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与玉【红楼+大唐】 > 第5章 正文·伍

天与玉【红楼+大唐】 第5章 正文·伍

作者:Fenghuuui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23:34:07 来源:文学城

劝农水利司的衙署,暂设在皇城东南角一处不起眼的旧院落。

它的门前冷落,院墙斑驳,与不远处六部衙门的车马喧嚣相比,显得格外寂寥。

黛玉的第一道手谕,是向将作监调用二十名精通雕版与测绘的工匠。

消息传出,工部几位侍郎相视冷笑——“黄毛丫头,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

雕版工匠?怕是连公文格式都弄不清。

第二日清晨,当黛玉踏入衙署时,院中已站了稀稀拉拉十几人,多是年老或不得志的,眼神里带着敷衍与好奇。

她也不多言,只命人抬出几口大箱。

箱盖打开,并非预想中的官样文章,而是一卷卷素帛,上面是她亲笔绘制的图样——曲辕犁的分解构造、洛水清淤器械的联动原理、梯级水库的选址要诀……线条精准,标注详明,旁边还配以浅近的注文,解释其作用、用法,甚至如何因地制宜进行改良。

“今日起,诸位需将这些图样,制成雕版。”黛玉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版成之后,刊印成册,名曰《农工辑要》。要求只有一个——让识字之人能看懂,不识字之人,看图亦能明其大意。”

工匠们面面相觑。

刊印农书工图,并非没有先例,但如此系统、详尽,且意图如此“浅白”的,却是头一遭。

一位老工匠忍不住道:“林司丞,这……这是要传给泥腿子看?”

黛玉看向他,目光平静:“老丈觉得,这犁,最终是谁来扶?这堤,最终是谁来筑?”

老工匠噎住。

“技术藏于高阁,便是死物。唯有传于所用之人,方能生生不息。”她不再多言,转身走入内堂,开始处理如雪片般飞来的各地水利、农桑旧档。

刊印之事,推进得并不顺利。

工匠们习惯了繁复典雅的官方制式,对这般“粗浅”的版画颇不习惯,进度缓慢。

更棘手的是,所需纸张、油墨,由户部调拨,却屡屡以“库藏不足”、“需优先保障吏部文选”为由拖延克扣。

这日,黛玉亲至户部。

当值的度支郎中是个面团团的中年人,见是她来,皮笑肉不笑地拱手:“林司丞,非是下官不肯拨付,实在是近来用度紧张。您看,是否请陛下特旨……”

黛玉不语,只将一份文书轻轻放在他的案上。

那是她这几日查档所得,记录了去岁一年,仅洛阳各衙门用于抄录邸报、文书所耗费的上等宣纸数目,其量足以刊印《农工辑要》百遍。

那郎中脸色微变。

“大人,”黛玉声音依旧平和,“《农工辑要》乃陛下亲旨督办,刊印受阻,延误农时,这个责任,不知大人可愿与我同担?”

那郎中额上见汗,支吾片刻,终是咬牙批了条子。

但是尽管纸张油墨到位,雕版进度依旧不快。

黛玉也不催促,每日只在工匠间巡视,见有人对图纸不解,便亲自讲解其中力学原理、运作关窍。

她言语简洁,却总能切中要害,几日下来,那些原本心存轻视的工匠,眼神里渐渐多了信服。

甚至有人私下议论:“这位女司丞,肚子里是真有货色。”

一月后,第一批《农工辑要》印成。

册子用最普通的桑皮纸,墨色也非顶好,但图样清晰,文字简明。

黛玉命人先送一批至洛阳近郊的皇庄试用。

又过半月,庄头激动来报,使用新式曲辕犁的田地,深耕效果极佳,效率倍增;依照册中法子堆肥防虫的菜畦,长势明显优于别处。

消息渐渐传开。起初是好奇,接着是试探,后来,竟有些低阶官员、甚至寻常富户,悄悄寻到劝农水利司衙署外,想要求取一册。

这日散朝,武则天独留黛玉。

“听说,你那《农工辑要》,如今在洛阳城外,一册难求?”女帝语气听不出喜怒。

“是百姓抬爱。”

“抬爱?”武则天从案头拿起一册翻看,“朕听说,有人将此书斥为‘蛊惑人心’、‘败坏祖制’的妖书。说你将不传之秘公之于众,乱了尊卑,动了某些人的命根子。”

黛玉垂首:“技术本无尊卑,用之善则善,用之恶则恶。若因惧怕为恶,便固步自封,岂非因噎废食?至于祖制……《农工辑要》所载,亦是总结前人智慧,加以改进,若论祖制,《周礼·考工记》便是老祖宗。”

女帝看着她低眉顺目的样子,却知道这平静外表下藏着怎样一颗七窍玲珑心,以及怎样一副不肯屈就的硬骨头。

“你倒会引经据典。”武则天放下书册,“朕今日叫你来,是有人递了折子,参你……结交边将,图谋不轨。”

黛玉心头一跳,面上却不露声色:“臣惶恐,不知此言从何而起。”

“上月,你是否以劝农水利司名义,向朔方军输送了一批改良过的耧车图纸,助其军屯?”

“是。朔方地寒,耕种不易,军粮补给困难。新式耧车可提高播种效率与成活率,利于边军自给自足,减轻朝廷转运压力。此事,臣有文书备案,程序合规。”

“程序合规……”武则天轻笑一声,“可人家说,你与朔方节度使信使往来频繁,远超公务所需。”

黛玉沉默片刻,抬头迎上女帝探究的目光:“陛下,臣与王节度使通信,除商讨耧车改良细节外,确实多问了几句边地风土、气候物产。臣以为,劝农水利,不能闭门造车,需知天下各地情状。若此举也算结交边将,图谋不轨,臣无话可说。”

殿内静默下来。

武则天的手指轻轻敲着御案,目光如炬,似要穿透她的肺腑。

良久,女帝才缓缓道:“朕知道你无心于此。但人言可畏。林黛玉,你如今站在这里,便不再是那个只凭一点奇思妙想就能博得朕一笑的小女子了。你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挡了太多人的路,他们正等着抓你的错处。”

“臣明白。”

“明白就好。”武则天语气转冷,“《农工辑要》刊印之事,继续做,做得再快些,再广些。至于那些流言蜚语……”她顿了顿,声音里透出一丝杀伐之气,“朕自有分寸。”

黛玉退出贞观殿时,夕阳正好,将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她看着宫道上那些行色匆匆的官员,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恰到好处的表情,心里却不知在盘算什么。

她拢了拢衣袖,捻了捻冰凉的指尖。

这条路,果然比她想象的,还要荆棘丛生。

但,那又如何?

总是要有人去做的不是吗?

那为何她林黛玉不能是这第一个。

知识如同种子,一旦撒出去,总会找到适合的土壤,生根发芽。

所以她要做的,就是顶着风霜,尽可能多地,撒下种子。

……

延载元年的夏汛来得又早又猛。

黄河中游暴雨如注,数道急报接连送入神都——

郑州告急,河堤已现管涌!

滑州告急,水位距堤顶不足三尺!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如铁。

工部尚书声音发颤,陈述着险情,但提出的却仍是加派人夫、巩固堤防的老办法。

“陛下!”御史崔湜再次出列,这次目标却直指黛玉,“臣弹劾劝农水利司司丞林黛玉!去岁其所献治水三策,大行于河南河北,然其法标新立异,不循古制,致使堤防根基不稳,方有今日之祸!请陛下即刻罢黜林黛玉,停用其法,另选老成干员主持防汛!”

此言一出,立时得到几位大臣附和。

新旧之法优劣,天灾或是**,瞬间成了攻讦的利器。

武则天高坐御座,面沉如水,目光扫过黛玉:“林司丞,你有何话说?”

黛玉出班,她今日穿着崭新的绯红官袍,更显得那张脆弱精致的脸颜色苍白,但背脊挺得笔直:“陛下,崔御史所言不实。去岁施行新法之堤段,据臣所知,至今稳固。此番告急之处,多为沿用旧法或尚未及改造之堤段。”

她转向崔湜,语气平静却锋利:“崔大人可知,郑州出现管涌之堤,是哪一年所修?用的是何法?滑州堤防,去年工部核查时,便已指出其‘夯土不实,需加固’,为何至今未动?大人不问责主管官员失职,反倒归咎于千里之外、并未主持此地工程的微臣,是何道理?”

崔湜被她问得脸色一变,强辩道:“纵然不是直接责任,你之新法惑乱人心,致使地方官员盲目跟从,疏忽旧堤维护,此乃根源!”

“好一个根源!”黛玉声音微扬,“依大人之见,是因有了更省力、更有效的法子,所以旧法子就连维持都不必了?还是因有人不愿见新法成功,故意怠慢旧堤养护,甚至……盼着它出事,好将罪名扣在新法头上?”

这话太过尖锐,几乎撕破了那层遮羞布。崔湜气得手指发抖:“你……你血口喷人!”

“够了。”武则天冷声打断,“争辩无益。林黛玉。”

“臣在。”

“朕命你为河南道黜陟使,即刻前往郑州,全权处置河工险情。一应人员、物资,准你便宜行事。”女帝的声音不容置疑,“让朕看看,你的新法,究竟能否经得起这滔天洪水的考验。”

“臣,领旨。”黛玉伏首,声音清晰。

说明:1.“面团团”:就是形容那个官员很胖。

2.延载:武则天正式称帝后的第四个年号,使用时间仅有公元694年五月到695年正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正文·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