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伪光正洗白指南 > 第22章 伏枥骤啸惊云壑

伪光正洗白指南 第22章 伏枥骤啸惊云壑

作者:清辉潋滟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1 00:51:37 来源:文学城

昭虞下山那日,秋意正浓。

谢棠声送她到山门,指尖冻得微红,却执意不肯回去,絮絮叨叨,反复叮嘱,眼中藏着期冀、不安。

她将谢棠声的手稿贴肉放着,纸不厚,却沉甸甸压在心口。

她从仙门的初雪启程,一路向北。

风雪在身后渐渐止息,取而代之的是人间渐染的秋色。

景色渐次褪去霜色,染上人间的喧嚣与秾艳。起初山路两旁尚是绿意,偶有樵夫哼着粗犷的山歌,砍柴声惊起雀鸟。

越往山下走,颜色便越发浓烈起来。

枫叶红得灼眼,银杏黄得灿烂,是带着烟火气的热闹。

她走过集市,贩夫走卒吆喝声不绝于耳,刚出笼的包子蒸腾着白汽,甜腻的糖画在阳光下闪着光,脂粉的甜腻香气混杂着马粪的臭味,扑面而来。

她雪白的衣袂行于其间,腕间绫带漂浮,溅起无数窥探与私语。

她目不斜视,步履未停。

有孩童追逐打闹,险些撞到她身上,被她轻轻扶住。

运河浊黄的水汽漫上来,空气变得黏腻。

码头力工赤着黝黑的脊背,喊着号子扛运麻袋,汗珠砸在朽木上,瞬间洇开又蒸发。

花船丝竹声靡靡,歌女软糯的调子缠着水波,荡出层层涟漪。

再往前走,繁华渐褪。

房屋低矮破败起来,路面也不再平整,秋风卷起枯黄的落叶,打着旋儿扑到人脚边。

墙角倚着晒太阳的老人,眼神浑浊,脸上刻满岁月的沟壑。

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蹲在地上,用树枝划拉着什么。

墨斋就在这条街的尽头,门面狭小,匾额旧得掉了漆。

掌柜的是个干瘦老头,戴着老花镜,接过时嘟囔了一句:“又是他的?”

他细看,眉头越皱越紧,最终叹了口气:“写得是好,可这年头,谁爱看这些苦东西?卖不动啊。”

昭虞沉默地看着他将稿子收起,放入一个积满灰尘的木匣,里头已经躺了厚厚一摞类似的文章。

“印吧。”她忽然开口。

掌柜的吓了一跳,抬头看她:“姑娘,这……”

“银子,我有。”昭虞将一袋灵石放在柜台上,灵石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印得好些。”

掌柜的怔了怔,掂量着那袋分量不轻的灵石,终是点了点头:“成。”

昭虞转身离开。

怀中空空如也,只剩下一缕极淡的墨香,很快便被秋风卷走了。

她穿过最鼎沸的街市,越过最笙歌的夜航,抬头望了一眼仙门的方向,风雪依旧笼罩着山巅,割裂山下的枯黄萧索。

行步,行云。

停步,停云。

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

百味杂陈,纷至沓来,在她心口拧成一团沉重而酸楚的淤塞。

少年心气,曾烈火烹油,鲜衣怒马。

后扬汤止沸,老骥伏枥。

她不敢再去看身后渐沉的暮色,不敢再去听风中隐约的呜咽,更不愿再去细辨心头那早已五味杂陈、混沌不堪的滋味。

看一次,痛一次。

尝一口,伤一回。

不如不听,不看,不辨。

只是往前走。

天色渐渐变得惨淡,昭虞踏着夜**归,见一稚子蹲在河边,正努力伸手去捞水中破碎的月影。

衣袖尽湿,却仍执着地一次次探向水中,试图捧起那抹可望不可即的清辉。

水中月圆了又碎,碎了又圆。

昭虞静立一旁看着,心下惘然。

不知过了多久,稚子终于发觉徒劳,悻悻然收回手,望着水中摇曳的月影出神。

又过了片刻,他沮丧失落的起身,一转头却见一位白衣仙子立于暮色中,正静静望着他。

昭虞缓步上前。

夜色昏暝,那孩子的面容模糊不清,她低头时,唯见他眉下一点小痣在月光里微微一闪,倏忽不见。

“你放弃了吗。”她鬼使神差的问,问完又觉得好笑,难不成还真能指望他捞到月亮。

“月亮在天上,也在水里。我看见了,也算是得到了。”他看着她笑了笑,转身没入人潮。

水中月是假的,捞月的手却是真的。文章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书写本身即是存在。

她转身离去了,怀中的空荡忽然变得不再那么难以忍受。

虽是虚妄一场,也总得有人,愿为那片刻辉光而俯身去。

徒劳,却动人。

她失了太多,忘了太多。

可总有些东西,风雪刮不走,鲜血洗不净,时间磨不灭。

或许蒙尘,或许隐匿,却从未真正消失。

它只是沉默地蛰伏在冰雪之下,只需有人伸手轻轻一拂,便破土而出。

她心中留下过一丝微芒,叮嘱着莫失莫忘。

虽失未忘。

秋风掠过,吹动她雪白的衣袂和腕间垂落的缚神绫,仿佛她整个人也要化作一片云,随时会散在这无边落木的萧瑟里,融于临下的夜色。

唯有那挺直的脊背,不愿弯折半分。

总得有人记得,总得有人去做。

哪怕只是从繁华,走到枯黄。

她不急着回去了。

天边的月牙渐渐清晰起来。

她沿着河岸缓步而行,发现不远处有个村落,屋舍半淹在浑浊的水中,墙面上还留着清晰的水痕。

几处房屋已然坍塌,梁柱歪斜地插在泥泞里,像是被巨兽啃噬过的残骸。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腐木和淤泥的气息。

然而在这片狼藉中,已有新的生机在萌动。

几个汉子正赤着膊,在齐膝深的水里打捞可用的木材。

妇人们则在高处晾晒被打湿的物件,孩子们帮着搬运干柴。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从村尾传来,那里正在搭建新的屋架。

昭虞驻足观望片刻,走向一位正在修补渔网的老翁。

“老人家,”她声音温和,“村子是何时遭的水患?”

老翁抬头,见是个白衣翩翩的姑娘,愣了愣才道:“快三个月喽。上游堤坝垮了,一夜之间就淹了大半。”

“那你们……”

老翁叹了口气,手指却灵活地穿梭在网眼间:“我们高处搭了棚子暂住。这几日水退了,正好重整家园。”

他指了指正在重建的屋舍:“你看,张家老二带着几个后生,从镇上买了新梁木回来。李寡妇家的儿子也从城里回来了,说是攒够了工钱,要给娘盖间更结实的屋子。”

昭虞静静地听着,目光掠过那些忙碌的身影。她看见一个年轻汉子正小心翼翼地扶起一株被洪水冲歪的桃树,细心地在根部培土;看见几个孩童垒着泥巴,笑声清脆地划破昏昏沉沉的天幕。

“总会好起来的。”老翁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笑意,“人嘛,只要根还在,总能发出新芽。”

有个年轻汉子擦着汗走过来,看见昭虞呆在废墟前,便道:“姑娘是来寻亲的?”

昭虞轻轻摇头。

汉子却以为她在故作坚强,咧嘴一笑:“找不到就别找啦!活着的人总要好好活着。你看我们这儿,虽然淹光了,但地还在,人还在,从新来过就是。”

“等明年你再来,保准又是一个好村!”

昭虞望着汉子被夕阳镀上金边的身影,忽然觉得胸中那块空荡的地方,被什么温暖的东西轻轻填满了。

她没有打听那些逝去的人和事。

昭虞站在废墟与新生的交界处,看着这一切。

“这重建,”她轻声问,“是谁的主张?”

“是个腰上挂了很多铜钱的外乡商人。”另一个年轻人插话,“说是路过此地,见不得荒凉,出资帮我们重建。”

他咧嘴一笑:“真是好人啊。”

水患留下的伤痕尚未褪去,废墟之上,新的生活正在萌芽。

昭虞驻足观望片刻,并未多言,而是默默卷起了雪白的衣袖。

她走到一群正试图扶起一根沉重梁木的汉子旁边,伸出看似纤细却稳固的手,稳稳托住了另一端。

“这位大哥,”她的声音清凌依旧,却带上了切实的关切,“这根梁木陷得深,需从下方撬动方可省力。”

那汉子讶然回头,见是方才问路的白衣姑娘,还未及反应,便见昭虞已俯身,指尖灵光微闪,并非动用多么高深的法术,只是一股巧劲透入泥中,那根沉重的梁木竟真的松动了几分。

“来,搭把手。”她语气自然,仿佛本就是他中的一员。

汉子愣愣地应了一声,与她合力抬着梁木。

其他几人见状,也渐渐从惊讶中回神。

这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姑娘,竟有一把实实在在的好力气,且眼神恳切,动作利落,并非作态。

“哎,姑娘,这种脏活……”一个汉子乐呵呵的客套道。

“无妨。”昭虞轻声打断。

那梁木远比看上去沉重,还沾满了滑腻的淤泥。

但她只是微微抿唇,稳稳地配合着众人的号子,将梁木一寸寸抬起,安放到指定位置。泥水溅上了她素白的衣摆和下裳,晕开点点污渍,她却浑不在意。

暂居的窝棚拥挤,许多家当尚未晾干,她沉吟片刻。

随后寻了处空旷地,指尖凝聚起并不耀眼却足够温暖的灵光,小心控制着范围,将那些难以晾干的厚重被褥、棉衣逐一烘暖焙干。

高高在上的仙门长老候选,触摸到了凡尘中有些发霉的被褥。

闭目,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流亡。

人,终究还是要回到同胞中去的。

无论是书写者,还是执剑者,其力量与归处,皆在于此。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伏枥骤啸惊云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