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亡国文里寒门相 > 第2章 书

亡国文里寒门相 第2章 书

作者:折花扰清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2 09:59:08 来源:文学城

宋无七拐八拐进了铁匠铺,扑面而来的热气熏得宋无脸红噗噗的。

“小孩,你来买什么?”店里一身腱子肉的学徒见进来一个小孩也不轻视,嗡声询问道。

宋无问价:“我要买一把柴刀、一把菜刀和锄头,多少钱?”

“柴刀便宜点的一百文,菜刀就贵点了一百五十文,锄头最贵三百文。总共五百五十文。”

宋无听到价格,眼前简直一黑,这价钱得壮劳力短工干一个半月。他伸手在怀里摸了摸,咬牙数出一百文钱,“我要一把柴刀。这是一百文钱,你数数。”

当面钱货两讫,宋无苦着脸走出铺子,他现在只剩下十文钱了。

想了想,宋无走向卖包子的摊位上,“馒头多少钱一个?”

“两文钱。”

“给我拿两个。”宋无攥着四文钱递过去。

热气腾腾的白馒头,一口咬下去香甜的麦香充斥满口腔,真甜啊。

宋无一边吃一边在县城里四处逛逛。清璋县别看是一个小县城,但是逛起来还挺费脚的。

清璋县东面有书院和卖字画纸笔的店,北面则是县衙和有身份地位的官人或富人居住。南面多是集市和平民住所,北面则卖铁器、骡马等气味声音大的店铺。

宋无穿过南市,远远的望见了宋永长,他四处张望了一会儿,忽地钻入了一排屋子。

宋无面色如常的从门口路过,屋门敞开着,大长桌子前围满了人,骰子摇晃的声音、吆喝声以及说话声的喧嚣和吵闹透出来。

赌场光明正大的开在路边,看样子宋永长有的罪受了。

宋无走继续漫无边际的走着,一抬头就走到了书院门口。书院与县城同名,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大门巍然矗立。门楣之上,高悬着一方深色匾额,上书“清璋书院”四个鎏金大字,笔力遒劲,风骨俨然。

“字写得真好看啊!”宋无想起自己现代的一手七歪八扭的字,忍不住感叹。要是他也能写这样一手字就好了。

书院的朱漆大门厚重坚实,门前两侧,盘踞一对石狮。门柱上,镌刻着一副木质楹联。

宋无低低的读出声:“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猷有为有守,学必有师。”

“小郎君认识的字?”

宋无心里一惊,面上却冷静的转过头,身侧不知道何时站着一位书生。

他年纪约莫四十上下,面容清瘦,眼角额前已经刻上了细纹,目光却清亮有神。青衫洗得有些发白,却熨帖得十分齐整,并无一丝褶皱。

衣料是再寻常不过的棉布,袖口处已被磨得起了毛边,隐隐露出经纬,但他神色从容,反让这身朴素衣衫透出一股清矍之气。

看样子很像一位大佬。

宋无微微作揖,行了个不伦不类的礼节。“小子惭愧,曾偷听过几节村中夫子授的课。”

郑丰茂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打量着眼前的小童。

他看上去约莫七八岁年纪,头发枯黄,身量瘦小得如同风中一株孱弱的苇草。一身粗麻布的短褐,早已破烂不堪,勉强蔽体而已,露出黝黑而布满细小伤痕的四肢。

这样一个瘦弱的小童,偏偏生得一双动人的眉眼。眉毛不像成人那般浓黑,而是两道清秀的远山黛,斜飞入鬓,带着孩童特有的疏朗与朝气。眼睫长而密,像两把小扇子,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

当他抬眼望来时,那双眸子澄澈得如同山涧清泉,眼珠是纯粹的墨黑,亮晶晶的,转动间仿佛有灵光流转,透着远超年龄的聪慧与机敏。

他的鼻梁挺直,唇色透露着不健康的白。嘴角天然微微上翘,即便不笑,也自带三分可喜。

他静静地站在那里,姿态挺拔如新生的翠竹,既有孩童的纯真烂漫,又隐隐透出一种令人难以忽视的沉静与文雅。任谁见了,都要在心里赞一声:好一个灵秀逼人的小童。

郑丰茂右手抚着胡子,“哦?你学了些什么?”

“村中夫子正教童子们节气,我在窗外偷听到几句,”宋无说着,热气上涌,是真的有点不好意思了。但还是强撑着背出那几句:“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郑丰茂闻言点点头,追问道:“这些字可都会写了?”

宋无对上书生温和的目光点头,“我见过这些字便会写了。”

郑丰茂从怀中摸出一本三字经,这是他今日辅导自家孩童用的书。可恶的是,那笨儿张口闭口“人之初,性本善。”让他背个书像是要索了他的命似的。

气的他午饭都没吃,就返回书院。就连这本三字经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揣怀里给带出来了。

如今遇到眼前这位虽穷却很向学的小童,也算物以致用了。

“这本三字经,本是我家孩童启蒙的课本,今日有缘,便赠与你,望你今后时时勤勉,不忘今日之志。”

宋无听到这话,心中大喜,面上不由得带出了几分。这时瞧着又有了几分孩童的窃喜与矜持。

“谢谢,多谢你了。”宋无双手接过书,珍惜的抚摸过书面,紧紧的抱在怀里。天知道,这个时代书本有多贵,尤其对他这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孤儿来说,更可谓是泼天富贵。

宋无兴奋的扬起头,“我会好好认字读书的。”

郑丰茂笑着摆摆手,走进了书院。

宋无握紧手中的三字经,抬头又望了望面前的清璋书院,他以后一定会来这里读书的。

宋无把书小心的放进怀里,连同剩下当作晚饭的一个馒头放在一起。这两样如今是他所拥有的最珍贵之物,无论将来如何,至少宋无确定,现在他很高兴。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宋无又摸了摸背上今天新买的柴刀,低声告诉自己:“宋无,日子要好起来了。”

赶在日头西斜前,宋无出了城,找到章方的牛车,他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放在牛车上,自然不用付钱。只是回程的车上放满货物,人只能步行跟着走。

“小无,你什么也没买吗?”章方一边牵着老牛,一边问路旁步行的宋无。

宋无挠挠头,腼腆的笑笑,“篮子总共没卖几个钱,我用卖篮子的钱买了把柴刀。”说着,展示了下背上用布条缠好的柴刀。

章方点头,“你住的偏,确实是需要把柴刀。砍柴、防身都好用。”

宋无笑着接话道:“还能切菜呢,买的很值。”

章方也被逗笑了。宋家村一大半的人都是姓宋的,血脉相近。他章家是后面姑娘嫁到宋家村,举家从山里搬出来的,像他家这样的还有三家,平时有事也抱抱团。

唯有村尾山脚下的两户是明晃晃的独户。一家是陈大哥家,陈大哥当兵去了,多年未归,留陈大嫂一人在村里拉扯两个儿子长大,大儿子在家伺候田地,小儿子在县城打短工。村里也没人敢招惹。

还有一家就是眼前这个可怜的无宗无家的孤子。这年头送去官府也只会被赶出去,或者活不下去自卖为奴。好在村人心善,村长带头把村尾废弃的牛棚给他住,平日里村人有不用的旧衣服、旧棉被以及破锅统统送给宋无,勉强活过了冬天。

这小子也是个机灵争气的,晓得编篮子去县城卖,如今还攒钱买了把柴刀。想来是能挣扎着活到大的。

章方想着叹了口气。听说北方又打仗了,村里征了一波又一波的兵,哪天指不定他也要被抓壮丁了。摇摇头不想了,“驾!”

宋无回到家迫不及待的试了试手中的柴刀,刀背略厚,刀锋磨得很亮,捶打的痕迹摸起来很有工艺感。一刀劈向木柴,嵌入半掌,再一顿地,木柴就被劈成了两半。

宋无很高兴,这样烧柴的时候再也不用难以烧着了。

一鼓作气劈了半院子的柴禾,整整齐齐的码在屋檐下。既能挡风又增添了几分安全,宋无欣赏了会自己的劳动成果。

这时,“咕噜——”肚子叫了。

宋无摸摸肚子,中午一个馒头只吃了个半饱,他决定晚上吃馒头加水煮南瓜。他去年秋天捡了很多南瓜,南瓜不值钱好养活,山脚路边有水源的地方撒下籽,任由它生长,只要不被鸡鸭鸟糟蹋,秋天能收获很多。

混了个肚饱,宋无心满意足的躺在床上,临睡前摸摸枕头下的三字经,闭着眼睛开始背记忆里的片段。背着背着就睡着了。

窗外的月光亮汪汪,照着山脚下的村庄静悄悄。

天将亮未亮时,公鸡还没有打鸣。一声惨叫惊醒村里的狗,全村的鸡犬开始不宁。

宋无从床上爬起来,从厨房那里隔着窗户隐约听到村里很多人说话吆喝声,狗叫声,还有敲锣声。而且越来越近。

宋无心里有些慌,从床里面摸出柴刀,紧紧握住。又把枕头下的三字经揣进怀里。

悄摸摸的下床,开了窗户一角朝外看,一个巨大的黑影从院外一闪而过。宋无屏住呼吸,心脏扑腾扑腾跳的几乎要蹦到喉咙里。

好在黑影并未停留,一溜烟就上了山。

宋无手脚冰凉的关紧窗户,又踉跄着搬来冬天当柴的备用树干死死抵住。方才失去力气,跌坐在地上。

山上真的有大虫,第一次离得这么近,他好像和它对视上了。老虎聪明狡诈的很,它知道了这间屋子里住了人,以后一定会来的,它吃了人就会一直吃下去。

宋无害怕的抱住自己,希望这次它没有下山吃人。

敲锣声越来越近,夹杂着呼喊声。“陈大嫂,大兵,你们在家吗?”门被敲得砰砰响。

“来了,来了。”陈秀花穿好鞋子包着头发走过来开门,“咋啦,大家伙?怎么都来了?”

“大虫吃人了!”

“哎呀!”陈秀花闻言惊呼一声。

身后陈大兵踢踏着布鞋,走了出来,“什么?”

“山上有大虫趁黑摸了下来,在村头咬了人,拖到石碾子上吃着,叫的人魂都吓掉了。”宋赵氏哆嗦着声音讲道,她一向最爱八卦,村里什么事都逃不出她的嘴。

陈大兵还要接着问,一声叱喝打断了众人的七嘴八舌。“好了!”村长宋成业面色低沉的环顾四周。

“各家都清点下人数,看少了谁没?”

村民们闻言闹和起来,各自呼喊着自家人。

“桂花,桂花?”宋赵氏扯着大嗓子喊着。

“娘,我在这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