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唯有香如故(双重生) > 第34章 第 34 章

唯有香如故(双重生) 第34章 第 34 章

作者:穆朝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13:34:43 来源:文学城

因当今圣上偏爱羯鼓,立秋之时,便增设了一个专为复兴羯鼓的乐府,值房就设在文华殿主敬殿的厢房内,云宓任乐府的掌乐典使,负责重振羯鼓的辉煌。

羯鼓其实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胡乐,盛于唐,但许多自唐朝流传下来的羯鼓乐谱都失了传,保留下来的也诸多破损,难以复原,故又令翰林院着人协助云宓收集修复羯鼓乐谱。

翰林院本有对礼乐文献整理之责,岳昂接到圣谕后,当即指派了一位精通古籍校勘的翰林子弟前往襄助云宓。

除了翰林子弟的协助,另还有一样精通羯鼓的太常寺乐师阮永。

这会儿云宓与阮永正准备前往文渊阁查阅古谱,门口走进来一人,云宓抬眼望去,不由愣住。

在听到阮永与来人相互见礼,她方跟着唤了声“周翰林”。

云宓不是没有想过翰林院来的人有可能会是周砥,但她还是侥幸地想,翰林子弟那么多,应该不会那么巧偏偏派周砥过来。

直到这会儿见到他迈步进来,方觉这世间的无巧不成书。

虽然之前周砥帮过她许多忙,可到底两人之间横亘着一段前世夫妻的关系,若日日待在一处,总是不自在的。

好在有阮永在,至少没让她与周砥两人孤男寡女的。

即来之则安之,云宓将要去文渊阁查阅古谱之事跟周砥说了,三人便一同前往。

待到了文渊阁,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古籍文献上,三人主要查阅的《羯鼓实记》乃唐朝人明澄所著,只剩半部残本,且破损严重,若想恢复里面的乐谱,显得十分困难。

但《羯鼓实记》是史上记载最多且最全的羯鼓乐谱,里面不光有曲谱,还有许多有关羯鼓的前人秩事,是复兴羯鼓乐的必要书籍。

云宓将《羯鼓实记》残本摊在案上,指尖悬在破损的曲谱上方寸许,很是惋惜地道:

“《春光好》末段这三拍,虫蛀处恰恰吞了调式转折的标记。”

“看这里。”周砥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执起案边竹镊,小心翼翼挑起粘连的纸页,残卷裂隙间竟露出一列小字旁注,他俯身细辨:

“‘换杖急催,声若碎玉’,这八字批注当是玄宗朝乐工的手迹。”

云宓不禁看过去,指尖刚触到他所指的残页边缘,周砥另一只手便覆了上来,青年修长的手指压住页角另一端,两人离得极近,他袖间清淡的冷香毫无痕迹地掠过云宓鼻尖。

云宓缩回手,衣袖带起的风令手边的残页微微一颤,兴许是自己收手的动作太过刻意,她下意识地抬眼,便与他四目相对,接着又别扭地侧过脸避开他的视线。

前世的她很是迷恋他身上这股清冽幽远的香气。

每当靠近他时,那气息若有若无地飘来,她会屏住呼吸,贪婪地捕捉那丝冷香,在心里泛起一阵阵酸涩又卑微的幸福感。

那时她总喜欢赖在他的书房,送上一碟点心或一盏羹汤,她会扬起最明媚的笑脸,声音刻意放得又轻又甜,生怕惊扰了他,却又无比渴望能得到他一丝注意。

他却连眼皮都吝于抬一下,每次只淡淡地“嗯”一声,或客气地道声谢,之后她连同那些点心羹汤,便成了书房里一粒不被看见的尘埃。

直到有一日,她给他送完自己亲手做的桃酥,回去后发现自己掉了东西在观澜院,当她回头去拿时,看见司棋司墨端着她送的桃酥坐在院子里吃,司墨道:

“少夫人做的桃酥真好吃,公子不尝一下真是可惜。”

司棋道:

“少夫人送的东西你何时见公子吃过?最后不都进了你我的肚子。”

她愣在原地,最终默默回了蒹葭院。

立于二人对面的阮永浑然未觉两人之间的微妙,拍掌笑道:

“妙极!既有演奏要诀,我可试奏看能否还原曲调。”

他当即取来羯鼓横置于膝上,照着残谱叩击。

鼓声初时有些滞涩,待周砥以朱笔补全缺失的节奏符,阮永再击时竟迸出清越金石之音,恰似注解所言的“声若碎玉”。

云宓当即执笔于素绢上誊录修复后的曲谱,时而还与阮永论辩叩击之法。

里面最棘手的当属《秋风高》序篇。大半曲谱残破难辨,唯余“散序十八拍”五字题注。周砥凝眉翻检《太平御览》乐部类书,看能否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这时云宓忽然指着卷末一处蛀痕道:

“这墨点走向有些古怪……”

周砥便取来西洋进贡的凸透镜映照,蛀痕在镜下竟显出行云流水的笔势残影——正是失传的散序起调!

“是拓印留下的潜痕。”说着便将那些文字校勘出来写于纸上。

云宓拿过来一看,有些激动,“此拍当用反抡杖法,音如裂帛。”

阮永一听随应声击鼓,裂空之音一时惊起檐外栖鸟。

《羯鼓实记》因缺失严重,残存的一部分经过三人半个月的努力虽修复了一半,但还有大半部分于现有的史料里再也无法考究。

阮永提出想要彻底修复《羯鼓实记》以及复兴羯鼓乐,唯有外出采风,去羯鼓兴盛之地考查探究,看能否得到一些线索。

云宓与周砥都表示同意,于是三人将此决议上禀明昭帝,明昭帝自然没什么意见,只要他们能将羯鼓乐重新发扬光大,无论做什么都会予以支持。

温宜公主听闻他们要外出采风,便嚷着也要跟着一起去,帝后想着温宜也酷爱羯鼓,便让她出去见见世面也好。

八月中秋一过,云宓带上了绿萼和云泽,温宜也带着平日贴身伺候的两个丫头玉笛和玉箫,周砥则带上了冬阳。

因有公主随行,明昭帝还派遣了护卫十二人,宫中御医一名,防止途中突发疾病时有人医治。另外再加赶车及押运行装的一应车夫,一行二三十人于八月十七日从京城出发。

规划的路线,先从京城南下前往河南府,也就是唐时的洛阳。

洛阳乃明澄的故乡,晚年曾任洛阳令,并卒于任上,此次的任务主要是探访明澄的后人,看是否能从明家后人手上找到一些与《羯鼓实记》有关的文籍。

待洛阳的探访结束,一行人还会继续西行去往唐时的都城——长安。为现在的西安府。

据说唐玄宗尤爱羯鼓,称羯鼓为“八音之领袖”,更留下“羯鼓催花”的秩闻。

到大乾时,羯鼓虽不再盛行,但并没有失传。长安定然会有更多关于羯鼓的故事。

只天公不作美,队伍行了两日,出了京城行至定河桥段就遇上大雨,被一队施工的差人告知此地因连日大雨,前方官道崩塌,暂时无法通行。

不得已之下,一行人只能暂时歇在就近的驿站。

因为大雨再加道路不通,逗留驿站的客流众多,房间有限,故云宓和温宜安排在一个房间,三个丫头要随时伺候主子,庇邻又没有多余的厢房,也只能与她们挤在一间。

周砥、阮永、董太医三人也挤在一间,云泽和冬阳住一间下房,其他护卫以及车夫则被分别安排在了兵房和马厩。

待安顿好,驿卒送了热茶上来,退出门后,绿萼正准备关门,在听到刚出去的驿卒唤了声“李大人”,不由往外一瞧,见到走廊里正与驿卒迎面走来的男子时,当即回过头来朝云宓说道:

“姑娘,李大人也在这里。”

云宓一愣,快步来到门口,便见到披戴着斗笠蓑衣、身上的官服半湿、靴子裤管均沾满泥水的李康。

这会儿他正跟驿卒点头示意,接着推开了隔壁房间的门。

“李大人?”

云宓惊讶地唤了一声。

李康转头一看,同样面露惊讶,“云姑娘?你怎会在这儿?”

云宓绽开笑靥朝他走了过去,李康看了看又脏又湿的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地后退半步,“抱歉,我身上太脏了。”

云宓关切道:

“李大人先进去换一身干爽的衣裳,可别着了凉,晚些我再跟李大人叙话。”

李康随朝她揖道:

“失礼了。”

待李康进房关上了门,也回到自己房间的云宓被温宜拉着一脸好奇地问:

“云姐姐,他是谁呀?”

“他乃工部主事李康,是我兄长的挚交好友。”

“哦~难怪云姐姐跟他这么熟。只他怎么那副模样?”

云宓也感好奇,刚才看他浑身湿着,又不便多问。

待两人刚喝完一盏茶,门外便响起两声礼貌的轻叩,绿萼去开了门,门口李康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雪灰色直身站在那里,见到云宓和温宜走出来,便朝两位姑娘见礼。

温宜也不管与他认不认识,一副自来熟的口吻:

“你刚才做什么去了?怎如此狼狈?”

李康并不认得温宜,只以为是与云宓同行的朋友,便回道:

“在下刚才正带着人在外疏通河道,不慎脏了一身。让两位姑娘见笑了。”

因房里都是女眷,尤其有公主在,云宓也不便请他进去坐,便只站在门口跟他说话,“李大人何时到这里的?”

“有十来天了。近来这里连日暴雨,百姓受灾,圣上命我前来勘察河道,治理水患。”

“那现下怎么样了?”

“已在极力疏通,定河两岸的百姓也都已妥善安置,崩塌的官道也在紧急抢修,只这雨不知下到何时,路面随时会有塌方的情况发生,不知两位姑娘何故到此?”

云宓随将外出采风之事告知了李康,李康在听说还有周砥一起随行时,心里不由一抽,极力掩饰住面上的不安。

三人说话的声音似乎惊动了离他们不远的周砥、阮永、董太医他们,三人开门走出来,周砥见到李康也感意外。

前段时间圣上命李康外出勘察西南一带的河道他是知道的,只没想会凑巧在这里碰上。

都是熟识之人,周砥便将李康迎到自己房里去了,向他了解道路维修之事。云宓和温宜也跟了过去。

待大家说完了话,云宓跟着李康一起出了门,在李康准备走往自己房间时,云宓叮嘱:

“雨急路滑,李大人平日在外可要注意安全。”

看着外面久下不停的雨,眼前浮现他刚才又湿又脏的一身,云宓隐隐为他担心。

李康停下脚步,与她相对而视,“道路修复还需要几日,这几日你们也不要外出,以免发生意外。”

云宓微笑,“我知道的,李大人保重好自己,不用担心我们。”

“那…我回房间了。”

李康目光温柔,抬手朝她一揖,进门后却又转过身来站在门口看着云宓,似不舍得关门。

云宓朝他笑笑,“你休息吧。”说完便转身离开。

这一回头,便见除了董太医之外,其他三人正站在他们的房门口望着她。

云宓有些尴尬,刚刚李康起身离开时,她也自然而然地跟着离开,她明明看到温宜也跟着起了身的,谁知这丫头竟没有跟着一起出来,只放她和李康双双对对走过来。

她不由回头看一眼李康的房间,发现他还站在房门口看着她,见到她的突然回头,便有些不好意思,朝她笑了笑后关上了门。

那边的温宜笑眯眯地朝她走来,阮永也对她笑了笑便进了房,唯余周砥还站在原地,似乎也在看着她。

云宓整了整思绪,看向周砥, “周翰林还有事吗?”

“无事。”周砥淡淡应了一声,转身进去了。

本章中关于古籍乐谱那一段参考《羯鼓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第 3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