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铁娘子她怎么登基称帝了 > 第255章 前路

铁娘子她怎么登基称帝了 第255章 前路

作者:糖炒栗子不放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5:16 来源:文学城

郭子奴骑着马带着二旺等亲兵赶到位于沙市的大元帅府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征用一家大户宅院改造成的元帅府到处挂满灯笼,里外都有士卒护卫。

府内员役多少有些慌张,但仍保持着基本的秩序。

他很清楚大元帅府这套“草台班子”有多废物,因此还有些惊喜。

但他刚在正堂坐定,询问了几人,才知道不是这些员役士卒进步了,纯粹是之前误传了消息。

刘新宇在茶园并未战败,而是明军援兵到了后,无法击败明军的马步兵,索性佯败,想着至少吸引明军步兵入山,到时再就地埋伏。

因这支庐陵兵谨慎,刘新宇不得不装得像一些,小半的部队是放弃组织,小股小股地逃进了山中。

虽然提前告知了这些溃兵要在义禾汇合,但刘新宇担心这些兵假溃变成了真溃,所以命刘秀宇带兵到义禾乡接应。

毕竟他们麾下士卒的纪律性和素质远不如大同社,这些失去组织的士卒究竟会做出什么事来,刘新宇心里也没底。

事实证明刘新宇的担忧很正确,后方连前方战况都能搞错,若非有人及时辟了谣,还不知元帅府会乱成什么样子。

“以前只道大同社迂腐愚蠢,只道大同社有些员役与大明官吏一样无能、**,如今才知,大同社能走到这一步,是多么的厉害!”

郭子奴喟然长叹,二旺看向几个亲兵,他们很默契地将“闲杂人等”打发走了。

“大同社不是一处厉害,是处处厉害!当兵的听话不怕死,当官的能理解上头的话,虽说也很难完全做到位,但至少不会误解、曲解。”

二旺轻声道,“郭爷,大同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也犯了很多错,治理乡里时也曾经一团糟。”

“若大同社那叫一团糟,我们这算甚么?自行其是,毫无规矩可言么?”郭子奴言辞激烈,但声音低沉,透着股深深的疲倦。“当初啊,我也不懂大同社!”

他苦笑一声道,“刘教官在军中推行脱盲教育,大元帅他们担心大同社会蛊惑我们麾下的士卒,我虽然不这么想,但也觉得没必要。

“当兵的,好好听指挥打仗便是了,学甚么字?我们又不需要写文章!如今我晓得了,学写字不是为了写文章,是为了这个!”

他指指自己脑袋,重重一叹,“是为了让士卒理解命令!战场上的许多命令,士卒看似理解了,实则只是随大流去做罢了。

“就像大元帅这次佯败,若换成大同社的兵,大元帅绝对无需担心。因为大同社每一个士卒,都晓得佯败是甚意思。哪怕落单,也晓得自己接下来该做甚么!

“这样的兵,不止能打仗,还能治民。大同社刚发家不久进入新宁时,后来奇袭湘潭治理湘乡等地时,动用了不少士卒去乡里治理,才没出大乱子。

“可如今,我们敢让士卒去治民么?他们能守住底线,不去滋扰百姓,我便得感恩戴德了!但如此一来,我们甚么时候才能控制住永新县的乡都?”

二旺道,“郭爷,我们在永新县,大同社在邵阳县,不一样。”

郭子奴苦笑道,“是不一样啊,大同社是邵阳本地土著,又靠大刀寨、唐家的全力支持起家,靠着救济流民、剿匪、减租等事慢慢获得百姓信任和支持。

“我们呢?于永新百姓而言,我们是外人,是贼匪,我们的员役、士卒不乏有扰民行为,甚至我们中不少人反对走大同社这条路。

“但这并非我们难得民心的根源。根源在于,江西人稠地狭!”

郭子奴突然坐不住了,站了起来,面对着从大同社那里求来的一副江西地图发了呆。

良久,他缓缓说道,“我们这些外人,甫到永新,便能不动刀兵打开局面,一度让我以为江西大有可为。

“但其实,乃是因为这里有太多人活不下去了。以目前核查人口的结果推算,永新丁口恐怕接近三十万。

“三十万呐!比原本一个桂阳州的人口都多!难怪许多江西人离家做生意,非是田土养不活这么多丁口,怎会……”

他摇了摇头,讥笑一声,却不知在嘲笑什么,“可永新县只是一座山地颇多的小县,经我推算,全县田土在四十万亩左右。

“即便除掉在本地或外地靠工商谋生的人口,以及山林可养活的人口,乐观估计,这四十万田土也得养活二十万的百姓。

“江西亩产并不高于南楚,人均两亩田,即一人一年得两百五十斤糙米。便是算上麦豆等春花,折下来也就三百斤糙米。

“我们若学大同社收四成租,则百姓余一百八十斤糙米,一月十五斤的口粮,这还没扣除种粮!一月十五斤,仅能活人!

“你说,我们该如何平衡百姓、士绅与我们之间的利益?如何治理永新才能保证百姓温饱、士绅不闹事、我军能够生存壮大?”

安静。

沉寂。

郭子奴本意也不是向二旺等人寻求答案,是以并未因此有什么反应。

但没想到二旺在沉默一阵后突然开口说话了,“郭爷,我们为何要处处都学大同社?郭爷,难道你还没看清,我们学不来么?

“说实话,若是百姓每月能得十五斤口粮,士绅每月仍有两成租粮,未必不能成事,但做得到么?连大同社也消灭不了贪腐,何况我们?

“再者,大元帅他们虽然跟着你倡导铲平王,但不过是为了与大同社打擂台,此外便是以为学大同社便能强大己身。他们岂会甘于清贫?

“最后到百姓手中,还能有十斤口粮么?如是这般,百姓与此前有何区别?活不下去的还是活不下去,反倒是我们替官府和士绅背了锅。”

郭子奴看着二旺,看了许久,“你,是何意思?”

二旺道,“郭爷,我们、百姓、士绅三者中,定然有人要吃亏。士绅本来就吃了大亏,不知要‘哄’多久才会心甘,不如干脆舍了士绅!

“我们只收两成租税,余者都留给百姓,则百姓每年能得二百四十斤糙米。除去种粮,再除去某些损失,百姓应能剩下一百八十斤糙米。

“郭爷,大同社宣称‘济世救民’,既救佃户,也救大户,在‘大同’前还有‘小康’。但我们奉‘铲平王’为主,要铲尽天下一切不平。

“既然如此,为何不铲尽士绅大户,反留着他们跟我们作对,与百姓夺利?”

郭子奴瞳孔一震,堂中几个亲兵彼此对视,郭子奴知道他们也颇为认同二旺的想法。

他坐回太师椅,心中惊涛骇浪。

说实话,他起初对大同社感兴趣,一直以来对大同社抱着高度信任,乃是他曾听过铲平王的名号和事迹。

等他接触了大同社,更是将大同社与铲平王画了等号,以致于将大同社循序渐进、发展生产力、抑富贵而不消除富贵的做法当做了实现铲平理念的正途。

他身在局中不知局!

大同社不是铲平王,其所推崇的思想亦非承继于铲平王。

或者说,铲平王这一昔日数个起义首领曾用过的称号,本就无甚思想、理念可言,号称铲平贫富贵贱、铲平天下不平之事即这一名号的全部。

大同社,与铲平王根本没有关系!

“自己的路么?”

他声音极低地喃喃了几句。

“郭爷,”二旺没了顾及,继续说道,“现下最难的,是如何得永新的民心。已经快到收租的时候,不能再犹豫不决了。

“大元帅去打庐陵兵,是想借大胜让永新的绅民服气。可如今庐陵兵有了骑兵,便是大元帅灭了庐陵的步兵又有何用?

“是以现下唯一的办法,便是让永新百姓吃饱饭。第一个办法,便是将士绅大户的家产全没收了;第二个办法,便是让永新的百姓少一些。”

郭子奴目光一凝,有些严厉地说道,“你甚么意思!”

二旺连忙解释,“郭爷,你莫误会,我是说养不活的百姓可以送去南楚。大同社治下百业兴旺,正缺人力。”

郭子奴又惊又疑,“大同社,缺人力?”

二旺笑道,“郭爷,这些日子你太忙了,都没细看《宝庆周报》。上面不仅写了卢象升官运好,没两个月就从巡抚升官做了五省总理,还说了大同社缺人之事。

“南楚人不少,但也不多。像是原本的宝庆一府,才四十万人。而永新县东面的庐陵县,光记在黄册上的人,便超过了四十万。如今南楚田里要人,厂里也要人。

“此外,周报虽未明言,但也暗示了如今南楚人力昂贵。以前在城里干力气活,一日三分银已算顶好,如今低于三分的都没人愿做,而大同社一直在大兴土木……”

郭子奴已经明白二旺的意思。

他们送人去大同社,既是减轻己方负担之举,也是向大同社输送廉价的劳动力。

毕竟这些人过去,八成要经历“义江堂阶段”,大同社搞建设能省下一大笔成本。而对这些人而言,也是好事,能偶尔吃一顿肉的生活,对永新不少人都是奢望。

此外,这一举动大概率能缓和他们与大同社的关系。

虽说当初是好聚好散,但大敌当前散伙,多少有些不体面。

这三方得利的事,他内心倾向于支持,但还得看刘新宇是否愿意拉下面子。

次日,刘新宇率部返回沙市,他神情低沉,众将士多少有些丧气,郭子奴哪里不明白佯败引敌入山的计策失败了。

刘秀宇在一旁骂骂咧咧,郭子奴对刘新宇说了“移民”之事,但未提及“换路”。

刘秀宇当即表示反对,刘新宇却示意刘秀宇安静。

郭子奴知道,刘新宇这一仗打得不好看,甚至可以说输了,心里只怕是同意的,但还有所顾及。

他等着刘新宇将顾及说出来,却不想后者问他,“若是我没记错,这二旺有大同社的背景。你觉得,他是不是大同社的暗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