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铁匠家的书香小夫郎 > 第10章 第10章

铁匠家的书香小夫郎 第10章 第10章

作者:花不棱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9:52:08 来源:文学城

苏春泉与弟弟苏春茂一起去陵水县打短工,整日割稻打稻,干的是重体力活,还需从天不亮就干到天彻底黑下来,因此工钱给的不少,十日就可挣三两银子。

赚的这些钱,给爹娘、丈人丈母各买双鞋,给夫郎、妻子买身衣裳,给孩子买两个小物件,逗逗趣儿,再给弟弟春声买本薄页儿的书,就花得差不多了。

春泉春茂两兄弟也不心疼,这些花钱的事项可是出去打短工之前就想好了,也可以说就是专程为它们去的。

秋收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尤其是那些红薯种得多的人家。

霜降前后的这些时日,就得将地里的红薯藤割了,将一蔸蔸的红薯挖出来。不然大霜降下来,翠绿的红薯藤就被打坏了,牛羊牲畜过冬就没有口粮了。

陵水县水田多,农户人家爱种稻子,稻田里还养鱼,称作是稻花鱼。

冯阳县旱地多,农户人家爱种红薯,也爱吃红薯,光是这种口粮就研究出了不下百种的吃法,常被外县人称作是红薯县。

春泉丈人家在六眼村,有八亩的红薯地,种有三个品种的红薯。春茂丈人家在十二弯村,有十亩地红薯地,种有四个品种的红薯。

二者相加,刚好和苏家的红薯地不相上下。

收红薯比收稻谷容易些,通常不用请帮工,一家人齐上阵就给它干了。

上至八十岁的老母,下至三岁的小儿,去地里薅薅红薯藤,用根棍棍儿翘翘红薯,都是干得了的。

春泉夫郎吴阿旭、春茂媳妇儿许玉燕,都是在公婆家先干完,然后再赶着牛车回各自的娘家,帮着家里人做。

他们娘家男丁多,干这些活不算太吃力,有他们没他们影响不大,也是借着这个机会回娘家探望探望,在父母跟前尽尽孝。

今儿是都忙完,赶到一块儿去了。

苏春泉去六眼村的丈人家接夫郎吴阿旭与儿子苏立阳,顺道把买给丈人丈母的东西送去。

苏春茂去十二弯村的丈人家接妻子许玉燕与小哥儿苏立源,也是同丈人丈母问候过,吃顿饭,再把买来的东西给他们后再返回的。

两人同一个时间同一个路口分别,但十二弯村更远,按理说,应该是苏春泉一家先到村口才对,没想到半路两家人就遇上了。

苏春茂说:“立源急着见哥哥呢,说有十天没见了,想得慌,一路上都在催我。我被牛车颠得屁股都痛了,能不快吗?”

两个堂兄弟同年同月同日生,今年都是四岁,你说巧不巧?立阳早上出生,立源晚一些,拖到了傍晚才从娘的肚子里钻出来,因此得叫立阳一声哥哥。

这两兄弟自小都是一起玩的,同笑同闹,感情能不好吗?

原本这两辆牛车分别拉着人拉着货,遇上以后,人都坐去了前头那辆,好好地说说话、叙叙旧。货呢,就全搬上后头,中间用一条缰绳拉着,只需赶前面那辆牛车,后面那头牛就会自动地跟着走了。

苏春泉、苏春茂分坐在牛车两端,手里都拿着赶牛车的细竹鞭,边赶牛车边闲聊起来。

吴阿旭、许玉燕坐在后面的车棚里,也是说说笑笑,攒了十天的话,恨不得这时候都说了。

两个四岁的小娃玩着两个爹分别给他们买点小物件,是一样的,买前就商量好了,得买一样,这样他们才能聊到、玩到一起去。

这是两个记玩不记吃的孩子,买点木制、竹制的小玩意儿给他们,能在牛车里玩一下午,不会吵着要吃的,嚷着肚子饿,这点倒省心。

春泉与春茂赶一阵儿的牛车,回头望一眼,身后的蒲草团上,两个小人儿并排坐着,脚挨着脚,玩着买给他们的巴掌大的小木鸢。

“哥哥,你那个飞得要高一点!”

“立源,你这个也飞得很高!”

两个孩子用手做线,送木鸢飞上天,瞧着童趣和睦极了。

任谁看了都要说一句:感情真好!

说起兄弟间的感情,春泉、春茂兄弟俩感触也很深。

他们兄弟三人也是从小一起玩闹一起长大的。两个哥哥小时候调皮,喜欢逃学去家后头的青泉山上找吃的,素的不要,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半大小子要野味,可只种过地,没学过怎么猎野禽,去山里回回都落空。

有一回弟弟春声让他们也带着他进山,说他在一本书上看到了怎么弄陷阱怎么猎野物的方法,他会。

用春声的方法一试,果真猎到了一只长尾野鸡。

这么多年过去,野鸡的滋味早就记不得了,能记住的就是三双手,各自占据土坑的一侧,卖力地向下挖着。挖出颗石子当宝,挖出根朽木也当宝。

春声是最小的弟弟,还是个哥儿,却是识字最快,主意最多的。大哥二哥因着调皮和逃学要被爹娘揍,他总出来袒护他们。

两个哥哥在外打短工也念着待在家中的弟弟,分别用这几日打短工的钱,给弟弟买了件东西。

春泉有预感似的,先张口:“我给春声买了本书,你可别跟我一样。”

“巧了么不是!”春茂激动道,“我也买了书!”

“可别连书名都重了,买一样就不好了……”春泉对兄弟俩这时的心有灵犀感到无可奈何,衣服一样还能穿,可书买一样的有什么意思?那书上印的看一遍就成了,买两本一样的那是钱多!

“你说说,你那本书书名几个字?”春茂问。

春泉伸出自己的手,缓缓地比了个“六”的手势。

春茂手掌拍在额上,抚额叹气:“撞了撞了,定是撞了!”他买的那本书名也是六个字。

春泉不死心,还要对:“你说说你那本书名第一个字是什么?”

春茂看着他的眼睛,心怦怦跳起来,这种感觉,与小时候去那陷阱边上掀开草团,看里头究竟有没有掉下野物的感觉类似。

春茂咽了咽口水,紧张极了:“南……”

春泉紧攥着拳,猛捣了二弟的肩头一下,高兴道:“没撞!”

要被紧张气氛逼出的汗一下子就缩了回去,春泉长舒一口气,然后把怀里买给弟弟春声的那本书拿出来,劫后余生似的叹道:“嗐,你头个字儿跟我不一样啊。”

春茂掏出自己那本,说:“我这本叫北抚州美食录。”

“那也很像啊……”春泉喃喃,“我这本叫南抚州美食录。”

两本对到一起,果真,只有一个字不同。说到这个字的不同来,兄弟俩又有话说了:“我差点就买了你这本!要不是书页被谁折了一下,我就买了!”

另一个也说:“我那本,要不是书脊上缝书的线坠了个长线头,我嫌丑,不然我也买了!”

买的都是菜谱,照着上面的方法做菜的,买一样的有什么意思?可现下一南一北,将整个抚州的美食都收录其中,拿去送喜欢捣鼓吃食的弟弟,他应当会很高兴。

兄弟俩正想着呢,迎面围来了几个婶子,各个脸上都急切得不行,拦下了他们的牛车,同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道起来:“春泉春茂啊,你们可回来了!你们家出大事儿啦!”

听着婶子们的话,两兄弟原本还带笑的脸一下子淡了下来,耳后变得阴云密布,黑得像锅底的灰。

哒哒的牛蹄子声响起时,苏福平正坐在院子的柿子树下给哥儿编喜笠。

闫朝嫁哥儿和嫁闺女的章程还是有些许不同的。

比如这盖头,盖住新妇的是一块红布,常被称作红盖头。盖住新夫郎的则是一顶红竹篾编的喜笠,喜笠上坠着纱,同样能遮住面。

苏福平现在就在给哥儿春声编喜笠,看着要收口了,就差一两步,耳朵里听到大儿二儿带着他们的妻儿到门口了,也想去迎的,但还是想着先将手中的东西收了口再说。

一分力都不能松啊,得一气儿编完,若是松了,这斗笠就编得不整齐不好看了。

苏福平要给自家哥儿编出个十里八乡最好看的喜笠来,成亲那日戴着,又俊逸,又喜庆。故而头一直低着,手上不敢懈怠,额头都编出了汗,也不敢伸手去擦。

眼见着到最后一步了,短竹篾一插就可以收口了,喜笠边缘突然伸出两只大手,一把将它扯了去。

没收好口的喜笠禁得住这么拉吗?一拉就变形,不能要了!

苏福平两手一放,气得山羊胡子抖了抖,大声质问:“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他坐这绷着心神编了一下午呢,谁叫都不应!

抬眸对上大儿二儿气得通红的眼睛,苏福平又愣在原处:“你、你们……”

“爹,您是不是吃错药了!怎么能将春声许给那样的人家!”两个儿子脸上气虎虎的,炸爆竹那样把话噼里啪啦地往外倒。

苏福平一下子短了声。

本想等他们回来,再好好与他们说的,没想到半路就听闻了这消息,气急败坏地跑回来质问他。

“你们先别气,听我好好跟你们说……”

“退亲!必须要退亲!那定亲书您放哪了?拿出来,我们撕掉!”兄弟俩现下火冒三丈,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你们,能不能听我好好给你们说……”

“不能!您现在就跟我们去趟赵家,把这门亲事给退了!有什么话退完亲事再说!”

苏福平坐在板凳上,两只手各被一个儿子拉住,从板凳上拉起来,架着,不由分说地往门口的牛车那带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