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的 “城市记忆” 系列作品,很快在业内引起了关注。
一家知名的艺术画廊主动联系她,希望能为她举办个人画展。
接到邀请时,苏晚既兴奋又忐忑。
秦疏白握着她的手说:“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大胆去做吧,我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林知夏是画廊合作的策展人,是大学室友,也是一位创业女性。
没想到,林知夏现在很厉害。
林知夏穿着干练的黑色西装,语速很快,眼神里充满了活力。
林知夏对苏晚的作品一直信得过的:晚晚的画“ 画里有温度,能让人感受到城市的灵魂,这正是现在艺术市场缺少的东西。”
两人,聊起了各自的经历。
林知夏告诉苏晚,她是被家里安排的。
林知夏的哥哥林维里很利厉害的人物。
没有厉害不厉害全靠我哥发家致富。家庭的托举,过着别人眼中光鲜亮丽的生活。
—— 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创意公司。
“当时身边所有人都支持。
林知夏喝了一口咖啡,眼神里带着一丝坚定,“可我觉得,人这辈子总得为自己的梦想拼一次,不然老了会后悔。”
林知夏的创业之路远比她想象中艰难。
起初,林知夏拿出哥哥给的积蓄,租了一个办公室,招聘了员工,公司就这样开张了。
可第一个月,林知夏跑遍了北京的大小画廊和艺术机构,却没有一家愿意和她合作。
很多人觉得她没有行业经验,不靠谱,甚至有人直接把她拒之门外。
有一次,为了争取一个和知名艺术家合作的机会,林知夏在艺术家的工作室门口等了整整三天。
第一天,艺术家的助理说他在忙,让她回去;第二天,她带了自己做的策划方案,却只见到了艺术家的学生;直到第三天,艺术家被她的执着打动,愿意给她十分钟的时间。
就是这十分钟,林知夏凭借清晰的思路和对艺术市场独特的见解,成功说服了艺术家,拿到了第一个合作项目。
“那时候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白天跑业务,晚上做方案,还要处理公司的各种杂事。有好几次,我都想过放弃,坐在办公室里哭到天亮。”
林知夏笑着说,眼里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每次想到自己的梦想,想到那些还在等待机会的艺术家,我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随着第一个项目的成功,林知夏的公司渐渐有了名气。她开始接到更多的合作邀约,也帮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举办了个人画展、出版了作品集。现在,她的公司已经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了几百人的团队,成为了业内小有名气的文化创意公司。
“其实创业和艺术创作很像,都需要坚持和热爱。”
林知夏看着苏晚,认真地说,“你能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不随波逐流,这很难得。你的画展一定会成功的。”
林知夏的话给了苏晚很大的鼓励。
在林知夏的帮助下,苏晚的个人画展顺利举办。
开展当天,画廊里挤满了人,很多观众站在画前久久不愿离开,有人甚至因为画里的某个场景想起了自己的过往,红了眼眶。苏晚站在人群中,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大家认可,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秦疏白走到她身边,悄悄为她递上一束向日葵:“恭喜你,我的艺术家。”
画展结束后,苏晚的作品销量远超预期,很多收藏家和艺术机构都向她发出了合作邀请。
苏晚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而林知夏,也在继续着她的创业之路,她计划下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把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推向世界。
有一天,苏晚和林知夏相约在咖啡馆见面。苏晚拿出一幅刚完成的画,画的是云舒公司办公室的场景,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员工们忙碌而专注。“这幅画送给你,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帮助,也祝你在创业路上越来越好。”
林知夏接过画,感动得眼眶泛红:“这是我收到过最特别的礼物。
苏晚,我们都要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苏晚看着林知夏,又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
知道,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创业,都没有一帆风顺的道路,但只要心怀热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而身边有秦疏白的陪伴,有林知夏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画展结束后的第三个月,苏晚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合作邀约 ——
国内知名出版社想邀请她为一套城市文化散文集绘制。
编辑在邮件里写道:“你的‘城市记忆’系列,让我们看到了文字之外的城市温度,希望能通过你的画笔,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每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接到邀约时,苏晚正在画室整理采风素材。
秦疏白下班回家,看到她对着电脑屏幕发呆,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怎么了?是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苏晚转过身,眼里满是纠结:“出版社想让我为城市散文集画画,可这套书涉及十座城市,我只熟悉北京和巴黎,其他城市我都没去过,怕画不出那种独特的感觉。”
秦疏白拿起桌上的散文集样章,翻了几页后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如果你担心不熟悉其他城市,我们可以一起去采风啊。我最近刚好有年假,正好可以陪你走走。”
苏晚惊喜地看着他:“真的吗?可你的工作那么忙……”
“工作再忙,也比不上你的梦想重要。”
秦疏白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而且,我也想陪你去看看不同城市的风景。”
就这样,两人开启了一场跨越十座城市的采风之旅。
从江南的小桥流水到西安的古城墙,从成都的宽窄巷子到厦门的海滨沙滩,每到一座城市。
苏晚都会背着速写本穿梭在街头巷尾,捕捉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瞬间。
秦疏白则全程充当她的 “助理”,帮她拎画具、查攻略,偶尔还会给她一些构图上的建议。
在苏州平江路的一家老茶馆里,苏晚正专注地画着窗外的雨景。
秦疏白坐在她对面,看着她认真的侧脸,轻声说:“你知道吗?每次看到你画画的样子,我都觉得特别安心。”
苏晚停下画笔,抬头看向他:“以前我总觉得,婚姻会束缚我的梦想,可遇到你之后,我才发现,好的婚姻会成为追梦路上的助力。”
秦疏白握住她的手,眼神温柔:“能陪你一起追梦,是我的幸运。”
采风之旅结束后,苏晚全身心投入到绘画创作中。为了还原每座城市的特色,她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人文故事,甚至还会向当地的朋友请教细节。有时画到深夜,秦疏白会给她端来一碗热腾腾的汤,陪她一起讨论画作的细节。
与此同时,林知夏的创业之路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她计划拓展海外市场,却在与欧洲一家艺术机构合作时遇到了阻碍。对方对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了解甚少,对合作方案提出了诸多苛刻的要求,甚至质疑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得知消息后,苏晚主动找到林知夏:“我之前在巴黎认识一些艺术圈的朋友,或许能帮你牵线搭桥。而且,我的‘城市记忆’系列在欧洲也有一些关注度,或许可以通过我的作品,让他们更了解中国艺术。”
林知夏感动得握住她的手:“苏晚,谢谢你。每次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能给我帮助。”
在苏晚的帮助下,林知夏成功与欧洲艺术机构建立了沟通。
苏晚还特意挑选了几幅 “城市记忆” 系列的作品,参加了欧洲的一场艺术展。展览期间,她的作品吸引了众多欧洲观众的关注,不少人惊叹于中国艺术家对城市情感的细腻表达。
借助这次展览的热度,林知夏的公司顺利与欧洲艺术机构达成合作,成功将三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推向欧洲市场。签约仪式当天。
林知夏特意邀请苏晚参加:“没有你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成功。这份荣誉,有你的一半。”
苏晚看着台上自信从容的林知夏,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两人再次见面时的场景,那时的她们,一个在艺术道路上刚刚起步,一个在创业路上艰难前行,而现在,她们都在各自的领域绽放着光芒。
半年后,苏晚为城市散文集绘制的画顺利出版。
新书发布会当天,出版社特意举办了一场小型画展,展示了她为书籍创作的插画作品。现场,不少读者拿着书来找她签名,其中一位读者说:“你的画,让我想起了家乡的小巷,那种温暖的感觉,是文字无法替代的。”
苏晚看着读者真诚的眼神,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秦疏白站在人群外,手里捧着一束她最爱的向日葵,眼里满是骄傲。
发布会结束后。
苏晚和秦疏白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
夜色渐浓,城市的灯光璀璨夺目。
苏晚忽然停下脚步,对秦疏白说:“我想明年举办一场更大的画展,不仅展示‘城市记忆’系列,还要加入这次为散文集创作的插画,让更多人看到不同城市的美好。”
秦疏白紧紧握住她的手:“我支持你。
无论你想做什么,我都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
而此时的林知夏,正在办公室里规划着新的创业蓝图。她看着墙上悬挂的苏晚送她的那幅画,眼神坚定。她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更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推向国际市场,让世界看到中国艺术的魅力。
在逐梦的道路上。
苏晚和林知夏都在不断前行。
她们知道,未来或许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只要心怀热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而那些陪伴在身边的人,那些一起奋斗的时光,都将成为她们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