理出的平台上,旋翼卷起的狂风将地面的积雪高高扬起,形成一场小型暴风雪。机身上的国旗在狂风中剧烈抖动,舱门上的冰粒被震落,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舱门打开,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只穿着厚重雪地靴的脚,试探性地踩在积雪上,然后是另一只。接着,一个巨大的、贴着各种彩色行李贴的背包被人从舱内推了出来。那些行李贴五花八门——有热带海滩的风景,有地质锤的卡通图案,甚至还有一个咧嘴大笑的菠萝。

嗯,很……特别。

这是苏在衡对他的第一印象。

背包的主人随后跳下直升机,动作灵活得与那庞大的行李形成鲜明对比。他穿着一件亮橙色的冲锋衣,在这片白蓝为主色调的世界里,像一簇跳跃的火焰,几乎刺目。

他站稳后,深吸一口凛冽的空气,脸上随即绽开一个毫无保留的灿烂笑容,仿佛这不是地球尽头的荒原,而是他期待已久的度假胜地。

苏在衡站在原地,看着那抹橙色向自己靠近。他注意到沐霖的步伐轻快有力,在积雪上留下深深的脚印;注意到他环顾四周时眼中闪烁的好奇与兴奋;注意到他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画出欢快的弧线。

“苏站长您好!”沐霖在距离他两步远的地方停下,利落地伸出手,“我是新来的地质勘探员沐霖,如沐春风的沐,甘霖的霖。”

“以后,请多多关照。”

苏在衡迟疑了一瞬,才伸手握住那只手。掌心传来的温度让他微微一怔——如此温暖,几乎烫人,在这寒冷的冰川,他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苏在衡迅速收回手,点了点头:“苏在衡。欢迎来到费而别克里。”

他的声音比预想的还要冷淡,但沐霖的笑容没有丝毫减弱。相反,那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苏在衡,目光直接而坦诚,没有任何掩饰或畏惧。

“这里的空气真是太棒了!干净得像能把肺都洗一遍。”沐霖又深吸一口气,转头望向远处绵延的冰川,“那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冰盖吗?太壮观了!”

“你先熟悉环境和工作流程。”苏在衡打断他的兴奋,转身指向科考站主入口,“李铭扬会带你到宿舍,一小时后我在会议室给你做入职简报。”

沐霖眨眨眼,依然笑着:“没问题,苏工!我会尽快熟悉一切,绝不拖大家后腿。”

苏在衡微微颔首,示意李铭扬上前帮忙拿行李,自己则转身准备离开。他需要一点空间,一点距离,来消化这个年轻人带来的冲击感。

他,很特别……

“苏站长!”沐霖叫住他,从背包侧袋掏出一个密封的金属罐,“我从家乡带的咖啡豆,听说您是咖啡爱好者。算是...一点见面礼。”

苏在衡看着那罐咖啡,没有立刻接过。他的确喜欢咖啡,但这个信息不应该出现在一个新队员的资料里。他抬眼看向沐霖,目光中带着审视。

沐霖似乎看穿了他的疑虑,笑着解释:“赵副站长告诉我的,说如果能带点咖啡豆来,站长可能会对我印象好点。”

苏在衡这才接过那罐咖啡,指尖不经意间擦过沐霖的手,那温度再次让他感到不适——或者说……是过于舒适,反而让他……无所适从。

“谢谢。一小时后见。”

他转身离开,步伐比平时更快,也更荒乱,只不过大家都在迎接新成员,无人在意。

回到控制室,他将那罐咖啡放在桌上,站在那里久久凝视。罐身上贴着标签,上面画着一棵椰子树和一轮烈日,与窗外冰天雪地的景象形成荒谬的对比。

赵启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见到我们的小太阳了?”

苏在衡没有回头:“你告诉他我的喜好了?”

“总得给人家一点讨好冰山的机会嘛,”赵启轻笑,“怎么样,是不是像一股赤道的风刮进了咱们这个冰窖?”

苏在衡终于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太吵了。”

他太热情,让我有些……不太适应。

“得了吧,你只是不习惯这么鲜活的生命力,”赵启摇摇头,“我敢打赌,不用三个月,他就能把你那层冰壳敲开一道缝。”

“无聊。”苏在衡拿起数据板,准备前往会议室。但在离开前,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将那罐咖啡悄悄塞进了口袋里。

……

一小时后,苏在衡站在会议室前方,身后是费而别克里的区域地图和各种规章制度,密密麻麻,让人头皮发麻。

当沐霖准时推门进来时,他已经换上了科考站的制服。新队员的制服还未下发,这件显然是李铭扬临时找来的,但这件深蓝色外套依然掩不住他身上的活力。

他对工作,充满干劲。

“请坐。”苏在衡指了指桌旁的椅子。

沐霖乖乖坐下,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和笔,姿态认真得像个小学生。这种反差让苏在衡愣了一下——他原以为沐霖会是那种散漫随性的人。

“费而别克里科考站建于1973年,主要进行冰川学、气象学、地质学和生态学监测...”苏在衡开始按照既定流程介绍,声音平稳,没有任何起伏。

他详细讲解了科考站的各项规定、安全准则和工作安排,目光偶尔扫过沐霖,发现对方正专注记录,时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他是个认真的人,苏在衡是这样认为的。

“极地环境不是游戏场,”苏在衡加重了语气,“任何疏忽都可能致命。去年,一名研究人员因未按规定携带应急设备,在距离科考站仅五百米的地方失温身亡。”

他故意说出这个残酷的事例,想看看沐霖的反应。但出乎意料的是,沐霖没有表现出恐惧或不安,而是认真地点点头:“我明白,苏工。在来之前我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尊重极地、敬畏自然是我们这行的第一课。”

尊重极地,敬畏自然。

苏在衡沉默了片刻,继续他的讲解。一个小时的简报结束时,他不得不承认,沐霖的专业知识和认真态度超出了他的预期。

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还有什么问题吗?”最后,他照例问道。

沐霖放下笔,思考了一会儿:“只有一个问题——科考站最好的观星地点在哪里?我听说费而别克里的星空是北半球最清晰的。”

这完全出乎苏在衡的意料。他预计的问题是关于工作安排、研究设备或者轮休制度,而不是观星。

“观测平台东侧,”他最终回答,将他之前常去的观测地点告诉了他,“那里光污染最小。”

沐霖的眼睛亮了起来:“谢谢您!我一直想亲眼看看北极星的位置,在海省根本看不到。”

简报结束后,苏在衡看着沐霖离开会议室的背影,那件不合身的制服依然掩不住他与生俱来的活力。像一股炽热的风,赵启说得对。而这股风已经开始搅动费而别克里停滞已久的空气了。

下午,苏在衡在走廊上遇见了正在熟悉环境的沐霖。他站在科考站的历史照片墙前,专注地研究着那些黑白影像。

“这是第一任站长吗?”沐霖听到脚步声,回头问道,眼神明亮。

苏在衡走近了些,看向那张照片:“是的,伊万·彼得罗夫教授。他在这里度过了整整十年。”

“真了不起,”沐霖的声音里充满敬意,“在那个年代,这里的条件一定比现在艰苦得多。”

苏在衡有些惊讶于沐霖的洞察力。大多数新队员只关注最新的设备和舒适的生活区,很少有人对科考站的历史感兴趣。

“他死于一次冰川勘探事故,”苏在衡不自觉地多说了几句,“为了救他的年轻助手。”

沐霖转过头,目光与苏在衡相遇:“值得吗?用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命换一个年轻助手的生命?”

这个问题再次出乎苏在衡的意料。他沉默了片刻,轻声道:“彼得罗夫教授生前常说,在极地,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同等重量。”

沐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再次转向照片墙:“我希望自己能配得上站在这些巨人曾经站立的地方。”

这句话在苏在衡心中引起了奇异的共鸣。一年前,当他第一次站在这面照片墙前,心中也有过同样的想法。

“你会适应这里的。”苏在衡说,然后意识到自己的语气几乎算得上温和,立即补充道,“只要遵守规定。”

沐霖转过头,送给他一个大大的微笑:“谢谢您,苏工。我会努力的。”

那天晚上,苏在衡站在自己房间的窗前,望着外面再次开始飘落的雪花。他的手中拿着那罐咖啡,指尖摩挲着标签上那棵可笑的椰子树。

沐霖的到来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他感到一种久违的躁动,一种对变化的恐惧。

远处,他看见观测平台上有一个橙色的小点。沐霖站在那里,仰头望着刚刚出现星星的夜空,身影在漫天风雪中显得既渺小又坚定。

苏在衡放下窗帘,将咖啡罐放在床头柜上,与那张倒扣的相框并列。

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如今共同存在于他的私人空间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