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晚风知疏意 > 第28章 城市散文集“ 画 ”

晚风知疏意 第28章 城市散文集“ 画 ”

作者:刘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5 03:36:06 来源:文学城

苏晚的 “城市记忆” 系列作品,很快在业内引起了关注。

一家知名的艺术画廊主动联系她,希望能为她举办个人画展。

接到邀请时,苏晚既兴奋又忐忑。

秦疏白握着她的手说:“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大胆去做吧,我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林知夏是画廊合作的策展人,是大学室友,也是一位创业女性。

没想到,林知夏现在很厉害。

林知夏穿着干练的黑色西装,语速很快,眼神里充满了活力。

林知夏对苏晚的作品一直信得过的:晚晚的画“ 画里有温度,能让人感受到城市的灵魂,这正是现在艺术市场缺少的东西。”

两人,聊起了各自的经历。

林知夏告诉苏晚,她是被家里安排的。

林知夏的哥哥林维里很利厉害的人物。

没有厉害不厉害全靠我哥发家致富。家庭的托举,过着别人眼中光鲜亮丽的生活。

—— 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创意公司。

“当时身边所有人都支持。

林知夏喝了一口咖啡,眼神里带着一丝坚定,“可我觉得,人这辈子总得为自己的梦想拼一次,不然老了会后悔。”

林知夏的创业之路远比她想象中艰难。

起初,林知夏拿出哥哥给的积蓄,租了一个办公室,招聘了员工,公司就这样开张了。

可第一个月,林知夏跑遍了北京的大小画廊和艺术机构,却没有一家愿意和她合作。

很多人觉得她没有行业经验,不靠谱,甚至有人直接把她拒之门外。

有一次,为了争取一个和知名艺术家合作的机会,林知夏在艺术家的工作室门口等了整整三天。

第一天,艺术家的助理说他在忙,让她回去;第二天,她带了自己做的策划方案,却只见到了艺术家的学生;直到第三天,艺术家被她的执着打动,愿意给她十分钟的时间。

就是这十分钟,林知夏凭借清晰的思路和对艺术市场独特的见解,成功说服了艺术家,拿到了第一个合作项目。

“那时候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白天跑业务,晚上做方案,还要处理公司的各种杂事。有好几次,我都想过放弃,坐在办公室里哭到天亮。”

林知夏笑着说,眼里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每次想到自己的梦想,想到那些还在等待机会的艺术家,我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随着第一个项目的成功,林知夏的公司渐渐有了名气。她开始接到更多的合作邀约,也帮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举办了个人画展、出版了作品集。现在,她的公司已经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了几百人的团队,成为了业内小有名气的文化创意公司。

“其实创业和艺术创作很像,都需要坚持和热爱。”

林知夏看着苏晚,认真地说,“你能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不随波逐流,这很难得。你的画展一定会成功的。”

林知夏的话给了苏晚很大的鼓励。

在林知夏的帮助下,苏晚的个人画展顺利举办。

开展当天,画廊里挤满了人,很多观众站在画前久久不愿离开,有人甚至因为画里的某个场景想起了自己的过往,红了眼眶。苏晚站在人群中,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大家认可,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秦疏白走到她身边,悄悄为她递上一束向日葵:“恭喜你,我的艺术家。”

画展结束后,苏晚的作品销量远超预期,很多收藏家和艺术机构都向她发出了合作邀请。

苏晚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而林知夏,也在继续着她的创业之路,她计划下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把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推向世界。

有一天,苏晚和林知夏相约在咖啡馆见面。苏晚拿出一幅刚完成的画,画的是云舒公司办公室的场景,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员工们忙碌而专注。“这幅画送给你,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帮助,也祝你在创业路上越来越好。”

林知夏接过画,感动得眼眶泛红:“这是我收到过最特别的礼物。

苏晚,我们都要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苏晚看着林知夏,又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

知道,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创业,都没有一帆风顺的道路,但只要心怀热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而身边有秦疏白的陪伴,有林知夏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画展结束后的第三个月,苏晚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合作邀约 ——

国内知名出版社想邀请她为一套城市文化散文集绘制。

编辑在邮件里写道:“你的‘城市记忆’系列,让我们看到了文字之外的城市温度,希望能通过你的画笔,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每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接到邀约时,苏晚正在画室整理采风素材。

秦疏白下班回家,看到她对着电脑屏幕发呆,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怎么了?是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苏晚转过身,眼里满是纠结:“出版社想让我为城市散文集画画,可这套书涉及十座城市,我只熟悉北京和巴黎,其他城市我都没去过,怕画不出那种独特的感觉。”

秦疏白拿起桌上的散文集样章,翻了几页后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如果你担心不熟悉其他城市,我们可以一起去采风啊。我最近刚好有年假,正好可以陪你走走。”

苏晚惊喜地看着他:“真的吗?可你的工作那么忙……”

“工作再忙,也比不上你的梦想重要。”

秦疏白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而且,我也想陪你去看看不同城市的风景。”

就这样,两人开启了一场跨越十座城市的采风之旅。

从江南的小桥流水到西安的古城墙,从成都的宽窄巷子到厦门的海滨沙滩,每到一座城市。

苏晚都会背着速写本穿梭在街头巷尾,捕捉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瞬间。

秦疏白则全程充当她的 “助理”,帮她拎画具、查攻略,偶尔还会给她一些构图上的建议。

在苏州平江路的一家老茶馆里,苏晚正专注地画着窗外的雨景。

秦疏白坐在她对面,看着她认真的侧脸,轻声说:“你知道吗?每次看到你画画的样子,我都觉得特别安心。”

苏晚停下画笔,抬头看向他:“以前我总觉得,婚姻会束缚我的梦想,可遇到你之后,我才发现,好的婚姻会成为追梦路上的助力。”

秦疏白握住她的手,眼神温柔:“能陪你一起追梦,是我的幸运。”

采风之旅结束后,苏晚全身心投入到绘画创作中。为了还原每座城市的特色,她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人文故事,甚至还会向当地的朋友请教细节。有时画到深夜,秦疏白会给她端来一碗热腾腾的汤,陪她一起讨论画作的细节。

与此同时,林知夏的创业之路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她计划拓展海外市场,却在与欧洲一家艺术机构合作时遇到了阻碍。对方对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了解甚少,对合作方案提出了诸多苛刻的要求,甚至质疑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得知消息后,苏晚主动找到林知夏:“我之前在巴黎认识一些艺术圈的朋友,或许能帮你牵线搭桥。而且,我的‘城市记忆’系列在欧洲也有一些关注度,或许可以通过我的作品,让他们更了解中国艺术。”

林知夏感动得握住她的手:“苏晚,谢谢你。每次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能给我帮助。”

在苏晚的帮助下,林知夏成功与欧洲艺术机构建立了沟通。

苏晚还特意挑选了几幅 “城市记忆” 系列的作品,参加了欧洲的一场艺术展。展览期间,她的作品吸引了众多欧洲观众的关注,不少人惊叹于中国艺术家对城市情感的细腻表达。

借助这次展览的热度,林知夏的公司顺利与欧洲艺术机构达成合作,成功将三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推向欧洲市场。签约仪式当天。

林知夏特意邀请苏晚参加:“没有你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成功。这份荣誉,有你的一半。”

苏晚看着台上自信从容的林知夏,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两人再次见面时的场景,那时的她们,一个在艺术道路上刚刚起步,一个在创业路上艰难前行,而现在,她们都在各自的领域绽放着光芒。

半年后,苏晚为城市散文集绘制的画顺利出版。

新书发布会当天,出版社特意举办了一场小型画展,展示了她为书籍创作的插画作品。现场,不少读者拿着书来找她签名,其中一位读者说:“你的画,让我想起了家乡的小巷,那种温暖的感觉,是文字无法替代的。”

苏晚看着读者真诚的眼神,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秦疏白站在人群外,手里捧着一束她最爱的向日葵,眼里满是骄傲。

发布会结束后。

苏晚和秦疏白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

夜色渐浓,城市的灯光璀璨夺目。

苏晚忽然停下脚步,对秦疏白说:“我想明年举办一场更大的画展,不仅展示‘城市记忆’系列,还要加入这次为散文集创作的插画,让更多人看到不同城市的美好。”

秦疏白紧紧握住她的手:“我支持你。

无论你想做什么,我都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而此时的林知夏,正在办公室里规划着新的创业蓝图。她看着墙上悬挂的苏晚送她的那幅画,眼神坚定。她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更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推向国际市场,让世界看到中国艺术的魅力。

在逐梦的道路上。

苏晚和林知夏都在不断前行。

她们知道,未来或许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只要心怀热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而那些陪伴在身边的人,那些一起奋斗的时光,都将成为她们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