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未及天明 > 第106章 第一百零六章 微光暖寒刃

未及天明 第106章 第一百零六章 微光暖寒刃

作者:云辞青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19:21:34 来源:文学城

江砚舟的苏醒,并非戏剧性的豁然开朗,而是如同冬日冻土下艰难钻出的第一缕嫩芽,微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生命力。

那日清晨,苏云岫正用温水蘸湿的软布,一如既往地、极其轻柔地擦拭他干裂的起皮的嘴唇。连日的高烧耗尽了他本就所剩无几的元气,使他看起来像一尊被风雨侵蚀殆尽的石像,只剩下嶙峋的骨骼和苍白到近乎透明的皮肤包裹着最后一丝气息。

就在布片离开他唇瓣的瞬间,她眼角的余光似乎捕捉到,他那浓密如鸦羽、却因虚弱而无力垂落的睫毛,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

苏云岫的动作瞬间僵住,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连呼吸都屏住了。她不敢动,不敢出声,生怕那只是连日疲惫下产生的幻觉,或是窗外光影移动造成的错觉。她维持着那个俯身的姿势,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他的脸。

时间在寂静中缓慢流淌,只有远处隐约传来的操练口号和近处她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声。就在她几乎要放弃,认为那果然是自己的错觉时,她看到,他那搭在粗糙棉被外、指节分明却瘦削见骨的手指,极其轻微地蜷缩了一下。

这一次,她看得真切!

“砚舟……?”她试探着,声音轻得如同耳语,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没有回应。但几秒之后,他那一直紧闭的眼帘,如同承载着千钧重量,开始极其缓慢、极其艰难地向上抬起。先是露出一线模糊的缝隙,适应着室内昏暗的光线,然后,一点点扩大,最终,那双苏云岫熟悉无比的、深邃如古井的眼眸,终于再次显露出来。

只是,那眼眸中往昔锐利如刀锋、能洞察人心的光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涣散的、蒙着厚厚阴翳的迷茫。他怔怔地望着头顶糊着发黄旧报纸、有些地方已经剥落露出底下泥坯的顶棚,眼神空洞,仿佛不认识这个他置身的世界,又仿佛穿透了这简陋的屋顶,望向了某个遥不可及、或是血雨腥风的远方。

“……水……”一个极其干涩、沙哑得几乎不像人声的音节,从他喉咙深处艰难地挤了出来。

苏云岫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了下来,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一种巨大的、几乎将她淹没的狂喜和如释重负。他醒了!他真的醒了!她手忙脚乱地转身去倒水,因为动作太急,差点打翻了桌上的搪瓷缸。她小心翼翼地扶起他的头,将温水一点点喂进他干裂的嘴唇。

秦院长很快被请来,仔细检查后,那张总是严肃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丝宽慰。“醒过来就好,最危险的一关算是闯过去了。”他一边调整着输液瓶的速度,一边对苏云岫说道,“但败血症对身体的消耗是巨大的,他现在的虚弱程度远超常人。伤口愈合会很慢,需要绝对的静养和营养。而且……”他顿了顿,看了一眼床上眼神依旧有些涣散的江砚舟,压低了些声音,“长时间高烧和重伤,可能会对神智有些影响,需要时间慢慢恢复,你要有耐心。”

苏云岫用力点头,只要他活着,只要他醒了,其他的一切,她都有足够的耐心。

然而,苏醒带来的生机,并未立刻驱散笼罩在病房上空的阴霾。身体的复苏,仿佛以一种透支他言语和情绪的能力为代价。接下来的几天,江砚舟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着一种近乎凝滞的沉默。

他不再昏睡,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但他只是静静地躺着,或是靠着苏云岫垫高的枕头坐着,目光空茫地望着那扇小小的、装着简陋木栅的窗户。窗外是被起伏山峦切割成不规则形状的一方天空,时而湛蓝如洗,时而灰云低压,偶尔有鸟雀扑棱着翅膀飞快掠过,都无法在他深不见底的眼眸中激起丝毫涟漪。

苏云岫悉心照料着他的一切。她学着护士的手法,为他更换左臂伤口上沾染了脓血和药粉的绷带。每当揭开旧绷带,看到那皮肉外翻、周围依旧带着不健康红肿的狰狞伤口时,她的心都像被针扎一样刺痛。她动作尽可能轻柔,但他身体偶尔不受控制的细微颤抖,还是泄露了这过程带来的痛苦。他只是紧抿着苍白的嘴唇,一声不吭,连闷哼都极少发出。

她喂他喝下秦院长开的、味道苦涩的中药,喂他吃下根据地能提供的、最好的流食——通常是加了少许盐和野菜碎的小米粥或面糊。他都很配合,让她喂,让她擦拭,像一个失去了所有自主意愿的、精致而易碎的琉璃娃娃。

但这种过分的安静和顺从,反而让苏云岫感到一种莫名的心慌。她宁愿他喊痛,宁愿他发脾气,也好过这样将所有的情绪,无论是□□的痛苦还是内心的波澜,都死死地压抑在那副平静的表象之下。

她知道,他脑子里绝非一片空白。他一定在复盘,复盘上海最后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复盘“孤星”网络的覆灭,复盘“泥鳅”、钱益民他们的牺牲,复盘陆明远和林晚未知的命运,复盘那个他们付出巨大代价却未能完全阻止的“寒蝉”计划……更重要的,他一定在审视,审视自己这个带着“投诚”污点、如今又失去了一切战斗价值的残破之躯,在这片充满理想与热血、却也纪律严明的红色土地上,究竟处于何种位置,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这种审视,很快以一种具体的形式到来了。

在他苏醒后的第五天,那两位穿着整洁中山装、气质与周围军人格格不入的审查干部再次走进了病房。他们的态度依旧保持着程式化的客气,但眼神里的探究和那种公事公办的疏离感,比病房外初春的寒风更让人心底发凉。

这一次,他们没有再主要询问苏云岫,而是将目光直接投向了靠在床头、脸色依旧苍白的江砚舟。

“江砚舟同志,看到你身体有所好转,我们很高兴。”为首的戴眼镜干部开口说道,语气平稳无波,“为了对组织负责,也对你个人负责,我们需要就你在上海工作的最后阶段,尤其是与敌特人员陈默群等人的具体接触情况,进行一次更深入的核实。希望你能理解并配合。”

苏云岫的心瞬间提了起来,她担忧地看向江砚舟。他却仿佛早有预料,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甚至连眼神都没有丝毫变化。他只是微微抬了抬眼,目光平静地迎向那两位干部,声音因为虚弱而低哑,却异常清晰地说道:“请问。”

接下来的问询,几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精神酷刑。问题尖锐而具体,围绕着他是如何“假意投诚”,如何获取陈默群的信任,每一次关键情报传递的细节,以及最后身份暴露、被囚禁和营救的过程中,是否有过任何可能危害组织安全的疏漏或妥协。

江砚舟靠在床头,神情自始至终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他没有回避任何一个问题,也没有刻意强调自己所承受的非人折磨和付出的惨痛代价。他只是用一种近乎冷酷的客观语气,将那段充斥着谎言、阴谋、背叛与鲜血的经历,条分缕析地、如同陈述一份与自己无关的阵前报告般,冷静地复述出来。他甚至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只是陈述事实,每一个时间点,每一次对话的核心内容,都精准得令人心惊。

这种过分的冷静和近乎剥离情感的客观,反而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气场,让那两位经验丰富的审查干部一时有些无从下手。他们仔细记录着他的每一句话,偶尔会打断,追问某个细节,试图找出其中的矛盾或模糊之处,但江砚舟的回答总是逻辑严密,滴水不漏。

问询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病房里的空气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最后,那位戴眼镜的干部合上了笔记本,看着江砚舟,语气依旧平淡:“江砚舟同志,你的陈述我们都记录下来了。组织上会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估。在此期间,希望你继续安心养伤。”

两人起身离开,沉重的木门在他们身后关上,发出“咔哒”一声轻响,仿佛也将最后一丝流动的空气隔绝在外。

病房里再次陷入了那种令人窒息的死寂。

苏云岫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她走到桌边,倒了一碗一直温着的小米粥,坐到床边,舀起一勺,习惯性地吹了吹,递到江砚舟唇边。

他依言张开嘴,机械地吞咽着,目光却再次飘远,落在了窗外那棵光秃秃的老槐树枝桠上,眼神空茫,仿佛灵魂已经抽离,只剩下一具执行进食指令的躯壳。

看着他这副模样,苏云岫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住,又酸又涩。她放下碗,忍不住伸出手,轻轻覆盖在他放在被子外、冰凉的手背上。

“砚舟……”她轻声唤他,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他们……只是需要时间来确定一些事情。毕竟……我们是从那边过来的……”

江砚舟缓缓地将目光从窗外收回,移到了她的脸上。那双深潭般的眸子里,终于不再是全然的空茫,泛起了一丝极淡的、如同投入石子后荡开的微澜。那微澜里,是浓得化不开的疲惫,还有一种洞悉世事的、带着淡淡悲凉的了然。

“我知道。”他开口,声音比刚才更加沙哑,像破旧的风箱,“信任……不是靠几句话,几份报告就能建立的。它需要时间,需要血,需要……看得见的行动。”他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了她,望向了更遥远的、硝烟弥漫的上海,“而我们……在上海,终究是……一败涂地。”

“败了”这两个字,从他口中如此平静地说出,却像两把淬了冰的钝刀,狠狠地、缓慢地割锯着苏云岫的心脏。

是啊,败了。

尽管他们辗转腾挪,尽管他们以命相搏,尽管“泥鳅”用身体为他们挡住追兵,沈曼笙生死未卜,他们送出了情报,救出了彼此……但从结果来看,“孤星”网络被摧毁,重要战友失联被俘,他们像丧家之犬一样逃离上海,“寒蝉”的阴云或许依旧笼罩着无数同志……这确实是一场无法辩驳的、惨痛的失败。

泪水毫无预兆地涌上眼眶,迅速模糊了视线。她慌忙低下头,不想让他看到自己此刻的脆弱和狼狈。她不能倒下,她必须比他更坚强。

就在这时,那只一直冰凉地被她覆盖着的手,却突然动了一下,然后翻转过来,用一种与她预想中虚弱截然不同的、惊人的力量,紧紧握住了她微微颤抖的手。

苏云岫愕然抬头,泪眼朦胧中,对上了他的目光。那里不再是谈及失败时的漠然与抽离,而是清晰地映照出她此刻仓皇无助的泪眼,那目光深处,翻涌着一种近乎笨拙的、却无比真实而深切的心疼与痛惜。

“……不怪你。”他每个字都像是从干涸皲裂的河床上艰难地挖掘出来,带着血丝般的沙哑,“是我……计划不周……是我……没能护住你们……”

这句话,比任何严厉的指责都更让苏云岫心碎。她猛地摇头,泪水终于决堤,滚烫地滑过脸颊。“不!不是你的错!”她几乎是喊出来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是我们一起做的决定!是我们一起走过的路!我们没有输!我们还活着!只要我们还活着,只要我们还在一起,就一定有办法,就一定还有希望!”

她紧紧攥着他的手,指甲几乎陷进他皮肤,仿佛要将这些日子积压的恐惧、悲伤与不甘,连同自己全部的信念和那簇不灭的火种,都灌入他那片被绝望冰封的心海。

江砚舟沉默地凝视着她。凝视她激动的绯红脸颊,凝视她被泪水洗得发亮的、不屈的眼睛,凝视她因急促呼吸而起伏的单薄胸膛。他死寂的心湖终于被这滚烫的泪与呐喊烫裂,那些压抑的剧痛和绝望,混着名为“苏云岫”的星火,挣扎着从裂缝中透出。

他不再言语,只是更用力地回握她的手,指节泛白,青筋隐现,仿佛抓住黑暗海面上唯一的浮木。那力道透过皮肤传来,带着劫后余生的震颤。

从那天起,病房里令人窒息的沉默终于被打破。

江砚舟开始主动和她说话。起初只是只言片语,刻意绕开上海的风暴与牺牲,只问根据地的天气、药方里的药材、她今日在院中看见了什么。偶尔提起松鹤轩后院槐花开的时节,或是城隍庙某道点心的滋味。

苏云岫明白他的试探,便细细地说起麻雀打架、野花颜色这些琐事。她发现,当他专注听着时,眼底的阴翳会短暂消散,露出一点属于寻常人的温和。

她开始用心装点这间陋室:讨来旧报纸,两人靠在一起猜测时局走向;采回野花插在搪瓷缸里,淡紫鹅黄的花苞驱散药味;在窗外开出一小方菜畦,每天指着新发的嫩芽兴奋地告诉他:“你看,又长高了一点。”

这些细碎的日常,像萤火虫微弱的光,汇聚成暖流,悄然融化了盘踞在病房与心头的寒意。

江砚舟的身体随之好转。伤口渐渐愈合,他已能独自走到院中坐下,感受阳光的温度。组织似乎默许了这份安宁,审查未再继续。这段暴风眼中的平静,成了他们舔舐伤口、积蓄力量的珍贵时光。

这天午后,阳光正好,暖洋洋地照在人身上,驱散了早春的最后一丝寒意。苏云岫扶着江砚舟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细心地将一件旧军大衣披在他身上。他的左臂依旧用绷带悬吊在胸前,脸色虽然还带着失血过多的苍白,但比起之前那种死气沉沉的灰白,已经多了几分属于活人的血色。

更明显的是他的眼神,不再空洞涣散,虽然依旧沉静,但那沉静之下,开始重新凝聚起往昔的深邃与锐利,只是这锐利被磨难打磨得更加内敛,仿佛藏于鞘中的古剑,光华隐而不露。

他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仰起头,闭上眼睛,感受着阳光透过眼皮带来的温暖红光,和拂过面颊的、带着泥土和青草气息的微风。苏云岫则蹲在那一小片菜地边,继续她每日的功课——小心翼翼地拔除着刚刚冒头的杂草,动作已经带着几分熟练。阳光勾勒着她专注的侧影,在她乌黑柔顺的发丝上跳跃着碎金子般的光芒,为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江砚舟不知何时睁开了眼睛,静静地望着她。望着她因为低头而露出一段白皙细腻的后颈,望着她挽起袖子露出的、线条流畅的小臂,望着她那双本该抚琴作画、此刻却沾满了泥土的手,正无比认真地呵护着那几棵弱小的绿色生命。

他的目光深邃而复杂,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有心疼,有愧疚,有感激,还有一种仿佛穿越了生死界限后、沉淀下来的、无比清晰的认知——眼前这个人,就是他残破生命中,唯一真实、唯一温暖、唯一想要紧紧抓住的光。

他就这样看了很久,很久,仿佛要将这一刻,连同阳光的温度、微风的气息、和她专注的侧影,一起牢牢地刻进灵魂深处,成为支撑他走过未来任何黑暗岁月的力量源泉。

“云岫。”他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在这静谧的午后显得格外清晰。

“嗯?”苏云岫闻声抬起头,用手背擦了一下额角沁出的细密汗珠,脸颊因为劳作和日晒泛着健康的红晕,清澈的眼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带着询问望向他。

江砚舟迎着她的目光,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所有的复杂情绪最终都沉淀为一种不容错辨的认真,和一种下定决心的、破釜沉舟般的郑重。他停顿了片刻,仿佛在积蓄力量,然后才清晰地、缓慢地说道:

“等我的伤再好一些,能自己稳稳当当地走上二里地,”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仿佛誓言般的重量,“我们就向组织打报告,申请结婚。”

苏云岫整个人都愣住了,维持着蹲着的姿势,仿佛瞬间变成了一尊雕塑。她手中的一棵刚刚拔起的杂草,从松开的手指间悄然滑落,掉在松软的泥土上,她都浑然不觉。

她只是怔怔地、一眨不眨地看着他,看着他被午后温暖阳光照亮的脸庞,看着他脸上每一根线条都透出的认真与坚定,还有……那深藏在眼底、几乎难以察觉的、一丝属于他这个身份罕有的紧张。

心脏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地、重重地撞击了一下,骤然停止跳动,随即,一股汹涌的、滚烫的、带着巨大甜意和酸涩的暖流,以不可阻挡之势瞬间席卷了她的四肢百骸,冲上了头顶。泪水毫无预兆地再次涌了上来,迅速模糊了视线,但这一次,不再是出于悲伤、恐惧或委屈,而是纯粹的、极致的喜悦,和一种梦想成真般的、近乎晕眩的幸福。

从松鹤轩初遇时,那个在百乐门霓虹下带着恐惧与决绝撞入他怀中的“白露”,到被他圈禁在茶楼后院、在恐惧煎熬中窥见“孤星”符号而心神剧震的苏云岫;从那个在书房里惨烈撞翻毒茶、在绝望中向他剖白心迹寻求生路的女子,到在一次次生死关头与他并肩作战、彼此交付后背的战友;从那个在司令部囚室里与他互相支撑、在暗夜中携手逃亡的同伴,再到这僻静山坳里,与他相依为命、用点点滴滴的温暖将他从绝望深渊拉回人间的守护者……他们之间,早已超越了寻常的男女之情,那是血与火共同淬炼出的、融入彼此骨血的信任与依赖,是暗夜中唯一能照亮对方瞳孔的灯塔,是无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后,对“生”与“在一起”最本能的渴望和最坚定的选择。

婚姻,这个在太平年月象征着结合与承诺的世俗仪式,在此刻,在这片远离了上海滩繁华与硝烟、却并非世外桃源的土地上,更像是一种庄严的宣告。它是对过往所有牺牲、苦难与挣扎的一个总结和告慰,是对彼此身份的一次最终确认,更是对他们莫测未来的一次郑重其事的锚定。

泪水不断地滚落,滑过她带着笑意的嘴角。她看着他,用力地、重重地点头,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和无法抑制的颤抖,却清晰无比地回应:

“……好。我们结婚。”

没有鲜花环绕,没有钻戒璀璨,没有宾客的喧嚣与祝福。只有头顶那片明净如洗的蔚蓝天空,远处那连绵起伏、沉默如亘古的黛色山峦,和身边这个遍体鳞伤、从尸山血海中挣扎而出、却一次次将她从地狱拉回人间、此刻正给予她一个完整未来的男人。

江砚舟看着她带泪的笑靥,那笑容如同穿透厚重铅云的炽热阳光,瞬间驱散了他心底所有盘踞不散的阴霾与寒冷,照亮了每一个曾被绝望冰封的角落。他也缓缓地、极其罕见地勾起了唇角,露出了一个卸下了所有重担、所有伪装、所有算计的、真实而温暖的、甚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那笑容淡化了他眉眼间的凌厉与沧桑,让他看起来仿佛只是一个找到了归宿的、简单的男人。

他伸出未受伤的右手,苏云岫将自己的手放入他的掌心。一冰凉带着薄茧,一温热略显粗糙,紧紧交握。

微光虽弱,足暖寒刃。彼岸非梦,此心已安。

[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6章 第一百零六章 微光暖寒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