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前最后一个周末的清晨,林清颜特意提早到了图书馆。
她背包里装着两人份的早餐——沈亦舟喜欢的黑麦三明治,和她自己偏爱的优格杯。
这是他们昨晚分开时约定好的,要在考前进行最后一次共同复习。
然而直到上午九点,那个熟悉的位置依然空着。
林清颜第三次查看手机,没有任何讯息。
这不正常。
沈亦舟从不迟到,更不会无故失约。
她试着拨打他的电话,转入语音信箱。
一种不安的预感像藤蔓般缠绕上来。
“在等沈亦舟?”图书馆管理员阿姨路过时轻声问,“刚看到他们实验室的人匆匆经过,脸色都不太好。”
林清颜的心沉了下去。
她收拾好东西,快步走向物理学院。
实验室外的走廊上,几个学生聚在一起低声讨论著什么,气氛凝重。
“数据完全对不上,这次比上次还严重。”
“导师大发雷霆,说要是人为的就要追究责任。”
“沈亦舟这次麻烦大了...”
林清颜站在转角处,这些只字片语像冰锥刺进心里。
她看见沈亦舟从实验室出来,脸色苍白,眼中有她从未见过的疲惫与挫败。
“发生什么事了?”她上前轻声问。
沈亦舟愣了一下,仿佛才注意到她的存在。“你怎么来了?”他的声音沙哑。
“我们约好今天一起复习的。”林清颜递上已经凉掉的三明治,“你先吃点东西。”
他没有接,只是揉了揉太阳穴:“对不起,我忘了。项目...出了点问题。”
“又是数据异常?”
沈亦舟点头,眼神黯淡:“这次的迹象更明显,导师认为可能是人为干扰。”他苦笑,“而且所有证据都指向我负责的环节。”
林清颜想握住他的手,却被他不着痕迹地避开。
“我需要一个人静一静。”他后退一步,“你先回去复习吧,考研最重要。”
这是沈亦舟第一次拒绝她的靠近。
林清颜站在原地,看着他转身离开的背影,感觉两人之间突然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墙。
那一整天,沈亦舟都没有出现。
林清颜独自坐在图书馆,书页上的字一个也看不进去。
傍晚时分,她终于收到他简短的讯息:“别担心,专心准备考试。”
她回复:“需要我帮忙吗?”
已读,没有回覆。
深夜十一点,林清颜忍不住再次来到实验室大楼。
三楼的灯还亮着,她透过门缝看见沈亦舟独自坐在电脑前,荧幕的光映在他疲惫的脸上。
她轻轻敲门进去,放下热腾腾的宵夜。“吃点东西吧。”
沈亦舟没有抬头,手指仍在键盘上飞速敲击。“我还不饿。”
“你在自责。”林清颜一语道破。
他的动作停了下来。
“上次数据异常,你也是这种表情。”她轻声说,“但这次不一样,对吗?你觉得是自己的疏忽造成的。”
沈亦舟终于转过身,眼中布满血丝:“因为确实可能是我的错。我太自信了,以为解决了上次的问题就万无一失。”
“可是你说这次的迹象像是人为干扰...”
“那也可能是我的潜意识在找借口!”他突然提高音量,随即又压低声音,“对不起...我不该对你发火。”
林清颜在他身边坐下:“告诉我具体情况。”
沈亦舟沉默片刻,终于打开话匣子。
他讲述了数据异常的细节,那些看似随机却又规律的错误,那些指向他操作环节的蛛丝马迹。
专业术语间,林清颜听出了他深藏的不安——不是对项目的担忧,而是对自我能力的怀疑。
“你知道吗,”他苦笑着说,“在物理学中,最可怕的不是无法解释的现象,而是那些看似可以解释,却又处处矛盾的数据。”
林清颜静静地听着,没有急于安慰。
她知道此刻他需要的不是空洞的鼓励,而是真诚的理解。
“我小时候第一次做实验失败时,父亲告诉我一句话。”她轻声说,“错误的数据也是数据,关键是如何解读它。”
沈亦舟抬起头。
“也许这些异常不是在指责你,”她继续道,“而是在提醒你某个被忽略的细节。就像上次的边界条件问题。”
这句话像一道光,穿透了沈亦舟眼中的迷雾。
他重新看向电脑荧幕,手指在键盘上轻敲几下,调出一组数据。
“这里,”他指着一个微小的波动,“我以为是噪声,但如果是人为干扰,频率应该更规律才对...”
林清颜看着他重新投入工作的侧脸,知道那个熟悉的沈亦舟正在慢慢回来。
她悄悄退出实验室,留下他独自思考。
凌晨三点,手机亮了。
沈亦舟发来一条讯息:“找到线索了。谢谢你。”
附加一张图片:荧幕上复杂的数据曲线中,有一个用红圈标出的异常点。旁边有一行小字:“像你当年画在笔记本上的星星。”
林清颜微笑着回复:“明天图书馆见?”
这一次,回答很快传来:“好。带你喜欢的蓝莓优格。”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图书馆时,沈亦舟已经坐在老位置上。
虽然眼下还有淡淡的青黑,但神情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沉静。
“数据问题有进展了?”林清颜递过优格。
“嗯,”他点头,“确实是人为干扰,但手法很高明。不过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能反推出干扰源。”
他没有多说细节,但林清颜能感觉到他重拾了信心。
“考研后我可能要全心处理这个问题,”沈亦舟看着她,“可能会有段时间不能经常见面。”
“我明白,”林清颜微笑,“就像你说的,专注于核心课题。”
这一刻,他们都明白彼此的“核心课题”是什么——对她而言是考研,对他而言是守护自己的学术诚信。
而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不需要时刻相伴来证明。
沈亦舟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考前礼物。”
里面是一支精致的钢笔,笔身上刻着一行小字:“真理使我们自由。”
“这是我博士入学时导师送的,”他说,“现在送给你。记住,无论结果如何,追求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有价值。”
林清颜握着那支笔,感觉它沉甸甸的,不仅是礼物,更是一种信念的传递。
那天下午,他们像往常一样并肩学习。
不同的是,这次的林清颜更加确信:真正的感情不是永远风平浪静,而是在风浪来临时,依然能够彼此照亮。
而沈亦舟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新的观察:“第245天,在数据异常的混沌中,她是我唯一的常数。有些信号,不需要复杂的算法就能识别。”
窗外,冬日的阳光正好。两个年轻人各自面对着人生的挑战,却因为彼此的存在,而多了几分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