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拖家带狗回现代 > 第51章 驶向凤都

拖家带狗回现代 第51章 驶向凤都

作者:悟饭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1 20:19:06 来源:文学城

斗转星移,又是一年。进入农历十月,天气一日冷似一日。到十一那天,朔风呼号了一天,吹落一地半黄半绿的树叶,当晚落了一场大雪。

大雪搓棉扯絮般下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天蒙蒙亮,雪势才略略小了些。天地俱白,原本露着枯萎稻茬的田地,屋顶盖着稻草的村庄都被皑皑白雪覆盖住。

有几家院子,屋角种了高高的柿子树,树顶枝梢上还挂着十几个火红柿子,麻雀们找不到草下的吃食,都呼啦啦地扑过来啄柿子吃。

那几家的汉子或者媳妇被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见窗户纸发白,误已经天已大亮,自责地赶紧起床,等开了家门,被扑面的寒气打到身上,他们裹紧衣服定晴一看,才发现是大雪映的天地明亮。

农家人勤快,起床没有再回被窝的道理,他们戴上斗笠,穿上木屐,或提或挑了水桶去江边挑水。

有个挑水的汉子挑了一担江水刚要回家,见邻居家新娶的十五岁小媳妇,拖着一个旧木桶,挪着三寸小脚往江边走,十分艰辛。

他没好意思多看,好心地把自己桶里的水拎起倒进她的水桶:“好大的雪,娘子待雪小些再来不迟。”

新媳妇满肚委屈不敢说,只能转移话题:“阿哥说得是。咦,这般大雪,江上如何还有船?”

汉子掉转头望江面望去,果然见宽阔的江面上有只小船急急前行。

汉子道:“娘子不知,顺着江一直走,便是凤都府,反贼安宁王的所在。我们这边的货物,运到那边便价高十倍,那边的货到我们这里,也是如此。这大概是有那要钱不要命的主,为了利钱不要性命了。”

他说着,已经重新打上一桶水,用扁担两头悬着的铁钩钩起满满两桶水,一边摇摇晃晃地往回走,一边说:“娘子外头冷,早些家去吧。”

新媳妇忙低头行礼:“多谢阿哥。”

她身后南苍江雄浑湍急,无声地接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江上的小船已经看不清船影。

那下了大雪仍急急赶路的,自然是苏宜与洛书河。

洛书河被温通判救出后,调养了一段时间,在人家白住又白吃,自然得帮着做事。背靠大山好乘凉,洛书河发了一笔不大不小的财。以后若去凤都,即便人生地不熟,至少不用担心二年内的衣食。

外婆已老,宝儿又小,他与苏宜日夜挂心,不愿再拖下去,不顾温氏夫妻挽留,执意要去凤都。

温通判再三留人不住,只得备了一桌上好的酒席,与他饯行,席上又送上百两银子。

洛书河推辞不掉,只好收下。

温通判笑道:“这银子并非白与你的,我也要托你一件事儿。”

洛书河道:“大哥请说。”

温通判道:“我的二弟温宗学在凤都多年,我恐怕贤弟知道后越发要走,故此不曾说得。既然贤弟去意已决,我修得家书一封,托贤弟捎与他。舍弟地面上人情俱熟,贤弟若有难事,尽可托他设法。”

有熟人帮忙可比自己无头苍蝇般乱找强太多了,洛书河大喜,双手抱拳:“多谢大哥。”

温通判道:“我已寻下一艘大船在城南渡口,船主是我家太爷手下的旧人,为人至朴,贤弟尽可放心。你此番前去凤都,即便有舍弟相助,恐怕一时难以寻到祖母爱子,贤弟今后如何生活?”

洛书河心里自有打算,因没有十成把握不肯实说,只道:“小弟委实不知,只能到那边再看罢。”

温通判露出“果然如此”的笑容,他捻着胡须笑道:“我知道你要这般说。你听我主张:那船上我装了四十匹棠锦,二十匹各色罗缎,十匹云绒,十匹白绢,并锦帕、汗巾、纱袜等零碎货物。棠锦乃蒲州独有,运往凤都,其利倍增。贤弟再将凤都的凤锦运至蒲州,放在我铺中代为售卖,也大有利息。这些买卖贤弟是做熟的,可凭此在凤都安身立命。这个也罢了,第一要紧寻个绸缎铺子,务必是正经大路,满路的来往客人,打听消息也便利。比自己钻头觅缝打听强。贤弟听我说得是也不是?”

即使同胞兄弟也未必这样周全,并且数十万元的货物说送就送。

洛书洛满怀感激,站起往旁边让了一步,单膝下跪,双手抱拳:“大哥如此破费,小弟委实难报!”

温通判忙双手将他搀起:“区区千两银子,不足挂齿,贤弟勿要太谦,实是我沾了贤弟的福荫。若非贤弟出手相帮,我大弟死了,我母亲岂活得成?我母亲若有事,我父亲也是活不成的。贤弟这是救了我一大家子,莫说三千两,便是送贤弟一万两、十万两也抵得过。”

两人重新落坐,又吃了二杯酒。

温通判又说:“也是我与贤弟有缘,我一见贤弟,便心生欢喜。你嫂子也甚是敬爱弟妹。这大半年朝夕相处,足见我不曾看错人。你们前去凤都,弟妹无人服侍,贤弟有事,也缺个使唤的人手。也是天缘凑巧,你嫂子要找个会做针线的婆娘,昨天媒婆带了个娘母子过来,大的不到三十,针黹女工、粗细活都做得,小的十三了,凡事也省得。你嫂子的念头嫌那孩子多余,又没有单买母亲、拆散人母子的道理。这是天假其便,正正好服侍你们。”

温通判说完对着窗户叫一声:“人来。”

小厮在屋外答应着,不一会儿丫头掀帘子,小厮领了一高一矮母子二人跪着磕头。

二人身着青色棉袄,外面罩的棉布浆洗了太多次,纤维都泛出白色,不过母子俩全身上下倒还整洁,尽管寒素,依旧透着体面。

温通判说:“抬起头来。”

母亲慢慢抬头,容貌端正温婉,眉间愁云笼罩,眼睛不看和贵人对视,向下瞅着地面。

小的更不敢看人,小鸡仔似的紧紧贴着母亲,浑身发抖。

洛书河定晴一看,竟然认识。

“唉?怎么是你们?”

洛书河太意外了:这不是当初去蒲州路上遇到的珠娘母子吗?他还帮忙修了屋顶。母子俩有房有地的,怎么沦落至卖身为仆的境地?

一年多不见,珠娘没有变化。玉书略高了些,但也高得有限,还是瘦瘦小小,黑不溜秋的模样。

珠娘听了洛书河的话,这才敢抬起眼皮与他对视。

帅气如洛书河的男人在她的生活圈里绝无仅有,自然很难忘记。她认出后也流露出惊讶的神色,心中的愁云稍稍散去些许:洛书河是好人,她们母子以后的日子恐怕不会像她村上地主家的仆妇那样,三天两头挨打。

她连忙重新给洛书河磕头:“不意在此与大爷相逢。小的母子能早晚侍候大爷,实为三生有幸。”

温通判也很意外:“贤弟与这女子相识?”

洛书河介绍道:“我与拙荆来蒲州前,一日因暴雨迷路,幸而遇到这位娘子,蒙她收留。”

珠娘分明记得当时洛书河与苏宜自称兄妹,怎么现在改称夫妻?不过她很聪明,沉默不语。

洛书河扭头又问珠娘:“你们有房有地,怎么会被卖呢?”

珠娘眼中立即蓄了泪:“去年年根底下,小的小叔子急待娶亲,因小的公婆房屋窄小,公婆便要赶走小的母子二人,占小的家房子。这房子是小的汉子生前所盖,不曾用公婆一米一钱,小的不肯与他们,被他们领了亲戚将小的母子赶出去。多亏小的身上藏着大爷与奶奶赏的银子,小的母子二人不致于饿死,这才回到娘家。不想数月前,小的母亲病亡,上个月,老父也无了。兄嫂凶狠,容不下小的母子,将小的母子付与媒婆发卖。”

听完珠娘的哭诉,温通判和洛书河都深深叹气。

洛书河道:“这是否极泰来。我与奶奶明白要去凤都,你母子二人孤身无靠,正好跟了我们同去,你照顾妥当奶奶,奶奶路上又有说话的人,解了闷气。奶奶此时在后院,陪着温奶奶说话。你去拜见奶奶,她看到你,必然也欢喜得很。”

珠娘母子又给洛书河磕头,再给温通判磕头,由小厮领着去后院见苏宜。

温通判和洛书河又闲话半天,不去赘述。

第二天一早,二家人依依惜别。

洛书河和苏宜乘坐大船,由小河转大河,大河入江,走了一个多月。转眼到十月中旬,船主说明天下午便可至凤都府,而凤都城就在江边,交通极便。

午饭后,炭火烧得旺盛,舱内温暖,苏宜打发珠娘和玉书自便,自己坐在桌边,拿着花绷子苦练刺绣技艺,一针一线,专注细致地抽来抽去。

洛书河无事可做感到无聊,苏宜就让他睡觉,他听话地歪在床上,穿着棉鞋的脚伸在床外,和苏宜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苏宜绣得入神,过了好大一会儿,才突然意识到一直没听到洛书河的声音。她扭头一看,洛书河躺在床上闭着双眼,已经睡沉了。

她起身走到床边,轻轻将他的鞋褪去,小腿挪到床里,又将床内内里的绣被揭起,轻手轻脚地展开盖在他身上。

回到桌边,苏宜刚要坐下继续绣花,忽然又停下脚步。

虽然已经做好长期寻找外婆和宝儿,甚至也许二人不在人世的思想准备,但是只要想到距离他们如此之近,思念的热血便在苏宜的血管中激荡,让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做任何事都没有心情。

她走出船舱站到甲板上,江水辽阔,沿岸凋敝,土坡荒草,偶尔能眺望到几棵大树伸着光秃秃的枝桠,树冠上架着一二个大黑的鸟窝。

天地悠悠,大地苍茫,人与船此时在江中仿佛一粒芥子,渺小得可怜,从前所有华丽的梦想与远大的抱负如泡沫如残影,毫无意义。苏宜满怀沉甸甸的思念,恨不得下一秒就瞬移到凤都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