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小伙子斜靠着摩托车,应该就是他了,那张照片她看了很久,那张脸深深可在脑海里。小伙子显然也提前熟悉了她的面孔,看到最后一个下车的她,如释重负的吐了口气,“叶云庭,这儿!”
“你好!”听到那带着西滇片区特有口音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她觉得心里温暖了起来,至少在这一片,她能够稍微放下一点心防了。
“你一个人啊?”小伙子关心道。
“是的呢!师姐她们在忙其他的事情,没法陪我来!”夕阳映衬着小伙子那张有些异域特色的脸庞,整个儿如一幅温润和谐的画。
“到家得有一公里多,坐车吗?”小伙子侧身问。
“走走可以吗?我坐了很久的车了!”
“好啊,我陪你一起走吧!对了,差点忘了自我介绍,我叫吴勇,十六岁,刚参加完中考,打算去卫校学护理。”
“护理专业好啊,特别是男护士,现在别提有多吃香。”
两人聊着聊着便熟络起来,毕竟之前师姐都帮忙打点过了,而且年轻人可聊的话题也多,再者历届的同门师兄师姐们之前都是借宿在吴勇家,因此,叶云庭内心的波浪渐渐被抚平。
到了那户人家,由吴勇领着同他家人相互做了简单自我介绍,叶云庭对吴家祖母说明来意,吴奶奶并未显讶异,显然也习以为常,毕竟她们所在小镇是保留民族文化最完整的小镇之一。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小石雕象,街镇四通八达的水泥路皆由镇上三座佛寺之一为中心,牵引而出。该佛寺双塔由菩提树包裹,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树包塔”。其实叶云庭抛开专项是网球,她真实的理论研究方向是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所以选在出发前她本身就期待着这次旅行,而另一份期待,恐怕与原本要同行的那人脱不开干系。
一般认为节庆文化与宗教信仰密不可分,因此,导师建议她不妨作傣族文化由来与佛教渊源交叉研究的准备。研究框架还需要后期继续打磨,但是眼见着泼水节逼近,她不得不在做好万全准备前出发来到此地,自然也等不及与周梓深同往。
叶云庭拿出行李箱里满箱特产,吴奶奶连忙推辞,在叶云庭的一再坚持下,最终还是接受了那份心意。看到有好吃的零食,家里的孩子们也拥了过来,大家都开开心心,一片祥和。
吴勇的嫂子说,叶云庭并不是今年她们接待的最早的访客,此前有研究寺庙教授带着博士生来考察,也是住在她们家,但是只是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下午就回去了。那教授走之前让随性的博士生给他和吴奶奶拍了张合照,并递给吴奶奶一个厚厚的信封,后来吴奶奶打开来,不出所料,她从里面拿出了一大沓钞票。
叶云庭当然知道那个教授是谁,学院研究傣族佛寺建筑重檐攒尖顶结构的那名教授她可是不陌生,只是对吴勇嫂子她只字未提。她此次出来就是那位教授在她的申请上签的字,当时找那位教授签字时,他看到差旅事由愣了几秒,问了句:去云谷啊!不等周教授一道?叶云庭当时并未多想,只当他是走程序的随口一问,便打了个哈哈蒙混过去。毕竟同一研究组里,只有他跟自己的导师是死对头,大家做的研究有交叉或并向,在专题研讨之外,多说无益,只是应了一声就拿着签了字的申报书就走了。
好在还有几天可以准备访谈材料,吴奶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兼具傣彝血统,家里比较重视泼水节和火把节,因此她是一个很好的访谈对象,这也是傣彝文化的研究者们都喜欢借宿吴家的缘由。
避免冒昧,叶云庭在头两天并未开口问询吴奶奶自己研究方向的问题,而是帮着吴奶奶摘摘菜,扫扫地,开始吴奶奶还跟她客套,慢慢地觉着这孩子善良心细,也并不与她客套了,因此,有时候也容她主动洗洗碗。
文献资料大多来自地方县志和民族地理历史电子博物馆,还有许多是导师传来的内部资料,都是服务于手上正做着的部级基金项目,她是排名第二的主研人员,导师是项目负责人,因此她能够从导师那里得到研究相关的各方面资源。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她是从本科开始一直跟导师做研究,大一就明确了自己要读研读博,做民族学研究,所以弯路走得不多。本科期间除了泡读书馆,就是在导师办公室打杂,跑跑腿,倒倒水,拿拿外卖,打扫卫生......
导师十分信任她,也因为她的执着与坦诚。
那位做佛寺建筑研究的教授在她保研那会儿其实主动争取过她,希望她在自己门下读研,以给她直博名额利诱,但她拒绝了。她在大一第一次专业课上见识了自己导师的渊博,在别人看来枯燥乏味的民族史在导师的课堂上竟是另一番模样,引经据典,诙谐幽默。因此,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导师的研究生,并且一直在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以年级绩点第一名顺利得到推免名额。与导师双选成功后,研究南川藏区体育文化的那位教授依然没有放弃,主动给她打了电话,明确表示希望她调剂到自己门下,以直博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条件,但她毫不犹豫拒绝了。
其实这些导师都看在眼里,因为两位教授均在同一个办公室,一个是科研部主任,一个是期刊部主任,表面是合作关系,谁也不服谁,对于能招到叶云庭这样掐尖儿的事情也是暗地里较着劲儿。
对于这些,叶云庭都没有太当回事儿,坚持自己的选择对谁都好,不是吗?与其花心思在算计上面,她更愿意拿时间来做实事,有时候也做做考古学的浅要研究,这些最终都能够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